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五年级苏教版语文上学期诗词阅读理解校外培训专项题

天****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73KB
约6页
文档ID:171823719
五年级苏教版语文上学期诗词阅读理解校外培训专项题_第1页
1/6

五年级苏教版语文上学期诗词阅读理解校外培训专项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 ____________________ 1). 这首诗是 代诗人 的《 》2).把横线上的诗句补充完整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的感情这首诗中的 字,写出了 2. 古诗阅读送柴侍卿①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王昌龄 (唐)李白流水通波接武冈②,送君不觉有离伤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注释]①侍御:官职名②武冈:县名,在湖南省西部[1]对以上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送柴侍卿》中“明月何曾是两乡”所表达的情感和苏轼的“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B.朋友离别在即,可王昌龄却说“送君不觉有离伤”,未免让人觉得有些薄情寡义C.《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前两句旨在点题,引出了相互惜别的人物、地点、时令和友人要前往的目的地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后两句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李白在楼前久久伫立,目送孟浩然乘船顺流而下,渐行渐远,船上的白帆逐渐消逝在遥远的水天相接处。

[2]虽然两首都是离别诗,但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请分别指出3.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 课题凝练简括,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 ,又点明了主人公是 ,抒发了诗人与朋友之间 2)这首诗是一篇“文包诗”,前三段写   ,后两段写     ,抒发了朋友之间 之情4. 读古诗,回答问题溪居即事(唐)崔道融篱外谁家不系船, 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 急向柴门去却关[1]这首诗勾画了一幅水乡春景图:临水的村庄,疏疏落落的篱笆,________,_____,_________,奔跑的儿童和谐而富有诗意[2]第三、四句中“疑”“急”二字,描绘出一个( )的农村儿童形象A.淘气顽皮、聪明伶俐 B.热情淳朴、天真可爱 C.遇事慌张、手足无措[3]用自己的话写一写第三、四句的意思[4]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乡村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品读古诗,完成练习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1]诗的后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夸张 B.比喻 C.拟人[2]想象一下,写出诗中孩子们的情感变化过程:(______)→(______)[3]这首诗后两句的诗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古诗理解。

示儿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1]九州在诗中是指___________,乃翁是指__________[2]这首诗看出作者的______________情怀[3]作者希望“王师”是_________________[4]诗中,临终前,诗人的遗憾是(用原句回答)__________,诗人的遗恨是(用原句回答)_______,诗人的遗愿是(用原句回答)____________[5]我还知道本诗作者写的《_____》一诗,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7. 阅读古诗,完成问题示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背诵并默写《示儿》[2]翻译[3]《示儿》这首诗表达了陆游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赏析《示儿》的情感表达特点8. 古诗阅读逢入京使[唐]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1]写离乡之远的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思乡之悲的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家人最挂怀的讯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9. 按要求答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陆游僵卧①孤村②不自哀,尚③思为国戍④轮台⑤夜阑⑥卧听风吹雨,铁马⑦冰河入梦来注释)①僵卧:直挺挺躺着,这里形容自己穷居孤村,无所作为②孤村:弧寂荒凉的村庄③尚:还,仍然④戍(shù):守卫⑤轮台:现在的新疆轮台县,汉代曾在这里驻兵屯守这里泛指北方的边防据点⑤夜阑:夜深阑,残尽⑦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创作背景)陆游自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被县官后,闲居家乡山阴农村此诗作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十一月四日当时诗人已经68岁,虽然年迈,收复国土的愿望依然强烈,但在现实中已不可能实现,于是,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诗人触景生情,由情生思,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金戈铁马驰聘中原的愿望[1]从诗歌的题目中可以(   )(多选)A.知道这首诗写作的时间B.感受到环境的凄凉C.体会出诗人的爱国情怀D.体现出诗人生活的凄苦[2]第一句诗中“______”与“______”两个字,写出了诗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的处境[3]结合注释,写出前两句诗的意思[4]读了前两句,我想到了《示儿》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几句诗都表现了作者在艰难、悲苦的处境下,仍然想着收复国土,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一片赤胆忠心[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由表达理想和记录梦境两部分组成,两者之间是因果关系B.诗中“尚”字表现了诗人强烈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C.诗中“风吹雨”仅仅是指自然界的风雨D.“铁马冰河入梦来”正是诗人日思夜想的结果,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英雄气概[6]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说说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0.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书愤①[宋]陆游早岁②那知世事艰③?中原北望④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⑤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注释:①书愤:书写自己的愤恨之情②早岁:早年,年轻时③世事艰:指抗金大业屡遭破坏④中原北望:“北望中原”的倒文⑤《出师》一表:蜀汉后主建兴五年(227)三月,诸葛亮出兵伐魏前曾写了一篇《出师表》,表达了自己“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1]“中原北望气如山”中“气”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暗写诗人晚年已知世事艰难并流露出愤激不平之意,感叹自己早年不懂得世事的艰难。

[3]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恨郁积如山B.颔联只用六个名词组接,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和平图画,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C.尾联叙事抒情,写了诸葛亮(古人)在《出师表》中曾说过“北定中原”“兴复汉室”D.本诗围绕“愤”字展开,抒发了诗人无私报国但抑郁不得志的强烈愤慨11.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已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1]解释字词生气:____________ 恃:____________[2]下列对诗句的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B.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3]用自己的话说说“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这两句诗的意思:____________[4]对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描述最正确、全面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以祈求上天的口吻,呼唤风雷般的变革打破清王朝束缚思想、扼杀人才造成的死气沉沉的局面,表达了作者解放人才、变革社会、振兴国家的愿望B.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期盼上天不拘一格地降下人才的迫切心情C.作者表达了只有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更有生气的观点D.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朝野臣民噤声的现状的无限悲哀12.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小重山岳飞昨夜寒蛩①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注:①蛩(qióng):蟋蟀[1]下列名句中为岳飞所写的一句是(   )A.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B.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C.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D.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2]词中说的“心事”指________[3]这首词的主旨句是________[4]有人评岳飞词说:“一种壮怀能蕴藉(含蓄不显露),诸君细读《小重山》请结合这首词所表达的感情,谈谈你的理解13.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1]诗中都描写了山中的哪些景物?试着找一些出来[2]从哪句诗中知道了“诗人没有找到他要找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首诗为我们描写了一个“幽静”的山林环境,你能说说诗人是怎么描写“静”的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 知识百宝箱。

正 宫·塞 鸿 秋浔 阳 即 景(元)周德清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1]文中表颜色的词有________、 ________[2]用“____”画出曲中的比喻句[3]说说“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首元散曲主要写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查阅资料,请写出周德清的另一首词6 / 6。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