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六指五烛》疏通卷(教师版)(1)

c****d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71KB
约7页
文档ID:161017564
《六指五烛》疏通卷(教师版)(1)_第1页
1/7

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lù )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都,皆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原因是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失掉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独自保全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用,凭          就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六国诸侯(贿赂秦国)所丧失的土地与战败所丧失的土地相比,它的实际数量也要多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本来思厥(jué )先祖父,暴(pù )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其   暴露        才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jiè ).今日割五城,     来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凶暴的秦国的欲望永远不会满足,(诸侯)送给他的越多,他侵犯得就越急迫.所以用不着战争,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决定了。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侍奉   好像                 得其理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结交 亲附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                  起初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因此燕虽然是个小国,却后来才灭亡,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  用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 才 招致                两次连却之;洎(jì )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击退 及,等到且燕、赵处秦革灭殆(dài)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             智谋和力量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确实  假使韩、魏、楚三国都爱惜他们的国土,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客不去(刺秦王)(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理数,倘若与秦国相比较,也许还不容易衡量(出高低来)呢。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用          礼待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 朝向,面向           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每天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于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啊!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如果凭借偌大国家,却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这就比不上六国了指南录后序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我被授予          统率  各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元兵  逼近 指国都城门,此指临安城门  实施  士大夫     聚集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   不    适逢 使者往来 元军 主持  一行为可以纾祸。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大家认为我去一趟就可以解除祸患  顾惜 估计   用言语打动也.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chān)北,归而     使命        窥视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yì)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第二天  用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jù)轻 陈辞不屈,意气激昂  很,相当      立刻 轻视吾国不幸吕师孟构恶(è)于前,贾余庆献谄(chǎn)于后,      做坏事   讨好予羁縻(jī mí)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予自度(duó)不得软禁,扣押                        揣度、估量脱,则直前诟(gòu)虏帅失信,数(shǔ)吕师孟叔侄为逆,但     责骂   元军的统帅 列举罪状     只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qiú)名     顾及 个人的安危  表面上表示尊敬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居住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          到    一齐目予分(fèn )当 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列,名单 本当,理当自杀 含垢忍辱 正如古人所说:将以此有所作为也至京口,得间(jiàn)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 东西二阃     机会  通“俱" 全部把  淮东、淮西两位制置使(kǔn),约以连兵大举中兴机会,庶几在此留二日,维扬帅   约定来联兵讨元宋朝由衰落而复兴  差不多下逐客之令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          隐蔽踪迹,在荒草间行进,在露天下休息 每天出没于长淮间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与元军互相遭遇或没有遇见 困窘 无依无靠 元军悬赏追捕 远 靡(mǐ)及已而得舟,避渚(zhǔ)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高声呼喊,没有人应答  不久   避开     逃出 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浙江宁波  最后到达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    到达,濒临       辱骂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        争论是非曲直  离开 带着匕首以防意外,测,几自刭死;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真差点想要自杀死 经过                  盘查  几乎葬身鱼腹州逐之城门外,几彷徨死;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逐赶   几乎彷徨而死 到   假使遇上元军哨兵无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          不能自主  接近于   骑兵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贾家庄几为巡徼(jiào)所陵迫死;          敌人        巡查的军官 同“凌” 欺侮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  快走      陷没而死  天刚亮的时候   巡逻的骑兵几无所逃死;至高邮,制府檄(xí)下,几以捕系死;行城子       征召或声讨的文书   因为 (被)捕捉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    我乘的船和敌方哨船一前一后行进 不期而遇     往常恐无辜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 无罪    取道       总计      土匪     而非可死;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没有一天不可能死  接受,准入 靠    巨浪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对于死本已置之度外了   死和生,不过是昼夜之间的事罢了,死就死了,可是像我这样处境艰难,险恶,坏事层叠交错涌现,实在不是人世间所能忍受的。

痛苦过去以后,再去追思当时的痛苦,那是何等的悲痛啊!  通“现”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抄    有时               逃亡路  亲手录使北营,留北关外,为一卷;发北关外,历吴门、毗(pí)   出使          出发       经过陵,渡瓜洲,复还京口,为一卷;脱京口,趋真州、扬州、高邮、            逃出    奔向泰州、通州,为一卷;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将藏之            从 到       代指文稿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后世的人  思念,同情  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所求乎为臣,主辱,臣  我能死里逃生算是幸运了,可幸运地活下来要干什么呢?要求做一个忠臣,国君受到侮辱,做臣子的即使死了也还是有罪的;要求做一个孝子,用父母留给自己的身体去冒险,即使死了也有罪责死有余僇(lù);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wèi)体行殆,而死有   同“戮”,罪        留        危险余责。

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罪责     向      答应墓,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    不能         凶恶的鬼       依靠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   修整武备,跟随国君出征   做为    洗雪     恢复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嗟       恭敬谨慎   停止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像我这样的人,将是无处不是可以死的地方了以前,假使我丧身在荒野里,我虽然浩然无所愧怍(zuò),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正大光明问心无愧,但也不能掩饰自己对国君、对父母的过错,国君和父母会怎么讲我呢?    但 无,没有 文饰    实在自意返吾衣冠,   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料到 我终于返回宋朝,重整衣冠  皇帝   即使立刻死在故国的土地上,又复何憾哉!是年夏五,改元景炎,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这                作序五人墓碑记五人者,盖当蓼(liǎo)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句首语气词       被正义所激励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逆阉(yān )废祠(cí )到……时     向 当权者  清理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jīng)其所为.呜呼,地基 来   石碑   坟墓    表扬 亦盛矣哉!也算是盛大隆重的事情呀!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wéi)时止十有一月耳.      距离  筑墓  他们 时间只不过十一个月罢了 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 同“又"        (某一类)人  患病湮(yān)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埋没 值得称道          何况乡间没有声名的人呢!唯独这五个人皦皦(jiǎo),何也?声名显赫,为什么呢?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yín)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 还       农历每月十五日  我们社里那些道德品行士先者,为之声义,   敛赀(zī)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可以作为读书人的榜样的人,替他伸张正义 募集钱财天地。

缇(tí)骑按剑而前,   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橘红色,古代高官侍从制服的颜色 走上前  谁在为他悲痛?   忍受  抶(chì)而仆(pū)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笞打,鞭打 使……倒下     这时    巡抚苏州一带    党羽,爪牙周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hē),主使    正    痛恨    这时趁着他厉声责骂的时候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hùn)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大声吵嚷着 追赶他  藏在厕所       逃脱(挨打)       向朝廷申告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lěi)追究案情判定死罪                   并合在一起的样子然在墓者也.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lì)之;谈笑  受刑            斥骂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连词,而 放    脸色一点也没改变  拿出头而函之, 卒与尸合。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匣子此指用棺材收敛 最终  所以   完整的样子嗟夫!大阉之乱,缙(jìn)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缙,同“搢”,插绅,大带.士大夫     改变 志节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        平民 从来  教诲   却能被大义所激励,踏上死不顾,亦曷故哉?    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死地也不回头,又是什么缘故呢?曷,同“何” 假托君命颁发的诏令 搜捕东林党人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qūn)巡畏义,最终因为  发泄愤怒    株连惩治     迟疑不决的样子非常之谋难于猝(cù)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huán)道路,非同寻常(此指篡夺帝位) 立刻发动     自缢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由此   因犯罪而受相应的惩罚 有的人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被 远近的百姓  堵塞,闭   假装疯狂     到  可耻的人格,卑贱的行为 比较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pù)于朝廷,赠 轻重的差别到底怎么样呢? 因此     显露    赠给他谥(shì)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的谥号美好而光荣,在死后享受到荣耀       增修他们的坟墓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这实在是百代难得的机遇啊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yǒu)之下,则尽其天年,这样 (假使)让    头颅,指性命   指家里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当作仆隶一样差使他们隶,名词用作状语, 又怎么能让豪杰们屈身下拜,在墓道上扼腕惋惜,抒发他们有志之士的悲叹呢?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jì)也所以我和我们同社的各位先生,惋惜这墓前空有一块石碑,就为它作了这篇碑记,也用来说明死生意义的重大,(即使)一个普通老百姓对于国家也有重要的作用啊.贤士大夫者,冏(jiǒng)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烛之武退秦师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              因为它 对 从属二主   驻军函陵,秦军氾(fàn)南佚(yì)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假如 派        军队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 听从  推辞    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不能干什么了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     重用您              这   的过错     然而    不利焉语气词,表陈述  答应夜,缒(zhuì)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往下吊       已经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过别的国家 把远地作为(秦国的)边邑鄙,边邑.这里作动词 (您)为何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邻国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把……作为  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出使的人来来往往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 曾经给予  恩惠 答应 他早上渡过黄河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回国,晚上就在那里修筑防御工事 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 封,疆界.这里作用动词,以……为疆界又欲肆其西封,不阙(juè)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延伸,扩张 疆界 使.减损   将从哪里得到它所贪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qǐ)子、逢(páng)孙、杨孙戍(shù)之,同“悦”,高兴 订立盟约       守卫乃还就率军回国了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攻击秦军 假如没有那人的力量,我不会到这个地步依靠  损害  仁义失其所与(yù),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结交 同“智” 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 勇武 表商量语气,还是   离开文中如有不足,请您指教!7 / 7。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