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诗经》二首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雎鸠(jūjiū) 窈窕(yǎotio)B.好逑(hǎoqi) 寤寐(wmi)C.溯洄(shu) 荇菜(xng)D.道阻且跻(jī) 水之涘(s)2.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喜欢、爱好)B.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一种植物)C.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阻止)D.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仿佛、好像)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左右芼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B.“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雎》第一节用雎鸠的叫声起兴,写一个男子对心中喜爱的人的向往之情B.《蒹葭》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雎》中“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主人公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D.《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
5.文学常识填空《________》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______篇,这些诗歌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部分◆课内精读(一)阅读《关雎》,回答问题关 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6.下列加点的“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在河之洲 B.求之不得C.左右采之 D.钟鼓乐之7.翻译下面的句子1)求之不得,寤寐思服2)窈窕淑女,钟鼓乐之8.找出诗中写男主人公在想象中实现愿望的句子9.找出诗中表现男主人公对意中人极度思念的句子10.《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古诗,按要求完成题目。
蒹 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1.诗中哪些诗句描写了景物?所写景物有怎样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蒹葭》中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诗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外阅读阅读《无衣》,回答问题。
无 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14.“同袍”“同泽”“同裳”句在内容上有怎样的联系?(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下列各项中,词语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同袍”指同穿一件战袍;“同泽”指大家一起洗澡B.“袍”是战袍,“泽”是内衣,“裳”是下衣C.“兴师”就是起兵,指国家受到侵扰,要出兵打仗;“我”指即将出征的战士D.“仇”是动词,“同仇”即共同的敌人;“偕作”是共同奋起,“偕行”是共赴战场16.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说说你从中获取了哪些信息材料一 河畔婉转的雎鸠,白露时节的蒹葭;采菊东篱的悠然,带月荷锄的自在;石壕村中的夜啼,“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呼声……时间的长河,奔涌不息,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
材料二 国学经典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在历史的星空里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穿越时空,国学将千年积淀的智慧生存法则呈现给世人国学真正发挥作用,只有活学活用,把理论与客观实际紧密联系,才能智慧地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惑详解详析1.[解析] A “窕”应读“tiǎo”2.[解析] D A项,“好”意为“美好的”;B项,“芼”意为“挑选”;C项,“阻”意为“艰险”3.[解析] C “琴瑟友之”的“友”是“亲近”的意思,无使动用法4.[解析] B 《蒹葭》中“所谓伊人”的“伊人”指所爱的人;《关雎》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则指男子5.诗经 305 风 雅 颂6.[解析] A A项中的“之”为结构助词,其余的“之”为代词7.[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翻译,要将关键词翻译出来,如“乐”是使动用法,要翻译为“使……快乐”[答案] (1)追求姑娘难以实现,日日夜夜思念她2)善良美丽的好姑娘,敲钟击鼓使她快乐8.琴瑟友之钟鼓乐之9.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10.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运用起兴手法,写出了爱情的真挚纯洁和主人公对意中人的思念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使诗歌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1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描写了一幅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凄凉晚秋图,营造了邈远迷茫的意境。
12.诗的开篇便向读者勾勒了一幅萧瑟的晚秋图,烘托了主人公凄恻的情感诗中的自然环境描写烘托出主人公久久伫立远望而始终不能与“伊人”见面的惆怅心情,而主人公的这种心情随着晚秋画面的重叠,显得越来越急切,越来越凄婉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使整首诗在艺术上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13.诗歌每章的前两句都描写了一种凄清而苍凉的景色,这种景色烘托出主人公的空虚、惆怅之情;而后六句写出主人公对“伊人”的上下寻求却又寻而不见的情景,这当中既有主人公的怅惘之情,又有主人公对伊人的深切思念之情14.句中的“同袍”“同泽”“同裳”表现了团结互助、坚决豪迈的军威这是一首出征的三部曲,末句的“与子同仇”写出大家思想认识的统一;“与子偕作”写出大家出征时步调的一致;“与子偕行”表现出大家行动的统一15.A16.①中华文化灿烂辉煌;②国学智慧可以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