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发展健康服务新产业实施方案一、 各类信息系统不互通且安全等级不高各级建设的各类信息系统普遍不符合国家标准规范要求,安全等级不达标,导致信息系统之间存在数据不互通、无法实现对接等问题,未能有效发挥信息化对提升医疗工作效率、优化业务流程、完善运营管理的作用除市六院和三和医院外,其他医疗机构均未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二、 积极发展健康服务新产业依托秋长吉他特色小镇、平潭健康农业特色小镇,并立足于惠阳区康养特色产业,开发有特色的中医药健康、保健疗养等旅游产品,打造一批集康复疗养、休闲养生的健康小镇三、 指导思想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医药卫生事业公益性,把握好顶天立地的基本思想,加快提高卫生健康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推动惠阳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全方位、全过程、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和生命财产四、 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难(一)医疗卫生资源相对不足1、医疗卫生硬件资源缺乏一是硬件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区级妇幼保健院(旧院)地处惠城区,惠阳居民享受妇幼保健服务项目路途远、体验差,新建院区周边交通不便利,群众无法便捷就医;西南片区、淡水土湖片区缺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二是医疗卫生业务用房相对不足。
区级妇幼保健院(旧院)、慢病站等业务用房破旧、设施设备老旧区中医院业务用房面积不足,科室无法细分,病房设置不充足淡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老旧、面积不足,难以有效开展基本诊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也无法满足城区居民的健康需求三是医疗卫生设备不足区卫生监督所执法车辆编制严重不足,影响了卫生监督执法水平和力度2、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力量较为薄弱区医疗卫生人才总量仍然不足,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结构和分布尚不太合理,存在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现象一是医疗卫生系统人才总量不足随着医疗机构的升级、扩容,现有的医疗卫生队伍规模缺口较大、人才分布不够合理二是高精尖人才资源匮乏高级职称、高学历人才偏少,重点专业业务骨干人才不足,缺乏在业界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难以发挥头雁拉动区、乡镇两级医院医疗水平提升的作用三是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需充实高学历、高职称人才主要集中在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中医药、卫生监督及公共卫生专业人员不足,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还没有形成人员、技术等要素的高效、扁平化的流动交流机制二)分级诊疗尚需进一步健全虽然分级诊疗制度基本建立并已推行,但相关配套政策还很不到位,还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体制。
1、双向转诊落实有障碍由于缺乏长效激励与考核机制,上级医院医生下基层积极性差;双向转诊考核结果与财政拨款、下拨经费挂钩不紧,无法调动上级医院积极性;基层医院用药目录限制,影响患者向下转诊的意愿大医院人满为患一床难求,专家、名医大量时间耗在常见病、多发病上,基层医院、社区卫生站病人稀少,这种现象普遍存在2、医联体合作机构间连接不畅医疗机构之间尚未实现信息共享平台,患者上下转诊时,就诊信息和记录不能相互调阅,检查检验互不相认,检验结果二三级医院不认可,造成患者的医疗成本增加,影响了分级诊疗的推行效果3、分级诊疗缺乏制度联合保障分级诊疗没有建立卫生、医保、医药、财政、绩效等制度组合拳的护航,造成向下转诊落实不到位,基层接不住基层不强,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约束多,导致推动多年的分级诊疗制度的效果未能得到充分体现三)医疗卫生改革成效有待加强1、放管服制度有待深化一是财政投入覆盖范围有待扩大,区妇幼保健院和区慢病站承担大量基本公共卫生职能,但都属于二类公益事业单位性质,差额财政拨款经费不能满足两个机构正常运行二是基层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实施方案有待进一步优化,需增加考核内容和奖惩办法,落实内部分配自主权2、医保支付制度对中医和基层倾斜不足惠州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权重系数规定,区中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门诊定点系数明显低于区级综合医院第六人民医院。
权重系数直接作为定点医疗机构病种分值分配参照,影响了中医院和基层医院的积极性,不利于发挥医保杠杆作用,不利于引导患者选择中医诊疗和留在基层医院就诊中药饮片门诊费用报销不高,且未设立中药饮片药事服务费报销科目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有待升级完善1、信息化整体设计不到位惠阳医疗系统信息化建设启动较晚,原有信息化建设由各医疗卫生机构根据自身业务需求各自建设,缺乏整体布局,未形成全区一盘棋,与智慧医院、智慧医疗的高水平信息化建设要求差距较大个别医疗卫生机构对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投入少,专业信息化人才缺乏,只建设以财务为核心信息系统,仅满足最基本业务需求2、各类信息系统不互通且安全等级不高各级建设的各类信息系统普遍不符合国家标准规范要求,安全等级不达标,导致信息系统之间存在数据不互通、无法实现对接等问题,未能有效发挥信息化对提升医疗工作效率、优化业务流程、完善运营管理的作用除市六院和三和医院外,其他医疗机构均未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五、 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1、医疗服务体系持续优化全面建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确、功能互补的三级联动高质量医疗服务体系争创一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力争建成省级临床重点学科1个以上,精神卫生等紧缺型专科与前瞻性专科医疗资源缺乏的情况得到明显缓解。
医疗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区域性科学合理的分级诊疗机制有效运行,区域内医疗资源流动畅通,共建共享,逐步实现医联体网格化布局管理,跨区域专科联盟、紧密型医联体、远程医疗协作网运作良好,人民幸福感、获得感切实增强2、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优质均衡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扎实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深入推进,康复、长期护理、老年病、慢性病、心理健康服务管理到位,医疗卫生重点项目扎实推进,医疗资源短板有效解决,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显著增强,医防融合、层级分明的重大疫情救治机制良好运行3、居民健康水平和健康素养显著提升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一体化的健康服务体系基本建立,重医轻防的现象得到根本性改变与扭转全民健康素养稳步提升,人均健康预期寿命达79.35岁以上4、中医药蓬勃发展中药种植业、中医药加工制造业等中药产业加快发展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设施设备配置完善,区中医院提质发展,全区中医药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中医药文化发展传承力度明显加大,中医药文化得到大力弘扬二)具体目标共有健康水平、医疗资源、疾病防控与健康管理三大类别指标,具体指标22个指标,其中预期性指标有20个,约束性指标有2个六、 推进人才强卫部署,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一)优化卫生人才资源配置以调整存量、做优增量、补齐短板、提升能力为原则,加大卫生人才培养力度。
探索区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通过医疗联合体的方式,在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合作,鼓励区级医院医务人员定期到乡镇卫生院进行技术指导,促进人员双向流动,打造一支素质能力优秀、机构分布合理的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到2025年每千人口执业(助理)达3.3人,其中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达0.62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达3.54人,每千人口注册药师(士)数达0.54人,每千人口公共卫生人数对比2020年增长30%,每万人口全科医师数达4人,为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二)加强紧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根据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加强产科、儿科、病理等各类急需紧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引进、定向培养、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在岗医师转岗培训等方式多渠道开展医疗卫生人才招聘引进工作,为区第二人民医院、淡水第二及第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单位储备优秀人才三)加大医疗卫生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建立引进卫生技术人才绿色通道,出台吸引人才落地的激励措施积极协调编办、人社、财政等部门做好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工作,争取在岗位聘用、人才经费等方面获得大力支持落实医疗卫生单位用人自主权,加大医疗卫生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
资料来源:惠阳区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