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6高考生物复习专题重组:3年高考2年模拟--考点33-考点48(共445页)

xins****2008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9.65MB
约445页
文档ID:138057171
《2016高考生物复习专题重组:3年高考2年模拟--考点33-考点48(共445页)_第1页
1/445

课时考点33 其他植物激素的调节及应用一、选择题1.(2015·山东卷,1)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应用,正确的是(  )A.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脱落B.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C.用一定浓度乙烯利处理采摘后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成熟D.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多倍体番茄2.(2015·重庆卷,2)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的丰富农业生产经验,至今许多仍在实践中应用下列叙述与植物激素作用无直接关系的是(  )A.适时打顶去心,可促棉株开花结实据《农桑辑要》)B.肥田之法,种绿豆最佳,小豆、芝麻次之据《齐民要术》)C.正月种白稻,五月收获后,根茬长新稻,九月又成熟据《广志》)D.新摘未熟红柿,每篮放木瓜两三枚,得气即发,涩味尽失据《格物粗谈》)3.(2015·浙江卷,3)不同处理对某植物性别分化的影响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处理结果完整植株雌、雄株各占一半去部分根雄株占多数去部分根+施用细胞分裂素雌株占多数去部分叶雌株占多数去部分叶+施用赤霉素雄株占多数A.根产生的赤霉素能促进雌株形成B.叶产生了促进雌株形成的细胞分裂素C.若对完整植株施用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则雌株数量增多D.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对性别分化的作用是不相互对抗的4.(2015·安徽卷,6)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同一植株的幼芽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度高于幼根B.棉花表现出的顶端优势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C.在番茄花期喷洒一定浓度的2,4-D可防止落花落果D.用一定浓度的IBA溶液浸泡葡萄插条基部可诱导生根5.(2015·江苏卷,8)瓶插鲜花鲜重的变化与衰败相关,鲜重累积增加率下降时插花衰败。

下图为细胞分裂素和蔗糖对插花鲜重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蔗糖和细胞分裂素都有延缓衰败的作用B.蔗糖可为花的呼吸作用提供更多的底物C.同时添加蔗糖和细胞分裂素更利于插花保鲜D.第5天花中脱落酸的含量应该是清水组最低6.(2014·高考海南卷,T8)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植物生长B.生长素的发现源于人们对植物向光性的研究C.顶芽合成的生长素通过自由扩散运输到侧芽D.高浓度的生长素能通过促进乙烯的合成抑制植物生长7.(2013·高考大纲全国卷,T4)关于植物生长素和生长素类似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促进无子果实的发育B.同一植株根和芽生长所需的最适生长素浓度相同C.单侧光照射燕麦胚芽鞘可使其生长素分布发生变化D.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可促进其生根8.(2013·高考浙江卷,T5)光照、赤霉素和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对某种植物茎伸长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茎伸长受抑制均由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引起B.赤霉素是影响茎伸长的主要因素之一C.植物茎伸长与光照时间无关D.该植物是赤霉素缺失突变体9.(2013·高考天津卷,T1)下图为生长素(IAA)对豌豆幼苗茎内赤霉素生物合成影响的示意图。

图中GA1、GA8、GA20、GA29是四种不同的赤霉素,只有GA1能促进豌豆茎的伸长若图中酶1或酶2的基因发生突变,会导致相应的生化反应受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对去顶芽豌豆幼苗外施适宜浓度IAA,该植株茎内GA1的合成可恢复正常B.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豌豆幼苗的顶芽,该植株较正常植株矮C.对酶1基因突变的豌豆幼苗施用GA20,该植株可恢复正常植株高度D.酶2基因突变的豌豆,其植株较正常植株高二、非选择题10.图1(2014·高考北京卷,T29)为研究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切取菟丝子茎顶端2.5 cm长的部分(茎芽),置于培养液中无菌培养(图1)实验分为A、B、C三组,分别培养至第1、8、15天,每组再用适宜浓度的激素处理30天,测量茎芽长度,结果见图2图2(1)植物激素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________的分子2)本实验中,试管用滤膜封口是为了在不影响________通过的情况下,起到________作用用激素处理时应将IAA加在________(填“培养液中”或“茎芽尖端”)3)图2数据显示,GA3和IAA对离体茎芽的伸长生长都表现出________作用,GA3的这种作用更为显著。

4)植物伸长生长可能是细胞数量和/或________增加的结果当加入药物完全抑制DNA复制后,GA3诱导的茎芽伸长生长被抑制了54%,说明GA3影响茎芽伸长生长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从图2中B组(或C组)数据可知,两种激素联合处理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是GA3单独处理的________倍、IAA单独处理的________倍,由此可以推测GA3和IAA在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作用上存在____________的关系6)A组数据未显示出GA3和IAA具有上述关系,原因可能是离体时间短的茎芽中________的量较高11.(2014·高考上海卷,T33)回答下列有关植物生长与激素调节的问题1)由植物向光弯曲实验发现的吲哚乙酸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多选)A.促进细胞伸长 B.体内含量丰富C.对各器官灵敏度相似 D .可长距离转运(2)近年来研究表明,赤霉素能促进某些植物体内DEL蛋白的降解,DEL阻止SPL蛋白发挥作用,SPL直接激活SOC编码基因的转录,而SOC蛋白的存在是植物开花的先决条件。

据此,可判断下列表述错误的是________A.赤霉素有利于开花B.赤霉素有利于SPL蛋白发挥作用C.DEL是开花的激活因子D.DEL间接抑制SOC编码基因的转录(3)开花是多年生植物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重要标志,受日照长度、低温诱导、植物年龄等因素的共同调节蛋白因子FLC借助温度抑制开花,而小RNA分子miR156则通过年龄途径间接影响多年生草本植物弯曲碎米荠的开花时间弯曲碎米荠体内FLC的含量变化如上图所示,实验表明,只有当FLC的含量达到最低值时方能解除对开花的抑制效应;并且,幼年的弯曲碎米荠即便经历低温诱导也不会开花,只有当植株内miR156含量低于如图所示的开花临界值时,弯曲碎米荠才具备开花的潜能若一株弯曲碎米荠长到第7个夏季,此时该植物总共开花了________次,写出分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依据上述原理,如要将经济作物的营养生长期缩短,可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1.(2015·浙江温州十校期中联考)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植物激素进入靶细胞并催化细胞代谢中的特定反应B.多种植物激素的平衡协调控制着植物的生长发育C.植物激素是在植物体内发挥调节作用的信号分子D.植物激素由某些部位产生、运输到特定部位发挥作用2.(2015·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第二次联考)下列关于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植物体内调节生长发育的天然物质称为植物激素B.在蔬菜和水果上残留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能会损害人体健康C.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水稻可以提高产量D.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拮抗调控作用在植物组织培养中非常重要3.(2015·山东济南针对性训练)关于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杨树顶芽的快速生长需要侧芽提供生长素B.喷施生长素类似物可以防止落花落果,但不能疏花疏果C.生长素的运输和积累与赤霉素无关D.脱落酸能够调控细胞中某些基因的表达4.(2015·山东泰安5月质检)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生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激素进入靶细胞并催化细胞代谢中的特定反应B.同一植株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相同C.脱落酸在果实成熟中促进细胞分裂和果实脱落D.生长素有极性运输现象,该现象和单侧光照无关5.(2015·湖北颚南三校5月联考)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受多种激素的影响,下图赤霉素与生长素促进茎秆伸长的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的本质是吲哚乙酸,可被蛋白质酶分解B.赤霉素可以促进生长素的合成和抑制生长素分解C.赤霉素与生长素在促进植物生长方面具有拮抗作用D.合成生长素的原料色氨酸是由植物从土壤中通过主动运输吸收获得6.(2015·湖北宜昌5月模拟)如图甲为横放在地面上的植物的生长状况,图乙为植物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曲线。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甲中a、b、c、d四点的生长素浓度大小为a>c,d>bB.若图甲中a点的生长素浓度为10-10mol/L,则c点所对应的浓度介于10-10~10-8 mol/L之间C.若图甲中b点的生长素浓度与图乙中E点对应的浓度相同,则d点的生长素浓度在E~B对应的浓度区间D.生长素在F~A对应浓度范围内促进生长,在A~D对应浓度范围内抑制生长7.(2014·河南商丘第三次模拟)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右图中虚线表示对植物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浓度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图可表示水平放置的根近地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B.该图可表示水平放置的茎近地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C.该图可表示正常放置的胚芽鞘尖端向光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D.该图可表示去掉顶芽后侧芽处生长素浓度的变化8.(2015·广东百校联考)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对迎春花进行插条生根的研究,其实验结果如图其中1、2、3、4组分别是培养环境中2,4-D浓度为a、b、c和清水组的生根数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说明实验中2,4-D浓度关系为a

若将根冠全部或部分切去,如右图甲:根冠不切除,一定时间后,向下弯曲63°;乙:根冠全切除,一定时间后,向上弯曲1°;丙:根冠下半部分切除,一定时间后,向下弯曲31°;丁:根冠上半部分切除,一定时间后,向上弯曲4°由此可看出(  )A.多种激素平衡协调作用控制着根向下弯曲生长B.此实验必须在有光条件下进行C.决定根的向重力性的组织很可能是根冠D.根冠产生的物质是生长促进剂10.(2015·河南开封二模)下图为小麦种子形成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的含量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小麦种子成熟后赤霉素合成量较小B.小麦种子形成初期细胞分裂素合成旺盛C.小麦种子鲜重的增加仅取决于生长素的含量D.小麦种子的形成受多种植物激素的平衡协调作用11.(2015·甘肃威武凉州区模拟)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影响某植物乙烯生成和成熟叶片脱落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乙烯浓度高脱落率不一定高B.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乙烯的生成C.生长素和乙烯对叶片脱落的作用是相似的D.生产上喷施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可提高脱落率二、非选择题12.(2015·辽宁沈阳二中模拟)为了探究不同环境下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A花盆侧放在一个不透光的木箱内(G′、E′表示近地侧,L′、F′表示远地侧);装置B花盆摆放在一个有小孔的木箱中,右侧固定光源位置,让花盆和木箱一起绕d轴匀速转动。

装置C和装置D表示花盆置于密闭的暗箱内,其中装置C幼苗被注入某种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装置A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生长素具有使根向________弯曲生长的作用,其原因是在重力作用下G′侧生长素分布多,________了近地侧细胞的伸长对茎而言,E′侧生长素分布多,茎对生长素敏感度________根,________了近地侧细胞的伸长2)实验一段时间后,装置B箱内幼苗地上部分的生长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装置C的幼苗被注入的是乙烯利溶液,则实验一段时间后,装置C幼苗高度________装置D的幼苗高度;若装置C的幼苗被注入的是赤霉素溶液,则实验一段时间后,装置C幼苗高度________装置D的幼苗高度13.(2015·福建龙岩5月联考)如图是叶片脱落过程中生长素与乙烯作用的示意图请回答:(1)生长素在幼叶中的运输方向是________2)从图中可知,乙烯的作用是可以促进细胞壁多糖激酶的合成,从而促进________的水解,最后使叶片脱落生长素和乙烯在叶片的脱落过程中具有________作用。

3)为了探究在叶片脱落过程中生长素作用的最适宜浓度,请完善下列实验设计思路:①选取________阶段的枝条若干,随机分成六组,第1~5组用适量的________处理叶片,第6组作为对照②将枝条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并统计叶片脱落的时间的那组生长素浓度,则为本实验的最适宜浓度14.(2014·河南中原名校仿真模拟)将健壮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去除尖端的燕麦胚芽鞘随机均分成两组,在0时(横坐标中负值表示处理前)分别向两组添加等量的10-5mol·L-1的IAA(生长素)溶液和pH=3.0的柠檬酸缓冲液,进行短期培养测量两组胚芽鞘的生长情况,结果如图1所示同时测量IAA溶液中pH的变化,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IAA的组成元素为________,由________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生成2)两组同时处理40 min后,两组胚芽鞘的________基本相等3)IAA所引起伸长的滞后期比柠檬酸所引起伸长的滞后期________4)IAA处理胚芽鞘后,溶液中的pH________,这是由于细胞内的________经________(运输方式)到细胞外5)在酸性条件下,________的伸缩性变大,可塑性增强。

第十三单元 种群与群落课时考点34 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一、选择题1.(2015·江苏卷,13)血细胞计数板是对细胞进行计数的重要工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每块血细胞计数板的正中央有1个计数室B.计数室的容积为1 mm×1 mm×0.1 mmC.盖盖玻片之前,应用吸管直接向计数室滴加样液D.计数时,不应统计压在小方格角上的细胞2.(2015·北京卷,4)大蚂蚁和小蚂蚁生活在某地相邻的两个区域研究者在这两个蚂蚁种群生活区域的接触地带设4种处理区,各处理区均设7个10 m×10 m的观测点,每个观测点中设有均匀分布的25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在开始实验后的第1天和第85天时分别统计诱饵上小蚂蚁的出现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见表处理区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定时灌溉不驱走大蚂蚁增加35驱走大蚂蚁增加70不灌溉不驱走大蚂蚁减少10驱走大蚂蚁减少2对本研究的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表述错误的是(  )A.小蚂蚁抑制大蚂蚁的数量增长B.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C.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D.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3.(2015·四川卷,7)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 m2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B.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D.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4.(2015·广东卷,4)下图表示在一个10 mL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B.可用数学模型Nt=N0λt表示C.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D.K值约为120 000个5.(2014·高考福建卷,T3)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低B.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6.(2014·高考广东卷,T6)在一稳定生态系统中,灰线小卷蛾幼虫以落叶松松针为食,幼虫摄食对松树的代谢活动有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下一年幼虫食物的质和量,幼虫密度与最大松针长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幼虫密度是周期性波动B.幼虫摄食改变了落叶松的丰富度C.可利用样方法调查幼虫的密度D.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有滞后性7.(2014·高考浙江卷,T4)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B.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8.(2014·高考北京卷,T4)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由此无法推断出(  )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B.毒性过强不利于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9.(2013·高考浙江卷,T4)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二、非选择题10.(2015·山东卷,27)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稳定环境、物种保护及资源供应等功能。

1)某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碱蓬、柽柳等,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调查湿地中芦苇的种群密度常用________法2)图中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湿地中两种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t+1=Nt甲曲线上A、B、C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的是________点;乙曲线上D、E、F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的是________点;Nt小于a时,甲、乙两条曲线中________曲线所代表的生物更易消亡3)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后,生物种类贫乏要恢复其生物多样性,在无机环境得到改善的基础上,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首先应增加________的种类及数量随着生物多样性和食物网的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增强为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我国已建立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这属于________保护11.(2015·课标卷Ⅰ,31)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年龄0+1+2+3+4+5+6+个体数9218712170696263年龄7+8+9+10+11+≥12个体数7264554239264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回答下列问题:(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________,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________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3)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1.(2015·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质量监测)有关种群的说法,错误的是(  )A.稻田中秧苗的均匀分布有利于产量提高B.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往往表现出明显上下波动,因此K值总是固定不变的C.池塘养鱼过程中为保持鲫鱼种群的增长需持续投放饲料等D.预测一个国家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现有居住人口的年龄组成(结构)2.(2015·安徽江淮十校联考)棉蚜体型微小,能附着于棉花植株上生活繁殖,以吸收棉花汁液为食为了对棉蚜虫害进行检测,科研小组对某棉田棉蚜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棉蚜与棉花的种间关系是寄生B.若长期使用农药防治棉蚜,会导致棉蚜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大C.调查期间种群蚜种数量的增长曲线呈S型D.调查棉蚜种群数量最好采用标志重捕法3.(2015·江西五校第二次联考)在一固定容器内用液体培养基培养肺炎双球菌并测定其种群数量变化,结果见下图 其中在 a点时向培养基中添加了一定量的青霉素下面对该菌种群数量变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A.C~D 段菌体数量不再增加,这与使用青霉素有关B.A~B 段种群中抗青霉素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最大C.D 点开始出现的变化说明 D时一定是再次加入了青霉素D.曲线从 B 点到 D 点主要体现了青霉素对肺炎双球菌的选择过程4.(2015·湖北武汉四月调研)下列有关种群特征和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组成种群个体的空间分布不属于种群特征B.样方法可用于估算某些动物的种群密度C.当种群数量达到K/2时种群的出生率最大D.迁入大量同种个体会使该种群的K值增大5.(2015·河北邢台一模)为了研究如何控制草原上老鼠的数量,某养殖场对老鼠的种群特征进行了研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鼠的种群密度B.调查不同年龄段老鼠的数量,预测未来数量变化趋势C.可在调查范围的边缘地带设置夹子,确定迁出率D.老鼠的性别比例接近1∶16.(2015·河南中原名校第一次摸底)下图为某天鹅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

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B.对该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C.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其栖息环境,可使K值提高D.比较曲线y与曲线x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率7.(2015·河南洛阳统一考试)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值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在没有自然选择的情况下,种群的基因型频率仍有可能发生改变D.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8.(2015·江西景德镇第二次质检)下列有关种群的描述正确的是(  )A.种群的一个基因组中一定没有同源染色体B.种群的空间结构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C.J型增长曲线的增长率是不变的,S型曲线的增长速率是先增后减的D.种群的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属于其数量特征9.(2015·江苏盐城调研)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种群具有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数量特征B.种群密度总是随着种群出生率的增大而增大C.种群是物种繁殖和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D.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提高一些濒危动物的K值10.(2015·河北唐山一中等五校第二次联考)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B.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D.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11.某高级中学迁入新建校园14年,校园中鸟纲鹎科动物白头鹎在14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如下表所示。

据表分析可知(  )年份第2年第4年第6年第8年第10年第12年第14年增长速率0.661.522.833.692.911.200.03A.这14年中白头鹎种群的数量呈“J”型增长B.第12年时白头鹎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C.研究时用样方法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并经计算得出上表中的数据D.白头鹎在该中学的环境容纳量约为第8年时白头鹎种群数量的两倍12.(2015·江西红色六校第一次联考)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①~⑤操作,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①将适量干酵母菌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②静置一段时间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培养液③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④用滤纸吸除血球计数板边缘多余培养液⑤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①④⑤13.(2015·浙江桐乡一中等四校期中联考)下图所示为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食物是影响CD段波动的重要内源性因素B.CD段波动的直接原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动C.B点时种群有最大增长速率D.该种群发展过程中,AB段幼体所占比例小于CD段幼体比例二、非选择题14.(2015·湖南常德模拟)自然界中种群的数量特征是种群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下图表示某动物种群在不同条件下数量变化情况的数学模型,请回答以下问题:(1)该模型属于数学模型的的表现形式之一的________,该形式较为直观形象。

2)图中A段种群增长近似于________型曲线该模型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________(K1或者K2)(4)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分析图中曲线,与D段相比,影响C段的因素最可能是________A.食物和天敌 B.气候和传染病(5)在D阶段,若该动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的减少和活动范围的缩小,其________会变小15.(2014·北京海淀模拟)研究人员采用标志重捕法对某岛屿上的社鼠种群数量进行研究1)决定该岛屿社鼠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标志重捕法研究社鼠种群数量时基本数据记录规则如下:Ni-第i次取样时种群大小估计值;ni-第i次取样时捕获的个体数;Mi-第i次取样前,野外种群中全部已标志个体总数的估计值;mi-第i次取样的捕获数中,已标志的个体数;ai-重捕取样中已标志个体的比例根据研究人员的数据记录规则可知:ai=________,Ni=________/ai。

3)下图是根据捕捉结果统计的一年中种群数量变化及性别比例(雌/雄)变化情况,据图可知,种群数量越大,________越激烈,性别比例越________,可推测________(填“雄”或“雌”)社鼠在秋冬季生存能力更强4)研究人员发现,在社鼠种群密度低时雌鼠怀孕率高,种群密度高时雌鼠怀孕率低,进而对种群密度造成影响,这种调节方式是种群密度的________调节课时考点35 群落与群落演替一、选择题1.(2015·课标卷Ⅰ,4)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2.(2015·浙江卷,5)在沙漠的一个灌木群落中,某种基于种子繁殖的灌木,其分布型随着生长进程会发生改变,幼小和小灌木呈集群分布,中灌木呈随机分布,大灌木呈均匀分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这种改变使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变化B.这种改变是群落演替所引起的结果C.均匀分布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种内竞争D.集群分布主要是由于种子不能远离母株所致3.(2015·海南卷,22)关于森林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碳可在森林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B.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C.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可以出现在森林群落中D.群落中植物放出的氧气可被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利用4.(2015·四川卷,4)在适宜温度和大气CO2浓度条件下,测得某森林中林冠层四种主要乔木的幼苗叶片的生理指标(见下表)。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物种指标    马尾松苦槠石栎青冈光补偿点/(μmol·m-2·s-1)140663722光饱和点/(μmol·m-2·s-1)1 4251 255976924(光补偿点: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的光强;光饱和点: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所需的最小光强)A.光强大于140 μmol·m-2·s-1,马尾松幼苗叶肉细胞中产生的O2全部进入线粒体B.光强小于1 255 μmol·m-2·s-1,影响苦槠幼苗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是CO2浓度C.森林中生产者积累有机物的能量总和,即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在群落演替过程中,随着林冠密集程度增大青冈的种群密度将会增加5.(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T6)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6.(2014·高考江苏卷,T5)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D.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7.(2014·高考海南卷,T19)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B.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C.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垂直结构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8.(2013·高考海南卷,T25)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 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池塘编号捕食者数量/只蝌蚪存活率/%甲乙丙1087740225830253442321148203710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B.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C.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D.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9.(2013·高考海南卷,T24)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B.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C.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二、非选择题10.(2015·安徽卷,29-Ⅱ)果园可作为一个生态系统进行管理。

1)利用生物防治方法可控制果园害虫种群密度,如用信息素(E)-2-壬烯醇诱捕害虫丽金龟,可破坏其种群____________2)科研人员对板栗园内的栗瘿蜂和长尾小蜂的数量进行了连续5年的检测,结果如图据此判断这两个物种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每年输入果树的能量,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一部分储存于果树的营养器官中,其余能量的去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不对果园土壤进行管理,果树林下将会出现从一年生草木植物为优势,到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再到草本与灌木混生等阶段的演替在草本与灌木混生阶段,果园内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015·重庆卷,9)欧洲兔曾被无意携入澳洲大草原,对袋鼠等本地生物造成极大威胁据题图回答下列问题:欧洲兔和袋鼠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1)0(起始年)→a年,欧洲兔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λ)增长若起始年种群数量为24只,则a年种群数量Na=________;若不加以防治,将导致该草原生态系统的________锐减2)a年引入狐狸防治兔灾据a→b年欧洲兔和袋鼠数量的变化推测:狐狸和袋鼠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3)c年控制狐狸数量,并引入仅对欧洲兔致命的黏液瘤病毒后,草原生态系统逐渐恢复稳定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调节方式是________4)d年后,欧洲兔种群数量回升,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T30)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

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________(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________(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13.(2014·高考海南卷,T28)某果园发生了虫害,该虫害是由害虫A引起的害虫招来了一种小蜂和一种小鸟,小蜂把卵产入害虫A体内,孵出的小蜂幼虫吃空虫体后羽化飞出,再攻击害虫A的其他个体小鸟特别喜食害虫A,也捕食小蜂在体内有小蜂幼虫的害虫A中,有些个体常疯狂地摇摆身体,因而容易被小鸟发现而被捕食回答下列问题:(1)小鸟和小蜂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鸟捕食疯狂摇摆的害虫A,对A种群的生存________(填“有利”、“不利”或“无影响”),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体内有小蜂幼虫的害虫A摇摆身体为小鸟提供了一定的信息在生态系统中,信息对种间关系具有________作用,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14.(2013·高考海南卷,T29)随着海拔升高,某地的植被类型依次为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灌丛和草甸等该地分布着多种动物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该地某双子时植物的种群密度可采用________法,调查野兔的种群密度可采用________法2)该地草甸、灌丛、针阔叶混交林的丰富度不同,丰富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遭到严重破坏时,往往不易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原因是其________________稳定性较低4)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________结构,这种结构可以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资源的能力一、选择题1.(2014·广东肇庆第二次模拟)下列哪一项属于次生演替(  )A.冲积平原的形成 B.裸岩的风化C.天然湖泊的淤积 D.荒化的农地2.(2015·江西红色六校第一次联考)下列有关动物丰富度的研究方法,正确的是(  )A.调査土壤动物丰富度——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B.观察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高倍显微镜观察C.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D.调査水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生态缸进行培养3.(2014·广东广州综合测试二)某地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如下表,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土层物种数个体总数0~5 cm11795~10 cm42010~15 cm313A.表中的信息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B.不同土层中小动物的分布与光照无关C.不同土层中的小动物都是消费者D.土壤中某种小动物个体总数下降则该地物种丰富度随之下降4.(2014·北京海淀5月查漏补缺)猪笼草生长于营养元素稀缺的土壤环境中,需要依赖捕食昆虫来获取生长所需的足够氮元素。

一种莱佛士猪笼草具有超长捕虫囊,囊底部有消化昆虫的消化液,囊中栖息有长毛蝙蝠,它所捕食的昆虫数量只有其他猪笼草的1/7据此无法推断出的是(  )A.莱佛士猪笼草所需氮元素可能部分来自长毛蝙蝠粪便B.长毛蝙蝠栖息部位需避开莱佛士猪笼草分泌的消化液C.莱佛士猪笼草通过光合作用为长毛蝙蝠提供有机物D.莱佛士猪笼草与长毛蝙蝠为互利共生关系5.(2014·江苏苏锡常镇四市5月调研二)有一片长着马尾松和山毛榉的针、阔叶混交林,对两个树种的存有量逐年进行统计,绘制马尾松与山毛榉存有量的比值曲线图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e年份的优势树种是山毛榉B.f年份两种树的有机物积累量相等C.O~f年份两种树始终存在竞争的关系D.O~f年份该地区物种的多样性不断下降6.(2014·江苏海门押题卷Ⅱ)下图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B.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主要与气候、土壤等条件有关,与人类活动无关C.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构成不断地发生着改变,④→⑤过程中,云杉逐渐成为优势种D.在⑤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7.(2014·江苏南通第三次调研)如图为某桑园引入暴猎蝽后,桑毛虫和暴猎蝽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引入暴猎蝽后,桑毛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B.B点时,暴猎蝽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C点时,食物限制了暴猎蝽的数量增长D.暴猎蝽与桑毛虫之间为竞争关系8.(2014·河南南阳第三次模拟)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某一地区绿地、小树林、农田3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  )样地类群数个体数第1层第2层第3层第1层第2层第3层人工广场绿地14831827422某植物园13741909218农用地11849211321注:第一层为距地表0~5 cm:第二层为距地表5~10 cm;第三层为距地表10~15 cmA.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数B.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C.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没有影响D.各土层中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均为S型9.(2015·湖北八市3月联考)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如下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年物种数量 植物类别14152540草本2827263034灌木0341219乔木0001423总计2830305676A.该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经历了草本、灌木、乔木三个阶段B.乔木阶段物种丰富度最高,群落结构最复杂C.表中的数据是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的D.该群落的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及寄生等10.(2015·河北唐山摸底)某植被严重破坏的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三个植物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整个过程就是一个群落的次生演替过程B.物种①由盛到衰主要受环境中土壤条件的影响C.图中b→c阶段,物种②比物种①更能耐受弱光环境D.在各个阶段群落中都存在明显的分层现象二、非选择题11.(2014·辽宁锦州第一次模拟)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校园中四种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进行研究1)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调查常采用______________法2)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为了探究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从选取的样土中收集小动物,他们这一装置不够完善,请你帮助该小组的同学们完善该装置:________,收集瓶中加入70%的酒精的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校园中四种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中小动物数量如下图:土壤动物群落数量出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单位面积土壤动物总数量在7月左右出现高峰期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土壤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一般是________其群落结构和数量与土壤中有机物的含量关系十分密切分析上图可推测,四种植被类型中土壤中有机物含量最低的是________12.(2014·北京海淀区模拟)研究者调查了秦岭山地不同海拔9个红桦林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结果如图所示注:字母A~I代表不同群落类型,A为发育早期的群落,B、C、D、E为发育中期的群落,F、G、H、I为发育晚期的群落1)秦岭山地的全部红桦可称为一个________在野外调查中,很难从外部特征确定红桦种群的准确年龄,通常以红桦立木的胸径结构(种群中不同胸径大小的个体数)代替其________结构,来进一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2)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分别配置在红桦林群落的不同高度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形成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3)在野外群落调查中,首先识别组成群落的________并列出它们的名录,这是测定物种丰富度的最简单方法调查发现,群落A以红桦林形式存在,群落物种丰富度________A~I群落发育阶段不同,红桦林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呈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趋势,且群落物种多样性在群落发育的________期最高。

4)在群落发育晚期,由于不同植物间的________加剧,导致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降低13.(2015·山东潍坊第一次模拟)小型动物线虫普遍存在各类土壤中,其类群和数量极丰富,被看作是生态系统变化的敏感性指示生物之一我省沿海某湿地的三个群落中土壤线虫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湿地类型线虫属丰富度碱蓬群落190~1093151210~2014210柳群落180~1089192810~2021015白茅群落240~10598927110~2016397请据表中数据回答:(1)科研人员调查土壤中的线虫时,常采用________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首先在三个群落内各选取5个采集点,每个土样分0~10 cm、10~20 cm两层,在设置采集点时应做到________选择地点2)腐食线虫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的______成分,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使此类线虫和表中______线虫数量明显增多(3)表中三个群落的________线虫均为绝对优势类群,且各营养类型的线虫都“表层聚集”分布从线虫的取食习惯分析,这种现象主要原因是。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