中药综合10个必背考点与考题10个必背考点考点11.未病先防的原则和措施(1)培养正气, 提高抗病能力:①注重精神调养②加强身体锻炼③注意生活起居④人工免疫. 牣(2)消灭病邪, 避免邪气侵害:①药物杀灭病邪②讲究卫生③避免病邪侵害④防备多种外伤.考点12.牣望形体、头面的重要内容和临床意义(1)望头形重要观测头的形状及动态牣、如小儿头形过大或过小,伴有智力发育不全,多属肾精亏损:囟门下陷,多属虚证;囟门高突,多属热证;囟门迟闭,头项软弱不能竖立者,多为肾气局限性,发育不良;无论大人小儿,头摇不能自主的,皆为风证. 牣(2)望头发重要望发的质和色的变化如发稀疏易落,或干枯不荣,多为精血局限性之证;忽然浮现片状脱发,多属血虚受风;年少落发,不属于肾虚,便属于血热. 青年白发,无其她病象者不属病态.考点13.绛舌:舌色深红,称为绛舌. 主内热深重. 外感热病,表达邪热进一步营血,多见于热性病极期. 内伤杂病,常用于久病、重病之人,多属阴虚火旺.考点14.妊娠禁用药40个(多为剧毒或性能峻猛,绝对不能使用)植物药:草乌、川乌、商陆、三棱、莪术、甘遂、两头尖、丁公藤、千金子(霜)、闹羊花、天仙子(藤)、芫花、罂粟壳、马钱子、洋金花、京大戟、牵牛子、黑种草子、阿魏、干漆、天上血莲、马兜铃、大皂角、猪牙皂.动物药:水蛭、全蝎、斑蝥、蜈蚣、麝香、土鳖虫.矿物药:朱砂、红粉、轻粉,雄黄.考点15.带下变化的临床意义若带下量多色白,清稀如涕,多属脾虚湿注;带下色黄,黏稠臭秽,或伴有外阴瘙痒疼痛,多属湿热下注.考点16.罂粟壳的用法用量及调剂(1)用量一般每天3~6g,不适宜常服.(2)小朋友、孕妇禁用,运动员慎用.(3)凭有麻醉药处方权的执业医生淡红色麻醉药处方才可调剂.(4)须应用于群药中,不得单方发药.(5)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日用量.(6)持续使用不得超过7天.(7)处方保存3年备查.考点17.毒性中药材生附子3~15g孕妇慎用生川乌生草乌一般炮制后用制后1.5~3g孕妇禁用,大毒生天南星内服,一般炮制后用,3-9g. 外用适量,研末以酒或醋调敷患处孕妇慎用,有毒生半夏内服,一般炮制后用3-9g生甘遂内服0.5~-1.5g孕妇禁用生马钱子内服,0.3~0.6g孕妇禁用,大毒洋金花内服,0.3~0.6g斑蝥内服,0.03~0.06g孕妇禁用,大毒蟾酥0.0015~0.03g孕妇慎用,大毒考点18.蒙药的老式剂型有8种①汤剂(汤散);②散剂;③丸剂;④膏剂;⑤灰剂;⑥油剂. 此外尚有搅全剂与酒剂,现已不常用.考点19.阴盛格阳————真寒假热之证临床除可见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脉微欲绝等症状外又可见阳浮于外之症,如身热反不恶寒(但欲盖衣被)、面颊泛红等假热之象. 牣考点20.阳盛格阴————真热假寒之证临床除见身热、面红、气粗、烦躁等症状外,又忽然浮现四肢厥冷(但身热不恶寒)、脉象沉伏(但沉数有力)等假寒之象.10道必背考题11.“水火既济”是指A.心与肝的关系B.心与肾的关系C.心与脾的关系D.心与肺的关系E.脾与肾的关系12.被称为“华盖”的脏器是A.心B.肝C.脾D.肺E.肾13.梅核气为痰气凝结于A.经络B.咽喉C.筋骨D.胸肋E.胸膈14.六淫中,具有黏腻停滞特性的邪气是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E.燥邪15.六淫中,常挟湿邪的是A.风邪B.寒邪C.暑邪D.燥邪E.火邪16.浮现干咳少痰,痰液胶粘难咳是由于感受了A.暑邪B.寒邪C.湿邪D.燥邪E.火邪17.不易感受外邪,平时很少生病的体质为A.阴虚质B.偏阴质C.阳虚质D.偏阳质E.阴阳平和质18.手足三阳经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A.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B.太阳在前,阳明在中,少阳在后C.少阳在前,阳明在中,太阳在后D.少阳在前,太阳在中,阳明在后E.阳明在前,太阳在中,少阳在后19.生成宗气的器官是A.心和肺B.肺和脾胃C.肝和肾D.肝和脾胃E.肺和肝20.与肾相表里的是A.胆B.小肠C.胃D.大肠E.膀胱参照答案11-20BDBDCDEA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