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农民田间学校总结

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7.06KB
约14页
文档ID:168086578
农民田间学校总结_第1页
1/14

农民田间学校总结篇一:农民田间学校工作总结农民田间学校工作总结借助“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的开展, 大力的进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创新,积极推广新型的农业 技术推广服务手段和新型农民培养模式根据项目要求,2009年 首次建立农民田间学校,通过激发农民自主获取新知识的原动力 和创造力,提升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自理”能力,培养了一批 综合素质高,操作技能强的新型农民,有效促进和推动了 的农 业生产一、农民田间学校的开展情况2009 年,根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要求 结合 实际和产业分布,在 镇建立了一个温棚蔬菜农民田间学校高级农艺师 和 担任员本着农民自 愿的原则,挑选了 30名种植积极性高、接受科学能力强的农民作 为田间学校学员在 村委大院建立培训室,配备了 30套桌椅、 1 台电脑、 200 套图书等学习的有关硬件设施建立一个占地 8 亩 的大棚作为试验示范展示田,供学员观摩和实习田间学校自开班以来,根据农事和学员需求,共开展 7次田 间技术培训和指导,及时的为农民解决生产中的疑难问题,科学 地指导农民进行田间管理,思想汇报专题受到的农民的广泛赞誉 同时带动周边农户 600余人积极学科学、用科学,科学的进行田 间管理,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采取的措施(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农民学校成立初期,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 田间学校建立的各项工作,并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 配备完整的硬件设施,为农民田间学校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 础同时,成立由作物、园艺栽培、植保、土肥等专家组成的技 术指导小组,负责对学员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聘请高级农艺师 和 为员,全面负责农民田间学校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和 调研总结等各项工作二)多次调研,确定重点为突出培训效果,强化示范作用,围绕农民科技需求量大、 产业科技含量高的棚室蔬菜为重点培训产业,我们多次深入到 生产第一线,反复勘察调研,按照区域代表性、基础条件好、便 于农民参观学习等原则,最后确定以温棚蔬菜种植大面积发展区 镇 为农民田间学校培训基地并建立一个试验示范展示田,确 定责任负责人,树立标牌,扩大宣传效果三)示范展示,观摩交流建立了一个占地 8 亩的大棚作为展示田,经常组织田间学校学员和大棚种植户进行现场观摩,XX开展技术交流,及时总结经验,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了蔬菜栽培实用新技术的 推广应用,有力的推动了田间学校的开展四)集思广益,创新培训在田间学校培训开展的过程中,各个技术指导员进行县外观 摩、不断总结经验,集思广益,开展培训手段创新活动。

一是农 民根据生产中遇到问题以及种植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集 中归纳,由学员直接确定培训内容二是围绕学员共同确定的科 技疑难问题,在学员与教师互相讨论中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加 深学员对此类问题的印象,在讨论中提高农民科技水平三是根 据确定的培训内容,先由农民通过自身实践提出解决办法,然后 由教师进行点评,最后形成问题解决的方案,实现了科技理论知 识和实践经验的紧密结合四是组织学员深入田间,以田间为课 堂,在生产实践中使科技直接到田五是在开展培训过程中,将 一些趣味性游戏融入到培训中,以此激发学员参与兴趣,营造宽 松的培训氛围,培养学员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五)利用传媒,创新服务在田间学校开展的过程中,技术指导员除手把手、面对面的 培训指导学员,还充分利用短信、“”网络视频、专家语 音系统等方式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及时的指导农户进行科学的田 间同时,利用县、乡、村“三级科技阵地”和“放心农资”配 送网络,开展技术与物资相配套的服务,把蔬菜新品种、新技术、 新农资直供到户,加快了关键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提高了粮食科 技成果转化率和普及率五)整合资源,促进开展 以实施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为平台,整合测土配方施肥、 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等项目资源,进一步加大主导品种、主推技术 的入户率,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资金保障; 积极取得各涉农部门、乡镇政府的配合与支持,使农民田间学 校需求调研及开办进展顺利。

三、培训效果(一)农民综合素质与技能得到显著提升通过开展农民田间学校,提高了农民学习科技的主动性和农 民应用新技术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 力,增强了自我管理能力,增强了团结协作的意识和互助意识, 促进了社会和谐进步二)农民增收致富能力明显提高 通过互动式零距离培训,使广大菜农明确了行业发展方向、 更新了种植观念,提高了管理技能,病害发生率降低 30%,防效率 达 90% ,避免了无效用药情况发生,正确并减少用药量 30% 左右 参加培训的农民学员普遍获得了增产 15%,增收 20%的良好经济 (来自:WwW・ (三)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农技推广人员农民田间学校的每一个活动和工作环节,都需要农技推广人 员掌握各项知识和技能,从而对农技推广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他们的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在与农民双向沟 通和实践中通过组织、协调、归纳总结等方面的锻炼,使农 技推广员积累了综合的实践知识,综合专业素质得到了锻炼和培 养四)综合效益显著一是社会效应通过举办农民田间学校,在具体的农业生产 中实现专家与农民面对面,技术与田间零距离对接,达到发现问 题最准确,解决问题最及时,科技服务最紧密,技术推广最到位。

实现了与农业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与农民科技需求紧密结合,与 农民增收紧密结合,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农技推广工作趟出了新路 子,探索出了新模式,打造了农技推广的有效平台二是产业效 应通过学员培训,农民增长了科技知识,扩大了棚室蔬菜生产 规模,仅30名学员就扩大蔬菜棚室面积 100多亩同时,引进推 广了蔬菜新品种和新的栽培模式,特别是试验示范展示田应用了 肥水一体化节水灌溉技术,经过示范试验,每亩共节本增效 3500 多元,经济效益非常显著在它的辐射带动下,相邻村庄的种菜 大户纷纷效仿,邻近的设施蔬菜种植大村八里营乡刘苑村已筹备 建立了 60 亩连片的肥水一体化节水灌溉系统,示范引领作用非常 显著四、存在问题及建议1、农民田间学校属于一个新兴事物,缺乏办学经验,一切工 作都在摸索中进行,有碍工作的顺利开展2、在培训过程中发现农民的素质参差不齐,接受知识程度不 统一3、由于农户田间种植作物多、面积大,忙于耕作,学习交流 机会少4、工作经费不足,建议增加财政专项资金支持,探索建立农 民培训的激励机制二0 一一年十一月三日篇二:农民田间学校工作总结农民田间学校工作总结2010-12-27农民田间学校启动建设以来,我们将其作为一项深化基层农 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推进科技推广方式创新、 打破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手段,精心谋划,扎实开展,取 得了阶段性明显成效。

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一、精心谋划,高标准组建组建农民田间学校,在我市尚 属新生事物,为此我们在农民田间学校组建各环节上,精心谋划, 高标准运行一是培训师资我们选拔业务能力强,有责任心的 两名市农技人员,及时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农民田间学校师资培 训班,对农民田间学校举办的理论内涵、组建模式、培训理念、 培训方式等进行了系统学习这两名农技人员负责农民田间学校 组建的指导和培训二是确定培训产业在农民田间学校举办之 初,为突出培训效果,强化示范作用,我们围绕农民科技需求量 大、产业科技含量高的棚室蔬菜为重点培训产业三是建设农民 田间学校经过综合考虑,将农民田间学校举办在棚室蔬菜专业 村——肇东镇东跃村,在村办公室重新装修可容纳 50 人的农民培 训室,做为农民田间学校同时,配备了桌椅、宣传标语等基础 设施和教学配套设施四是确定学员从该村棚室蔬菜大户中选 择了21 名农民作为农民田间学校学员二、创新培训方式,扎实开展培训深刻把握农民田间学校 培训的理论内涵和实践特点,重点从五个层面进行了创新培训 一是农民点单培训农民根据生产中遇到的蔬菜品种选择、种植 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中归纳,由学员直接确定授课内 容。

二是互动形式培训围绕学员共同确定的科技疑难问题,在 学员与教师互相讨论中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加深了学员对此类 问题的印象,在讨论中提高了农民科技水平三是点评式培训 根据确定的讲课内容,特别是生产经营中出现的问题,先由农民 通过自身实践提出解决办法,然后由教师进行点评,最后形成问 题解决的方案,实现了科技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紧密结合四是 田间实践培训组织学员深入田间,以田间为课堂,在生产实践 中使科技直接到田五是趣味性培训在开展培训过程中,将一 些趣味性游戏融入到教学中,以此激发学员学习兴趣,营造宽松 的培训氛围,培养学员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三、突出实效,促进农民增收通过农民田间学校举办实践, 已经产生了三个方面的效应一是社会效应通过举办农民田间 学校,在具体的农业生产中实现专家与农民面对面,技术与田间 零距离,达到发现问题最准确,解决问题最及时,科技服务最紧 密,技术推广最到位实现了与农业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与农民 科技需求紧密结合,与农民增收紧密结合,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农技推广工作 趟出了新路子,探索出了新模式,为实现科技人员直接入户、良 种良法直接进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打 造了农技推广的有效平台。

二是产业效应通过学员培训,农民 增长了科技知识,扩大了棚室蔬菜生产规模,仅 21名学员就扩大 蔬菜棚室面积65亩,平均增加了 3亩以上同时,引进推广了蔬 菜新品种和新的栽培模式,特别是引进了寿光蔬菜栽培模式,在 21 名学员的示范引带下,打造了肇东镇千亩寿光蔬菜基地三是 增收效应田间学校农民学员户均增收达到 4 万元,比未参加培 训前增加 4200 元总结农民田间学校运行实践,我们感到还存在 着覆盖严重不够、师资力量明显不足、个别产业存在空白、宣传 不到位等问题在下步工作中,要重点在四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是强化师资培训突出蔬菜、食用菌、水稻以及奶牛、肉牛、 生猪等特色种养业,大力度开展农民田间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解 决师资力量不足问题二是科学布局按照产业发展实际,在南 部沿江乡镇组建两个水稻农民田间学校,在中部乡镇组建两个蔬 菜农民田间学校,在北部乡镇组建三个畜牧养殖农民田间学校, 形成整体示范带动效应三是进一步创新培训方式方法与农民 科技需求紧密对接,加强田间实践培训,达到疑难问题在田间直 接解决,先进科技直接推广到田四是加强宣传切实把农民田 间学校置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发展的突出位置,通过科技增产账、 产业效益账、增收效果账三账对比,在广大农民群众中广泛宣传, 增强参与农民田间学校的主动意识,达到领导重视、各方支持、 农民认可。

篇三: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总结今年,我区围绕中心的总体工作部署,在做好传统的技术推 广工作的同时,紧密围绕“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 建设项目,积 极借鉴并推广新型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农民田间学校,收到 了良好的效果办田间学校师资培训班,培训了 40 余名技术骨干 办农民田间学校,培训农民学员 25 人,带动农户 500 余人,大量 新技术推广到农民手中,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对农民 田间学校的建设,区委、区政府、区农委等部门都给予了大力支 持,在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具体指导下,结合我区主导产业及 农民文化素质现状,积极探索创新各级领导非常重视,省主管 领导及我区主管领导参加了开学典礼和农民学习,取得了较为可 喜的成绩农民田间学校既培养了一批新型农民,提高了他们的 素质及种植水平,也锻炼了一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有效促进和 推动了我区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一、农民田间学校的开展情况 我区今年3月份派2名技术骨干王秀梅、姚淑珍参加了农业部举办 的第二期农民田间学校师资培训班4 月 6 日,学成归来了两位辅 导员在我区开办了第一个农民田间学校师资培训班,学员由 40 名 农技人员组成经过两周的参与式学习,学员们知道了农民田间 学校并不仅仅是把学校办到田间,而是一种农技推广方式的创新, 是一种针对农民生产实际需求的参与式农技推广的新方法。

同时 作为农民田间学校师资班的学员,大家不仅掌握了农民田间学校 的办学程序,也学会了需求调研的方法和分析问题的工具以及培 训班课程计划的制定等内容7 月 6 日,在绥化市北林区东兴办事 处建立了西瓜农民田间学校省农委科教处和省农业技术推广站 有关同志,北林区政府有关领导以及北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 术人员,总计70多人参加了开学典礼来自红旗管理区的 25名瓜 农成为田间学校的学员,北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推广研究员王 秀梅和绥化市北林区近郊经作区域站站长、推广研究员姚淑珍共 同担任田间学校员在田间学校,农民相互交流了西瓜种植 经验,提出了经常遇到的西瓜病害问题,员针对问题,对每 种病害的症状、防治措施和如何选用农药进行了逐一讲解,并组 织农民开展田间观察,进行生态系统分析,提高农民发现问题的 能力和解决问题应用生产的能力二、农民田间学校的开办措施 (一)领导重视,加大农民田间学校的开办力度 我区十分重视农 民田间学校的开办工作,区推广中心张树春主任与田间学校 员,多次深入旱田区、水田区和经济作物种植区开展需求调研 通过调研分析,决定首期农民田间学校在东兴办事处红旗管区成 立,主导产业是西瓜种植。

省农委科教处和省农业技术推广站有 关同志,北林区政府有关领导以及北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 人员,总计70 多人参加了开学典礼二)慎重工作,确定农民 田间学校学员及地点 首期农民田间学校建在东兴办事处红旗管 理区西瓜生产专业村红旗管理区是粮菜兼营区,特别是红旗的 7 8 组多年来以生产粮食作物为主业,近些年在科技示范户朱树林的 带动下,在近郊经作区域站的指导下,种植西瓜的面积逐年增加, 年种植西瓜1000 亩左右但是,种植水平参差不齐基于这一情 况我们为了更好的推动当地主导产业——西瓜产业的发展,计划 在此建立第一所农民田间学校学员为东兴办事处红旗管理区西 瓜种植户共25 人这些被选上的学员都是勤奋好学,有一定的思 想,属于进步农民,同时他们在西瓜生产技术上还存在着很多疑 难问题需要解决三)多方结合,确保农民田间学校顺利开展 1 田间学校的开展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建设项目 相结合我区农技推广体系已全面实行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理 顺了管理体制,明确了公益性职能,工作有了规章保障农技推 广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入户率有了大幅度 提高,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结合示范县项 目培训工作,我区在技术推广的方式上积极探索,全力推广农民 田间学校这一方式方法,农技指导员培训工作正逐步向农民田间 学校员方向转变2、田间学校的学习与主导产业的发展相结 合今年我们对全区的农技干部和农民培训需求调研根据调研 情况,结合我区的具体实际,坚持方便工作开展的原则,重点选 择了近郊瓜菜分布相对集中的东兴办事处,对主导产业西瓜户开 展教育培训3、田间学校的进行与各涉及部门的配合相结合结合农业技 术项目的支持,如农业标志性示范工程项目、测土配方施肥工程、 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项目及粮食高产创建等,建立农 民田间学校,并积极取得各涉农部门、各乡镇政府的配合与支持, 田间学校需求调研及开办进展顺利,收到了很好的效果4、田间 学校开办与作物生产农时相结合田间学校的开办是以农民为主 体、以农民需求为主要内容,因此,应选择适宜的时间开展培训, 按照不同的、适宜农民学习的农时制定农民田间学校的培训活动 规划,以保证有良好的学习效果5、田间学校开办与基层农技推 广相结合在田间学校建设中,建设立贯通区、乡、村的区级农 技员——乡级技术员——村级农民技术员的师资链条, 实施区乡村联动机制和员与学员包村入户机制,在各个生产 环节均给予技术指导与服务,提高了农民对先进技术的掌握和应 用效率,创造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农民田间学校的培训 效果 1、农民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参加培训的农民学员,学习应 用能力和提出问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自我 管理能力提高了,而且增强了团结协作的意识和互助意识,促进 了和谐进步2、农民增收致富能力明显提高通过田间学校开展 的互动式零距离培训,使广大瓜农明确了行业发展方向、更新了 种植观念,提高了管理技能,病害发生率降低 30%,防效达 90%, 避免了无效用药情况发生,正确并减少用药量 30%左右参加培训 的农民学员普遍获得了增产 15%,增收 20%的良好经济效益另外 经员指导,学员们在西瓜拉秧后期又套种了白菜,套种的白 菜每亩可收入XX余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一位瓜农说: “以住也常听姚老师讲课,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的防治以前也听 过姚老师讲怎么防,但每当用时却想不起来现在这种学习方式 就不一样了,现场实际操作,眼见、耳听、脑思考、手操作,印 象深,一学就会 3、培养了一批优技术指导员和科技示范户 在开办田间学校学员中,涌现出一批优秀员、优秀农民学员、 科技示范户,在当地主导产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辐射带动作用 姚淑珍同志是北林区近效经作区域站站长,一名基层的农技指导 员,同时又是农民田间学校的一名员。

为了确保开办效果, 在开班前,她积极调研,深入了解了广大学员在生产过程中的所 需、所盼、所想,结合实际制定了丰富的教学计划为了把田间 学校办好,取得实效,在田间学校开班的每次教学,她都选择农 闲时间,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授课与尤其是西瓜种植 户都较忙,很难有时间坐在一起探讨学习,员姚淑珍就选择 雨天,瓜农不下地的时间开班学习,工作非常辛苦,但也锻炼了 一批技术指导员四、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农民田间学 校属于一个新兴事物,通过办学实现了农民素质有所提升和经济 效益的提高但尚缺乏办学经验,发现很多问题:农民的素质参 差不齐,知识接受程度不统一,忙于耕作,难聚在一起学习交流 缺少工作经费,没有专用科研试验示范基地,作不能保障顺利实 施等等下一步工作打算:探索建立农民培训的激励机制,争取 财政投入保障,健全区、乡、村三级培训网络的运行机制。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