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东西方的先哲古代东西方的先哲 曲阜是春秋时期鲁国的都城,是我国思想家、教育曲阜是春秋时期鲁国的都城,是我国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故乡这里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家、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故乡这里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最著名是曲阜三孔其中最著名是曲阜三孔孔庙、孔府、孔林孔庙、孔府、孔林自学礼乐自学礼乐从政失败从政失败周游列国周游列国献身文教献身文教孔子起初学习孔子起初学习“六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礼乐射御书数)孔子这样概括自己的一生:孔子这样概括自己的一生:“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论语为政为政一、追求礼乐的一生一、追求礼乐的一生有政治抱负、努力践行、思想巨人、影响深远有政治抱负、努力践行、思想巨人、影响深远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新旧矛盾复杂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新旧矛盾复杂经济上:井田制崩溃;经济上:井田制崩溃;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混战;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混战;社会现象:传统宗法礼乐制度受到冲击;社会现象:传统宗法礼乐制度受到冲击;春秋时期,礼崩乐坏。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臣弑君、子杀父、臣弑君、子杀父、少凌长、庶废嫡少凌长、庶废嫡1 1、孔子思想产生的历史(时代、社会)背景、孔子思想产生的历史(时代、社会)背景二、古代大思想家二、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孔子季氏大夫擅用季氏大夫擅用天子天子之礼,跳之礼,跳八佾舞八佾舞,孔子,孔子愤愤地说:愤愤地说:“是可忍孰不可忍?是可忍孰不可忍?”礼:礼:指周礼个人:强调个人修养,规范个人行为个人:强调个人修养,规范个人行为 国家:强调等级秩序,君臣有别,长幼有序国家:强调等级秩序,君臣有别,长幼有序克己复礼克己复礼天下有道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看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看论语论语2 2、孔子的思想之、孔子的思想之“礼礼”二、古代大思想家二、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孔子为政以德(仁政)为政以德(仁政)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于墓者而哀使子路使子路问之曰:问之曰:“昔者吾舅死于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夫子曰:“何何为不去也?为不去也?”曰:曰:“无苛无苛政。
政夫了曰:夫了曰:“小子识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之,苛政猛于虎也!”苛政猛于虎苛政猛于虎樊迟问樊迟问“仁仁”子曰:“:“爱人左传左传个人个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谅别人体谅别人国家国家:节用(俭)而爱人:节用(俭)而爱人,使民以时因民之所使民以时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利而利之爱惜百姓,反对苛政(仁政)爱惜百姓,反对苛政(仁政)2 2、孔子的思想之、孔子的思想之“仁仁”二、古代大思想家二、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孔子政治范畴的政治范畴的“礼礼”伦理范畴的伦理范畴的“仁仁”严格的等级严格的等级秩序秩序人与人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关系中庸思想:协调中庸思想:协调“礼礼”与与“仁仁”关系处理任关系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倒好处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倒好处不偏之为中,不易之为庸不偏之为中,不易之为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二、孔子的儒家思想二、孔子的儒家思想2 2、孔子的思想之、孔子的思想之“中庸中庸”教学(育)目的:成人、君子教学(育)目的:成人、君子有教无类:创立私学有教无类:创立私学1 1、孔子的教育思想(理念)、孔子的教育思想(理念)三、古代大教育家三、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孔子教学(育)方法:因材施教教学(育)方法:因材施教学习态度:实事求是学习态度:实事求是学习方法:预习、复习、要学思结合学习方法:预习、复习、要学思结合2 2、孔子对文化的贡献、孔子对文化的贡献整理编撰古代文化典籍整理编撰古代文化典籍意义:为中国古代文化传承做出重大贡献。
意义:为中国古代文化传承做出重大贡献1.1.既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又成为既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又成为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主流)内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主流)内容(正统思想);(正统思想);2.2.以仁、礼、道义为核心的儒家深层思想内涵,渗透以仁、礼、道义为核心的儒家深层思想内涵,渗透 到到社会秩序社会秩序和和个人行为规范个人行为规范之中之中(和谐社会);(和谐社会);3.3.奠定了中国古代的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教育传统;4.4.对对亚洲甚至世界亚洲甚至世界 都产生了影响都产生了影响亚洲:汉朝以后,儒学传入越南、亚洲:汉朝以后,儒学传入越南、朝鲜、日本等国朝鲜、日本等国世界:明清以后,儒学传到西方,世界:明清以后,儒学传到西方,论语论语被翻译成拉丁文、英文被翻译成拉丁文、英文四、孔子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四、孔子思想对后世的影响(1 1)孔子的礼和仁强调服从权威往往缺乏个性孔子的礼和仁强调服从权威往往缺乏个性3 3)克己复礼具有思想保守的成分克己复礼具有思想保守的成分2 2)强调等级秩序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相悖强调等级秩序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相悖。
1.1.孔子的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是(孔子的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是()A A分封制的崩溃分封制的崩溃 B.B.劳动者地位的提高劳动者地位的提高 C.C.教育向民间普及教育向民间普及 D.D.社会处于转型时期,新旧矛盾尖锐社会处于转型时期,新旧矛盾尖锐2.2.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系的是 ()“仁者,爱人仁者,爱人”贵贱有贵贱有“序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有教无类”A A B.B.C.C.D.D.3 3以下孔子的思想中突出体现了不符合历史发展趋势以下孔子的思想中突出体现了不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是的是A.A.为政以德为政以德 B.B.和而不同和而不同 C.C.苛政猛于虎苛政猛于虎 D.D.克己复礼克己复礼4 4后世儒家后世儒家“五经五经”不包括不包括 A.A.诗诗 B.B.礼礼 C.C.春秋春秋 D.D.乐乐5.5.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反映教育不分贵贱的是: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反映教育不分贵贱的是:A A、“有教无类有教无类”B B、“因材施教因材施教”C C、当仁不让于师、当仁不让于师 D 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6 6孔子认为,要使社会君臣有别、长幼有序,必须孔子认为,要使社会君臣有别、长幼有序,必须:A.A.用用“礼礼”来规范所有人的行为来规范所有人的行为 B.B.关心和爱护老百姓的生活关心和爱护老百姓的生活C.C.用用“仁仁”的思想来缓和社会矛盾的思想来缓和社会矛盾 D.D.把把“亲亲亲亲”的爱升华为人间普遍的爱的爱升华为人间普遍的爱7.7.孔子兴办私学的主要作用是(孔子兴办私学的主要作用是()A A使儒学成为封建统治思想使儒学成为封建统治思想 B.B.打破了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打破了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C.C.促进促进“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局面的出现 D.D.五经成为教育的传统课程五经成为教育的传统课程阅读下列材料阅读下列材料:、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 动动 论语颜渊论语颜渊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论语八佾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论语为政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论语子路请回答:请回答:()()孔子上述言论反映出他怎样的政治主张?孔子上述言论反映出他怎样的政治主张?()结合社会历史背景分析孔子提出这些主()结合社会历史背景分析孔子提出这些主张的原因和目的?张的原因和目的?典例典例诠解诠解 重视礼,强调仁,主张以德和礼治理国家,重视礼,强调仁,主张以德和礼治理国家,以中庸思想协调礼和仁的关系,实现社会的和谐以中庸思想协调礼和仁的关系,实现社会的和谐原因:原因:春秋时期是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春秋时期是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变的时期,变的时期,“礼崩乐坏礼崩乐坏”,新旧势力矛盾激化,人,新旧势力矛盾激化,人际关系紧张际关系紧张孔子上述言论反映出他怎样的政治主张?孔子上述言论反映出他怎样的政治主张?()结合社会历史背景分析孔子提出这些主张的()结合社会历史背景分析孔子提出这些主张的原因和目的?原因和目的?典例典例诠解诠解目的:目的:恢复周礼,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恢复周礼,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题一题一:(2004(2004年上海高考年上海高考)2004)2004年年4 4月月,美国副总统切尼在复旦大学发表美国副总统切尼在复旦大学发表演讲演讲,校方赠送切尼一件礼物。
校方赠送切尼一件礼物事后事后,几位学生议论为什么送几位学生议论为什么送这件礼物这件礼物甲说:甲说:“估计是宣传中国古代优秀估计是宣传中国古代优秀的教育思想的教育思想乙说:乙说:“可能是弘扬中华文化,让世界可能是弘扬中华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丙说:丙说:“也许是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人权思想比西方早也许是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人权思想比西方早 两千多年两千多年问题:请概要写出你对甲、乙、丙三种说法的理解问题:请概要写出你对甲、乙、丙三种说法的理解典例典例诠解诠解 诠解:诠解:侧重孔子是中国古代教育家或孔子的侧重孔子是中国古代教育家或孔子的有些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现实意义有些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现实意义诠解:诠解:突出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儒家文化突出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儒家文化 是中国主流文化是中国主流文化诠解:诠解: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孔子主张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孔子主张“仁仁”,孟子提出过孟子提出过“民本民本”,但与西方启蒙思想家提出的,但与西方启蒙思想家提出的“人权人权”观念有本质区别观念有本质区别甲说:甲说:“估计是宣传中国古代优秀的教育思想估计是宣传中国古代优秀的教育思想乙说:乙说:“可能是弘扬中华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
可能是弘扬中华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丙说:丙说:“也许是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人权思想比西方也许是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人权思想比西方早两千多年早两千多年典例典例诠解诠解深化提高:深化提高:1.儒家思想的合理部分:儒家思想的合理部分:教育理论: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因材施教等教育理论: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因材施教等伦理道德:孝、仁义、诚信等(社会主义荣辱观)伦理道德:孝、仁义、诚信等(社会主义荣辱观)维护社会稳定:仁、德治、民本思想等(取消农业税)维护社会稳定:仁、德治、民本思想等(取消农业税)维护国家统一:大一统思想维护国家统一:大一统思想(统一祖国统一祖国)个人修养: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个人修养: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八坚持、反对)人等(八坚持、反对)2.现实意义现实意义当代中国领导人倡导的当代中国领导人倡导的“以德治国以德治国”、“以民为本以民为本”、“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思想,是儒学在当代中国政治理念中的新的思想,是儒学在当代中国政治理念中的新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