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教案

沈***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3KB
约5页
文档ID:156397165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教案_第1页
1/5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一、 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 □小学 2,学科:语文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一、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二、 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三、 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四、 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二、 教学课题1、情感与态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多关注科学知识,了解地球,感受科学,养成观察生活、热爱科学的习惯,树立科学意识  (2)指导学生参与到科技学习、了解的活动中去,并在其中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3)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科学上的问题,学习对科学技术中的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大胆的设想  2、行为与习惯目标:  (1)初步了解地球与火星的异同点,初步理解其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了解一些科学上的基本知识  (2)知道一些不同情况下引发的地理情况是不同的,明白事物是有发展经过和演变的知道地球、火星、乃至宇宙间的个体都是存在差异性的让其明白大群体下的小个体是有差异的  3、知识与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逐步建立健全的思考体系,对科学的认知体系有个了解,让同学们知道科学中也存在许多未知。

并且让其有一个辨证的思考模式,让同学们透过课本在以后的为人处事中都有这样一个辨证的思想三、 教材分析小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课文《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这篇课文围绕为什么说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这一中心来安排材料第一自然段通过地球与火星相比较得出“孪生兄弟”这一概念,从而推测火星上有水和生命存在接着根据照片推想火星上水的两种来源,然后阐述了为什么地球上能留下水并孕育出声明而火星却不能《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一课是一篇科普题材的课文这篇说明文在语言表述上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这兄弟俩长得太像了……”具有强烈的探究性——“火星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如果地表下真的有生命,它们是什么模样,是怎样生存的?”具有特殊的情感性——“40 多亿年前,火星与地球逐渐诞生了教学重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真正读懂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弄明白把火星称为地球“孪生兄弟”的道理,并通过朗读体会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把道理说清楚的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在中小学教程网找到课文的朗读录音学习参考,课堂上带领学生朗读课文用课件向学生直接展示地球与火星的真实图像,让学生对地球与火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四、 教学方法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我把读贯穿全文我在朗读教学中采用了齐读、默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读法,让学生经历了一个自读、学读、练读、美读的提高过程我在本课教学中还依据题目处理课堂教学:借助学生相对熟悉的地球(课件展示丰富学生对地球的认识),来认识与它孪生的兄弟“火星”他们的共同点是曾经都“有水有生命”然后具体学习相关段落,抓住具体的语句证实这个共同点再学习它们之间现在很大的不同:地球依然有水有生命,火星只有干涸的河床最后学习末一段引导学生科学猜想、科学探索“如果火星地表下有水,是否就有生命?它们是什么模样?怎样生存的?”教学过程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关于“火星”的认识,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原生态的,具有理性客观的“说明性”特点让学生充分感受地理方面知识的丰富,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学习气氛活跃,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教学难点迎刃而解,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板书“孪生兄弟”,指名说说含义。

百度百科】逐步补全课题“地球的”、“火星”,简要说明地球与火星的关系课件)2、用课件演示两者的真实图片,作一个初步的了解3、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请同学们带者问题自由读课文二)初读课文  1、带着以上问题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2)不理解的字词句同桌相互质疑  (3)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检查自读情况,扫清阅读障碍3、思考交流“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三)边看课文边听朗读【百度搜索】课文朗读(四)再读    (1)自由读,想:从哪可以看出火星和地球“孪生兄弟”?(兄弟俩长得太像了)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2)读读、记记两者的相象之处  (3)师述:课文以四个“同样”所表达的内容表现了的含义,突出了文题和主题再读理解  (4)引入:由此人们也作出了这样的推测----火星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存在  5、为什么会作出如此推测呢?自读下文思考,并弄明白课文又介绍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6、简单分析交流后给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大意课件)  第一段(1)由“孪生兄弟”推测火星上有水和生命的存在  第二段(2-5)推想火星上水的两种来源  第三段(6-8)阐述地球上能留下水并孕育生命而火星却不能的原因  7、按段读课文,把握每一段的主要内容(五)精读课文1、指导学生观看一组关于火星表面情况的图象,说出自己的观察所得。

百度图片】2、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证明火星上曾经有水的存在2003年3月……分析……证实……”可见,火星有水的推断是具有科学根据的  哪句话又能证明推断的可信性呢?读句“科学家研究分析了……亚马孙河激发探究“火星上的水从哪里来”的兴趣3、读读第三自然段,说说水来源的第一种猜测;读读第四自然段,说说水来源的第二种猜测多读把握领会也可同桌间合作介绍水来源的两种推测4、课件演示,指名学生作模拟介绍,说明水来源的推测5、读课文进一步把握内容六)过渡:火星与地球,同样是行星,环境相似,水的来源相似,“为什么地球上的水不但能留下来,而且孕育出了生命;而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  1、读句子,并把握设问句的过渡作用2、思考以上问题,并在下文中找找答案3、指名交流,分析指导  (1)原因:火星本身的致命缺陷:火星比地球小得多,对物体的吸引力也小得多  (2)找出具体描述的句子,读读,体会作者形象化的写法写出了气体脱离火星表面的过程  如“大逃亡、裹挟着”赋予人的性格  4、水是生命的源泉,地球上的生命得以生生不息;火星的表面留不住水,那么肯定就不存在生命了你认为呢?科学家又是怎么认为的呢?  引导读句理解“然而……”  5、可见,在没有充分的科学根据可以证明之前,任何结论都不能武断(辨别“果断”)。

科学的探究态度必须是严谨、一丝不苟的,来不得一丝马虎七拓展:1、出示图:美国探索火星的图片和文字叙述【百度图片】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们人类能在火星上生活,你希望火星上是什么样的生存环境,你希望我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火星上生命的存在与否,这是个怎样的谜?你想知道吗?那么,请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去探究吧科学的大门正为你敞开着2、课外收集:宇宙知识知多少附板书设计7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相似处   同样……  有水和生命存在  差异处   水没能留住  生命生存?(谜)五、 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我总在思索着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的方法,尤其是农村小学每一次上到这一类科普说明文时,总是觉得自己胸无点墨,学生更是苍白如纸可今天这一课的教学,是我这两星期以来效果最好的一堂课,《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是一篇说明文,主要介绍了关于火星的知识,这类文章,学生最觉得枯燥无味在教学中,我准备了地球、火星、彗星、陨石、火星干涸的河床、亚马孙河、人类探索火星之路……一系列的图片,在讲火星上水的第二种来源时,我用了示意图演示,示意图的演示将我这一课的教学难点很好地得以解决此外,多媒体的介入将抽象的语言变为直观的感性认识,激发了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创设了自主学习的空间。

充分利用了多媒体集图、文、音、像于一体的功能,为学生营造了轻松学习的环境其不足是反馈环节时间用的较多,导致了时间紧,任务分配没到位,在以后教学中,还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找一些更为省时的方法六、 教师个人介绍省份:山东省 学校: 青州市南张楼小学 姓名:王春莲 职称: 二级教师 :18753611736 电子邮件:hgnzl@通讯地址:青州市南张楼小学王春莲 ,女 ,1965年出生,本科学历,从教二十余年,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在工作中,积极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学习各种教育教学理论,努力探索教学新路子,掌握教学新方法,写出了许多优秀的教学论文,在国家、省级刊物发表,并获得市级教学能手称号。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