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康德和她的《纯粹理性批判》-康德纯粹理性之批判PDF

枕***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6.55KB
约3页
文档ID:135071959
康德和她的《纯粹理性批判》-康德纯粹理性之批判PDF_第1页
1/3

康德和她的《纯粹理性批判》|康德纯粹理性之批判PDF   1981年,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域,为纪念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出版200周年举行了盛大的纪念活动,大家经过多种形式,表示对这位德国古典哲学奠基者的敬意康德,1724年出生在东普鲁士哥尼斯堡一个手工业堡大学,1746年毕业后当了9年家庭老师,1755年回母校任讲师,1770年任教授,1804年逝世康德一生没有离开过她的故乡,很多著名大学聘任她,全部被拒绝她为自己要求了严格的作息制度,起床、喝咖啡写作、讲学、吃饭、散步,一切根据要求的时间天天下午三点半钟,她拿着藤手杖从家里出来散步,邻居们以此对表康德的日常生活异常刻板,但精神生活却十分丰富而活跃她试图冲破传统思想束缚,从浩渺的宇宙到人类理性,全部给予批判和考察  康德不但是哲学家,而且是学识渊博的自然科学家她在任教期间,除讲授哲学外,还讲授自然科学课程自然地理这门学科就是她首创的她讲的人类学最受欢迎她还开设数学、理论物理、自然律、力学、矿物学等课程1755年,康德提出的太阳系起源于原始星云的假说,推翻了牛顿等17世纪自然科学家认为天体起源于上帝的陈腐观念恩格斯说,这是“从哥白尼以来天文学取得的最大进步”,在形而上学自然观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

  1770年,康德从自然科学转向哲学的研究和著述,《纯粹理性批判》就是这个期间完成的关键代表作这本书和另两部代表作《实践理性批判》《判定力的批判》,组成了康德的先验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纯粹理性批判》是康德花了12年工夫,同时平均每七天还要担任14个小时课程的情况下完成的康德把自己的哲学叫做“批判哲学”,不是指对某种书籍或某一体系进行批评,而是对于理性进行分析、判定,即对人类认识的能力所达成的范围进行考察这是康德之前,不管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全部没有处理的问题康德觉察到以往认识论的片面性,企图把各派哲学综合起来,创建一个没有片面性弊病的认识论尽管康德没有完成这一任务,不过把认识论提到哲学的中心地位,确实是她的历史功绩  康德哲学是当初软弱的德国资产阶级两重性的理论表现,它含有二元论的性质,企图调和、折中对立的哲学派别列宁说:“康德哲学的基础特征是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使二者妥协,使多种相互对立的哲学派别结合在一个体系中康德标榜自己的哲学既区分于当初统治讲坛的莱布尼茨—一沃尔夫的唯心主义唯理论,又区分于从唯心主义经验论演变而来的休谟的不可知论她把前者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叫做独断论,把后者叫做怀疑论。

其实调和、折中两派的结果,并没有跳出它们的圈子,这两个派别正是康德哲学的康德批判和考察的“纯粹理性”,是不依靠于任何经验的理性,就是说,她离开认识过程抽象地考察人类的认识能力这无异于又不下水,又硬要学游泳,必定将主观同客观截然对立,从二元论走向不可知论,走向主观唯心主义  《纯粹理性批判》叙述了人类认识能力的三种形式或三个阶段:感性、知性、理性有关感性,康德认可人的认识之外独立存在着“自在之物”,它刺激感官引发感觉,才有感觉经验,这是康德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原因但康德认为人的认识无法超越现象而达成“自在之物”,这就滑向了不可知论有关知性,康德认为一切知识从经验开始,又不停留在经验上但她否认自然规律是自然界本身所固有的客观规律,而认为它们是大家主观认识能力的产物,即所谓“人是自然界的立法者”有关理性,康德揭示了认识中相对和绝对、有限和无限的矛盾,但又把它们截然对立她认为理性在追求绝正确统一体,即灵魂、世界和上帝时,就必定陷于谬误,因为这是信仰的地盘  在康德哲学中,“自在之物”的唯物主义原因最终被神学替代这位在自然科学领域向神学挑战的斗士,却在哲学上同神学妥协,陷入了不可知论但在人类的整个思想史上,康德开创的德国古典哲学有着巨大的贡献,为辩证唯物主义的产生准备了宝贵的思想材料,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之一。

这,也正是我们至今仍在纪念康德的原因。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