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邓稼先教学设计

一***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0KB
约6页
文档ID:156991912
邓稼先教学设计_第1页
1/6

《邓稼先》教案玉泉中心校 王华艳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回忆性文学传记的特点,多变的语言特色2.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题3.抓住文章结构进行整体把握过程与方法目标:1.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为主)2.小组学习,责任分工3.阅读法、讨论法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2.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教学重点:抓住文章语言进行整体把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揣摩语言,学习文章布局谋篇的特点上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设计: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 一 课 时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多媒体展示图片)1、展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图片2、展示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的图片二、人物简介:(幻灯片展示)邓稼先(1924—1986),安徽省怀宁县人,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杨振宁(1922—),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推翻了爱因斯坦的宇称守恒定律,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三、了解人物传记 1、学生交流了解的内容2、教师用幻灯片展示人物传记的相关内容四、检查预习1、读准字音(幻灯片展示)2、记住词义(幻灯片展示)五、速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浏览时,思考:1.在样式上与我们以往学过的文章有什么不同? 2、各部分分别写了什么?3、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六、研读课文,合作探究:(屏幕展示问题)将学生分成六个小组合作学习:1、在你所讨论的内容中,看到了一个__________的邓稼先2、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年的历史?3、文章既然是写邓稼先,为什么还要写奥本海默?4、从你阅读的内容中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讨论明确,要求多读 七、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小结知识内容 2.复习巩固所学的重点字词 3.搜集更多的名人故事《邓稼先》说课稿武威八中 赵长英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邓稼先》是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大多是记载、评述中外名人生平事迹的传记类文章本文选自《杨振宁文集》(下),这是一篇回忆性人物传记,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了人物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高度颂扬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献身国防科学的崇高情怀。

二)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结合本单元特点,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回忆性文学传记的特点,多变的语言特色2.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题3.抓住文章结构进行整体把握过程与方法目标:1.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为主)2.小组学习,责任分工3.阅读法、讨论法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2.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根据课文语言结构多变的特点,我把重点放在抓住文章语言进行整体把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难点放在揣摩语言,学习文章布局谋篇的特点上三)学情分析学生对邓稼先和杨振宁了解甚少,学习课文之前应作介绍;同时是初学人物传记,应该为学生介绍相关的知识,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四) 教材处理拟用二课时由教师引导多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来学习完成教学任务二、说教法依据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1、阅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读,读出感情来才能体会强烈的爱国情感和献身科学的情怀。

2、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三、学法指导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交给学生发现真理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四、说教学程序设计:根据新课程标准,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并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本课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环节我是按照“创设情境,导入课文”——“人物简介”——“了解人物传记”——“检查预习”——“速读课文,整体感知”——“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程序进行的:1.创设情境,导入课文:我用多媒体展示图片,给学生一个直观感受,这样引题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人物简介:运用幻灯片展示让学生对这两个伟人有整体了解,对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同时对学生理解内容有很大的帮助3.了解人物传记: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考虑到导学对象的特点,因为是初次学习较长的传记,通过介绍以完成知识与能力目标4.检查预习:重点是为了了解学生对文章的熟知程度,同时也是为了知识的积累与运用5.速读课文,整体感知:通过让学生阅读、浏览、思考来感知文意,并教给学生圈点勾画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完成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作者感情的目的5.研读课文,合作探究:我将学生分成六个小组合作学习,意在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使学生真正扮演学习主人公的这个角色,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在互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在轻松愉悦的学习中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6.课堂总结,布置作业:这是一个总结知识的环节,让学生的学习有一个系统性,同时明确课后的任务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在学习中总结积累知识第二课时:师生交流探讨在课堂中,将课文的方法目标、能力目标及课文的重难点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复习导入”、“美读课文,揣摩语言”、“开放探究,拓展迁移”、“体验与反思”“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五个步骤展开教学,分别从内容、结构、写法、思想意义等方面给予分析,以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逐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下面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二、美读课文,揣摩语言: 1、精读课文第三部分,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通过读、辨、析、究、悟让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归纳总结2、朗读五、六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品读文中语言生动的内容4、小组讨论找出文中用到的修辞方法,归纳语言特色三、开放探究,拓展迁移:1.讨论:邓稼先的哪些精神和品质值得你学习?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归纳:邓稼先是一位才华出众,意志坚强,信念坚定,敬业爱国,人格纯正的科学家。

2.质疑问难:3.以中国青少年一代的名义给联合国秘书长或美国总统写一封信,表明中国对战争的立场,表达对和平的呼吁四、体验与反思: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