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三峡余秋雨阅读答案三峡余秋雨语文阅读答案

i****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4KB
约2页
文档ID:70399825
三峡余秋雨阅读答案三峡余秋雨语文阅读答案_第1页
1/2

三峡余秋雨阅读答案三峡余秋雨语文阅读答案在国外,曾有一个外国朋友问我: “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一个,请只说一个 ”这样的提问我遇到过许多次了,常常随口吐出的回答是: “三峡! ”顺长江而下,三峡的起点是白帝城这个头开得真漂亮对稍有文化的中国人来说,知道三峡也大多以白帝城开头的李白那首名诗,在小学课本里就能读到我读此诗不到 10 岁,上来第一句就误解 “朝辞白帝彩云间”,“白帝 ”当然是一个人,李白一大清早与他告别这位帝王着一身缟白的银袍,高高地站立在山石之上他既然穿着白衣,年龄就不会很大,高个,瘦削,神情忧郁而安详,清晨的寒风舞弄着他的飘飘衣带,绚丽的朝霞烧红了天际,与他的银袍互相辉映,让人满眼都是光色流荡他没有随从和侍卫,独个儿起了一个大早,诗人远行的小船即将解缆,他还在握着手细细叮咛他的声音也像纯银一般,在这寂静的山河间飘荡回响但他的话语很难听得清楚,好像来自另一个世界他就住在山头的小城里,管辖着这里的丛山和碧江多少年后,我早已知道童年的误解是多么可笑,但当我真的坐船经过白帝城的时候,依然虔诚地抬着头,寻找着银袍与彩霞船上的广播员正在吟诵着这首诗,口气激动地介绍几句,又放出了《白帝托孤》的乐曲。

猛地,山水、历史、童年的幻想、生命的潜藏,全都涌成一团,把人震傻《白帝托孤》是京剧,说的是战败的刘备退到白帝城郁闷而死,把儿子和政事全都托付给诸葛亮抑扬有致的声腔飘浮在回旋的江面上,撞在湿漉漉的山岩间,悲忿而苍凉纯银般的声音找不到了,一时也忘却了李白的轻捷与潇洒我想,白帝城本来就熔铸着两种声音、两番神貌:李白与刘备,诗情与战火,豪迈与沉郁,对自然美的朝觐与对山河主宰权的争逐它高高地矗立在群山之上,它脚下,是为这两个主题日夜争辩着的滔滔江流华夏河山,可以是尸横遍野的疆场,也可以是车来船往的乐土;可以一任封建权势者们把生命之火燃亮和熄灭,也可以庇佑诗人们的生命伟力纵横驰骋可怜的白帝城多么劳累,清晨,刚刚送走了李白们的轻舟,夜晚,还得迎接刘备们的马蹄只是,时间一长,这片山河对诗人们的庇佑力日渐减弱,他们的船楫时时搁浅,他们的衣带经常熏焦,他们由高迈走向苦吟,由苦吟走向无声中国,还留下几个诗人?幸好还留存了一些诗句,留存了一些记忆幸好有那么多中国人还记得,有那么一个早晨,有那么一位诗人,在白帝城下悄然登舟也说不清有多大的事由,也没有举行过欢送仪式,却终于被记住千年,而且还要被记下去,直至地老天荒。

这里透露了一个民族的饥渴:他们本来应该拥有更多这样平静的早晨节选自《文化苦旅》 )1.“顺长江而下,三峡的起点是白帝城 ”,作者为什么说 “这个头开得真漂亮 ”?( 4 分) 2 .作者用一段文字写童年时对 “朝辞白帝彩云间 ”诗句的误解,这样写有何作用?(4 分)( 1)( 2) 3.李白 “在白帝城下悄然登舟 ”的那个早晨很平凡, “说不清有多大的事由,也没有举行过欢送仪式 ”,但为什么会 “被记住千年,而且还要被记下去 ”?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4 分) 4.余秋雨先生善于将自然景物、历史人物和历史感叹融入他的游记散文中,试简要分析出这篇散文的主题6 分) 答案: 1.( 4 分)因为白帝城有自然山水,有人文历史,有童年的幻想(或童年的误解),有生命的潜藏答到两点即得全部分)要点“山水 ”、 “历史”、“童年的幻想 ”、 “生命的潜藏 ”各 1 分意思答对即可只答“有李白诗句 ”的,给 1 分语句不通顺,扣1 分 2.( 4 分)( 1)童年对诗的误解美好神奇,映衬了李白的“轻捷与潇洒 ”,反衬了历史的沉郁苍凉 2)同下文的 “民族的饥渴 ”遥相呼应意思答对即可语句不通顺,扣 1 分。

3.( 4 分) 这是因为李白诗歌描绘的那个早晨和平而安宁,饱经战乱的民族渴望拥有更多这样和平安宁的日子意思答对即可语句不通顺,扣1 分 4.( 6 分)(意思对即可)( 1)这篇散文自然地表达了作者发自肺腑的对三峡的热爱之情 2)也表达了对安宁和平生活的渴望3)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白帝城的主题是刘备、战火、沉郁和对山河主宰权的争逐,还揭示了 “封建权势者们 ”争权夺利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