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不尽共青情|共青城市 在我参与工作23年的经历中,曾数次变动工作岗位岁月风尘的堆积,往事逐步地被湮没了然而,当年我初入人生,在农村基层从事共青团工作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通常思之,便会生发出一股难以割舍的恋情…… 和现今年代不尽相同的是,70年代初的青年更偏重于对精神的追求刚踏入社会门槛的我,当然也不例外因此,当我参与岗前培训后,组织上通知我到农村人民公社担任团委书记时,我快乐得差点跳起来,这是一个令当初青年人羡慕的职业啊这一年,我刚19岁,时间是1974年4月20日今后,我和共青团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那时,人民公社是中国农村中政社合一的组织,相当于现在乡一级行政建制十年动乱中,很长一段时间里公社团委机关不复存在,所以也没有专职团干部直到我走立即任,我们那地方公社一级团委才有了专职的团委书记当我以一张“娃娃脸”的形象出现在大家面前时,迎着我的是一双双怀疑的眼光正是在这种眼光下,我在青妇干事的陪同下转遍了全部的村子,和团支书们接上了头接着我接手了一堆几年未整理的装有“入团志愿书”的档案、一摞团员花名册、一本团费收据整个交接工作结束后,我才意识到,团的基层工作,除了面上轰轰烈烈的活动外,还有一摊子诸如收缴团费、吐故纳新等常常性的业务。
而我面正确则是长久无专职管理、几经易手的一堆乱麻记得有一个村团支部,我手中的花名册上明确地列着该村全部团员名单,可我向团支书核实时,她硬是讲没那么多,再逐一查对名单时,你说是在册的团员,她却说不是;你说已办退团手续的,她说还是团员;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问团员本人,她也闹不清自己是不是团员我整整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反重复复跑各村,逐一核实,总算搞出了一本名符其实的团员花名册,清理出一套和花名册相符的团员档案,并建立了正规的团费收缴名帐 现在想来,我仍为自己当年完成的这一杰作——在他人看来或许是微不足道的事情而骄傲不已要知道,在基层,要完成这点事情是多么的不易白天,团干部要配合公社的中心工作一个公社机关,20来个干部,团干部年纪最小、资格最嫩所以,跑个腿、下个通知、蹲个点、包个片,关键性的或暂时性的打头阵的事绝少不了团干部而共青团的本职业务反倒要靠自己挤时间去完成记得有一次,头天下乡跑了一天中心工作,回来后晚上忙着折腾自己的业务,第二天早上又早早起来一直干到日上三竿,因为到食堂吃饭晚了一会,公社党委书记当着很多的人说我:“年轻人怎么这么爱睡懒觉?”当初我年轻,上进心又强,脸皮又薄,委屈得差点掉下泪来,但不知为何却忍受着委屈没向党委书记作任何解释。
事后还是一位和我同宿舍的同事为我说话,公社书记在机关干部大会上又表彰了我,可听到表彰的那一刻自己却忍不住悄悄地掉泪了 可能,是因为我有这一段的经历,因此我现在对来自团外部分人的误解能以一个日常的心态处之有时,当有熟人和好友问我,“共青团一天忙什么,你们有什么事可忙?”言外之意,仿佛我们清闲得发慌对于这种不了解,我有时作些解释,更多的时候是什么也不说我知道:作为党的助手的共青团,什么时候全部必需为中心工作添彩,而不能抢中心工作的戏作党的助手的共青团干部又有多个不努力玩命地工作的也正因为我有这种体会,以后不论我担任公社、县一级的党委关键领导,还是在我到市、省一级团委担负领导职务后,我全部能体谅团的工作的这一特点,尤其是体谅和了解基层团委工作的苦衷我认为,这是共青团培养了我的一个品质——体谅基层,为基层着想 为基层着想,就不光是在心里惦念基层,而是要身体力行地为基层办事现在,因为市场经济给共青团带来了很多新问题、新困难于是,在共青团的“圈子”里,经常听到埋怨工作大环境不利,或强调“先有地位才能有作为”其实,我倒常想,到底是“先有地位才能有作为”,还是“有了作为才会有地位”和其说不清楚孰是孰非,不如老老实地去干。
当年,我在基层团委工作的经历,使我信仰:勤能补拙,勤可补过,勤亦能补客观条件的不利和不足那时,我所在的公社有17个行政村,但在我上任的第一年里,却没有开过一次团支书全部到齐的会,哪里去谈工作的落实我下决心要扭转这种情况可这事办起来还真不轻易,每次开会,不是这多个村的团干部没来,就是那多个村的团干部有事请假打找不到人,开有线广播通知她说没听到以后我索性在开会头一天骑上自行车挨个村去通知记得有一年冬天,天下着大雪,为了下开会通知,我冒雪出发,到傍黑,我跑完了16个村,还落下一个偏远山村的团支书没通知到望着眼前茫茫的一片白雪,我真有些犹豫,心想公社的有线广播已播发了开会通知,这个村就不跑啦但转念想到毕竟未当面通知到全部的和会者,似乎心里又有些不扎实于是,又骑车在雪中走了两个多小时,不知摔了多少个跟头,最终通知完最终一个团支书第二天一早,我又早早地赶到会议室生上炉火当在暖烘烘的炉火中,看到团支书全部到齐时,我在会上讲起话来也感到底气足,头天摔的那些伤痛也好像忘记了 在同基层团干部的接触中,我了解到她们白天要下地干活,办团的事情全部在晚上,团支部的部分表册有时就放在家中,难免出现表册被孩子抓撕或丢失的事情,以致部分团的基础报表经常犯错。
对此,我除了严格要求外,自己还特制了随身携带的办公包,包里装着团员花名册、超龄团员离团证、团费收据、“入团志愿书”、各村团支部的基础情况统计本等下村时,我就把这包挂在车把上,凡无须经团委集体决定的事,我就随时办公,如进出团员、收缴团费、发个离团证或入团志愿书等,全部立即办了这么做,对于团支部来说,是方便了对我来说,也是工作更落实了 时间一晃,20多年过去了从那时起到现在,因工作需要我从共青团岗位上曾前后两次转业,两次归队,断断续续三进两出,算来有11年专职团的工作的经历这11年,忠实地统计了我在共青团这个大熔炉里锻炼成长的过程,统计了我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巳届不惑之年的我,已越来越感到离开共青团之日的迫近,我对共青团的眷恋之情也伴随这时日的迫近而亦发深沉记得1993年5月3日,我参与完共青团第卜三次代表大会的开幕式后,邀请“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徐永光,星夜驱车赶赴石家庄,参与5月4日在石家庄举行的“河北省期望工程电视广播大会”当车行至保定段时,因为路面上一片遗撒的石头将我们乘坐的时速达150公里的小车颠得失控,小车在京石高速公路上翻了两个个儿,撞倒了3根护路桩所幸,坐在车上的我、徐永光和司机因为系着安全带,竟全部无恙。
事后,我同徐永光开玩笑说: “假如这一回真的死了,我们俩也可谓死得其时,死得其所你想咱俩全部是团十三大主席团组员,又是团十三大中央委员的候选人若死了,大会就要向和会者交待为何不再把咱俩列入候选人名单,此事自然就成了团十三大的轰动性新闻,或许大会还会为咱俩默哀3秒钟假如人死后真有幽灵,当我们的幽灵徘徊在人民大会堂上空,看到团代会能为我们致哀,也是很惬意的不过,我们是干共青团的,是属于年轻的事业;我们是去做‘期望工程’的,是善举;所以,老天有眼,保佑我们无灾 现在想来,这一段调侃或许真正无意识地表露了我对共青团一段难言的眷恋之情: 共青团啊,我已将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岁月付和了你今天,即使要为你付出生命,我也会无悔无憾 共青团啊,我在为你付出的时候,我也有我的功利念头,那就是我也希冀能在共青团的旗帜上看到我的血汗,甚至能隐隐地看到我的名字 共青团啊,我也知道,生命的青春总有一天会和我离别,但我多么期望永远在你的旗帜下,为你去奋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