泓域咨询/嘉兴生物柴油技术研发项目实施方案目录第一章 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 8一、 生物柴油产业链 8二、 生物柴油下游 8三、 创新驱动 12四、 深化实施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首位战略 13第二章 项目总论 18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 18二、 项目建设地点 18三、 可行性研究范围 18四、 编制依据和技术原则 18五、 建设背景、规模 19六、 项目建设进度 20七、 环境影响 21八、 建设投资估算 21九、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2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22十、 主要结论及建议 23第三章 行业、市场分析 25一、 生物柴油需求端 25二、 生物柴油市场 27三、 生物柴油供给端 27第四章 建筑工程说明 31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 31二、 建设方案 33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 33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 34第五章 项目选址可行性分析 36一、 项目选址原则 36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 36三、 全面深化对外开放,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 43四、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 45第六章 SWOT分析 46一、 优势分析(S) 46二、 劣势分析(W) 48三、 机会分析(O) 48四、 威胁分析(T) 50第七章 发展规划 58一、 公司发展规划 58二、 保障措施 64第八章 运营管理 66一、 公司经营宗旨 66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 66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 67四、 财务会计制度 71第九章 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配置 74一、 人力资源配置 74劳动定员一览表 74二、 员工技能培训 74第十章 节能分析 77一、 项目节能概述 77二、 能源消费种类和数量分析 78能耗分析一览表 78三、 项目节能措施 79四、 节能综合评价 81第十一章 进度计划方案 82一、 项目进度安排 82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 82二、 项目实施保障措施 83第十二章 环境影响分析 84一、 编制依据 84二、 环境影响合理性分析 85三、 建设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87四、 建设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88五、 建设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 88六、 建设期声环境影响分析 89七、 环境管理分析 90八、 结论及建议 91第十三章 投资方案分析 93一、 投资估算的编制说明 93二、 建设投资估算 93建设投资估算表 95三、 建设期利息 95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95四、 流动资金 96流动资金估算表 97五、 项目总投资 98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 98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 99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 99第十四章 经济效益 101一、 基本假设及基础参数选取 101二、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 101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101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103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105三、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105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107四、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108五、 偿债能力分析 108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110六、 经济评价结论 110第十五章 风险风险及应对措施 111一、 项目风险分析 111二、 项目风险对策 113第十六章 项目总结分析 115第十七章 附表 117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117建设投资估算表 118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119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120流动资金估算表 120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 121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 122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123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124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125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126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127报告说明生物柴油的原料多样,供应结构日趋多元化。
在原料选取上,生物柴油的原料应当尽可能地满足“生产成本低”与“可规模化生产”两大基本要求,而当前生物柴油的生产原料则主要可分为植物油、动物油脂、废弃食用油以及微生物油脂四大油类;各类油脂原料之间互有优缺,所生产的生物柴油产品在减排效应上也有很大的差异,其中由废弃食用油(UCO)生产的废弃食用油甲酯(UCOME)的碳减排效应最为明显,因此UCO又被誉为“减碳明星”在供应结构上,全球目前则已形成以植物油为主,以废弃食用油、动物油脂为辅,以微生物油脂为新拓展方向的多元供应结构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1752.4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6863.1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7.52%;建设期利息424.5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95%;流动资金4464.7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0.53%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412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31653.02万元,净利润6994.01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24.99%,财务净现值8005.39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5.56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本期项目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投资方向正确,资本结构合理,技术方案设计优良。
本期项目的投资建设和实施无论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都是积极可行的本期项目是基于公开的产业信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等信息,并依托行业分析模型而进行的模板化设计,其数据参数符合行业基本情况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学习参考模板用途第一章 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一、 生物柴油产业链我国生物柴油产业链由上游原料采购、中游生产制造、下游多元应用三部分组成,经过多年发展,产业链日趋成熟,相关行业蕴藏多重机遇:上游:废油脂原料市场格局松散,稳定的原料供应体系将塑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随着近年来行业规范化进程提速,大型餐厨处置企业有望从上游突围;中游:复盘行业二十年发展史,行业“扩产-出清”周期与国际油价密切相关,当前已基本完成格局洗牌,企业扩产意愿保守,资本开支趋于稳定,已逐步走向成熟;下游:新一代生物燃料HVO、SAF需求增长迅猛,产业链将迎新发展机遇二、 生物柴油下游HVO、SAF作为新一代生物燃料,未来有望迎来快速成长期相较于FAME,HVO拥有更好燃烧性能与低温流动性表现,同时碳减排效应普遍更佳,且不再有掺混比例限制,是新一代的生物燃料;而SAF则被视为全球航空业减碳的重要工具,潜在成长空间较大。
相较于一代生物柴油FAME,二代生物柴油HVO具备多重优势一方面,与FAME采用的酯交换技术不同,HVO是由动植物油脂经过加氢脱氧、加氢异构处理生成的烷烃类物质,在化学性质上与一般化石柴油基本一致,因此可以按照任意比例进行掺混使用;另一方面,由于HVO不含氧元素、且包含大量异构烷烃,因此较一代生物柴油和化石柴油具有更高的十六烷值、能量密度以及更好的低温流动性,在寒冷环境下能够正常使用HVO生产工艺基本成熟,当前正处于商业化推广阶段以可再生柴油(即HVO)巨头芬兰Neste开发的加氢法生物柴油生产工艺(NExBTL艺)为例,制备HVO主要分为预处理、加氢脱氧、异构化处理三个步骤,当前已成功实现产品商业化生产:预处理:将原料油经过预处理除去钙、镁、磷化物等固体杂质加氢脱氧:将经过预处理的原料油加入加氢反应器,首先脱除原料油中氧、氮、磷和硫等杂质,并使不饱和双键加氢饱和;然后使原料油中的脂肪酸酯和脂肪酸加氢裂化C6~C24的烷烃,主要是C12~C24的正构烷烃异构化处理:将加氢脱氧产生的直链烷烃通过加氢异构获得异构烷烃产品HVO消费主要来自欧美国家,市场需求有望维持稳健增长根据IEA预测,2021年全球HVO消费量为101.1亿升,其中欧洲、美国的消费量占比分别达到52.2%、44.6%。
市场增速方面,2012-2020年全球HVO消费量CAGR为22.7%,需求持续稳健增长;而根据IEA预测,在保守情形下,全球HVO消费量预计将增长至2025年的210.4亿升,但受制于国内产能不足,欧洲、美国将进一步扩大HVO的对外进口量,而中国作为生物柴油的主要出口国之一,HVO出口量将由2021年的5.2亿升增加至2025年的9.8亿升HVO的推广预计将进一步加剧原料供应短缺,进而支持UCO价格上行根据NExBTL工艺生产数据,同样以1吨植物油为原料,通过NExBTL工艺仅能够生产0.82吨的HVO,而通过酯交换技术则能够生产0.98吨的FAME,这意味着HVO的生产过程要比FAME多消耗20%的油脂原料,即HVO的推广将会进一步加剧原料供应短缺同时,欧盟也已将UCO纳入第二代生物柴油原料采购规划,未来将支持UCO价格上行,根据欧盟目前公布在建的420万吨HVO项目的原料采购规划,UCO的原料份额约为17.9%,若以NExBTL工艺的转换效率为标准,欧盟未来则有望形成近百万吨的UCO需求增量,进而有力支持UCO价格上行HVO市场存在高进入壁垒,国内仅有少数企业参与布局企业进入HVO市场的难点有两方面:1)加氢脱氧与异构化反应的复杂程度远超酯交换反应,对企业的技术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2)氢化设备的资本开支较大,且反应过程普遍需要使用贵金属催化剂(镍钼等),生产成本高昂,有较高的资金门槛。
根据统计,国内A股上市公司中目前仅有海新能科(原三聚环保)具备HVO生产能力,但因技术原因,产能利用率较低;而高山环能(原北清环能)、卓越新能等少数头部企业则在近年陆续宣布了相关产能规划SAF是一种低碳合成的喷气式燃料,其化学成分与传统喷气燃料非常相似,因此可以在任何涡轮动力飞机上安全使用;而与传统燃料相比,SAF能够将燃料全生命周期中的碳排放量减少80%,被认为是未来航空业减碳的关键因素SAF当前存在7种主流技术路线,原料结构随技术迭代逐渐向废油、微生物油转型升级在对SAF的技术认定上,美国材料测试协会(ASTM)制定了编号为ASTMD7566的行业技术标准,进而用于评估哪些技术可以生产符合标准的SAF目前通过ASTMD7566认定SAF技术一共有7种,其中最早期的FT-SPK技术仍然采用了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资源作为原料,但随着技术的升级迭代,当前SAF的原料结构已逐渐实现从化石原料向植物油原料、废油与微生物油的转型欧美国家积极推动航空业减碳,SAF赛道有望迎来长坡厚雪根据IEA预测,2021年全球SAF消费量仅为1.4亿升,在全球生物燃料中的占比仅为0.1%,而随着欧美国家积极提高SAF未来掺混目标,SAF消费量未来有望呈现指数式增长:①欧盟提出将在2025年实现2%的SAF掺混目标,同时在2030年将该比例目标提升至5%,2040年提升至32%,2050年提升至63%,若以2019年欧盟航空燃料消费量7717万吨(折合约955.7亿升)为测算基数,2025/2030/2040/2050欧盟SAF消费量将有望达到19/48/306/602亿升;②美国则计划到2030年使用110亿升可持续航空燃料SAF,相当于2019年航空燃料需求的15%。
综上所述,受欧美航空业减碳政策的积极推动,SAF未来有望形成百亿升级别的大市场双碳”政策或将激发中国SAF需求,国内生物航空燃料市场静待开启2020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达到106.7亿吨,已连续四年上涨,而航空作为交运领域的主要碳排放源之一,其减碳诉求预计将随“双碳”目标的临近而日益加大根据BNPParibasBank的研究结果显示,航空燃油燃烧约占总排放量的79%,是航空业碳排放最大的来源,也是减排潜力最高的部分;而当前SAF已在全球有了比较广泛的商业化案例,未来随着航空业减碳诉求的进一步提高,国内SAF市场或将迎来从“0”到“1”三、 创新驱动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科学划分和管理“三区三线”,坚持一体化、网络化、绿色化、精细化、差异化、集约化的空间布局导向,统筹人口、城镇、产业、资源要素、基础设施和生态保护空间布局,推动发展战略与空间基底有机统一、空间战略与要素配置有效衔接、要素支撑与目标任务高度契合,构建“一核赋能、一区示范、一廊引领、四方联动”的空间布局,促进全域协同联动,打造各具特色“最精彩板块”,建设“五彩嘉兴”——一核赋能巩固中心城区市域核心地位,增强交通枢纽、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等综合功能,形成强有力资源要素集聚辐射效应。
通过东进、南拓,与嘉善、平湖、海盐等深度融合对接,建设长三角城市群有影响力的大城市优化海宁、桐乡城市定位与资源配置,提高全市协同发展水平——一区示范强化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作用发挥,实施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推动形成高效运行的跨区域经济协作体系、生态环境共保体系和无缝衔接的公共服务体系,打造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发展示范地优化嘉善片区发展布局,走出生态建设与创新发展新路子——一廊引领以嘉兴G60科创大走廊为依托,构建科技、教育、产业、金融等紧密融合、覆盖全市的创新体系积极推进大走廊核心区建设,加速集聚一流创新基础设施、高端创新载体,带动全市重点科创平台与产业平台相互促进、联动发展——四方联动全面深化与沪杭苏甬四大城市一体化发展, 加强毗邻地区重大产业平台、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充分释放各地发展活力,形成全域齐头并进、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强化市域一体、内外协同,提升城市聚合力和综合竞争力四、 深化实施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首位战略把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和全省大湾区大通道建设重大机遇,以接轨上海为重点,打造全省接轨上海“桥头堡”和承接上海辐射“门户”,积极融入杭州,深化与苏甬联动发展,在推动长三角区域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中发挥先锋作用。
聚力提升嘉善片区的示范引领功能强化与上海青浦、苏州吴江片区的示范协同,努力打造生态优势转化新标杆、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一体化制度创新试验田、人与自然和谐宜居新典范优化生态、科创、产业、居住等聚落空间结构和交通连接网络,实现城市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的和谐、高效与可持续加强汾湖湿地、祥符荡湿地保护和修复,建设著名文化生态湖区,高标准建设水乡客厅构建国际一流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支持设立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人才高地运用现代生态建筑设计理念,打造生态田园城市加强高端服务供给,布局和建设一批优质学校、医院,健全完善养老、住房、抚幼等服务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系统集成一)发展目标到2025年,示范区嘉善片区建设取得系统性、突破性、标志性成果,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示范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生态友好型产业创新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宜居等方面的显示度明显提升,主要功能框架全面形成,建成一批标志性项目,共同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一体化制度创新经验,为长三角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探路和服务到2035年,建成凝聚浙江智慧、彰显浙江特色的高水平现代化示范片区,共同示范引领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二)空间布局承接示范区功能总体布局,按照多中心、组团化、网络化、集约型等发展理念,高水平建设更具特色、更富活力的美丽城镇和乡村,形成“一城一谷三区、一链三廊联动”空间格局1.加快建设嘉善未来新城以嘉善主城区、高铁新城区、北部拓展区为重点,聚焦高品质宜居生活创建、创新要素集聚、公共服务和商务配套优化,打造创新、宜居、花园、人文、开放、便捷、智慧的未来新城2.聚力打造祥符荡科创绿谷以祥符荡为中心,融合西塘千年古镇,联动汾湖、沉香荡、马斜湖,加强生态管控,营造生态优美的亲水空间统筹水乡客厅、嘉兴综合保税区B区等片区,建设生态、创新、人文融合的世界级科创集聚区,协同打造长三角科创新引擎3.提升发展三大功能区块东部将姚庄经济开发区、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干窑工业功能区等整合纳入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临沪高能级智慧产业新区西部联动天凝、干窑、陶庄、魏塘等镇(街道),打造长三角农业科技园区南部以大云国际旅游度假区为重点,联动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部分区域,打造长三角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4.着力形成“一链三廊联动”以伍子塘、日晖桥港为依托,串联示范区原点水乡客厅与祥符荡、未来新城等嘉善片区重点区块,形成功能联动、高端要素集聚、生态价值突出的示范区发展联动链。
依托太浦河、红旗塘和中心河等三条生态廊道,实现生态空间网络联通加大对示范区建设支持力度突出改革赋能,支持嘉善片区承担重大改革试点加大放权力度,制定市级管理权限下放清单支持机构职能体系的改革创新,构建与示范区建设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支持实现示范区线上线下“跨省通办”“一网通办”强化要素保障,加大财政、投融资、土地等支持力度发挥长三角创新投资集团等作用,支持优质项目落户嘉善支持嘉兴综合保税区B区率先复制推广自贸区政策,加快发展进口贸易、保税物流、跨境电商等业态,积极争取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加强示范区联动片区建设统筹秀洲区王江泾镇、油车港镇,规划建设秀水新区,与一体化示范区实现规划协调、联动建设强化生态、文化等资源挖掘利用,加快天鹅湖、莲泗荡等建设,优化美化湖荡群湿地环境,丰富完善休闲体验设施,打造长三角高品质生态休闲湖区因地制宜规划布局一批创新、产业生态圈,探索生产高效、生活舒适、生态优质的湖区经济发展模式,促进城镇与乡村、创新与产业融合共进第二章 项目总论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项目名称:嘉兴生物柴油技术研发项目项目单位:xx(集团)有限公司二、 项目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占地面积约43.00亩。
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三、 可行性研究范围报告是以该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和国家有关法令、政策、规程等以及该项目相关内外部条件、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针对项目的特点、任务与要求,对该项目建设工程的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建设内容及规模、市场需求、建设内外部条件、项目工程方案及环境保护、项目实施进度计划、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项目风险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测算和论证,以确定该项目建设的可行性、效益的合理性四、 编制依据和技术原则(一)编制依据1、本期工程的项目建议书2、相关部门对本期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3、项目建设地相关产业发展规划4、项目承办单位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5、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二)技术原则为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报告确定按如下原则编制:1、认真贯彻国家和地方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资源综合利用、节约能源、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严格执行国家、地方及主管部门制定的环保、职业安全卫生、消防和节能设计规定、规范及标准3、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力求节能降耗。
4、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五、 建设背景、规模(一)项目背景根据制备方法与最终产品进行划分,生物柴油可以划分为三大品类:①酯基生物柴油(FAME):第一代生物柴油,狭义上的生物柴油(Biodiesel)具体是指的是把各类生物油脂与甲醇进行酯交换反应,生成相应的脂肪酸甲脂后再经分离甘油、水洗、干燥等适当处理后而获得的生物柴油从理化性质来看,第一代生物柴油存在着低温流动性较差、不宜长期储存等缺点,因此第一代生物柴油需要与柴油进行掺混使用,掺混比例通常在2%-20%②烃基生物柴油(HVO):第二代生物柴油,也称可再生柴油(RenewableDiesel)指的是把生物油脂通过加氢脱氧、异构裂化反应,最终生成与石油基几乎无差异的直链烷烃和支链烷烃柴油,在化学结构上与一般柴油已无不同,可以无需掺混直接车用③可持续航空燃料(SAF):一种将生物制造的绿色航油与传统燃油按一定比例混合的新兴航空燃料,其二氧化碳排放量相较于传统航空燃料能够减少80%二)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该项目总占地面积28667.00㎡(折合约43.00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49814.87㎡其中:生产工程29745.17㎡,仓储工程10577.81㎡,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4763.44㎡,公共工程4728.45㎡。
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xxx生物柴油技术研发的生产能力六、 项目建设进度结合该项目建设的实际工作情况,xx(集团)有限公司将项目工程的建设周期确定为24个月,其工作内容包括:项目前期准备、工程勘察与设计、土建工程施工、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试车投产等七、 环境影响拟建项目的建设满足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项目选址合理项目建成所有污染物达标排放后,周围环境质量基本能够维持现状经落实污染防治措施后,“三废”产生量较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因此,本项目从环保的角度看,该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八、 建设投资估算(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1752.4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6863.1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7.52%;建设期利息424.5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95%;流动资金4464.7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0.53%二)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16863.16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14574.62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884.21万元,预备费404.33万元九、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财务效益分析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412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31653.02万元,纳税总额4399.84万元,净利润6994.01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24.99%,财务净现值8005.39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5.56年。
二)主要数据及技术指标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28667.00约43.00亩1.1总建筑面积㎡49814.871.2基底面积㎡17486.871.3投资强度万元/亩379.512总投资万元21752.402.1建设投资万元16863.162.1.1工程费用万元14574.622.1.2其他费用万元1884.212.1.3预备费万元404.332.2建设期利息万元424.532.3流动资金万元4464.713资金筹措万元21752.403.1自筹资金万元13088.533.2银行贷款万元8663.874营业收入万元412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31653.02""6利润总额万元9325.35""7净利润万元6994.01""8所得税万元2331.34""9增值税万元1846.87""10税金及附加万元221.63""11纳税总额万元4399.84""12工业增加值万元14709.13""13盈亏平衡点万元13766.90产值14回收期年5.5615内部收益率24.99%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8005.39所得税后十、 主要结论及建议通过分析,该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
从发展来看公司将面向市场调整产品结构,改变工艺条件以高附加值的产品代替目前产品的产业结构第三章 行业、市场分析一、 生物柴油需求端全球降碳减排推升可再生燃料需求,2010-2021年全球生物柴油市场CAGR达到9.1%根据IEA预测,2021年全球生物柴油(酯基生物柴油+烃基生物柴油+可持续航空燃料)总消费量为548.3亿升,同比增长6.4%,2010-2021年CAGR为9.1%,需求保持稳健增长;从需求来源看,2021年欧盟、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四大经济体集中消费了全球80%以上的生物柴油,其中欧盟消费占比高达39.4%,合计216.3亿升,为全球第一大生物柴油市场;相较之下,我国目前生物柴油的消费量较少,2021年消费占比仅为全球总量的1.5%欧盟作为全球碳减排领导者,生物柴油消费量有望持续增加受疫情影响,2020年欧盟交通运输部门能源消费量同比大幅下滑12.8%;但在生物柴油消费方面,得益于可再生柴油消费的增加,生物柴油的消费总量仍实现了正增长,进而推动可再生能源在交通运输部门中的能源占比大幅提升至10.2%;而根据欧盟于2022年6月27日通过的《可再生能源指令》修订案的最新文件,欧盟决议将该比例目标从原先设定的14%大幅提高至29%,为实现新目标,欧盟生物柴油消费量未来有望持续走高。
欧盟需求走高或将进一步扩大生物柴油进口,中国产业链有望受益为匹配不断上升的生物燃料需求,欧盟每年需大量进口生物柴油以满足国内供应;2020年欧盟进口生物柴油为305.4万吨,其中对中国进口81.5万吨,占比高达26.7%;从贸易规模看,我国现已为欧盟第二大生物柴油出口国,欧盟需求走旺将充分有利于我国生柴产品外销出口美国、巴西、印尼的生物燃料政策规划积极,但供需情况较为平衡,对外进口需求小美国是最早研究生物柴油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第大二生物柴油消费国与供应国,根据IEA预测,2021年美国共生产生物柴油(FAME+HVO+SAF)101.7亿升、消费113.1亿升,供需情况相对平衡;而根据美国2007年制定的《能源独立与安全法案》(EISA),美国设定了360亿加仑(折合约1363亿升)可再生燃料的长期混合目标,但受纤维素燃料发展不及预期的影响,2022年美国可再生燃料混合目标仅为206.3亿加仑,距实现360亿加仑长期政策目标仍有较大距离,未来年容量要求仍有望进一步提升另外,巴西、印尼等传统生物柴油大国也提出了积极的政策规划:巴西计划于2023年将生物柴油的强制混合比例提升至15%(受疫情影响,2021年掺混比例仅为12%);而印尼则在近日宣布实施B35生物柴油掺混计划,并已开始对含有40%棕榈油的B40生物柴油汽车进行道路测试;二、 生物柴油市场生物柴油是指以可再生的油脂资源(如动植物油脂、微生物油脂以及餐饮废油等)经过酯化/酯交换、氢化裂解工艺制得的主要成分为脂肪酸甲酯、烷烃混合物的液体燃料,素有“绿色柴油”之称,其性能与普通柴油非常相似,是优质的石化燃料替代品。
根据制备方法与最终产品进行划分,生物柴油可以划分为三大品类:①酯基生物柴油(FAME):第一代生物柴油,狭义上的生物柴油(Biodiesel)具体是指的是把各类生物油脂与甲醇进行酯交换反应,生成相应的脂肪酸甲脂后再经分离甘油、水洗、干燥等适当处理后而获得的生物柴油从理化性质来看,第一代生物柴油存在着低温流动性较差、不宜长期储存等缺点,因此第一代生物柴油需要与柴油进行掺混使用,掺混比例通常在2%-20%②烃基生物柴油(HVO):第二代生物柴油,也称可再生柴油(RenewableDiesel)指的是把生物油脂通过加氢脱氧、异构裂化反应,最终生成与石油基几乎无差异的直链烷烃和支链烷烃柴油,在化学结构上与一般柴油已无不同,可以无需掺混直接车用③可持续航空燃料(SAF):一种将生物制造的绿色航油与传统燃油按一定比例混合的新兴航空燃料,其二氧化碳排放量相较于传统航空燃料能够减少80%三、 生物柴油供给端生物柴油的原料多样,供应结构日趋多元化在原料选取上,生物柴油的原料应当尽可能地满足“生产成本低”与“可规模化生产”两大基本要求,而当前生物柴油的生产原料则主要可分为植物油、动物油脂、废弃食用油以及微生物油脂四大油类;各类油脂原料之间互有优缺,所生产的生物柴油产品在减排效应上也有很大的差异,其中由废弃食用油(UCO)生产的废弃食用油甲酯(UCOME)的碳减排效应最为明显,因此UCO又被誉为“减碳明星”。
在供应结构上,全球目前则已形成以植物油为主,以废弃食用油、动物油脂为辅,以微生物油脂为新拓展方向的多元供应结构由于地区资源禀赋的不同,各国生物柴油的原料供应结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例如,美国、巴西等美洲国家主要以大豆油为原料;欧洲各国则主要以菜籽油为原料;东南亚主要以大规模种植的棕榈油为原料;而我国则遵循“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原则,在生物柴油的生产上主要以废弃食用油(地沟油、酸化油等)为原料虽然生物柴油的原料来源非常广泛,但基于对粮食安全与环保因素的考虑,各国开始愈发重视废弃食用油(UCO)原料的使用以欧盟为例,根据欧盟2018年发布的《可再生能源指令》,即“REDII”,餐饮废油原料被划分为先进生物燃料原料的PartB类型,在荷兰等欧盟国家享受添加量双倍计数的优惠政策相反,一些植物原料将逐渐从生物柴油的原料供应结构中淘汰根据REDII,欧盟目标在2023年前将棕榈油生柴的年度使用上限冻结在2019年的用量水平,并计划将在2030年将棕榈油从生物柴油的原料供应结构中完全淘汰,届时UCO原料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原料结构转型预计将持续推升全球UCO/UCOME需求从增速情况看,2021年全球UCO原料生物柴油(包含UCOME、HVO、SAF)总消费量658.6万吨,同比增长9.5%,2010-2021年CAGR达14.6%,为增长最快的可再生燃料细分市场之一。
从消费结构看,欧洲仍是全球最大的UCO燃料消费市场,2021年欧洲共消费了404.5万吨UCO原料生物柴油,占全球UCO生物柴油消费总量61.4%预计由于UCO原料生产的生物柴油具备着减排效应最佳、且不影响粮食安全等天然优势,全球UCO/UCOME消费量有望随着欧盟等生物柴油大国原料供应的结构转型而持续上升从原料供应看,中国是全球UCO原料的核心供应国UCO供应能力与一国的人口基数、饮食文化密切挂钩,2021年全球UCO总产量约640万吨,其中中国产量约186万吨,占比高达29%,为全球UCO原料的核心供应国,相关产品主要出口欧盟在潜在供给方面,根据GreeneaAnalysis的预测,全球UCO原料潜在供应量或超过1125万吨,其中中国潜在供应量达到610万吨,产能目前仍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相较之下,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UCO产能已接近上限,未来可能需要通过进口来满足国内需求从制成品供应看,现阶段我国生物柴油产品主要为UCOME基于“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生物燃料发展原则,我国生物柴油的产品主要是由废弃食用油(UCO)为原料制成的废弃食用油甲酯(UCOME);以出口情况为例,2020年我国共出口生物柴油91.1万吨,其中有84.7万吨为UCOME,出口占比高达92.9%。
原料结构转型将利好中国,国内生物柴油产业链有望充分受益作为现阶段已被大规模商用的非粮原料生物原料之一,2021年UCO生物柴油(包括UCOME、HVO、SAF)全球市场渗透率仅为5%;在原料供应结构向非粮资源转型的大趋势下,以欧盟为首的生物燃料大国对UCO/UCOME需求量预计将持续抬升,市场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高;而中国作为全球UCO/UCOME的核心供应国,相关产业链有望充分受益第四章 建筑工程说明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一)建筑工程采用的设计标准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3、《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4、《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5、《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6、《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7、《建筑地面设计规范》8、《厂房建筑模数协调标准》9、《钢结构设计规范》(二)建筑防火防爆规范本项目在建筑防火设计中从防止火灾发生和安全疏散两方面考虑一是防火所有建筑均采用一、二级耐火等级,室内装修均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使火灾不易发生,即使发生也不易迅速蔓延,同时建筑内均设置了消火栓防火分区面积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二是疏散建筑的平面布局、建筑物间距、道路宽度等均应满足防火疏散的要求,便于人员疏散。
建筑物的平面布置、空间尺寸、结构选型及构造处理根据工艺生产特征、操作条件、设备安装、维修、安全等要求,进行防火、防爆、抗震、防噪声、防尘、保温节能、隔热等的设计满足当地规划部门的要求,并执行工程所在地区的建筑标准三)主要车间建筑设计在满足生产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本着“实用、经济”条件下注意美观的原则,确定合理的建筑结构方案,立面造型简洁大方、统一协调认真贯彻执行“适用、安全、经济”方针因地制宜,精心设计,力求作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节约建设资金和劳动力,同时,采用节能环保的新结构、新材料和新技术四)本项目采用的结构设计标准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5、《钢结构设计规范》6、《砌体结构设计规范》7、《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8、《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多层砖房抗震技术规程》9、《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五)结构选型1、该项目拟选项目选址所在地区基本地震烈度为7度根据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本项目按当地基本地震烈度执行9度抗震设防2、根据项目建设的自身特点及项目建设地规划建设管理部门对该区域建筑结构的要求,确定本项目生产车间采用钢结构,采用柱下独立基础。
3、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安全等级为二级二、 建设方案主要厂房在满足工艺使用要求,满足防火、通风、采光要求的前提下,力求做到布置紧凑、节省用地车间立面造型简洁明快,体现现代化企业的建筑特色屋面防水、保温尽可能采用质量较高、性能可靠的新型建筑材料本项目中主要生产车间及仓库均为钢结构,次建筑为砖混结构考虑当地地震带的分布,工程设计中将加强建筑物抗震结构措施,以增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本期项目建筑面积49814.87㎡,其中:生产工程29745.17㎡,仓储工程10577.81㎡,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4763.44㎡,公共工程4728.45㎡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单位:㎡、万元序号工程类别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投资金额备注1生产工程9442.9129745.174041.061.11#生产车间2832.878923.551212.321.22#生产车间2360.737436.291010.261.33#生产车间2266.307138.84969.851.44#生产车间1983.016246.49848.622仓储工程4021.9810577.81937.132.11#仓库1206.593173.34281.142.22#仓库1005.502644.45234.282.33#仓库965.282538.67224.912.44#仓库844.622221.34196.803办公生活配套1190.864763.44722.343.1行政办公楼774.063096.24469.523.2宿舍及食堂416.801667.20252.824公共工程2797.904728.45437.94辅助用房等5绿化工程3849.9865.60绿化率13.43%6其他工程7330.1516.667合计28667.0049814.876220.73第五章 项目选址可行性分析一、 项目选址原则1、符合城乡规划和相关标准规范的原则。
2、符合产业政策、环境保护、耕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3、有利于产业发展、城乡功能完善和城乡空间资源合理配置与利用的原则4、保障公共利益、改善人居环境的原则5、保证城乡公共安全和项目建设安全的原则6、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互协调的原则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嘉兴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心地带,是长江三角洲重要城市之一市境介于北纬30度21分至31度2分与东经120度18分至121度16分之间,东临大海,南倚钱塘江,北负太湖,西接天目之水,大运河纵贯境内市城处于江、海、湖、河交会之位,扼太湖南走廊之咽喉,与沪、杭、苏、湖等城市相距均不到百公里,区位优势明显,尤以在人间天堂苏杭之间著称市境陆域东西长92公里,南北宽76公里,陆地面积3915平方公里,其中平原3477平方公里,水面328平方公里,丘陵山地40平方公里,市境海域4650平方公里市境地势低平,平均海拔3.7米(吴淞高程),其中秀洲区和嘉善北部最为低洼,其地面高程一般在3.2米~3.6米之间,部分低地2.8米~3.0米全市有山丘200余个,零散分布在钱塘江杭州湾北岸一线,海拔大多在200米以下,市境最高点是位于海盐与海宁交界处的高阳山。
市境为太湖边的浅碟形洼地,地势大致呈东南向西北倾斜,由于数千年来人类的垦殖开发,平原被纵横交错的塘浦河渠所分割,田、地、水交错分布,形成“六田一水三分地”,旱地栽桑、水田种粮、湖荡养鱼的立体地形结构,人工地貌明显,水乡特色浓郁嘉兴市地处北亚热带南缘,属东亚季风区,冬夏季风交替,四季分明,气温适中,雨水丰沛,日照充足,具有春湿、夏热、秋燥、冬冷的特点,因地处中纬度,夏令湿热多雨的天气比冬季干冷的天气短得多年平均气温15.9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1168.6毫米年平均日照2017.0小时展望二〇三五年,我市将基本实现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中最精彩板块,地区生产总值在2025年的基础上力争再翻一番,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发达经济体水平,省区域创新体系副中心地位更加巩固,建成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高水平建成现代政府,建成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成为中国最平安城市;高水平建成文化强市、教育强市、体育强市和健康嘉兴,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达到新高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高水平建成全域秀美的美丽嘉兴,基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率先取得实质性重大进展;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各领域各方面的高效执行体系全面形成,清廉嘉兴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充分彰显。
经济实力走向全省前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5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0亿元,在全省和长三角城市群的位次持续上升常住人口有望突破500万人,增量居全省第三,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万元工业规模和质量实现双提升,一批总投资百亿级标志性项目相继落户,两次列入办公厅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突破6000家,上市公司和总市值分别突破65家、6000亿元创新要素资源加速集聚积极争取科技金融试点,全方位推进G60科创走廊嘉兴段建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使命感明显增强大院名校加速集聚,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校区)建成启用,浙江清华柔电院、未来技术研究院、南湖研究院、南湖实验室等一批高能级创新载体相继落地嘉兴学院“创大”工作持续推进,普通高校(含校区)达到10所,在校学生达到7.79万人嘉善县、嘉兴南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荣获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大力实施人才新政、科技新政,人才规模快速扩张,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确立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深化政府数字化转型,打造长三角营商环境最优城市实施户籍新政,深化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大力推动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
以“一带一路”为统领,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高,入围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区,获批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嘉兴港首次进入全球百强港确立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首位战略,嘉善县整体纳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杭嘉、嘉湖、甬嘉一体化加快推进,海宁杭海新区建设成效明显,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交通枢纽地位初步确立,通苏嘉甬、嘉兴至枫南、嘉善至西塘、沪平城际等铁路前期有序推进,杭海城际铁路基本建成,嘉绍通道、杭州湾跨海大桥北接线(二期)建成通车,京杭运河嘉兴段等航道改造工程基本建成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中心城市品质提升工程,积极打造以南湖为核心的文化中心和以高铁新城为核心的商务中心,城市快速路、有轨电车等重大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九水连心”景观水系概念初步形成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突破65%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果,秀洲试点先行启动全面完成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市试点任务,成为浙江省首个村级年经常性收入超百万元全覆盖的地市现代化网络型田园城市基本建成,成为全省唯一强化市域统筹、推进市域一体化改革试点市生态建设打了翻身仗。
持续深入开展水、气、废等系列共治,全面启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大力推进全域大花园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嘉兴得到生动实践推进省级以上园区循环化改造,省级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城市(基地)试点基本实现全覆盖实施河(湖)长制,鼓励市民参与环境治理,美丽河湖建设和水系综合整治持续推进,河流Ⅲ类及以上水质的市控断面占比升至91.8%,劣五类水质断面实现清零,成功捧得“大禹鼎”市区PM2.5浓度下降到28微克/立方米,跨入达标城市行列实行固废闭环管理,处置能力明显提升,基本实现“危险废物不出市、一般固废不出县”生活垃圾分类广泛开展,禁限塑工作有序推进,生态文明理念广为传播和践行治理体系不断健全创新基层治理体制机制,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并在全国推广新时代“网格连心、组团服务”持续深化,一体化社会治理综合指挥服务体系率先建成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首获综治领域最高奖项“长安杯”平安创建持续推进,荣获首批一星平安金鼎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扎实推进网络综合治理体系不断健全,管网、治网和用网能力持续提升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城市信用水平保持全国地级市前列法治嘉兴”建设更加深入,重点领域地方立法不断加强,合法性审查制度有效落实。
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工作位居全省前列持续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和省文明县(市、区)全覆盖全国双拥模范城实现“四连冠”推进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建设,桐乡成为全国首个建成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的县级市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000亿元以上、力争1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万元以上,发展水平进入全省第一梯队,在长三角核心区城市群中战略性崛起,实现蝶变跃升、争先晋位,在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努力成为长三角核心区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黄金节点,“三城一地”基本建成,成为现代化浙北大城市、长三角活力增长极、功能完善的稳固桥头堡、古今辉映的文化新地标、全域秀美的江南美窗口、宜居宜业的和谐幸福城、市域整体智治的治理新典范,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先行先试取得实效,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努力为全国全省发展大局多做贡献——经济发展质效实现新跨越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农业基础更加稳固,产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形成若干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标志性产业链,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建立。
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7%以上——科技创新水平实现新跨越创新型人才加速集聚,创新生态更加优化,科技金融改革取得实效,省区域创新体系副中心建设进展明显,数字经济、新材料、新能源等科创高地建设实现重大突破,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75%,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70万人,初步建成高水平创新型城市——改革开放水平实现新跨越以数字化改革牵引全面深化改革,市场活力、社会活力充分激发,基本建成营商环境最优市城市国际化水平实现大跃升,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优势明显增强,实际利用外资达到35亿美元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更加成熟,市域一体、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明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实现新跨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以红船精神为引领的红色文化得到大力弘扬,新时代嘉兴人文精神更加彰显,风华绝代的城市文化古今辉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到500亿元,建成新时代文化文明高地——绿色发展水平实现新跨越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持续优化,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深入人心,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明显提升,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省控断面)达到100%,绿水青山、蓝天白云、鸟语花香、繁星闪烁的大美嘉兴基本建成。
三、 全面深化对外开放,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对接国家全球化战略布局,大力实施开放带动发展战略,以打造“一带一路”枢纽重要节点城市为导向,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并重,增强企业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建设国际化城市,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一)建设中国(浙江)自由贸易区嘉兴联动创新区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对标国际通行贸易规则,复制推广全国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推进投资管理、贸易便利化、金融领域改革和事中事后监管等制度创新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全面覆盖口岸执法和贸易管理,推进货物状态分类监管,持续优化口岸通关环境深化外汇管理改革,放宽跨境融资管理、扩大企业借用外债空间,提高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货物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资本项目收支便利化试点的受惠面争取嘉兴联动创新区管理权限的提档升级提升嘉兴港外贸中转航线集装箱运输能力二)构建“引进来”“走出去”并重的开放新格局构建国际合作平台体系高水平创建中日(嘉兴)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推进国家级中德(嘉兴)中小企业合作区建设,成为中德中小企业合作交流、共赢发展的领跑者。
深化中德、中日、中荷、中法等省级国际产业合作园建设,力争实现县(市、区)全覆盖深化海盐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建设,打造推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新型城镇化交流平台探索开展新市镇国际结对支持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有序推进嘉善埃塞俄比亚工业园区、卡森印尼工业园区等建设发挥嘉善国际创新中心(欧洲)作用,打造高端人才和创新项目集聚中心支持企业参与“一带一路”海外站项目,开展经贸和投资合作三)打造面向未来、富有活力和竞争力的国际化城市提升城市国际化品质健全完善国际化城市基础设施,合理规划建设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和涉外医疗机构、多元文化融合的国际社区等提升歌剧院、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品质,加强国际元素餐馆、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