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歌行【阅读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2.初步感知古诗内容,理解“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含义3.明白要珍惜时间的道理阅读准备】小黑板【阅读过程】一、谈话导入1.小朋友已经学过一些古诗了,谁来背一首?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一首新古诗,读题2.简介作者汉乐府是汉代专门用来制作音乐的机构二、学习古诗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疏通诗句大意重点理解:复:再次,归:回来,徒:白白的3.赏析重点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了解意思,感悟道理,情境迁移运用三、熟读成诵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背诵本诗2.风【阅读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2.初步感知古诗内容,感受诗人对风的赞美阅读准备】小黑板、图片【阅读过程】一、猜谜导入1.老师说谜面:来无影去无踪,没有颜色没味道,春天暖来冬天冷,始终围绕你身边打一自然现象)2.唐朝诗人李峤就写了一首赞美风的诗,读题二、学习古诗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疏通诗句大意重点理解:解落:吹落,入:进入3.赏析重点句中的“千尺浪”“万竿斜”,了解虚指的写法三、拓展,熟读成诵1.观看图片,找风的踪影2.自由背诵本诗3.集体配乐朗诵本诗3.回乡偶书【阅读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初步感知古诗内容,感受诗人对家乡的热爱阅读准备】小黑板、图片【阅读过程】一、看图导入1.展示书页插图,引导学生看图,说清图意2.这位老人就是唐代非常有名的诗人贺知章,他常年在外,到老年时回到家乡,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什么事呢?学了这首诗就知道了二、学习古诗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疏通诗句大意重点理解:少小:年轻时候,老大:年纪大了、老了,衰:衰老,这里指头发白了3.熟读成诵:自由背诵本诗集体配乐朗诵本诗三、拓展阅读介绍贺知章写的《咏柳》,感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去找来读、背4、《夜宿山寺》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学过程: 一、小擂台 以小组为单位介绍唐朝大诗人李白相同的内容不重复) 二、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夜宿山寺》 三、学习新课 1、教师用投影出示插图,请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说说图画的内容 在一座很高的山上,有一座寺庙,云雾萦绕在山腰,星星在寺庙周围眨着眼睛。
2、教师范读古诗,请学生进行评价 3、学生自己读古诗 4、相互交流学习情况5、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宿:住宿 寺:庙 危:高 辰:天上的星星 恐:害怕 惊:惊动 语:说话 百尺:泛指很高很高 天上人:天上的神仙 6、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危楼高百尺:这座高高的寺庙高不可测 手可摘星辰:伸出手去就可以摘到天上的星星 不敢高声语:在这里不敢大声说话 恐惊天上人:害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7、让学生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8、指导朗读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2)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练习,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竞赛,而后评议出最佳选手 9、体会诗中出现的两个“高”字,结合诗句内容谈出自己的感受 (“危楼高百尺”中的“高”是形象的描绘了寺庙的高耸入天,伸手即可摘到星星的景象,以此说明这座寺的高度;“不敢高声语”描写诗人说话时声音的大小,不敢大声说话,恐怕惊动了天上的神仙,这两个字用得巧妙。
10、背诵古诗(自己先练习,而后汇报 四、总结本课学习情况5、《鸟鸣涧》 教学目标: (1)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3)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 教与学的过程: 一、欣赏古诗,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古诗吗?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谁背首古诗给大家听听? 2、 唐代诗人王维对山中明月情有独钟并写下了《鸟鸣涧》这首诗板书:鸟鸣涧,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 学习古诗《鸟鸣涧》 1、“鸟鸣涧”是一个地名,为云溪风景之一唐代诗人王维是如何描写鸟鸣涧的呢?学习了这首诗,你会有更多的了解学习这首诗之前,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刚才采用怎样的方法学习《暮江吟》的?(板书:读通——读懂——想象——背诵) 我们一起总结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就按照这样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鸟鸣涧》,待会儿我们进行“古诗挑战赛” 2、现在,我由你们的学习伙伴变成了这场古诗挑战赛的主持人哪个小组做好准备了?你们选择几星题?派个代表,小组成员可以站起来相互补充 三星题——背诵古诗《鸟鸣涧》(怎样背诵才能静——声音轻,速度慢); 四星题——说说带点词语意思; (人闲——人寂静心闲;空——空荡荡,没有人;时鸣——不时鸣叫几声) 五星题——读古诗,想象画面(你喜欢哪一句——诗美,你描绘的景色也美) (这样的景色,给你一种什么感受?——板书:山中月夜静从哪里能体会出?) 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我们结束了今天的古诗挑战赛。
我要祝贺每一位同学,你们不仅学会了《鸟鸣涧》,还掌握了一种自学古诗的方法,所以每位同学都是今天的获胜者! 6、《相思》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相思》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相思》 1、出示红豆或图片,师讲红豆的特点.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写红豆的诗歌:板书课题:相思 2、 解题:思念. 自由读诗 ( 读准节奏) 相思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3、 朗读诗歌《相思》 自由读诗.4、师引导读诗.(1)大家找找,哪一句写了红豆(红豆生南国)(2)出示红豆(可以是图片) (长江以南叫南国也叫江南) 红豆生长在什么季节,找一找,读出来.(春来发几枝) 出示图片,红豆树枝繁叶茂,红豆累累.5、师引导:这红豆美么大家想把这份美读出来么 齐读"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6、 如果你要离开故乡了,会带走故乡的哪些东西 (泥土,水,树叶,红豆) 师:对.江南的水,土,叶,豆代表了故乡,所以诗人这样写. 愿君多采撷,(希望你多多采摘)此物最相思.(这东西最会引起人们思念故乡)了解诗意: 红豆生长在江南,春天来了红豆常得十分茂盛, 希望大家多多采摘,这东西能引发大家思念故乡。
二、指导朗读 1、大家想想学过哪些写到思念的诗(静夜思) 2、对故乡的思念还用什么样的语调朗读 请一学生示范读. 评价. 读出红豆树的美. 读出了对故乡的思念. 大家齐读.背诵古诗.三、作业 学生课余读一读《静夜思》,《忆江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望庐山瀑布阅读目标: 1、使学生理解诗句,了解古诗内容,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2、背诵这首古诗阅读准备:小黑板阅读过程:一、谈话式导入:1、请同学们背一首你最喜欢的古诗给大家听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二、简介作者:1、学生交流所了解的李白2、李白是怎样描写庐山瀑布的?3、老师也来做一回诗人,请同学们告诉我,应该站在哪儿来给大家吟诵这首诗呢?("望""遥"说明诗人是站在远处观察瀑布的 通过老师的吟诵,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三、学生自学:1、出示自学提纲: (1)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借助字典或联系诗句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生、遥、川、疑、飞 (2)有感情地朗读一下这首诗 (3)通过自学,你又产生了什么问题?2、学生自学3、四人小组交流学习所得。
四、师生共同学诗:(一)请同学们自由读诗,交流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学生谈到哪句,交流哪句) 日照香炉生紫烟: (1)诗中哪个词是"升起"的意思?(2)"红日、高山、紫雾"诗人用寥寥几个字,就把我们带入了如诗如画的境界,你能把它读得那么美吗? 遥看瀑布挂前川: (1)理解:川,河流 (2)指导朗读:读出瀑布的气势 飞流直下三千尺: (1)学生体会"飞流""直下"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疑是银河落九天: (1)重点理解:疑,体会李白诗的风格 (2)有感情地朗读二)学生质疑: 1、"生"为什么不用"升"?(1)学生谈自己的理解2)生,产生而后升起 2、"挂",谁能把瀑布挂在山川前面?(1)学生交流2)老师引导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指导朗读并成诵 8、赠汪伦阅读目标: 1、引导学生自读古诗,理解字词,读懂诗意 2、体会诗中所表达的作者与朋友的深厚友谊练习感情朗读古诗阅读准备:学生课前收集描写送别的古诗阅读过程:一、揭题,导入新课: 1、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赠汪伦》,出示古诗: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你知道“赠”是什么意思吗? 3、请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二、学习古诗 1、初读,学生自由读古诗,思考: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送别) 2、再读古诗,想一想,谁送谁,谁别谁? 3、有谁知道李白是谁、汪伦是谁吗? 学生介绍有关背景 教师过渡,他们一个是大名鼎鼎的诗人,一个是普普通通的村民,他们之间是怎以联系起来的呢?(学生说故事) 4、是啊,天下没有散的筵席,再好的朋友也要分别,同学们再读一读诗句,看看分别时的情景怎能样? 5、自读,说诗意 你认为哪一句还可以怎么说?(修正诗意、注意关键字词) 6、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学生质疑) (根据学生质疑情况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意) 朗读 7、小结:这首诗是以歌声来送别朋友,其实古时候还有许多诗,我们看一下,古人还会以什么来送别朋友? 三、带读古诗:1、出示以下三首诗,引导学生自读理解,古人又是以什么来送别朋友的呢?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别董大 送元二使安西 唐·李白 唐·高适 唐·王维故人西辞黄鹤楼, 千里黄云白日曛, 渭城朝雨浥轻尘,烟花三月下扬州。
北风吹雁雪纷纷 客舍青青柳色新孤帆远影碧空尽, 莫愁前路无知己, 劝君更尽一杯酒,惟见长江天际流 天下谁人不识君! 西出阳关无故人 2、朗读、小结:无论以什么送别,都有可以概括为以“真心”送别四、背诵古诗9、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阅读目标 : 1.理解诗句内容,体会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2.背诵课文 阅读过程 : 一 、知诗人,解诗题 1.介绍作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所写的 学生补充有关诗人的资料 2.解诗题 出门遇上大雪,借宿在芙蓉山一农夫家里 三、读诗解意 1.指名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 “宿”读作“sù”,不要读作“shù” 2.齐读《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 3.解词连句知大意 (1)根据书下注释自学古诗,把不明白的字词画下来,逐一解释 日暮:天色将晚 柴门:树枝做的门 苍山远:苍苍茫茫的远山,一直连向天边 贫:穷 (2)自己试着把词意连起来说说句子的意思 1、2句:天色已晚,远望苍山,路途遥远,得找个投宿的地方我投宿的是一个贫穷的山村人家 3、4句:忽然,从柴门边传来了狗叫声,知道是主人冒着风雪回来了 (3)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四、展开想象,悟诗情。
1.请一名同学有语气地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体会意境 2.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这首诗描绘的是怎样的一幅景色图?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描写了一幅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的寒山夜宿图它通过旅客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概括了山中人家的生活环境,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清贫生活的同情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意境 五、背诵古诗各种形式背诵古诗10、绝句(迟日江山丽)阅读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通过诵读古诗,感受春天里大自然界中万物复苏,和谐美好的景象阅读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启发谈话: 同学们,春天来了自然界的景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春天是温暖的,是充满生机的,是美好的自古就有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绝句》 2、板书课题这首短小的绝句极其生动地描绘了美丽如画的春天的景色快让我们来听听诗人是怎样歌颂赞美春天的二、细读课文,读懂诗句 你一定想把这首诗读给同学们听吧,那你可得多读几遍生自由读诗句) 指名学生读诗句 你可以看着图也可以看着诗,你想到了什么? (这首诗的前两句,画出了由春日、春风、江山、花草构成的阔远而明丽的春景。
诗的后两句具体描绘衔泥的飞燕、安睡的鸳鸯,一上一下,一动一静,相应成趣,充满了生机勃勃而又安宁恬适的春天气息 男、女生进行比赛,看谁读的好三、朗读背诵,体会感情 指导学生背诵古诗 会背这首古诗了吗?先自己试一试吧 指名学生背诵 分四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集体背诵古诗四、课外延伸,注重积累 你还收集了哪些和春天有关的故事?背给同学们听听吧 多么迷人春天,你也可以当当小诗人或是小作家,说几句赞美春天的诗句吧11、《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阅读目标: 1.学习《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阅读过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 1.介绍作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所写的 学生补充有关诗人的资料 2.解诗题 出门遇上大雪,借宿在芙蓉山一农夫家里 二、读诗解意 1.指名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 2.齐读《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 3.解词连句知大意 (1)根据书下注释自学古诗,把不明白的字词画下来,逐一解释 日暮:天色将晚 柴门:树枝做的门。
苍山远:苍苍茫茫的远山,一直连向天边 贫:穷 (2)自己试着把词意连起来说说句子的意思 1、2句:天色已晚,远望苍山,路途遥远,得找个投宿的地方我投宿的是一个贫穷的山村人家 3、4句:忽然,从柴门边传来了狗叫声,知道是主人冒着风雪回来了 (3)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三、展开想象,悟诗情 1.请一名同学有语气地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体会意境 2.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这首诗描绘的是怎样的一幅景色图?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描写了一幅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的寒山夜宿图它通过旅客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概括了山中人家的生活环境,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清贫生活的同情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意境 5.练习背诵古诗 (1)自己试着背 (2)同桌互相背 (3)集体背 12、《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阅读目标 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阅读过程:一、读诗人,介绍杜甫二、读全诗,理解诗意 1、朗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2、自读诗歌,要求学生找出诗歌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黄鹂 翠柳 白鹭 青天 千秋雪 万里船 3、理解上述词语的意思,逐句诗句的内容 黄鹂------也叫黄莺,一种益鸟身体呈黄色,嘴淡红,在春天经常啼唱,声音很好听 翠柳------翠,就是新绿翠柳就是指处春时节刚抽出嫩芽的柳枝 白鹭------一种水鸟,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食鱼虾 青天------蔚蓝色的天空 鸣------鸣叫 句意: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 一行白鹭飞上了蔚蓝色的天空 -------指名学生口述诗句内容,教师纠正 千秋雪-------雪存年久,因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这样相称千秋就是千年 万里船------万里指遥远万里船指从很远的地方来的船 含------包含 泊------停泊 重点理解“含”的意思,并引导学生体会画面的意境 句意:从窗口可以看见西岭长年不化的积雪, 门外停泊着从遥远的东吴来的船只 -------指名学生口述诗句内容,教师纠正 4、结合图画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近景------- 两个黄鹂鸣翠柳, 远景------- 一行白鹭上青天数量 远景------- 窗含西岭千秋雪,色彩 近景------- 门泊东吴万里船 5、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知道朗读,背诵 13 望洞庭【阅读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2.初步感知古诗内容,理解“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3.感受洞庭湖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阅读准备】小黑板【阅读过程】一、 揭题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今天,我们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2、揭示课题 3、解题作者简介刘禹锡:唐代诗人,洛阳人《望洞庭》是诗人秋天行经洞庭湖所作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二、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2、学生自学 要求:(1)拼读“螺”(luó)2)检查自学情况3)指读生字指名朗读诗句 三、精读指导1、理解诗句◆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相:相互和:和谐、协调。
镜:铜镜,本课喻洞庭湖面磨:拭,即擦句意:秋天的夜晚,洞庭湖水清澈透明,天空的月亮银光闪闪,湖水和月亮交相辉映,显得那么宁静、和谐,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就像没有被磨拭的铜镜一样◆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远望句意:远远望去,那在月光映照下的洞庭湖就像一个白银做成的盘子,而那湖中青翠的君山则像放在银盘里的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理解后同桌练说,指名说2、思考讨论3、诗歌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四、指导朗读,背诵1、指导停顿方法和重音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2、教师范读3、自由练读,指名读4、指导背诵五、布置作业熟背《望洞庭》14 池上【阅读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2.初步感知古诗内容,理解“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的含义3.感受小娃的天真无邪以及充满乐趣的儿童生活阅读准备】小黑板【阅读过程】一、,导入新课 1.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 2.揭题 :《池上》板书诗题:池上)相机顾名思义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3.学生齐读题目 4.简介作者白居易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1、检查初读情况 (1) 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 (2) 学生简单说说池塘上发上了一件什么事儿 2、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 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3、了解《池上》大意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2、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3、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样子让学生为“小娃偷采白莲图”起个题目) 4朗读前两句,思考:你最欣赏其中哪个字? (“偷”,结合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1、提问: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 3、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带着理解,学生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池上》赏诗会——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式诵读古诗 3、熟读成诵 五、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背诵课文 2、依据《池上》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15. 暮江吟【阅读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2.初步感知古诗内容3.感受暮色中的江上美景,感受自然之美阅读准备】小黑板【阅读过程】一、谈话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白居易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学习古诗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疏通诗句大意重点理解:残阳:将落山的太阳光瑟瑟:碧绿色真珠:即珍珠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3、赏析重点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了解意思,感受美景三、熟读成诵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背诵古诗16.忆江南【阅读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2.初步感知古诗内容,理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含义3.感受江南的美景,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阅读准备】小黑板【阅读过程】一、 谈话导入: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与“春”有关的文章——《忆江南》了解“江南”:江南就是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包括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区,当然,我们无锡也属于江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回味一下咱们江南的迷人风光吧!二、 学习古诗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疏通诗句大意重点理解:谙:熟悉,江花:江边的花3、赏析重点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了解意思,感受美景三、熟读成诵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背诵古诗17.江雪【阅读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2.初步感知古诗内容,理解“ ”的含义3.认识冬日江雪的壮丽,感悟诗人孤傲不屈和不愿同流合污的个性阅读准备】小黑板【阅读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咱们学习一首古诗,这首诗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柳宗元写的,题目是“江雪”——顾名思义,也就是江上雪景这一首诗,是古诗中的精品!三、 学习古诗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疏通诗句大意重点理解:绝:尽,径:小路,人踪灭:行人绝迹3、赏析重点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了解意思,体会诗人高洁的品质三、熟读成诵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背诵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