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平阳钱仓凤山游

仙***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8.50KB
约7页
文档ID:160870255
平阳钱仓凤山游_第1页
1/7

平阳钱仓凤山游 凤山座落在平阳县钱仓镇,这里景色优美,古迹众多南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王十朋赴泉州上任时,路经此地,惊叹凤山的秀丽,作了一首《凤凰岩》诗:“凤凰久不至,胡为于此藏清辉如可览,应不恋高岗上周末,趁着久雨初晴的空隙,偕两位朋友慕名游览了平阳钱仓的凤山     凤山有凤冠岩、凤山寺、摇动岩、龙虎岩、悬虹岩、钱仓双塔等名胜古迹其中以凤冠岩最为引人在平阳钱仓下车,站在路边,就可以看到西北山上耸立着几块好像凤冠的巨岩,那就是“凤冠岩”凤冠岩高约十多米,陡立如壁,走近细看,上镌清乾隆间平阳县令何子祥写的“元儒史先生墓”六个大字,据说史先生名史伯璿(1299—1354),字文玑,号牖岩,元代著名学者,平阳钱仓人他博通经史,推究精实对天文、地理、历学、算术等方面都有研究,著有《四书管窥》 、《管窥外编》、《学庸注释》及《青华集》等终身隐居不仕,死后葬于此摇动岩位于凤山东南山坡上,是著名的浙南奇观之—摇动岩又名“动石”,岩壁上镶有“动静随缘”和明代“正德庚午(1510)中秋,金乡卫昭勇将军徐岳再游”及“岩石重难权,惟假些儿力动摇镇乾坤,料得天人识望之也危,即之也夷静焉特立,动不诡随。

知仁具体,动静惟时猗欤伟哉,可仰可师正德戊寅秋九月庚戌,碧溪居士赞”等历代题刻据说,人若仰卧在“动石”旁的静石上,用脚蹬着动石,这块重量达百多吨大石头,会来回摇动,与静石相撞,发出轻轻的声音明代柳楷(永嘉人,以善书官中书舍人)有《摇动岩》诗:“谁将巨灵斧,砍破昆仑洞?有石亘古存,岂止千钧重!万众挽不回,一人推却动安得海上槎,载向朝天贡清代诗人张御也写有 “说向未游客,谁信吾言真始信宇宙大,闻见俱宜亲!”的《动岩》诗为了验证“动石”会不会真动,我们同去的三人也想摇摇,可试了好久,一点动静也没有可能推石的方法不对, “动静随缘”, 呵呵,也是没缘份吧!看过摇动岩,我们沿着山路下来,到了龙虎岩龙虎岩是两块突兀岩石,东西峙立,相距10米,状如龙虎搏斗这里也是平阳金钱会起义遗址       清朝咸丰三年至十一年,石达开率领太平军挺进浙江,攻克处州,临近平阳钱仓赵起等人受到鼓舞,结盟组织“金钱会”,凡入会者每人发给铸有“金钱义记”铜钱一枚,作为会员凭证   1861年6月, “浙南团练总局”( “白布会”),对金钱会发起猖狂进攻8月2日赵起集中会众钱仓北山庙宣布起义起义后,攻下瑞安白布会首陈安澜大院,攻破浙南最坚固地主堡垒安义堡,10月2日进入温州,攻占道台知府衙门。

 1862年2月,起义失败6月17日,赵起在乐清被叛徒出卖,壮烈牺牲观赏了龙虎岩后,还有悬虹岩、凤山寺、钱仓双塔…… 钱仓确实是个游览的好地方,你若没去过,一定要去看看,从温州市区出发,经南白象上高速,一个小时二十分钟就可以到达,而且景点比较集中,半天的游程就绰绰有余 走进浙南古城——平阳钱仓 楼主:中原突围01 时间:2008-09-27 15:50:00 点击:2486 回复:19       钱仓离我们太近了,又是在104国道边,你就不把它当一回事,很少到钱仓去为什么?是钱仓没有吸引人的地方,是钱仓不古老,是钱仓不值得一看?都不是我以为,那是我们故意放纵身旁的美景,或者是由于缺少美的发现而让它冷落在一旁公元2002年8月17日,是一个双休日的星期六,我作一次6元钱的旅游因为到钱仓只有10来公里,来回只需要6元钱的车钱就是这6元钱的郊游,让我见识了老资格的钱仓    在平阳的历史上钱仓是出名的没有分县的老平阳有二千多平方公里土地(现平阳1051平方公里,苍南1261平方公里),共有9条城,钱仓就占了一条当我在老街行走的时候,迎面就碰到一个城门洞安置在眼前,它还是那么的端庄,那么的厚墩结实。

这样的城门依我看来,在平苍两县已经不多存在了   城门外便是滔滔的鳌江,这个鳌江刚好在这里转了一个弯,江对岸就是苍南的湖前和龙港了龙港的大桥虽在此不远,可老百姓还是借用了古老的木板桥横渡扶老携幼的,挑担提筐的,古风犹存,把一个有着很久远年代的码头弄得也非常的热闹,仿佛忘记了龙港大桥和104国道的现代的文明的交通的存在城门的里面是一条老街,这条街很长,有一公里多,两边的店铺屋檐相接,木板的屋粗石墙在这里随处可见钱仓的岩石多,打岩人多,因此它的建筑中岩石占的比率比其它的地方要多街上还有一座赵姓的祠堂,当地人都知道,赵姓在钱仓是有名望的,因为他们当中出了一个叫赵起的跑码头人,领导了震惊浙南的金钱会起义,策应了太平天国发动了一场农民的运动当时失败后的景象是非常的悲惨的,整个钱仓的河流都是红红的鲜血当我走进这街道的时候,就会想到这一段历史的故事,那是人民为了生存而斗争的拼命运动   这条古老的街道代表着钱仓,与其它的地方的老街又有所不同,它是非常勤劳的街道,没有看到人们懒惰的神态翻开钱仓人的生产力的发展历史,好象是不荣光的,他们卖过私酒,做过假烟,这几年一直在生产仿皮革的服装但是这便是钱仓人头脑是灵活的,有码头的风格,他们不会像死水一样甘愿受穷。

做酒、做烟、做皮装,他们是用双手在创造,至于假不假,那是管理和疏导的问题,与钱仓人在创造价值是没有关系的在老街的店铺里,前面是展示产品的,后边却是生产仿皮革的作坊别看这些产品不起眼,对那些买不起真皮的地方人们来说,是很好的消费品   钱仓在平阳的历史上被称之为南雁之门,500年前明代的蔡芳携马性鲁游南雁时,从万全的榆垟出发,出南津亭,过荆溪,至钱仓,看凤山岩,饷宝胜寺待潮涨之时,又从钱仓发棹乘江船至詹家埠蔡芳将这一路上的风光写得淋漓尽致,他就是在钱仓吃饭中转的,他把钱仓的宝胜寺、双塔、钱王的一宿楼都载入了《南雁荡山游记》中清代写《乾隆平阳县志》的张南英在钱仓的石桥边曾经刻碑,记载南雁门的历史听当地的老人说,前几年这碑文还在,长期当作洗衣板,现在失踪了但我还是在这桥上发现了张南英写的“南雁第一桥”的字迹那时候,人们除了山路进入南雁的通道之外,在钱仓的码头下船,溯鳌江而上达水头进南雁,也是最好的选择这沿岸的风光从江船上可以尽收眼底,蔡芳在他的游记里就写得非常贴切,“数岫远露,如抽乱笋,如架笔格,如横修眉,争献奇状其实,这条水路上个世纪的70年代还是通畅的,我中学毕业时,就和同学们乘过江上的小轮船到南雁的。

   钱仓就象年岁大的老人一样,他叹一声都是一段故事,你每接近他时,走一步都有文物给踩出来就在钱仓山边,无论你从哪个方向登上去,每个地方都有历史文化的沉积,难怪省文化界的人士当年就要把钱仓定为文化名镇,这是很有道理的但是它的保护是最糟糕的,因为从它的表面上看太没有文化味了,尽是一种杂乱无章的现象,处处是工业化的刮破的伤痕这就是没有被列为文化名镇的理由   当我要登临大儒史伯璇先生的墓时,只见那条路根本不能走人,它也没有了路,山脚已被一个加油站占领,远远地只能看到史先生墓的摩崖石刻上的大字这位《四库全书》里都有名录的大儒,历代人都尊敬的人物的墓地,在我们这一代却让一个小小的加油站给堵了起来还有那起仙岩,里面有非常好的一方石刻,是千年前宋廷佐留下的,了不得啊,记载了当时的人文与历史,却也很少人光顾,一下子也让人难寻最为可怜的是双塔,这应该是浙南最古老的砖塔了,它却成了一个不景气的水泥厂的“门卫”了,站在这破厂的门口,每天都要经受烟尘和狗儿车喷发出来的浓浓的尾气的熏蒸这还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呢!   “金钱会”起义遗址、摇动岩、龙虎岩、罗汉洞、城隍道院都是挨在一起的,除了香火很盛的城隍道院外,其它的景色都是不容乐观的。

因为它们是历史,没有人从它那里得到利益,就没有人养它祖先把这么好的财产留下来,没有去珍惜       平阳钱仓的风景荟萃之地-------凤山 平阳钱仓是一个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的名胜景区,也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底蕴的文化古镇,座落在平阳县钱仓的凤山,更是钱仓风景荟萃之地,这里景色优美,古迹众多,如凤冠岩、凤山寺、摇动岩、龙虎岩、金钱会起义遗址、史伯璿墓、宝胜寺双塔等等凤山在清乾隆年间的《温州府志》中《南雁荡山图》一章有过记载,历代许多名人也曾对凤山题过字,最早的题字是“东洛赵羲之累游,熙宁改元清明日题”,(熙宁乃宋神宗年号)山上单是宋代摩岩就有13处之多明代方鹏游记中记载凤山“多巨石,或覆如屋,或仰如舟,或比如林,或伏如怒猊卧虎其色皆如墨泼,间有纹理,如玉如雪,莹洁可爱”                                                        凤冠岩和史伯璿墓  在凤山,凤冠岩最为引人从平阳钱仓下车,站在路边,就可以看到西北山上耸立着几块好像凤冠的巨岩,那就是“凤冠岩”   凤冠岩高约十多米,陡立如壁,走近细看,上镌清乾隆间平阳县令何子祥写的“元儒史先生墓”六个大字,。

史先生名史伯璿(1299—1354),字文玑,号牖岩, 元代著名学者,平阳钱仓人他博通经史,推究精实对天文、地理、历学、算术等方面都有研究,著有《四书管窥》 、《管窥外编》、《学庸注释》及《青华集》等终身隐居不仕,死后葬于此   史伯璿自幼刻苦求学,笃信朱熹学说,反复研究达三十年,“遂取诸家篡辑之编而去取焉乖戾者折而辟之,隐味者引而伸之,旁通曲畅著于简牍,名曰《管窥》(《四书简窥》)他精思善学,天文、地理、历学、算术都达到“博涉能通”对日蚀、月蚀作了非常通俗的阐述他说:“月掩日为日食”,把张衡的“暗虚”说和朱熹的“同度同道”说,解释得清清楚楚,比明万历欧人传入的地影说早了一百多年  史伯璿为人也很有骨气,“平生不事举业”,过着隐居生活他的朋友周觉民曾劝他“北游”求官,他说:“士各有志,不可用同一标准来要求与他同时代的平阳金乡诗人、他的好友陈高在《即中漫题》之三中写道:  农父江边立荷戈,无人南亩种嘉禾  今年妻子愁饥死,活到明年更奈何  史伯璿不求高官厚禄,隐居小镇,史伯璿的旧居,后建成祠庙;他的坟墓现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摇动岩和历代题刻 在凤山东南山坡上,有两块高约3米椭圆形的巨石,上大下小,倒立于一高2米,宽8米巨石台基上,两岩间有空隙,可容三四人,这就是著名的浙南奇观———摇动岩。

摇动岩又名“动石”,岩壁上镶有“动静随缘”和明代“正德庚午(1510)中秋,金乡卫昭勇将军徐岳再游”及“岩石重难权,惟假些儿力动摇镇乾坤,料得天人识望之也危,即之也夷静焉特立,动不诡随知仁具体,动静惟时猗欤伟哉,可仰可师正德戊寅秋九月庚戌,碧溪居士赞”等历代题刻    游人仰卧在“动石”旁的静石上,用脚蹬着动石,这块重量达百多吨的庞然大物,会来回摇动约20厘米,与静石相撞,轰然有声明代柳楷(永嘉人,以善书官中书舍人)有咏《摇动岩》诗云:“谁将巨灵斧,砍破昆仑洞?有石亘古存,岂止千钧重!万众挽不回,一人推却动安得海上槎,载向朝天贡清代著名诗人袁枚惊叹说:“其事实可骇,其理不可求37清代另一诗人张御则在《动岩》一诗中表示感慨:“说向未游客,谁信吾言真始信宇宙大,闻见俱宜亲!”          龙虎岩和金钱会起义 龙虎岩是两块突兀岩石,东西峙立,相距10米,状如龙虎搏斗这里也是平阳金钱会起义遗址      清朝咸丰三年至十一年(1853-1861),平阳发生七次灾荒,加以杂税繁重,地主剥削残酷,民不聊生八年(1858)夏,石达开率领太平军挺进浙江,攻克处州(今丽水),临近平阳钱仓赵起等八人受到鼓舞,在北山庙结盟组织“金钱会”,并与丽水的太平军取得联系。

凡入会者每人发给铸有“金钱义记”铜钱一枚,作为会员凭证数年间金钱会很快发展到平阳、瑞安、温州、永嘉、青田、福鼎一带,众达数万人    1861年5月,李世贤率领太平军席卷浙江6月,浙江地主豪绅成立“浙南团练总局”(俗称“白布会”),对金钱会发起猖狂进攻8月2日赵起集中会众于钱仓北山庙宣布起义先后攻下瑞安白布会首陈安澜大院,全歼雷渎温家团练,攻破浙南最坚固地主堡垒安义堡,10月2日进入温州,攻占道台知府衙门    10月6日袭击福鼎县城,“劫军局,取库银,开禁门,出死囚”,获得大批武器给养,壮大了队伍11月27日开始围攻瑞安县城由于清政府调集重兵镇压根据地相继失守1862年2月,起义失败6月17日,赵起在乐清被叛徒出卖,壮烈牺牲     金钱会是太平天国革命时期浙江的四大农民起义军之一配合太平军在浙江的斗争,有力地打击了浙南的地主武装,打乱清政府在浙南的统治秩序北山庙原名灵顺庙,利用龙虎岩之间隙地建造山门由此拾级而上,迎面为五开间正殿刻有明宣德九年(1434)建庙的摩崖题记现在山庙已毁龙虎岩上刻有题词多条,其中碧溪居土的题赞:“有崇斯岩、两峙并处,耸然如龙,矫然如虎乃文乃武,乃弼乃辅,翊卧巨灵,以镇终古”,依稀可见。

现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宝胜寺和双塔   宝胜寺双塔是钱仓现存的最有代表性的历史遗迹宝胜寺双塔始建于北宋乾德三年(965)为砖砌五层六面楼阁式塔,高15.6米,两塔相距11.8米清乾隆二十五年《平阳县志》卷九·寺观载:“宝胜寺在钱仓,唐咸通间建子院二曰律院,宋大观间建曰教院,元佑间僧德玉重修卷十八·古迹载:“钱王楼在钱仓宝胜寺,五代吴越钱王曾宿于此民国《平阳县志》卷四十六载:“宝胜寺在凤山麓,唐咸通间建子院二曰律院,宋大观间建曰教院,元间僧德玉重建,咸丰季年金钱匪乱被毁,同治僧广法重建,规模狭小矣卷五十四载:“钱王楼在钱仓宝胜寺,五代吴越钱王曾宿于此以上史料文献表明,钱仓历史上曾建有宝胜寺、“钱王一宿楼”等建筑相传吴越王钱俶去南雁荡山朝圣时曾路过钱仓,下榻宝胜寺楼,这座楼就被称为“钱王一宿楼”可惜宝胜寺不知毁于何时,至今仅存双塔及残牌楼柱清代张元启曾撰诗《钱王楼怀古》:   钱王遗迹至今存,忧见层楼绕断垣  千乘旌旗空想象,万家灯火自朝昏  添州未补英雄恨,废寺徒留寂寞魂  闲立西风残照里,霜图销歇不堪论  2006年,有关方面投入70万元用于古塔的主体建筑维修和周边环境整治。

目前,双塔已修葺一新             凤凰岩和凤山寺 凤山上被称为“凤凰岩”的巨石,宋代学士胜南命名题字,清代赵端礼在岩上篆文演书“栖凤之山”四字凤凰岩”其形状却像一条大的鲸鱼,全身黑黑的,脊背上有一条条白色的斑纹游人由鲸鱼的尾端岩缝处进入,岩缝宛如一条大的回廊,行走在其间,凉风习习,环境清幽冷静穿过弯弯曲曲的回廊就是凤山寺此处崖面非常奇特,一称为“弥勒岩”的岩石,身居凤山寺的后方,形似寺里的塑方头弥勒菩萨合掌岩”就像一只很大的手掌,掌缝非常大还有鸡飞岩、鸡卵石、“老虎搔痒’等怪石,形状各异,栩栩如生南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王十朋赴泉州上任时,路经此地,惊叹凤山的秀丽,作了一首题为《凤凰岩》的诗:“凤凰久不至,胡为于此藏清辉如可览,应不恋高岗  在平阳县钱仓镇,栖息着一只美丽的“凤凰”——凤山这里景色优美,古迹众多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王十朋赴泉州上任时,路经此地,惊叹凤山之秀,作《凤凰岩》诗赞曰:“凤凰久不至,胡为于此藏清辉如可览,应不恋高岗  凤山有凤冠岩、凤山寺、凤雏石、摇动岩、龙虎岩、悬虹岩及史伯璿墓、钱仓双塔等胜迹其中数凤冠岩最为引人在平阳钱仓站下车,前行数十步,就可看到路侧西北山嘴上耸立着几块联叠而成的巨岩,犹如凤冠,故称“凤冠岩”。

此岩因高跨浙闽古驿道旁,古代曾在岩顶设烽火台,所以又有“烟台岩”之称  凤冠岩高约十多米,陡立如壁,上镌“元儒史先生墓”六个楷书擘窠大字,古朴苍劲,系清乾隆间平阳县令何子祥所书史先生即元代著名学者史伯璿(1299—1354),字文玑,号牖岩,平阳钱仓人他博通经史,推究精实对天文、地理、历学、算术等方面的研究,亦有所贡献友人周觉劝其北上赴试,伯璿说:“士各有志,不可一律齐也终身隐居不仕著有《四书管窥》、《管窥外编》、《学庸注释》及《青华集》等令人惋惜的是,史伯璿墓近年来因劈山造田和开卷取石,遭到严重破坏,只在岩前两米多远的乱石堆中保留一块穹状坟背  在凤山东南山坡上,有两块高约3米椭圆形的巨石,上大下小,倒立于一高2米,宽8米巨石台基上,两岩间有空隙,可容三四人,这就是著名的浙南奇观之———摇动岩摇动岩又名“动石”,岩壁上镶有“动静随缘”和明代“正德庚午(1510)中秋,金乡卫昭勇将军徐岳再游”及“岩石重难权,惟假些儿力动摇镇乾坤,料得天人识望之也危,即之也夷静焉特立,动不诡随知仁具体,动静惟时猗欤伟哉,可仰可师正德戊寅秋九月庚戌,碧溪居士赞”等历代题刻  游人若仰卧在“动石”旁的静石上,用脚蹬着动石,这块重量达百多吨的庞然大物,居然会来回摇动约20厘米,与静石相撞,轰然有声。

明代柳楷(永嘉人,以善书官中书舍人)有咏《摇动岩》诗云:“谁将巨灵斧,砍破昆仑洞?有石亘古存,岂止千钧重!万众挽不回,一人推却动安得海上槎,载向朝天贡清代著名诗人袁枚惊叹说:“其事实可骇,其理不可求37清代另一诗人张御则在《动岩》一诗中表示感慨:“说向未游客,谁信吾言真始信宇宙大,闻见俱宜亲!”  位于凤山南麓的宝胜寺,本是一所江山景色宜人的著名古刹,现在已荡然不存,其遗迹上已建水泥厂有幸的是,寺中始建于北宋乾德三年(965)的双塔,至今岿然婷婷玉立,使人们想见古刹的当日规模双塔北面,有二巨岩壁立于山岭两侧,一略呈方圆形,一略呈长圆形,人们称之为龙虎岩岩周围古木参天,绿阴覆地岩后原有北山庙,清咸丰十一年六月二十日(1861年8月2日),浙南金钱会首领赵起率众在此举旗起义现在被辟为这次起义的纪念遗址我爱你,美丽的迁西作者:高悦佳  |  学校:高思教育  |  时间:2013-12-16再来一篇我的家乡迁西是一座美丽富饶的县城这里有风景优美的景忠山、宽阔的中心广场和西山公园,景色美不胜收景忠山自然风景优美,以峭拔绮丽名闻遐迩那高耸的危崖、蔽日的苍松、飘渺的雾岚、幽僻的岩洞,似天然的诗篇,流淌的画卷,充满了美丽与神奇。

时而雾截山腰,时而雾落峰头,时而霞光尽染共1872级台阶,似云梯、彩练,由峰巅直泻山底,气势壮观山间奇石、仙洞、幽谷遍布,登高临攀,犹若天上人间,不愧为“京东第一名岫”山上野生植物资源多达80余种,森林覆盖率为98%,树种以松树为最,仅200年以上的古松就有2000多株另有鸟类20余种在这里,初春山花烂漫,盛夏绿林成荫,深秋层林尽染,寒冬银装素裹,一年四季皆是景!株株古松立于悬崖峭壁之上,造型独特;条条峡谷,险峻幽深;块块峰石,似人似物逼真入化此山危岩峥嵘,峡谷清幽,云雾飘渺,当年康熙皇帝登临此山后,有感而发,御笔题下“灵山秀色,”“天下名山”景忠山风景如画,可是个旅游的好地方每逢休息日,人们便三五成群地来到这里休闲、度假踩着数不胜数的台阶,登上山顶,漫步在高高的景忠山之上,沐浴着金色的阳光,真是舒服极了每年农历四月十八和十月十五,这里都将举行规模盛大的传统庙会届时,各地的游客蜂拥而至,各路商贾云集,香客如潮,歌舞、评剧、马戏、皮影、花会等民间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热闹非凡中心广场上,每天晚上都播放着动感的音乐一些爱好舞蹈的中老年人就随着音乐跳起欢快的舞蹈;有时几个调皮的小孩儿也来凑凑热闹。

一些喜欢滑轮滑的大哥哥姐姐们也不甘示弱,他们用飞快转动的轮子来展示娴熟的技艺,滑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还有一个刚刚学会走路的婴儿,跌跌撞撞,步履蹒跚,在妈妈的帮助下缓缓前行……西山公园在迁西县的西边,又依山而建,所以得名:西山公园走进西山公园,路旁有各式各样的青翠欲滴的花草树木,往北走,就看见了通上山顶的小径顺着小径往上走,就来到了西山山顶从山顶向下看迁西,一排排高楼大厦林立在西山左侧,车水马龙的汽车在笔直的柏油马路上徐徐开过……好一幅城市美景!你要问我为什么我的家乡这么美?我要自豪地告诉你:因为党的政策好!我爱我的家乡——迁西读了这篇文章,我想说,小作者是在用“情”演绎家乡的美我没到过迁西,但通过小作者的神笔描绘,我向往着这片聚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土地小作者从详到略的安排材料,景色美,语言更美爱家乡,更爱党的好政策主题鲜明。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