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理 (I)试卷说明:本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题2分,共计7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西游记》是我国著名的神话小说,其中塑造出的一系列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如孙悟空、猪八戒以及牛魔王等,都给人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这些神话形象都可以从人们的生活实践中找到各自的影子如果人们在实践中根本就没有遇见过猴、猪与牛等动物,作者吴承恩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把这些形象描绘出来的这说明A.动物的习性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B.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C.文化可以是人们想象的产物 D.文化对人有重要影响2.“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这一比喻形象地揭示了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下列对政治、经济、文化之间关系的正确表述是A.文化是基础,没有文化,政治和经济就不会存在B.政治是基础,经济和文化服从于政治发展的需要C.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D.政治是基础,经济是政治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3.很多学校特别注重校园文化氛围的创设,把校训、校歌、格言、警句等书写在校园的醒目位置,“让墙壁说话”。
这样设计的原因是①文化氛围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②文化活动促进文化理论的创新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文化环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中国人待客时“聊备薄酒”的自谦,可能被外国人误解为“慢待客人”;西方人聚餐时各付各的账,往往被东方人视为吝啬小气;东西方用语习惯的不同,常常产生误解,闹出笑话这说明A.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之间的交往B.文化的差异体现民族文化的优劣C.文化的差异是不同意识形态的反映D.文化的差异是交往不可逾越的障碍5.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敢于独树一帜、标新立异,不仅大大促进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而且导致了奴隶社会的最终解体这充分说明A.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决定性作用B.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繁荣文化的重要条件D.文化是影响社会制度更替的决定性因素6.被誉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典——《礼记大学》,成书己两千多年,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生活这体现了A.文化是思想家的精神产品的总和B.文化素养只有通过阅读经典才能获得C.文化经典是决定民族生存发展的根本D.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7.《荀子劝学》,中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体现的道理与这句话一致的是①孟母三迁 ②耳濡目染 ③东施效颦 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面对赞扬,西方人往往爽快接受并致谢,而东方人则比较含蓄、谦虚,即使心里非常高兴,也不大会表露出来这种差异反映了A.文化具有多样性 B.文化差异实质上是种族的差异C.文化差异使东西方的人们难以交往 D.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才能和睦相处9.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引起高度关注并产生广泛影响,是因为①中华餐饮文化蕴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②中华餐饮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③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中华餐饮文化的魅力④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阅读是一种享受,越来越得到公众认可。
调查发现,xx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0%,较xx的57.8%上升了0.2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58.1%,较xx的50.1%上升了8.0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率首次超过传统图书阅读率这表明①有价值、有品质的阅读能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②数字化、网络化阅读逐步更新人们的阅读方式③阅读能充实我们的精神世界,给心灵充分滋养④科技使文化传播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11.徐悲鸿是融汇中西、纵贯古今的艺术大师他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并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徐悲鸿艺术风格的形成和艺术成就的取得,关键在于正确处理了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的关系对文化创新途径的正确理解是①批判传统,独领风骚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薪火相传,一脉相承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2.故宫博物院自主研发的一款APP(移动客户端)游戏,将故宫珍藏用精美的图片和诙谐的语言传递给观众,让故宫里的文物“活”起来故宫+互联网”的模式①发挥了科技对文化传承的促进作用 ② 扩大了传统文化的影响力③创新了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 ④融合了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20世纪50年代古城北京改建,部分城墙和城门被陆续拆除。
建筑学家梁思成当年曾为此流泪,抱着一块城砖对拆城墙的人说:“50年后你们会后悔的!”梁思成之所以流泪,因为他深知文化遗产是A.一个国家风俗习惯的集中体现 B.一个国家全部历史事件的凝结C.一个国家宗教发展的集中体现 D.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14.就文化而言,“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①尊重各民族的文明成果,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②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都值得我们弘扬③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文化创新④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5.上面四幅图从不同方面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继承性,它们分别属于____的继承A.传统习俗 传统建筑 传统思想 传统文艺B.传统习俗 传统建筑 传统文艺 传统思想C.传统思想 传统建筑 传统文艺 传统习俗D.传统思想 传统建筑 传统习俗 传统文艺16.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用“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来说明各种文明之间只要秉承包容精神,就不会存在“文明冲突”下列与这一思想相同的是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不约而同,不谋而合 D.各美其美,美美与共17.烽火狼烟,晨钟暮鼓,驿寄梅花,鸿雁传书。
从这些古语中,我们能够看到①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②大众传媒能够完全超越时空局限③文化传播有多种媒介和多种手段④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媒介才能实现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8.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②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③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④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9.xx全球电影票房排行榜前十位中有六部中国电影,2月份中国电影票房成绩首次超越北美,成为世界第一大电影市场我国电影市场的高速发展与高质量电影的不断推出①将推动文化事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整体风貌和精神特质③有利于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④有助于我们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③④20.xx11月20日,北京海淀、河北廊坊非遗联展活动在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举行。
此次联展既有彰显“京作”皇家宫廷艺术雍容风范和富丽华贵的京绣、彩塑京剧脸谱、京西皮影戏、京剧盔头制作技艺、北京绢人等非遗项目,也有体现燕赵之地古朴厚重、豪放大气的以景泰蓝、玉雕、牙雕、雕漆、金漆镶嵌、宫廷等“燕赵八绝”为代表的廊坊市非遗项目精品关于此次联展活动,下列认识正确的是①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③我国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④文学艺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1.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英雄史诗,不朽丰碑一一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主题展览”,通过大量珍贵的图片和实物,全景式展现了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下列表述与该展览主题最为贴切的是A.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B.营造文化氛围,促进文化创新C.传承历史文化,展现时代精神 D.坚定理想信念,推动文艺繁荣22.下列语句与“位卑未敢忘忧国”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相一致的是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②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④克勤于邦,克俭于家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23.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①团结统一 ②爱好和平 ③勤劳勇敢 ④尊老爱幼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4.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中华民族以华夏为号,炎黄为旗,龙凤为图,汉字为记,凸显了中华民族的鲜明特征。
这表明①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标志②中华文化有独具特色的内容和表现形式③中华文化在世界多民族文化中独树一帜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5.汉字结构独特,音形意韵,寓理于形,源远流长,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汉字是①中华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③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④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6.xx年5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春节、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白蛇传》《梁祝》《孟姜女》等传说榜上有名国家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说明①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只有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发展经济③非物质文化遗产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④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7.近年来,央视相继推出“最美教师”、“最美孝心”等“最美”系列节目,强调社会教育和价值塑造,挖掘社会真善美,弘扬善良、勇敢、仁爱、乐观、奉献等精神,获得公众好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最美”系列节目受到公众好评,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②主流媒体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助于削弱大众文化影响力③主流媒体传递正能量,对良莠不齐的文化市场起正确引导作用④主流媒体能满足人民大众真正的文化需求,决定文化发展方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8.“北京榜样,平凡中的力量;北京榜样,就在我们身旁北京榜样”是一项融广泛发动、推荐选树、宣传报道、公益实践为一体的群众性综合大型主题活动该活动自启动以来,在全市宣传树立了一批“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北京榜样”北京榜样”活动①弘扬传统道德,凸显道德修养对个人发展的重要影响②加强公民教育,明确自省是促使道德提升的唯一方式③传播文明理念,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④汇集榜样人物,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9.春晚小品《扶不扶》,以诙谐幽默的形式,向人们传递正能量其中一句“人倒了还可以扶起来,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来了”引发网友共鸣这启示我们,提升国民道德素质要①发挥大众传媒在传播优秀文化中的决定作用②优先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③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④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文明风尚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30.我国是文化古国、文化大国,但还不是文化强国。
要大力实施“文化兴国”战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就必须①把文化建设作为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③全面吸收西方文化,改造传统文化④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31.张磊在《中国好声音》翻唱马頔《孤岛》专辑中的《南山南》民谣作品,迅速蹿红,占领音乐巅峰榜流行指数首位好声音平台的影响力毋庸置疑,而民谣本身诗意、流浪、远方、淡泊的魅力则是让其大放异彩的根本原因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①现代媒体在推动文化交流、传播、发展中发挥着独特作用②文化回归是任何一种民族文化发展繁荣的必然趋势③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助推文化产品质量的提高④成功的文化作品必然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A.②③ B.①④ C.③④ D.①③32.当代中华文化既有“魂”又有“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魂”,文化事业和产业体系等是“体”魂”与“体”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统一于文化建设的实践中下列有利于“强魂健体”的措施有①岳阳市免费开放文化馆、纪念馆等文化场馆②要奏响大众文化这一主旋律③坚持百花齐放的方针,倡导指导思想多元化④发挥金融的作用,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投资融资体系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33.文化自觉本质上是对文化价值的觉悟觉醒,文化自信本质上是对文化生命力的信念信心,下列选项体现文化自信的是①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穿着特色鲜明的中式服装,出席荷兰国王的盛大国宴②教育部探索高考改革方案,拟对外语科目社会化考试,增加语文的分值③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群众积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④我国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全社会正在形成良好的文化遗产保护氛围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184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被俗称为“好人法”的这一规定①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体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③将会推动良好风尚的发展 ④将会提高对救助人的道德要求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35.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之诗、无行之舞、无图之画、无声之乐”北京申办冬奥标识(下图)以中国书法“冬”字为主体,将滑道的形象、冰雪的运动形态与书法巧妙结合,人书一体,天人合一,“冬”字下方的两点顺势融为2022,生动自然这一设计A.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B.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C.使汉字成为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D.表明设计灵感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第II卷 非选择题(共30分)二、简答题 紧扣题意,简明扼要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计10分)36.成语“耳濡目染”表达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______________的特点37.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谈到文化的多样性时指出: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之所以要“各美其美”,是因为在文化交流中要______________;要做到“美人之美”,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过程中,要____________本民族文化,___________其他民族文化;要实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需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38.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中华文化所具有的_____________性三、问答题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39.动漫大片《田螺遗梦》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作品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剔除了其中带有迷信、颓废、庸俗色彩的内容,突出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作品制作运用了目前国际最高水准的动画电影技术,注入了国际动漫作品所特有的神幻色彩,从而使作品更具国际口味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动漫节和电影节,摘取了多个奖项,赢得了国内外的好评结合材料,说明动漫大片《田螺遗梦》的成功体现了哪些道理10分)40.博物馆是我们分享群体记忆的地方走进首都博物馆,同学们最感兴趣的是“京城旧事老北京民俗展”:中秋节拜“兔儿爷”、冬至日的“九九消寒图”、过小年“糖瓜祭灶”……,大家赞叹之余,也不禁惋惜传统民俗在现实生活中的消逝有人说,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不能丢掉我们的“根”,应当把这些传统民俗都恢复起来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你赞同把传统民俗都恢复起来吗?请说明理由10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1-5 BCCAB 6-10 DBABA 11-15 CADCA 16-20 DDCDB21-25 AAAAC 26-30 BBDBD 31-35 BCAAA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计10分)36.潜移默化37.尊重文化多样性 认同 尊重38.包容三、问答题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39.(10分)①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该作品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突出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体现了继承对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②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该作品之所以能够成功,在于对民间传说的改编、采用国际最高水准的动画电影技术、注入国际动漫作品所特有的神幻色彩等方面的创新③文化在交流中传播通过国内、国际两个平台,作品在交流中得到传播40.(10分)①传统民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传统文化的稳定性是相对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一些传统民俗逐渐消失是正常的,不必都恢复一味的恢复反而会阻碍社会和人的发展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应保留传承传统民俗中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本特征的内容,传统民俗的具体内涵或形式则可以因时而变对待传统民俗,应在继承中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