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教学反思诗歌是诗人情感的表达,因此,把握本诗的情感是关键我们学 习诗歌对于高考重要的是可以体会作者的情感, 那么学习一些分析诗 歌的方式方法就值得我们去学习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 的反思:一、本课体现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古诗《书愤》是作者表现自己“收 复失地,抗金救国”伟大志向,而壮志难酬的诗在学习诗歌时,首 先注意让学生借助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赏析诗歌的手段之一 “知人论 世”的方法,来对诗歌进行初步赏析,目的让学生在读与感悟中体会 作者强烈的爱国之心通过对“知人论世”阶段的介绍,学生了解到 陆游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其中有三分之一是抒发爱国情怀的 在 课结尾的时候重点讲述文章要表现的诗人之“愤”,进一步使“忧国 忧民的情怀”这一主题得以彰显学生也从感悟诗人的爱国情怀,进 而认识了诗人的伟大人格二、教学流程,(即解题开始、正音跟上、疏通为主、背诵断后) 模式,大采用诗歌的“基调一格律一感情” 的教学思路,帮助学生洞 悉了这首古诗所写之景与所言之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以及通过景和事 要的表现诗人的志向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更要凸显在悲愤之余, 诗人仍不改志向,一心要“收复汉室,抗金就国”的伟大志愿。
于是, 以诗人“忧国忧民”之情怀为主题,将三维目标和古诗内容有机地整 合为一体,“由事入景”、“由景入情”先欣赏颔联所描写征伐之 事,再讲述这句话不仅叙事,也在写景,然后告诉学生这样的大好河 山却因为南宋统治者的不思北伐,最终落入金人手中的结果诗人无 比悲愤,抓住一个“空”字,引入到抒发作者情感的后两句学习中 在教学中,以读为主,积淀语感同时渗透情感目标的引领,由最初 的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到认识爱国之心至死不渝的作者,丰富学生的 情感体验三、不足之处在教学中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于“收复汉室,抗金 就国”的伟大志愿是一种学生难以理解透彻的观点, 所以学生们很难 把握也很难和题目里的“愤”联系起来,于是我开始引导他们诗人生 活的现实时代,并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加以理解诗意由此才调 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要提高高中生的语 文素养,就必须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潜力, 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有自主学习与思考的时 间与空间,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课堂充满着活跃的气氛但在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让学生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 法,掌握阅读分析的方法要领,这样方能融会贯通,终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