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 bacillary dysentery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属(又称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及里急后重为特征基本病理损害为结肠粘膜的渗出性炎症本病发病率高,多见于夏秋季病原学痢疾杆菌为肠杆菌科志贺菌属,革兰阴性杆菌,无鞭毛、荚膜依据抗原结构和生化特点,分为A(痢疾志贺菌)、B(福氏志贺菌)、C(鲍氏志贺菌)、D(宋内志贺菌)4群,以及47个血清型我国目前以B群为主,D群有不断上升趋势,近年局部地区A群有流行痢疾杆菌对外界环境有一定抵抗力,对一般消毒剂敏感各型志贺菌死亡裂解均释放内毒素,是引起全身毒血症的主要毒素A群还可产生外毒素,具有神经毒素、细胞毒素与肠毒素的作用流 行 病 学 传染源传染源 痢疾患者痢疾患者 带菌者带菌者 传播途径传播途径 消化道传播消化道传播 亦可通过苍蝇亦可通过苍蝇或蟑螂或蟑螂污染食物传播污染食物传播 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感染后无巩感染后无巩固免疫力,加之不同菌群以及不同血固免疫力,加之不同菌群以及不同血清型间无交叉免疫,故易造成再感染清型间无交叉免疫,故易造成再感染而反复多次发病。
而反复多次发病流行特征:流行特征:全年均可发生,夏秋季多全年均可发生,夏秋季多发,儿童发病率最高,其次为中青年发,儿童发病率最高,其次为中青年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一)发病机制痢疾杆菌进入人体后是否发病的决定因素 细菌数量 致病力 人体抵抗力 大部分被胃酸杀死大部分被胃酸杀死少量细菌进入肠道少量细菌进入肠道正常菌群正常菌群+肠粘膜分泌型肠粘膜分泌型IgAIgA拮抗拮抗免疫力低下,细菌侵入肠粘免疫力低下,细菌侵入肠粘膜上皮细胞和固有层繁殖膜上皮细胞和固有层繁殖粘膜炎症反应粘膜炎症反应+小血小血管循环障碍管循环障碍痢疾杆菌进入消化道痢疾杆菌进入消化道肠粘膜炎症、坏死和溃疡肠粘膜炎症、坏死和溃疡腹痛、腹泻和脓血便腹痛、腹泻和脓血便细菌被吞噬,很少侵入粘膜下层,亦不细菌被吞噬,很少侵入粘膜下层,亦不侵入血流,极少发生菌血症或败血症侵入血流,极少发生菌血症或败血症营养状况极差,尤其老年人或儿童营养状况极差,尤其老年人或儿童偶发生败血症偶发生败血症志贺菌释放外毒素志贺菌释放外毒素病初的水样腹泻和神经系统症状病初的水样腹泻和神经系统症状急性典型细菌性痢疾的发病机制急性典型细菌性痢疾的发病机制 志贺菌释放内毒素志贺菌释放内毒素 发热及毒血症症状发热及毒血症症状机体对之敏感机体对之敏感产生强烈过敏反应产生强烈过敏反应血中儿茶酚胺等血管活性物质血中儿茶酚胺等血管活性物质全身小血管痉挛导全身小血管痉挛导致急性微循环障碍致急性微循环障碍内毒素损伤血管壁内毒素损伤血管壁引起引起DICDIC及血栓形成及血栓形成加重微循环障碍加重微循环障碍感染性休克和重要脏器衰竭感染性休克和重要脏器衰竭脑组织病变严重者引脑组织病变严重者引起脑水肿甚至脑疝起脑水肿甚至脑疝中毒型菌痢的中毒型菌痢的发病机制发病机制(二)病理解剖(二)病理解剖 主要病变部位在主要病变部位在结肠,以乙状结肠和直肠病变结肠,以乙状结肠和直肠病变最显著。
最显著基本基本病理变化病理变化急性期:急性期: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粘膜溃疡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粘膜溃疡慢性期:慢性期:肠粘膜水肿及肠壁增厚,息肉样增生及疤痕肠粘膜水肿及肠壁增厚,息肉样增生及疤痕形成中毒型菌痢:中毒型菌痢:结肠病变轻,全身病变重结肠病变轻,全身病变重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12天(数小时至7天)临床上依据病程分急性与慢性两期(一)急性菌痢(一)急性菌痢普通型:普通型:起病急,高热伴畏寒、寒战,腹痛、起病急,高热伴畏寒、寒战,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可转为慢性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可转为慢性轻型:轻型:全身毒血症状及肠道症状均较轻,亦可全身毒血症状及肠道症状均较轻,亦可转为慢性转为慢性中毒型:中毒型:27岁岁儿童多见,起病急骤,病势凶儿童多见,起病急骤,病势凶险,高热,迅速发生循环及呼吸衰竭以严重险,高热,迅速发生循环及呼吸衰竭以严重毒血症、休克和毒血症、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为主要临床表现或中毒性脑病为主要临床表现休克型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表现为感染性休克周围循环衰竭型):表现为感染性休克脑型脑型(呼吸衰竭型):以脑实质损害表现为主呼吸衰竭型):以脑实质损害表现为主。
混合型:混合型:具有以上两型之表现,病死率很高具有以上两型之表现,病死率很高二)(二)慢性菌痢:慢性菌痢:急性菌痢病程超过急性菌痢病程超过2 2个月以上个月以上急性发作型:急性发作型:半年内半年内有菌痢病史,出现急性菌痢有菌痢病史,出现急性菌痢表现慢性迁延型:慢性迁延型:长期反复出现肠道症状及营养不良长期反复出现肠道症状及营养不良表现慢性隐匿型:慢性隐匿型:一年内一年内有菌痢病史,无症状,但排有菌痢病史,无症状,但排菌,有结肠病变菌,有结肠病变诊 断诊断依据流行病学资料:夏秋季节,有不洁饮食流行病学资料:夏秋季节,有不洁饮食史或接触史史或接触史临床表现发热伴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临床表现发热伴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中毒型菌痢病情进展便、里急后重等;中毒型菌痢病情进展迅猛,高热、惊厥,于数小时内发生循迅猛,高热、惊厥,于数小时内发生循环和环和/或呼吸衰竭;或呼吸衰竭;慢性菌痢病程超过慢性菌痢病程超过2 2个月而病情未愈个月而病情未愈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急性菌痢白细胞数增加,中性血常规:急性菌痢白细胞数增加,中性粒细胞亦增加,中毒型菌痢可达(粒细胞亦增加,中毒型菌痢可达(15153030)10109 9/L/L以上,慢性菌痢可有贫血。
以上,慢性菌痢可有贫血便常规:粘液脓血便,可见脓细胞或白便常规:粘液脓血便,可见脓细胞或白细胞、少量红细胞和巨噬细胞细胞、少量红细胞和巨噬细胞便培养:检出志贺菌即可确诊便培养:检出志贺菌即可确诊乙状结肠镜检查:可直接发现肠腔病变,乙状结肠镜检查:可直接发现肠腔病变,一般仅适用于慢性菌痢病人一般仅适用于慢性菌痢病人鉴别诊断急性菌痢急性菌痢急性阿米巴痢疾:见表格急性阿米巴痢疾:见表格细菌性胃肠型食物中毒:细菌性胃肠型食物中毒:有流行病学特点有流行病学特点其它病原菌引起的急性肠道感染其它病原菌引起的急性肠道感染急性出血坏死性小肠炎及肠套叠等急性出血坏死性小肠炎及肠套叠等鉴别要点急性菌痢急性阿米巴痢疾病原及流行病学痢疾杆菌,流行性阿米巴原虫,散发性全身症状有发热及毒血症状不发热,少有毒血症状 胃肠道症状有腹痛,里急后重感,腹泻每日十数次至数十次,为左下腹压痛腹痛轻,无里急后重,腹泻每日数次,为右下腹压痛粪便检查量少,粘液脓血便,镜检有白细胞及红细胞,可见吞噬细胞,便培养有痢疾杆菌量多,果酱样便,有腥臭,镜检白细胞少,红细胞多,有夏-雷晶体,可见阿米巴滋养体乙状结肠镜检查肠粘膜弥漫性充血、水肿及浅表溃疡肠粘膜多正常,散在溃疡,边缘深切,周围有红晕急性菌痢与急性阿米巴痢疾鉴别点急性菌痢与急性阿米巴痢疾鉴别点中毒型菌痢休克型:休克型:与败血症及暴发型流行性脑脊与败血症及暴发型流行性脑脊 髓膜炎等感染性休克鉴别髓膜炎等感染性休克鉴别脑型:脑型:与流行性乙型脑炎鉴别与流行性乙型脑炎鉴别慢性菌痢结肠癌及直肠癌结肠癌及直肠癌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血吸虫病慢性血吸虫病治 疗 (一)急性细菌性痢疾 一般治疗及对症治疗 病原治疗:根据菌株药物敏感情况选择用药氟喹诺酮类复方磺胺甲噁唑(SMZco)其它(二)中毒型菌痢:本病凶险,应采取综合抢救措施 一般治疗:同急性菌痢 病原治疗:选择敏感抗菌药物,联合用药,静脉给予对症治疗:控制高热与惊厥循环衰竭的治疗循环衰竭的治疗:-积极抗休克治疗:积极抗休克治疗:扩容,纠酸,血管活扩容,纠酸,血管活性药物,保护重要脏器功能,应用肾上腺性药物,保护重要脏器功能,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皮质激素防治脑水肿与呼吸衰竭:防治脑水肿与呼吸衰竭:脱水、改善脑血管痉挛、应用肾上腺皮质脱水、改善脑血管痉挛、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防治呼吸衰竭防治呼吸衰竭(三)慢性菌痢(三)慢性菌痢对症和支持疗法对症和支持疗法-病原治疗:病原治疗:根据细菌药敏试验,选择根据细菌药敏试验,选择联合应用联合应用2 2种不同类型抗菌药物,须种不同类型抗菌药物,须1 13 3个疗程局部灌肠疗法:应用药物保留灌肠局部灌肠疗法:应用药物保留灌肠疗法,疗法,101014d14d为一疗程为一疗程如效果好,如效果好,可重复应用可重复应用预 防应采用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措施管理传染源:彻底治疗和隔离病人及带菌者 切断传染源:做好“三管一灭”保护易感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