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陕北腰鼓的风格特征

靓***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74.73KB
约3页
文档ID:48800370
陕北腰鼓的风格特征_第1页
1/3

陕北腰鼓的风格特征一、陕北腰鼓的起源陕西是华夏文化发源地之一,早在遥远的过去就有人来到陕西那片土地生息繁衍,腰鼓是陕北高原乃至陕西特有的地域文化现象,也是我们陕北人乃至陕西人精神风貌象征和符号的来源,然而这么多的一切都与陕北古老的腰鼓历史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很早以前,陕北高原是中原农业民族和草原游牧民族的重要通道,“腰鼓”既是古代激励边关将士在战场冲锋杀敌和浴血奋战的号角,也同样是将士们征战凯旋的欢迎曲,同时腰鼓就被驻防将士视同刀枪、弓箭一样不可少的装备而让腰鼓走入陕北的家家户户,据说有以下两种原因:一是来自宗教信仰当瘟疫大量流行,直接威胁到人的生存时,为了求生,人们就打起腰鼓,以期达到驱疫震妖的效果;二是来自生产和生活新春佳节打腰鼓是陕北人生活风俗的重要组成部分腰鼓逐渐成为陕北人的一种习惯,也是现代陕北的一种时尚腰鼓中的能劲和牛劲等都是生活现象在内涵质态中的深刻反映和集中表现二、陕北腰鼓的风格及特征腰鼓在长期流传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踢、打、跨、跃、跺等为主的技术体系,动作以狂、猛、狠而著称,充分体现了黄土高原人憨厚朴实、直爽倔强、乐观开朗的性格,表现出高原人们粗犷豪放、刚劲激昂、气势磅礴的独特风格。

打腰鼓不分性别、年龄和文化领域,也不管在室内、室外,还是田间地头,不论人多人少都能舞动起来,而且冬天夏天、白天晚上,随时随地都可进行表演陕北腰鼓的打法通常分为文鼓和武鼓,从表演形式上常分为行进鼓、广场鼓、舞台鼓三种文鼓是以扭为主的腰鼓表现形式,重在抒情,而武鼓是以打、踢、跨、跺等为主,动作刚健有力、自然大方、欢快流畅、有刚有柔、刚柔相济,但因其动作难度大、要求高、运动量大,主要以个人表演为主陕北腰鼓的艺术性也主要体现在武鼓之中陕北腰鼓在动作形态上,可谓多种多样、变化多端,有跑、跳、扭、转,也有蹬、闪、跺、摇,还有跨、昂、跃等,它以多样的鼓舞形式来表现舞蹈艺术,结合体操、武术动作,配合韵律,不仅让表现形式更显高难度,而且更深刻地抒发了情感陕北的人们经常在祝愿丰收、欢度春节的时候打起腰鼓,一个人能打,一百个人也能打,在街道上打,在院落中打,在田地上打,只要拿起腰鼓,只要心情高兴,随时随地都能打根据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心情,可以采用不同的打法,单人表演时刚健威武,多人打时欢快跳跃,腰鼓最大的特点是能感染身边的人,创造活跃的环境氛围,特别是双人对打的表演,不时地腾空跨跃,间或两人对视的眼神,使人忍俊不禁,在旁边围观的人身子总会不由地舞动起来。

三、陕北腰鼓的发展陕北腰鼓在20世纪50年代已经全国知名,进入90年代后,进入发展的高峰期,不但出现在北京亚运会、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国庆等大型表演活动中,而且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打出国门,走向世界随着其知名度的提高和影响范围的扩大,逐步被全国和世界人民所认识和接受1978年,陕北被定为黄土风情旅游点先后吸引了中外旅游团体和个人来陕北参观学习每年春节和暑假期间,全国各大专院校的大批教授、学者、实习生等,都会到陕北进行考察研究和写生,这样不仅促进了本县与各大专院校和艺术界的文化艺术交流,而且进一步把腰鼓文化推向了全国,甚至全世界腰鼓,不但丰富了我们的传统节日,增添了新的旅游项目,而且使陕北人的观念大有转变现在,腰鼓不仅是一种艺术,而且成为了一种文化商品虽然陕北腰鼓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但到目前为止,陕北腰鼓的舞蹈素材还是比较少的,关于它系统的民俗理论也还有待于我们大家去探索发现,作为一名黄土生来黄土长的娃娃,我希望舞蹈界的同行们对我们陕北腰鼓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让我们陕北腰鼓展现它别具一格、独具风采的面貌,将绚丽多彩的中国陕北腰鼓舞蹈更充分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