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语文必修三知识点归类整理2022高三年级语文必修三知识点1语文学法归类1.课文预习六步法:A 查注生词,扫清三字 B 朗读课文,感知内容C 理解作者,把握背景 D 标明段序,分清构造E 画关键句,体会作用 F 简写主旨,归纳特色2.学生课堂听讲五法(细听讲做笔记):A 听到 Listen B 看到 LookC 写到 Write D 说到 SpeakE 思到 Think(耳眼手嘴脑五官并用)3.赏诗三步法:A 知人论世(理解作者,把握背景)B 译析字面(通译全诗,分析^p 景情)C 说明主旨(简述内容,说明理趣)4.划分文章构造四法:A 根据表达方式B 找寻明暗线索C 根据时空顺序D 根据逻辑顺序5.分析^p 八种关键句作用:A 点明题目,引起下文(点题句)B 点明中心,亮出主旨(中心句)C 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悬念句)D 承上启下,自然衔接(过渡句)E 前后照应,和谐统一(照应句)F 侧面衬托,间接映衬(衬托句)G 后文铺垫,埋下伏笔(铺垫句)H 增强语言,突出特征(修辞句)6.区分七类文章写法:A 比照写法B 象征写法C 衬托写法D 以小见大写法E 先扬后抑写法F 虚实结合写法G 夹叙夹议写法高三年级语文必修三知识点2通假字成五采(“采”同“彩”,是彩色的意思)杯杓(“杯杓”同“杯勺”)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要项伯(“要”通“邀”,邀请)不敢倍德(“倍”通“背”,忘恩)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膜、嫌怨)不者(“不”通“否”)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啗之(“啗”同“啖”吃)参乘(“参”同“骖”)词性活用A名词用作动词沛公军霸上(驻军)籍吏民(造户籍册或登记)入前为寿(走上前)范增数目项王(示意)刑人如恐不胜(惩罚)道芷阳间行(取道)沛公欲王关中(称王)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称王)寿毕(敬酒)B名词作状语发上指(向上)夜驰之沛公军(在夜里)于是项伯复夜去(连夜)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那样)日夜望将军至(每日每夜)常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那样)四人持剑盾步走(徒步)C动词使动用法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从百余骑(使……跟从)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停步,内:使……进来)拔剑撞而破之(使……破)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使……回去)D形容词用作动词素善留侯张良(与……交好)秋毫不敢有所近(接触,沾染)E形容词用作名词此其志不在小(小的方面)今事有急(急事,紧急状态)古今异义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约为婚姻(婚姻古义:结为儿女亲家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非常)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南,河北古义:黄河以南,黄河以北。
今义:河南省,河北省)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细说古义:小人离间之言今义:仔细说来)句式解析(1)判断句此天子气也∕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亚父者,范增也∕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此亡秦之续耳2)倒装句①.宾语前置(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客何为者?∕籍何以致此)②.介词构造后置(状语后置)沛公军霸上∕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贪于财货具告以事∕长于臣∕因击沛公于坐∕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得复见将军于此(3)被动句(假设属皆且为所虏∕吾属今为之虏矣/珍宝尽有之)(4)省略句为(省介词宾语“之”)击破沛公军加彘肩(省略状语“于盾”)上(5)固定构造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即…没有被…,…没有被…”其中“无所”还可以换作“有所”)孰与君少长(“…比较…哪一个…”)何辞为(“为什么…呢”)重点词语明日黄花: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昙花一现:原比喻事物难得出现,如今比喻某些事物或人一出现很快就消逝斑驳陆离:形容色彩错杂纷繁礼尚往来:礼仪上重在有来有往残羹冷炙:吃剩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
冠冕:很体面,有气派攻讦:(因利害冲突)揭露并攻击别人的过失或隐私高三年级语文必修三知识点3一.对偶的定义对偶是用字数相等、构造形式一样、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对偶切忌分开内容,片面追求形式上的对仗而背离了修辞的根本目的二.对偶的种类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如: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三.对偶的构造1、成分对偶如:然而我的害处,是在论时事时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而后者尤与时宜不合2、句子对偶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四.对偶的作用对偶的作用: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五.对偶的本卷须知对偶时应切忌分开内容,片面追求形式上对仗而背离了修辞的根本目的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