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是唐朝诗人王维所作的一篇散文,本为书信,因其有诗歌美感与韵律,成为唐朝散文名作作品内容编辑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zhé)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qì)而去比涉玄灞(bà),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wǎng)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chōng),复与疏钟相间(jiàn)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nǎng)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鯈(tiáo)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gāo),麦陇朝雊(gòu),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bò)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译文农历十二月的末尾,气候温和舒畅,旧居蓝田山很值得一游您正在温习经书,仓猝中不敢打扰,就自行到山中,在感配寺休息,跟寺中主持一起吃完饭,便离开了我向北渡过深青色的灞水,月色清朗,映照着城郭夜色中登上华子冈,见辋水泛起涟漪,水波或上或下,水中 的月影也随同上下那寒山中远远的灯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深巷中狗叫,叫声像豹叫一样。
村子里传来舂米声,又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这时,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仆人已入睡,多想从前你与我搀着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张开翅膀,晨露打湿了青 草地,麦田里雉鸟在清晨鸣叫,这些景色很快就来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如果你天性不是与众不同的话,难道我能把你邀请来游山玩水吗?而这当中有很深的旨趣啊!不要忽略因为有载运黄檗的人出山,托他带给你这封信,不一一详述了注释秀才:唐代对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人的称呼腊月:农历十二月古代在农历十二月举行“腊祭”,所以称十二月为腊月景气:景色,气候故山殊可过:旧居蓝田山很值得一游故山,旧居的山,指王维的“辋川别业”所在地的蓝田山过,过访、游览足下:您,表示对人的尊称方温经:正在温习经书猥:鄙贱自谦之词,表示谦敬的语气词烦:打扰辄便:就憩感配寺:在感配寺休息感配寺,王维集中有游感化寺的诗,《旧唐书·神秀传》中说,蓝田有化感寺感配寺可能是化感寺之误饭讫(qì):吃完饭饭,名词作动词,吃饭比涉玄灞:近来渡灞水比,俗本多误作“北”,系形近而误玄,黑色,指水深绿发黑。
华子冈:王维辋川别业中的一处胜景辋水:即辋川,在蓝田南村墟:村庄夜舂:晚上用臼杵捣谷(的声音)舂,这里指捣米,即把谷物放在石臼里捣去外壳疏:稀疏的静默:指已入睡曩:从前仄径:狭窄的小路当待:等到蔓发:蔓延生长轻鯈(tiáo):即白,鱼名身体狭长,游动轻捷矫翼:张开翅膀青皋:青草地皋,水边高地麦陇:麦田里朝雊(gòu):早晨野鸡鸣叫雊,野鸡鸣叫斯之不远:这不太远了斯,代词,这,指春天的景色倘:假使,如果天机清妙:性情高远天机,天性清妙,指超尘拔俗,与众不同不急之务:闲事,这里指游山玩水是中:这中间无忽:不可疏忽错过因驮黄檗(bò)人往:借驮黄檗的人前往之便(带这封信)因,凭借黄檗,一种落叶乔木,果实和茎内皮可入药茎内皮为黄色,也可做染料不一:古人书信结尾常用的套语,不一一详述之意山中人:王维晚年信佛,过着半隐的生活,故自称曾子烹彘曾子烹彘的故事小而言只是家庭教育的问题:父母对孩子说话要算数,才能为孩子树立一个守信的榜样;大而言之是处世为人要讲诚信的问题原文编辑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1]2译文编辑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去,她的孩子边跟着她边小声哭,母亲对他说:“你回去,等我回家后杀猪给你吃妻子刚从集市回来!就看见曾子要抓住猪把它杀了,妻子阻止他说:“刚才只不过是和小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孩子是不能和他随便开玩笑的孩子是不懂事的,是要向父母学习的,听从父母的教导如今你欺骗他,这就是教他学会欺骗母亲欺骗孩子,孩子就不会再相信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该用的方法曾子于是就把猪煮了[2]3注释编辑(1)曾子(前505~前432):曾参,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字子舆被尊称为曾子2)之:曾子之(的)妻,之:(到,助词,呈过度)市(3)泣:小声哭4)彘(zhì):猪5)适:往,到……去适市来:去集市上回来6)止:阻止7)特:不过,只是8)婴儿:小孩子9)戏:(通假字)通嬉,嬉戏,玩耍,这里指开玩笑(10)今:现在11)女:通“汝” 意为你,对对方的尊称12)烹(pēng):煮13)顾:回来(14)是:这(15)反:通“返”,返回(16)还:回来(17)第一个子:你第二个子:曾子(18)遂:于是,就[3]4启示编辑父母与孩子答应的每一件事都必须做到,要与孩子诚实相待。
这个故事说明了要用诚实守信的人生态度,不可欺骗别人三上”文章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寮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其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生平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唯此尤可以属思尔译文编辑钱思公虽然出身富贵之家,但是没什么嗜好在西京洛阳曾经告诉僚属,说这一生只喜欢读书,坐着的时候就读经史,躺在床上就读各种杂记,上厕所的时候就读词典、小令大概从来没有半刻离开书的时候谢希深也说: “同在史院的宋公垂,每当去厕所都夹着书,诵读的声音清脆,远远的地方都能听到,他也是如此的好学我于是告诉希深,说:我平生所作的文章,多在三上,就是马上、枕上、厕上大概只有此等之处可以构思吧2字词注释编辑虽:虽然嗜好:爱好,此指特殊不良的爱好西洛:洛阳语(yù):告诉寮属:寮,同“僚”;属,部属寮属即“同僚部属”辞:辞赋释:放下卷:书本顷刻:时间短,指一刻时琅然:读书响亮的样子盖:大概此:这样尤:更以:让(我)属思:思考,构思属:集中思尔:思,指(集中)思想写作;尔,罢了道理编辑“马上”“枕上”“厕上”看似是戏语,实则是对钱思公勤于读书的赞赏。
我们只有学习钱思公惜时如金,刻苦攻读的精神,才能学有所成,学有收获读书有三到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课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思想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名词解释编辑【词目】:读书三到 读书三到【发音】: dú shū sān dào【释义】:读书要专心一致,必定要三者到位【出处】:出自南宋·朱熹《训学斋规》: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文言文编辑原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译文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思想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思想既然已经集中了,眼睛、嘴巴的应用怎么会不到位呢?”注释<1>心不在此此:这<2>决不能记决:肯定<3>心到最急急:至关重要的要点始得西山宴游记文章一开始便交代了作者自己的“僇人”身份和一直惴惴不安的忧愁心情这一交代和提示对我们准确地理解和赏析“永州八记”很有帮助始得西山宴游记唐柳宗元自余为僇(lù)人,居是州,恒惴(zhuì)栗(lì)其隟(xì)也,则施施(yí'yí)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jué)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zhuó)榛(zhēn)莽,焚茅茷(fá),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jī)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rèn)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xiā)然洼然,若垤(dié)若穴,尺寸千里,攒(cuán)蹙(cù)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pǒu)塿( 字为高中课本原版)(lǒu)为类。
悠悠乎与颢(hào)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shāng)满酌,颓(tuí)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2全文翻译编辑自从我遭到贬谪,居住在永州,心中一直忧惧不安时间有空余,就缓步行走,没有目的地出游,每天与随从爬高山,到茂盛的森林,走遍萦回曲折的溪涧,幽静的山泉,奇怪的石头,无论多远没有不到的到了就拨开杂草坐下,倾尽壶中的酒,喝得大醉喝醉后便相互枕靠着睡在地上,躺下就做梦意有所至,梦也同往醒来之后就起身,起身之后就回家我认为凡是永州特异的山水,都已被我游览了,而未曾知道还有个奇异独特的西山今年九月二十八日,由于坐在法华寺西亭,遥望西山,指点并感到奇特我于是带着仆人越过湘江,沿染溪而行,砍去杂乱丛生的草木,烧掉茂盛的茅草,不达到西山之巅决不罢休攀援着爬上了山顶,两腿叉开,席地而坐,几乎几个州的土地都聚集在我的座下它高高低低的态势,又显得高低起伏,有的像是蚁穴外隆起的小土堆,有的像是蚂蚁洞,千里之遥如在尺寸之间,聚集收拢,重叠到一起,没有逃脱隐藏的萦回着青山,缭绕着白云,与遥远的天际相接,环看周围,浑然一体。
然后才知道高峻独立出众的西山,不能跟那些小土堆相比这景象多么旷远浩渺啊,我好像与弥漫于天地之间的大气一道存在,而不能了解它的边际;这景象多么广阔壮观啊,我好像与大自然一道游览,却不知道它的尽头我于是拿起酒壶,斟满酒杯,畅怀痛饮,醉倒在地,不觉间日薄西山苍茫暮色,自远而近,慢慢地天黑得什么也看不见了,而我却了无归意精神凝聚安定,形体得到解脱,和万物的变化暗暗相合,我这才认识到过去等于没有游览,真正的游览从此(时)开始所以我特意把这件事记下来这一年是元和四年(809年)在湖南零陵县西南通假字⑴自余为僇人(通“戮”,刑辱的意思)⑵梦亦同趣(通“趋”,往,赴)词类活用⑴日与其徒上高山(名词作状语,每天)⑵穷回溪(形容词作动词,走遍)⑶卧而梦(名词作动词,做梦)⑷始指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特)⑸穷山之高而止(形容词用作名词,最高点、顶点)⑹箕踞而遨(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⑺萦青缭白(形容词用作名词,青山,白水)⑻自远而至(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处)⑼故为之文以志(名词用作动词,写作文章)(10)外与天际(名词作动词,交接)(11)引觞满酌(形容词作动词,加满)古今异义⑴漫漫而游(古义:没有目的;今义:(时间、地方)长而无边的样子)⑵无远不到(古义:无论;今义:没有)⑶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古义:凡是、这(个);今义:总括某个范围内的一切)⑷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古义:不曾;今义:没开始)⑸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古义:这样以后 今义:接着,表承接)⑹然后知吾向之末始游 (古义: 这样以后 今义 :接着,表承接)⑺颓然就醉(古义:文中指身子倾倒、跌倒的样子;今义:形容败兴的样子)⑻游于是乎始(古义:从此;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前一事,后一事是由前一事引起的)⑼攒蹙累积(古义 :重叠、积压 ;今义:积累)⑽醉则更相枕以卧 (古义 :动词,更换交替;今义:程度副词,更加。
⑾到则披草而坐 (古义 :拨,拨开; 今义:覆盖在肩背上⑿颓然就醉 (古义 :接近 ;今义 :就是)⒀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古义:从前; 今义:朝)⒁故为之文以志(古义:记 ;今义:志气、志向⒂是岁元和四年也 (古义:代词,这; 今义::判断动词一词多义⑴穷穷回溪(动词,走遍)穷山之高而止(动词,走遍)而不知其所穷(名词,尽头)⑵梦卧而梦(动词,做梦)梦亦同趣(名词,梦境,梦中)⑶始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副词,曾经)始指异之(副词,才)游于是乎始(动词,开始)⑷而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连词,表修饰)披草而坐,倾壶而醉(连词,表承接)卧而梦(连词,表承接)觉而起,起而归(连词,表承接)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连词,表转折)穷山之高而止(连词,表顺承)攀援而登,箕踞而遨(连词,表修饰)而莫得其涯(连词,表转折)而不知其所穷(连词,表转折)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连词,表转折)自远而至(连词,表修饰)⑸之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助词,的)始指异之(代词,它,指西山)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助词,的)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助词,的)不知日之入(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故为之文以志(指示代词,这)⑹为自余为僇人(动词,成为)不与培塿为类(动词,作为)故为之文以志(动词,写)⑺异始指异之 (认为....与众不同)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奇异、独特)3文言句式编辑——省略句1)居(于)是州(省略介词“于”)(2)(我)因坐法华西亭(省略主语“我”)(3)始指(之)异之(省略宾语“之”,指代西山)(4)(我)引觞满酌(省略主语“我”)(5)故为之文以志(之)(省略宾语“之”,代指宴游西山这件事)——判断句是岁元和四年也(语气词“也”,表判断)4语句翻译编辑⑴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译文:心中想到了哪里,梦也就做到那里⑵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译文:认为凡是这个州的有奇异姿态的山水(定语后置),都被我所拥有、欣赏了,但不曾知道西山的怪异独特⑶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译文:千里内外的景物近在眼前,种种景物聚集、缩拢在一块,尽收眼底⑷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译文: (西山的)高大渺远与天地间的浩瀚大气一样,永无边际;(西山的)广阔无边可与天地自然结友交游,永无尽期⑸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译文:精神专一,忘掉形骸,似乎与万物相融合5文章主旨编辑文章立意全文寄情于景,托物言志,分两大段首先,交代当时作者的处境,其次,写始游西山,着重写在山顶所见所感作者并不直接描绘西山的景物,而是抓住“一览众山小”的视觉感受,以生动的笔触,有层次地描写登高眺望中的山水远景,从侧面烘托出西山高峻特立的壮观气象[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dàn)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dàn)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译文范仲淹在他两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家里生活贫困、没有依靠他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责任他发奋读书,有时晚上昏沉疲倦,就用凉水洗脸有时连饭也吃不上,就喝粥读书做官后,常常情绪激动地谈论天下大事,不顾自身的安危以至于由于谗言而被贬官,因为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服和食物仅仅自给自足罢了他经常自己吟诵说:“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此文为欧阳修著)注释1、啖[dàn]:喝2、以:用3、食:吃饭4、贬:贬官5、给(jǐ):供应6、谗(chán):说别人坏话7、每(以天下为己任):常常8、既(仕):考取功名后9、妻子:妻子与孩子10、糜:稠粥.11、辄:总是,就2版本2编辑原文 范仲淹像范仲淹二岁而孤①,母贫无依⒄,再适长山朱氏②。
既④长,知其世家③,感泣辞母,去⑤之⑥南都⑦,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⑧解衣就寝⑨或⑾夜昏怠⑿,辄⒀以⒅水沃⒁面往往饘粥不充,日昃⑩始食,遂大通六经⒂之旨,慨然⒃有志于天下常自诵⒆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译文范仲淹二岁时死了父亲,母亲贫穷无依无靠,只得改嫁到了长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里几乎都是和衣而睡,有时夜晚疲倦了,往往用冷水洗脸他常常是白天苦读,吃不饱稠粥,直到太阳偏西才吃一点东西于是他精通了六部经典著作(《诗》《书》《礼》《易》《乐》《春秋》)的要意,情绪激昂地树立起了治理天下的雄心壮志他经常自己吟诵说:“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注释1、孤: 幼年失去父亲,现指孤儿失去双亲2、再适长山朱氏:改嫁到长山姓朱的人家再,第二次)3、知其世家:知道了自己的家世 世家:家世4、既:已经5、去:离开6、之:到,往,去7、南都:指应天府,及河南商丘这里的南都学社为当时著名学社8、尝:曾经9、就寝:上床睡觉10、日昃(zè):太阳偏西11、或:有时12、昏怠:昏沉困倦。
13、辄(zhé):往往,每每14、沃:用水淋洗,这里指“洗”15、六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16、慨然:形容慷慨激昂17﹑依:依靠18、以:以......作为;用19、诵:吟诵20.适:嫁21.长山:古地名钻鉧潭西小丘记《钻鉧潭西小丘记》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先生撰写的一篇著名游记散文,是“永州八记”之一原文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钻鉧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 钻鉧潭西小丘记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冷冷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古之士,或未能至焉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
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已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译文寻到西山以后八天,沿着山口向西北探行二百步,又探得了钴鉧潭潭西二十五步,正当流急水深处筑有垒土阻水,开缺张网的鱼梁梁上有个小土丘,丘上生长着竹子树木,丘石或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破土而起,竞相形成奇奇怪怪形状的,几乎数都数不清;有的倾侧堆垒而趋下,就像牛马在溪边饮水;有的又猛然前突,似乎较量着争向上行,就像熊罴在山上攀登 这小丘小得不足一亩,似乎可以装进袖子里去一般我向小丘的主人打听情况,他回答说:“这是唐姓某家废弃的土地,标价出售却卖不出去我又问地价多少,答道:“仅仅四百两银子我同情小丘的不遇而买下了它当时,李深源、元克己与我同游,都十分高兴,以为是意想不到的收获 于是就又取来了一应用具,铲除败草,砍掉杂树,燃起了熊熊大火焚烧去一切荒秽顿时),佳好的树木似乎挺立起来,秀美的竹林也因而浮露,奇峭的山石更分外显突由竹木山石间望出去,只见远山高峙,云气飘浮,溪水流淙,鸟兽在自由自在地游玩;万物都和乐怡畅地运技献能,而呈现在这小丘之下铺席展枕躺在丘上,山水清凉明爽的景状来与双目相亲,瀯瀯的流水之声又传入耳际,悠远空阔的天空与精神相通。
深沉至静的大道与心灵相合我不满十天中却得到了二处胜景,即使是古时喜嗜风景的人,也未必能有此幸运啊! 唉,凭着这小丘的美景,如果放到长安附近沣、镐、鄂、杜等地,那末爱好游乐的贵族人士竞相争购的,将逐日增价一千两,也愈来愈不能购得现在弃置在这永州,农人渔夫相经过而看不起它,求价仅四百两,却多年卖不出去,而我与深源、克己偏偏喜爱并获得了它这难道是确实有所谓遭际遇合吗?我将得丘经过书写在石上,用来庆贺与小丘的遇合虎丘记本文记述了中秋夜苏州人游虎丘的盛况最精彩的是有关唱歌的场面从开始“唱者千百”到最后“壮士听而下泪”,层层深入,情景交融,把读者引入到一个若有所失,但更有所得、充满了艺术美的境界里虎丘:又名海涌山,在江苏苏州市西北阖门外,距城约3公里半丘高仅30余米,占地也不过200余亩,远望只是平地中的一个小丘,但走近其旁,则觉气势雄伟,仿佛置身于绝岩纵壑之间春秋晚期,吴王夫差葬其父阖闾于此相传葬后三日,“有白虎踞其上,故名虎丘一说为“丘如蹲虎,以形名”丘上名胜古迹很多,现为誉满海内外的游览区原文编辑虎丘①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
而中秋为尤胜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②,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③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④,无得而状布席⑤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署⑥,竟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⑦自别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⑧,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⑨;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拍而歌,竹肉相发⑩,清声亮彻,听者魂销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剑泉深不可测,飞岩如削千顷云得天池诸山作案,峦壑竞秀,最可觞客但过午则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文昌阁亦佳,晚树尤可观而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仅虞山一点在望,堂废已久,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之兴亦阑矣山川兴废,信有时哉!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最后与江进之、方子公同登,迟月生公石上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余因谓进之曰:“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今余幸得解官称吴客矣。
虎丘之月,不知尚识余言否耶?【注释】①〔虎丘〕山名,位于苏州市西北,有虎丘塔、千人石等名胜古迹②〔下迨(dài)蔀(pǒu)屋〕下至小户人家③〔交衢间〕指路边④〔雷辊(ɡǔn)电霍〕雷鸣电闪⑤〔布席〕安设筵席⑥〔分曹部署〕分批安排曹,成对⑦〔妍媸(chī)〕美和丑⑧〔瓦釜〕比喻粗俗的歌子⑨〔属(zhǔ)而和(hè)者,才三四辈〕随着唱和的就只有三四群人⑩〔竹肉相发〕箫管声伴着歌唱声竹肉,管乐器和歌喉3注释编辑①万历二十三年(1595)作者曾任吴县令,期间,六次游览虎丘万历二十四年,解职离吴前,留连虎丘胜景,写下这篇描写吴中民俗的散文虎丘,苏州名胜之一相传春秋时吴王阖闾葬在这里,三日有虎来踞其上,故名②蔀(pǒu 部)屋:草席盖顶的屋子,指穷苦人家昏暗的屋子这里指贫民③云:像云一样④雷辊:车轮转声,这里指雷的轰鸣声⑤瓦釜:用黏土烧制的锅,这里比喻粗俗的歌声⑥竹肉:这里指箫管和歌喉《晋书·孟嘉传》:“丝不如竹,竹不如肉⑦千顷云:山名,在虎丘山上⑧江进之:江盈科,字进之,桃源(今湖南桃源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官至四川提学副使,时任长洲县令著有《雪涛阁集》⑨韦苏州:唐代诗人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4译文编辑虎丘离城约七八里路,这座山没有高峻的山峰与幽深的峡谷,只不过因为靠近城市,因此奏着音乐的游船,没有一天不到那儿去。
凡是有月亮的夜晚,开花的早晨,下雪天的黄昏,游人来往穿梭,犹如织布一样,而以中秋最为繁盛热闹每到这一天,全城闭户,携手并肩而来上至士大夫乡绅、大家妇女,下至贫民百姓,全都涂脂抹粉,鲜衣美服,重重叠叠地铺设席毡,将酒肴摆在大路边,从千人石一直到山门,如梳齿鱼鳞般密集相连檀板聚积如小山,樽罍似云霞般倾泻,远远望去,犹如成群的大雁栖落在平坦的沙滩,彩霞铺满江面,电闪雷鸣,无法具体描绘它的形状刚开始安设筵席时,唱歌的人成百上千,声音如团聚在一起的蚊子,没法分辨识认等到分批安排,争相以歌喉比高低;雅乐和俗乐各各陈献后,美和丑自然区别开了不多时,摇头顿脚按节拍而歌的,只不过几十个人而已一会儿,明月升到天空,月光照在石上犹如洁白的绢绸,所有粗俗的歌曲,不再发出声响,跟随着唱和的,只有三四个人一支箫,一寸管,一人慢慢地打着歌板唱着,管乐伴着歌喉,声音清脆浏亮,使听的人深受感动等到夜深,月亮西斜,树影散乱,于是连箫板也不用,一个人登场,四围的人屏住声息,声音如细而直上的毛发,响彻云端,每吐一字,几乎拖长达一刻之久,飞鸟听了为之回翔盘旋,壮士听了感动得流下眼泪剑泉深得无法测量,陡峭的岩石如斧削一般千顷云因为有天池等山作为几案,山峰峡谷,争奇斗秀,是请客饮酒的好地方。
但是过了中午便阳光逼人,不能久坐文昌阁也不错,晚上林中的景色尤为迷人朝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没有遮拦,仅仅远远望见虞山,如小小的黑点堂荒芜已经很久了,我和江进之商量修复它的办法,想在里面供奉韦应物、白居易等人,但不久生了病,我既然已经辞了官,恐怕进之的兴致也消尽了山川的兴旺和荒废,确实有它的运数啊!在吴县作了两年官,登虎丘山六次最后一次和江进之、方子公一起登,坐在生公石上等候月出唱歌的人听说县令到来,都躲避开了我因此对进之说:“做官的横行气盛,衙役庸俗粗野,是多么厉害呀!以后不作官了,有不在这石上听歌的,有月亮为证!”现在我有幸得以免去官职客居吴县,虎丘的月亮不知道还记得我的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