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内容:第 12 章 《圆锥曲线》一.《圆锥曲线》教材分析:1. 内容介绍: 本章主要研究二次曲线、二次方程、二次函数通过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 的关系引入曲线与方程的关系,通过简单的求点的轨迹问题,引入解析几何的基 本研究方法 坐标法又通过坐标法研究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方程和性质,形成学生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几何性质的基本思想,和严谨的逻辑思维能 力2. 内容特点: 本章的内容有一个本质上的飞跃,图形从简单的直线到各种圆锥曲线,方 程从二元一次到二元二次,研究方法从线性到非线性同时研究的对象与方法包 括宏观和微观,研究的方程也比较抽象总之这一章的内容是高中阶段相对较难 的部分,同时也是高中学习中的分量很重的部分涉及到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 思想较多,同时对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而且学生常用的计算器基本 派不上用场,对学生的计算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所以本章中对算法知识的渗透也 有较高的要求3. 教学建议:(1) 把握基础,突出主干 教学中,要重点讲解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力求突出主干知识,精选内容:研究圆 锥曲线方程时主要介绍标准方程,不涉及一般方程;在利用方程研究圆锥曲线的 几何性质时,只讨论最简单、最主要的性质,满足基本的需要,并使学生在此过 程中学会研究曲线性质的一般方法;对有兴趣的学生可鼓励自主探究,并通过 “思考”、“探究”、“探究与发现”、“阅读与思考”等栏目,以及在条件许 可下运用信息技术提供发展空间。
2) 控制难度,突出思想 我校的学生整体的数学素养不高,而解析几何部分涉及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较 多,运算量也较大,而且很多情况下计算器都无用武之地,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 在教学中要适当控制难度,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是 用代数方法研究曲线的性质由于教材是先通过特殊曲线,从感性上认识曲线方 程的意义,再建立一般的曲线方程的概念,因此在建立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 方程时,可不必涉及方程的解与曲线上的点的对应关系的两个方面,重点放在 “如何建立曲线方程”及“怎样用曲线方程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上曲线方程 的概念比较抽象,教学时只需通过已经学习过的几种曲线的方程与曲线的关系进 行概括,并通过具体问题让学生适当感受,并在应用中加深体会,不要在定义的 两个方面作过多研究本章的数学教育价值是“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标 准》中多次提到“让学生体会和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应在本章中得到较好的 落实.在研究完椭圆的方程与性质后,可以适当地培养学生运用类比联想的方法 去研究其它曲线的方程与性质.(3)淡化技巧,注重通法 在解析几何教学中,会有一些特定的题用特殊的技巧去解会很容易,很方便,计算 量也会大大降低.看着很诱人.但我们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还不足以驾驭这些方 法与技巧,会导致在一知半解中胡乱套用.所以建议在教学中要突出通法的教学, 突出基本方法,淡化特定的技巧.(4)创设情景,重视引导在椭圆的学习过程中,教材从圆出发,给出“探究”栏目,通过把细绳的两 端分开,让学生观察轨迹的形状,建立与已有知识的联系与区别;由画图的 过程,探究形成轨迹的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展现曲线的典型几何特征;在 此基础上,给出具有这种典型几何特征的轨迹的正式名称:椭圆;通过观察 椭圆的形状,引导学生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用点的坐标表示距离,建立 椭圆的标准方程。
教材意在突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探索,既动手又动脑,获得体验;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把具体直观的图形 “椭圆”抽象形式化(代数化)为“方程”,形成理性认识其他两种圆锥 曲线:双曲线与抛物线,虽然它们的几何特征与椭圆不同,但其引入过程以 及标准方程的建立过程,都可与椭圆相类比展开二.本章内容指标和表现(测评)指标及课时安排内容指标表现(测评)指标1^1课时安排(下)21课时12⑴以直线与方程的关系(1)理解曲线与方程的1安排3课时:.1为载体,从宏观和微观之间的关系,第1课时:曲两个方面阐述曲线和方并能从充分性和必要性2曲线和方程的关系;线程的关系;两个方面判断曲线和方例1,例2和程的关系第2课时:方(2)通过对点的轨迹问求曲线方程(坐标法的基程题的探究引出坐标法,(2)理解坐标法,1本步骤);并简单应用于求曲线的掌握利用坐标法求曲线2例3,例4,例5方程方程的基本步骤;第3课时:(3)通过建立直线的点(3)初步体会方程的思曲线的交点;例6,另外适当根据练习方向式方程和点法向式方程,体会使用向量可想,能够利用曲线的方程2册中所涉及的题型适当简化推导过程且有明确判断曲线的位置关系,以补充例题的几何意义;及求父点坐标等;12(4)圆的标准方程;(4)掌握圆的标准方程,2安排5课时,比教参增加.2会求圆的标准方程和过1课时:圆圆上点的切线,;第1课时:的圆的标准方程方(5)圆的一般方程;(5)理解圆的一般方程,1第2课时:程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2圆的一般方程一般方程,能进行一般方第3课时:程和标准方程之间的互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化;系;(6)点、直线与圆的位(6)掌握点与圆、直线2第4课时:弦长问题;El 、A. 一 置关系;与圆、圆与圆之间的位置第5课时:圆的方程和综关系的判断方法,会求过 圆外一点的圆的切线方 程;2合应用与训练(7)弦长的一般求法及(7)掌握求弦长的通法3弦长公式;和弦长公式;12(8)椭圆的定义及椭圆(8)理解椭圆的定义,1安排1课时;.3的标准方程会用坐标法推导椭圆的标2椭圆的标准方程椭准方程,掌握椭圆的焦点、圆焦距、长轴、短轴的求法的0标 准 方 程12.4椭 圆 的 性 质(9) 椭圆的性质(10) 椭圆与直线的位置 关系(11) 椭圆性质的综合应 用(9) 理解椭圆的性质, 掌握讨论曲线性质的方 法(10) 理解直线与椭圆的 位置关系,学会利用椭圆 性质解决弦长、弦中点等 问题(11)椭圆定义及几何性质 的综合应用23安排3课时(增加1课时) 第1课时:利用方程的思 想讨论椭圆的性质第2课时:直线与椭圆位 置关系、弦长、弦中点等 问题的综合应用第3课时:椭圆定义及标 准方程、几何性质的综合 应用及训练12 .5 双 曲 线 的 标 准 方 程(12)双曲线的定义及双 曲线的标准方程(12 )理解双曲线的定 义,会求又曲线的焦点、 焦距,以及根据条件求双 曲线的方程12安排1课时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12.5 双 曲 线 的 性 质(13) 双曲线的性质(14) 双曲线与直线的位El 、A. 一 置关糸(13) 会通过方程来研究 双曲线的几何性质,掌握 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及简单 应用(14) 进一步熟悉运用双 曲线的性质,理解双曲线 和直线的位置关系,能解 决弦长、弦中点等问题33安排2课时(减少1节课题 研究)第1课时:双曲线的性质第2课时:双曲线性质的 应用及直线与双曲线的 位置关系12.5抛 物 线 的 标 准 方 程(15)抛物线的标准方程(15)掌握抛物线的定义, 理解准线的含义,理解抛 物线的标准方程,会根据 条件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12安排1课时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12 .5 抛 物 线 的 性 质(16) 抛物线的性质(17) 抛物线与直线的位El 、A. 一 直关糸(16 )掌握抛物线的性 质,以及利用性质解决简 单的问题(17)理解抛物线与直线 的位置关系,会求弦的相 关问题22安排2课时(增加1课时) 第一课时:抛物线的性质第2课时:抛物线与直线 的位置关系及弦长问题复 习综合训练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 训练33课时(增加1课时)水平层级:1、记忆水平 2、解释性理解水平 3、探究性理解水平三.解读改进意见: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