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儿惊厥的护理68中华当代医学2OO5年第3卷第2期CHINESEMODERNMEDICINE浅谈小儿惊厥的护理伊永凤(山东省蒙阴县中医院蒙阴276200)【中图分类号l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729—1461(2o05)02—6&—02惊厥是儿科常见的急症.以突然发作的全身或局部肌群强直性或痉挛性抽搐为特征,多数伴意识障碍,也有意识正常者.小儿惊厥的发生率很高,尤其婴幼儿更为多见.其原因是:(I)婴儿的大脑发育未成熟,皮层细胞分化不全,神经元树突发育不全,铀突的神经髓鞘未完全形成,兴奋性易于泛化.(Z)tJ'dL脑组织耗氧量高,未成熟脑组织的化学成分及神经介质的动态平衡与成人不同.(3)产伤,脑发育畸形等可引起惊厥.(4)3岁以内免疫机能低下,易患急性感染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亦可引起惊厥.1惊厥的临床意义惊厥或称抽风,惊风,是小儿时期较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或功能异常的紧急病症.它提示中枢神经系统有异常的刺激(如感染,出血,肿瘤等)或体内有其它病理状态(中毒,缺氧,电解质紊乱等).因此,它是一种病态信号,唤醒人们予以警惕,找出发生惊厥的原因,以便积极治疗.2惊厥的病理变化惊厥的原因多种多样,但都可以引起以下病理变化脑缺氧:惊厥时,脑代谢加强,对氧的需求增多,脑的氧化代谢率可增加2_'14倍;另外,惊厥时,因呼吸异常而至缺氧,低血压(长时间惊厥可致低血压),导致氧和能量的供应缺乏.脑组织对氧的耐受性最差,因此,惊厥致脑缺氧时脑血管上皮细胞受损.通透性增加,可引起脑水肿,脑水肿又使脑供血量更为减少,从而产生恶性循环.此外,惊厥还可影响脑发育,婴幼儿时期,脑细胞代谢活泼,细胞分化和髓鞘形成旺盛,惊厥可干扰脑细胞内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因此,可使脑的发育受到影响.严重惊厥可导致智力迟钝,行为异常以及癫痫等.3惊厥的紧急处理惊厥持续时间的长短,是决定预后的重要因素,如持续30分钟以上,就可产生严重的脑缺氧,缺血性的病变.为了防止这种情况,护士应熟悉惊厥的紧急处理措施.3.1针剌:人中,百会,涌泉,十宣,合谷等穴,如无速效,立即使用止惊药物.3.2药物止惊:(1)水合氯醛(10%)0.5mL/ke/~n等量生理次,婴儿一次不得超过5mg,较大.d'0L不超过10mg,可肉或静脉注射,静脉注射速度为lmg/.6-~.本药见效快,1—3分钟可发挥作用,但作用时间短,必要时20分钟后可重复使用.安定是一个广泛应用的药物,因效果确定,且副作用少,使用方便.(3)苯巴比妥钠:8--10mg/kg/次,肌注,肌注生效较慢,用作维持给药以稳固止惊效果.(4)副醛:5%制剂0.1__o.Zmi/ke/~,肌注,一次最大剂量不超过5ml.或0.3__o.4ml/kg/~保存灌肠.本药生效快而平安,但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5)冬眠Ⅱ号合剂:是氯丙嗪与异丙嗪的等量混合溶液,各按lmg/kg/次肌注或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作用迅速而确切,必要时可重复使用.假设以上止惊药无效时,可用异戊巴比妥钠5m~/~/0:,用5%葡萄糖稀至10ml,缓慢静推,惊止即停注;或用硫喷妥钠,剂量为10---20~,最大剂量不超过3000rag.用5%葡萄糖液稀释成10%溶液缓慢静注,惊止停注.(6)低钙惊厥:可用10%葡萄糖酸钙5—1OInl/次,以25%葡萄糖液20ml稀释后,缓慢静注.4病情观察4.1面色观察高热惊厥患儿,呈热症面容.如惊厥患儿面色苍白,有明显中毒病症时,那么往往为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如流行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中毒性菌痢时假设突然发生面色灰白,发青,那么表示病情加重,预示脑水肿加重或脑疝的发生.4.2意识的观察高热惊厥患儿在惊厥发作停止后,无意识障碍发生如有意识障碍那么为脑部器质性病变.4.3瞳孔的观察在感染性疾病病程中,两侧瞳孔不等大是脑水肿并发小脑幕切迹疝的可靠依据.枕骨大孔疝开始时是两侧瞳孔对称性缩小,继而两侧瞳孔散大并多伴有严重呼吸抑制,甚至呼吸骤停,对反复惊厥者或感染性疾病发作的惊厥都胡时注意瞳孔变化,以免延误抢救时机.4.4呼吸的观察呼吸节律不齐是呼吸中枢受损的表现.颅内压升高时吸变得深而慢,脑疝发生前往往有呼吸变化,如:深浅不一,节律不齐,抽泣样呼吸或呼吸暂停.4.5血压的观察:血压的下降提示血容量缺乏,热性惊厥时如伴有血压下降那么揭示有严重感染.颅内压增高时会有血压暂时性增高,这一点应特别注意.5护理5.1一般护理惊厥时,立即将患儿置于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吸入,造成吸人性肺炎.松解患儿衣服,使呼吸运动不受限制,并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反复惊厥时,应及时在上,下齿列之间放置牙垫,防止咬破舌头,但牙关禁闭时,不必强力使其张开以免损伤牙齿.保持病室安静,尽量防止各种刺激,加强保护性措施,如床档,设专人守护,防止附床跌伤等意外.高热者,可采取药物或物理降温,但降温速度不宜过快,以防虚脱.降温后仍按时测量体温,并准确记录.寒冷季节,应注意保暖,以防感冒诱发肺炎.5.2对症护理对惊厥的性质应予鉴别,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如高热惊厥,多见于2岁患儿,呈高热病容,体温340℃,持续24小时左右,一般发生一次惊厥.这种情况只要降温,惊厥即行缓解.缺钙惊厥,多发生在1岁以内的婴儿,有佝偻病体征,惊厥发作前后患儿活动一切正常,按佝偻病体征,惊厥发作前后患儿活动一切正常,按佝偻病治疗可缓解.对有脑外伤或感染史的患者,要考虑为癫痫和脑部感染的可能性.除及时报告医生外,可做好抗感染和止惊处理.供应氧气,为防止全身缺氧,除确保呼吸道通畅外,还中华当代医学2005年第3卷第2期CHINESEMODERNMEDICINE要及时供氧.但有窒息时,应高流量吸氧,或做人工呼吸,这对防止全央缺氧有积极意义.惊厥缓解后,要注意口腔及皮肤的护理.如对长期高热患儿,可用生理盐水或3%双氧水棉球清拭口腔,口唇干燥时,应涂润滑油,大量出汗或呕吐后,应及时更换衣服或床单.对伴有昏迷的患儿要经常按摩受压部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防止褥疮发生,并定时更换体位,防止坠积性肺炎.对不能进食的患儿,要给予鼻饲,供应足够的的热量.56例临时心脏起搏术的护理肖燕云宋秋月(湖南省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怀化418000)【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729—1461(2OCI5)02—69—02各种严重心动过缓,心脏停搏是临床急诊抢救中常见的心血管疾患,可引起晕厥,休克,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是导致病人死亡的直接原因.传统给予药物治疗,但疗效甚微.临时心脏起搏术的应用,对某些危重病人往往有起死回生的成效….我科2000年1月—20o3年12月对56例缓慢性心律失常病人实施临时心脏起搏术,获得成功,提高了抢救成功率.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人资料2000年1月一2003年12月,我科住院病人56例.男41例,女15例,最大年龄76岁,最小年龄4岁,平均年龄52岁.其中冠心病31例,心肌炎8例,病态窦房结综合症14例,药物中毒2例,电解质紊乱1例.所有心率<5o次/min或(和)有R-R间期>3.0s.1.2材料Medtronie公司5348型单腔心脏临时起搏器,USCI公司6F双极起搏电极,6_-7F血管鞘.MEC公司2100型心电图机,美国GE公司心脏监护除颤仪及"C"臂X光机.1.3方法除2例在X线透视下进行外,其余54例均在床劳电图监测下进行.(1)穿刺部位:经左锁骨下静脉32例,经右锁骨下静脉18例,右颈静脉6例.(2)插管:经皮穿刺后,将起搏电极接心电图胸导联,经血管鞘送入起搏电极.当出现P波幅度降低.QRS波幅度增大,SI'段抬高时,说明电极进入右室,接触心内膜.(3)定位:电极定位于右室后.用导管末端的正负极与体外临时心脏起搏器相连.测试理想起搏闭值(一般≤lma).设定起搏电流大于闭值3倍,起搏频率6O一70次/min,输出电压3—5v之间.术毕记录全导心电图.2结果56例患者全部起搏成功,术中1人心率<30次/min出现晕厥.经胸外心脏按压,心率>40次/min,继续完成操作.25%(14/56)的病人在起搏电极进入右室后出现室性早搏或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经及时调整电极位置后消失.留置时间最短5天,最长23天,平均临时起搏8.19±5.14天,无1例感染.3护理3.1术前准备3.1.1做好心理护理该组病例均为危重病人,21%(12/56)的病人有晕厥史,多有恐惧,濒危感.因此,与病人交谈时,护士的表情要镇定,语言要轻缓,动作要迅速,准确,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赖.术前耐心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临时心脏起搏术的作用及手术方法,交待考前须知,消除患者的恐惧.以取得配合.3.1.2加强消毒隔离该手术为有创手术.为控制感染,术前病房用紫外线灯照射30rain进行空气消毒,从灯亮后7min开始计时,消毒时注意遮盖患者的眼睛及皮肤.防止发生电光性眼炎及皮肤损伤.3.1.3行浅静脉置管建立静脉通道,一般选在手术部位对侧,以备术中用药.3.1.4将急救药品,心电图机,除颤仪备在床旁,接好地线.3.2术中配合3.2.1协助患者去枕平卧,消毒,铺巾.消瘦患者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时在肩胛下垫一小枕,可提高穿刺的成功率.3.2.2护士站位于手术医生对侧,密切观察心率,心律的变化,出现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应及时报告医生.对心率缓慢,高度依赖起搏的病人,可预先将电极与脉冲发生器相连,以便随时起搏….对不能实施起搏的病人,一旦心率减慢或心跳骤停,立停行胸外心脏按压.一侧高龄患者术中心率减慢至21次/min,出现晕厥.经胸外心脏按压后心率恢复至40次/min,后成功实施临时起搏.3.2.3插管成功后.协助将导管的正负极与临时起搏器正确相连,测试起搏闭值(一般≤lma).调整起搏频率6o—70次/min,感知3mV,输出电压3—5v之间,试行起搏.如心电示波有钉样脉冲,其后伴有QRS波群,说明起搏,感知功能良好.3.3术后护理3.3.1起搏情况观察术后行心电监护直至拔出电极.如出现起搏心律与自主心律竞争或起搏脉冲未在QRS波群起点,多为电极移位,感知功能不良所致,应及时通知医生调整电极位置,以获得稳定起搏.临时心脏起搏器持续工作时应注意电池耗竭情况,于床旁备9V电池1个,电池即将耗竭的指示灯亮时,应及时更换电池,尤其对高度依赖起搏的病人,应在15s内更换完成.更换电池时,注意正负极正确放置.3.3.2防止电极脱位临时起搏电极前端园钝,翻身幅度大,剧烈咳嗽,可使电极脱离心内膜,影响起搏.因此术后应平卧,防止侧卧位J.起搏电极盘绕一圈固定在皮肤上,临时心脏起搏器固定在床头.小儿患者防止玩弄牵拉电极.以防电极折断.插管期间防止大声咳嗽及深呼吸.3.3.3预防感染遵医嘱常规使用广谱抗生素,局部保持清洁,伤口每天换药一次,换药时观察局部是否有红肿,穿刺部位是否有脓性分泌物,如有感染征象,应拨出电极并做培养.4小结经静脉心脏临时起搏术是抢救严重缓慢心律失常的可靠方法,通常在室X线下进行,但病情危重不能搬动的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