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舜史称舜帝、帝舜、虞舜等,是中国上古“三皇五帝"之一,是中华道德文化的奠基人,为社会道德规范的建立和中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作出了突出贡献,被后人尊称为“道德始祖”、“百孝之首"、“文明之元”中国古代的许多思想家家都对大舜给予很高的评价,《尚书》记载“德自舜明”,《史记》记载“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ﻫﻫ 舜文化是人类文明史中罕有的具有最完整的文化构成要素的从未间断的历史最久远的一门独特文化.所谓具备最完整的文化构成要素,是指一门文化同时具备了十方面的构成要素,即名称要素、地域要素、时间要素、代表人物要素、史实要素、演化要素、承传(即不间断)要素、所创物质和精神财富要素、发展程度要素、在历史及人类文明史中所处地位的要素.舜文化不但具备所有上述文化的构成要素,而且其内涵相当博大全面.过去人们谈及舜文化,多侧重人伦孝悌方面的影响,因为舜被列为古代的二十四孝之首.舜及舜文化可以归结为以下十大方面:ﻫ 政治上“公天下”的真正倡导和执行者.儒家所乐道的天下为公,最推崇的典范莫过于唐虞盛世时尧禅舜、舜禅禹之例.尧禅舜虽是易姓而王,毕竟有翁婿传位之嫌惟舜禅禹,才是昭之于世的公天下的大举动他禅位的不是一般的易姓,而是被他杀掉的鲧的儿子禹,这体现出他真正不计个人事后安危,出于公心,贤不避仇的气度和胸襟.ﻫ 施仁政,宽五刑,立至圣人极之念。
舜在试政和施政的整个时期,治国理念以施仁为至要他处处以“仁”为行动之指南,御世之圭臬他极力提倡并推行五常之教,并将上古传统的五刑刺面、割鼻、剁脚、阉雄、处死等酷刑用流放代替他主张“不虐无告",即不虐待鳏寡孤独没有依靠的人;“不废困穷”,即对困苦贫穷的人不要抛弃不管他对下边的人平易不讲排场,对黎民仁义宽厚不苛刻,实为后世“仁政”思想的发轫之源.ﻫﻫ 建国一统,以法治政,促成中华民族大一统凝聚力的形成据典籍所载,舜在治国施政过程中,把统一律历和度量衡作为己任舜在登封泰山时,便开始进行统一律历、度量衡的工作.他的终生理念,是要建立天下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族同宗、乐同律、时同历、宾同礼的大一统社会.这样的同文、同宗、同律、同伦等的作法,为炎黄子孙成为具有永久向心力的民族奠定了基础 先人后己高尚品格的身体力行者.舜在执政后也处处亲历艰险,事必躬亲.他所到之处,总是劝农授耕,所以天下多犁山(历山)他把亲自耕垦或教垦的土地,分给别人,自己却未留一寸地.故《史记?苏秦列传》载“舜无咫尺之地”,其先人后己的品行,举不胜举 民族和睦的执政先哲舜在年轻时便是调解劝和的有名人物,氏族方国间的纷争往往经他一调解便和好如初。
在他执政后,更是以除乱安邦为能事.其中,“除四凶"之事,便是其中典型所谓四凶,是当时与尧有利害冲突的几个大氏族舜采取睦族方略,用氏族(民族)平等、互相融合的治国之策安定了天下.其中,据淮南子“原道"载:“舜理三苗,朝羽民,徙裸国,纳肃慎"其“理、朝、徙、纳”四策,正是舜的民族和睦政策的创造,远古时代创立中华大家庭的圣明之举.全面审视和评价舜“除四凶”的真正用意,是重在使其“变"而融,而非逐而裂因而史书称赞他“天下化之,蛮夷率服”,“通于神明,光于四海” 广纳贤、善任贤的圣明之君舜在施政时,公开招贤,宾四门,立诽谤之木,设敢谏之鼓,所以能“明四目,达四聪”,广纳四海之贤这个做法,后世确有效法者,但多变味舜之广纳贤,不以当权者个人的好恶亲疏为标准,不仅敢于起用尧未起用的八凯、八元、十六族和其他贤人,而且力排众议起用禹,显示出用人为公的真正气度他对自己的子女亲属并无重任.舜还善任贤,对所任之职,又五年一巡狩,三年一考绩,以防诸侯威福任己,自专一国ﻫ 勇于发明,善于革新,努力发展生产的远古时代的大行之人据史载,舜是凿井、制犁的发明人,也是陶器的改进者舜所到之处总是教人凿井,让人离水而居,避免水患;教人治陶,故使陶“不窳”;他还教人制犁耕田,所以天下到处有犁山(历山)。
舜井、历山之多,正说明舜授人以技,改善民生的业绩遍布天下.ﻫ 礼仪之邦的先创人.礼仪之邦乃我中华之誉称舜为礼仪之教,设规立矩,做出了非常具体的努力并付诸了实施他宾四门,设五教,立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贽,甚至服饰亦有因人而异之定制这样做,在当时起到了告别荒蛮,提倡文明,使族人行之有规、礼之有度的作用后经历代特别是儒家的演绎,其礼仪之繁,几近到了难以记忆的程度但不管怎样,舜对礼仪的创设,对我中华重礼仪、守信用的民族性的形成,有极大的推动作用ﻫ 创韶乐,立万舞,设二学,为创立中华原始文化作出了不世之功据史所记,舜是箫的发明者,又是韶乐的发明人韶乐发展到后世竟让孔子闻而“三月不知肉味”舜立万舞,传之四极八表他设大小二学,养国老于上庠,即大学;养庶老于下庠,即小学.这是所传五帝时设学“成均”的进一步细化后世三代,设学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周之庠则源虞舜之学的称谓舜可谓人类有记载的最早的设学的创始人.ﻫﻫ 孝悌治家,爱亲尊师的千古垂范古人言舜,首必言孝.虽然舜家中父顽、母(后母)嚚、弟傲,他又经历涂廪、掩井诸难,但他仍不失孝道,终为人子之范,史列二十四孝之首他入政之后,又徽征五典,即主张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舜更是尊师好学的先哲,亦是修身治国的垂范者。
他施政处事主张“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舜所率先垂范的这些主张,对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形成产生过巨大影响济南历史悠久,自古是夷人聚居之地,它处于泰山文化圈之内,产生了东夷文化.4000年前即以烧制黑陶为特色以黑陶为标志的文化遗址,最早在济南龙山城子崖发现,因此成为"龙山文化"的命名地 ﻫ 济南历代诗人辈出,西周谭国(今龙山镇附近)大夫写的《大东》载入《诗经》以来,唐有崔融,宋有李清照、辛弃疾,元有张养浩杜仁杰,明有边贡、李开先、李攀龙、于慎行,清有王苹,都是闻名全国、载入文学史册的著名诗人,素有"诗城"之誉,号称"济南名士多” ﻫﻫ 上述的名泉、名士和龙山文化三者,又都与大舜文化密切结合串连,形成了济南文化的整体. ﻫﻫ 古史记载:舜耕于历山,历山即是千佛山的本名而趵突泉畔,约在2000多年之前就建有娥皇女英庙(舜的两个妻子),趵突泉流出的溪水,北魏地理名著《水经注》就己记载,名叫”娥英河"传说舜蒙难的井,也叫舜泉,即在济南的舜井街那末济南的”泉文化"是导源于大舜的 ﻫ 古史记载:”舜陶于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粗)窳(不饱满)",舜是善于制作精美的陶器的。
大舜是新石器时代末期,即奴隶社会前夜的人,正与龙山文化相吻合龙山文化遗址是"硬件",舜的事迹则是其"软件”,是其精神的内涵. ﻫﻫ 济南名士多,号称"诗城”,号称"词山曲海”,大舜是倡导文艺的中华最早的人民领袖传说大舜和他的父亲瞽叟发明了琴和瑟舜喜欢弹琴唱歌,古籍有首《南风歌》,传说是他创作的《书经》中明确记载了大舜对诗歌、音乐的论点:”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毋相夺伦,神人以和"舜应是华夏最早的文艺理论奠基人.他创制的大乐章《韶乐》,孔子在齐国听到以后,感动得"三月不知肉味"受了舜的影响,济南产生了许多文化名人-—”名士多"就不是偶然的了 因此,济南的四大文化系列:龙山文化、名泉文化、大舜文化和名士文化,其中心主题应该是"大舜文化” ﻫ大舜的事迹很多,年代久远,当时无文字,靠口头传播,人们对自己敬爱的领袖充满感情,传说时不免有夸大增饰的成分,久而久之就成了传奇和神话后来,文化提高,史学家们又从神话、传说中加以分析辨择,整理出一个合乎人情道理的圣王传记.大舜本来是华夏东夷地区的公社领袖,渐渐成为民族的始祖神,上升为图腾、神、天帝.民智开化之后在民间又传说为一个好人的模范,成了故事中的典型人物.因此大舜的传闻可以分为三项: ﻫﻫ①神话中的大舜—-在《山海经》中大舜被称为”帝俊",他的一个妻子名羲和,生了10个太阳。
另一个妻子名常羲,生了12个月亮帝俊的另一个妻子名娥皇,生了三身国的人民,姚姓帝俊又是季厘国、中容国、司幽国、白民国、黑齿国、西周国(姬姓)的祖宗帝俊有8个儿子,他们创造了歌舞.他的另一个儿子晏龙则改进了琴瑟他的又一儿子(或孙子)义均是工艺的祖师等等. ﻫﻫ 帝俊也写作"”,在甲骨文中写为鸟头人身的形象,也称作”喾",是商朝的始祖神,也即变成了殷商部落联盟中的图腾 ﻫ②传说中的大舜—-在民间传说中大舜是一个先苦后甜的好人奋斗的典型世界文学史中的传说故事中有名的"灰姑娘"类型,具有普遍意义.舜在中华传说中则为一个"灰男子"了传说中舜的父亲瞽叟,在舜的母亲死后又娶了后妻,后妻又生了一子名象,一女名果攵手象为了排斥舜,和母亲联合起来,怂恿瞽叟迫害舜他们限定时间,勒令舜在历山下开辟耕种农田舜被迫哭号,感动了百鸟来替他播种,大象替他耕田,天也及时下了一场好雨,如期完成任务舜并不介意,仍然孝顺父母,友爱弟弟和妹妹他在历山耕田,历山下的人都被他的礼让作风感化了,互相让地垄畔在雷泽捕鱼,雷泽的人都互相让出地段在河边烧制陶器,从此使陶器的制作都精致丰满他所居住的的地方,人人都愿归依他,一年就聚成了村庄,二年就发展为城镇,三年就扩大为都市。
这时尧王年老,要各地长官选举接班人,大家都一致推选舜尧王为了试他,派他一个人到大森林中去,经过了烈风雷雨和黑夜,舜居然不迷路,顺利地走了出来尧于是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舜有了大群牛羊,有了粮仓,也有了两个美丽的妻子.象嫉妒眼红,于是和父母阴谋杀舜,准备让舜到仓顶上涂泥,然后放火烧死他妹妹果攵手听到后偷偷报信娥皇、女英于是赶制了一件飞鸟衣服,让舜穿上舜登上仓顶后,象及父母把梯子搬走,在下面放火,舜借着飞鸟衣的帮助,翩然飞下而无恙瞽叟在象的怂恿下,又准备下毒药死舜,果攵手又一次报信,娥皇、女英用草药放在水中让舜先沐浴,然后应邀到父母处饮酒,因有了解救的药水沐浴,舜又一次安然无恙.第三次阴谋又施行了,仍是果攵手报信,云:准备让舜淘井,然后害死他两个妻子赶制一身蛟龙衣让舜穿了当舜被父母派去下井淘泥时,象便落井下石,填住井口舜穿了蛟龙衣在井底斜钻一条洞,顺利脱险回家舜很庆幸,于是弹起琴来.象以为舜已死,和父母计议分舜的遗产:”粮食和牛羊给你老俩口,我要两个嫂嫂和那张琴.当象兴冲冲到舜家继承时,却发现舜在弹琴,象只好说:”我想哥哥,来探望您"舜并不记恨,仍然孝父母,友弟妹后来尧王死了,他成了天子,成了圣明的君主。
他曾弹琴作歌:"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解民愠是做思想工作,阜民财是建设物质文明,因此天下太平 ﻫ 舜的这一传说,在先秦即已流行,记录在《书经》和《孟子》等书中.汉代又记录于《列女传》和《孝子传》之中直到唐代,敦煌还保留着《舜子至孝变文》,描述得更生动更具体,但事迹稍有不同《变文》中说舜从井中出来,跑到亲娘的坟上,亲娘的灵魂叫他"莫回家,但取(去)西南角历山躬耕,必当贵.”舜于是到了历山,"群猪与他耕地开垦,百鸟衔籽抛田,天雨浇溉"这里象改成了猪,也许唐代人觉得北方的历山附近不可能有象生存,所以才改为猪的吧但是,商代甲骨文就有在北方猎象的卜辞,而且在历山之西的五里牌坊水泥厂内就出土过三米长的象牙,泉城路的百货大楼下也出土过一米多长的象牙化石看来,在新石器时代,济南是有象存在的 ﻫ③史传中的大舜--在《书经》中的《尧典》和《益稷》中有舜的最古的记载后来《史记》的《五帝本纪》中也有舜的传记在现存战国以前传留的书籍中,最早的帝王只有唐尧和虞舜,战国的大思想家墨子,孟子都还不知道所谓”黄帝”、”炎帝”这种五行化了的人物所以《论语》也只说孔子最佩服尧、舜、禹这三位圣王.儒家是"道性善,言必称尧舜"的.但黄帝一名则最初出现于战国后期成书的《国语》和《易经》的《系辞》上。
炎帝最早也只是出现在《国语》和更晚一些的《礼记·月令》中.可见,尧舜是最古的可信的历史人物. 在儒家和墨家的记载中,尧、舜都是以”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礼记·礼运》)的,不传子而传贤.舜又传位于禹,从而开创了华夏第一个王朝 ﻫﻫ 在史籍中,舜”发于畎亩"之中,平民出身,善于劳动,团结百姓在家庭中又是孝子,夫妻和睦当了天子之后,制礼作乐,感化了南方的苗族,又派大禹治理洪水,是一位爱民、奉公、无私的圣主.因此舜是作为一位道德的典型垂范于后世的 ﻫﻫ 无疑这一史实的整理,是由儒家思想的作用而完成的.儒家是春秋以后的齐鲁文化的代表,舜也是齐鲁文化的产物,(墨子也是鲁人),因此说舜耕于齐鲁交界的历山也是很自然的事,何况,孟子具体指出"舜,东夷之人也”呢 ﻫ 战国以后,关于舜的事迹出现了很多不同的记载,但可信赖的只能从最古的文献中去找,那就是"五经”中的《书经》,和《论语》、《孟子》、《墨子》等战国前期的记载 史载舜耕于历山,但是历山在国内有20来座同名者,山西、河南、湖南,以及山东菏泽等各地都有历山,都声称是舜耕过的历山但是舜既是"东夷人也”,历山只能在东夷,济南正是地处东夷之地。
舜既是儒家所提倡标榜而知名的,儒家产生于齐鲁,儒家心目中的舜的活动范围就是泰山文化圈中的地域,所以舜首先祭的是岱宗(泰山),而耕在济南的历山了.北宋文学家曾巩任齐州知州时在趵突泉畔修筑了泺源堂和历山堂,并作了《齐州二堂记》,专门辩正了这一问题,他说:"《史记》谓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郑康成释‘历山在河东,雷泽在济阴,负夏--卫地’皇甫谧释‘寿丘在鲁东门之北,河滨--济阴宾陶西南陶丘亭是也’以予考之,耕稼陶渔皆舜之初,宜同时,其地不宜相远.二家所释雷泽、河滨、寿丘、负夏,皆在鲁卫之间,地相望,则历山不宜独在河东也曾巩所据理由是充足的,舜所耕的历山,必然是今日济南之千佛山 ﻫ 千佛山现有舜祠,我们站在千佛山四望,其南是舜所祭祀的岱宗,其北就是趵突泉边的娥皇、女英祠(约创建于2000年前),又有祀尧、舜、禹的三圣宫泉水流经之护城河,即是北魏时期的娥英河,河水东流,经过舜井街的南端,北为舜井再越过趵突泉可望到大明湖,大明湖北有曾巩建筑的北渚亭(现正在重建中),令我们联想起《楚辞·九歌》咏娥皇女英的诗句"帝子降兮北渚"的名句如果再往东北远眺,便可以指向城子崖-—龙山文化遗址,也令人想起了制陶能手大舜了。
济南的名胜古迹都是在舜文化之中的. ﻫﻫ 济南新建的优美的园林式宾馆就名为舜耕山庄,它就在舜耕田地的原址之上,并铸有大舜的铜像另外,济南还有以舜耕命名的中学和小学,有一条大路也叫舜耕路 ﻫ 千佛山公园准备扩建舜庙,并在其旁新建一座舜裔祠,因为大舜的后裔很多,仅可考的就有30个多姓氏都是舜的后代,他们是"陈、田、车、靖、法、陆、光、孙、妫、姚、袁、爰、占、文、敬、司徒、虞、胡等准备把各姓的初祖的牌位一齐供奉,以供海内外舜的后裔寻根追远之需” ﻫﻫ 在千佛山下建筑的一座大舜石图园,由雕塑家设计了九个图腾石柱,上面分为神话、传说、史迹三部分,雕刻大舜的事迹图像,与山上的舜庙互相辉映. 大舜是东夷文化的产物,也是齐鲁文化的代表,更是儒家文化的典型他孕涵了丰富的中华精神文明,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在提倡精神文明、爱国主义的今天,更具有深远的意义 ﻫﻫ 大舜文化是济南景观的主旋律,是济南人民的骄傲,也是全国人民的瑰宝 文中如有不足,请您见谅!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