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板蓝根的毒副作用及文化底蕴

细水****9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9.45KB
约3页
文档ID:155663786
板蓝根的毒副作用及文化底蕴_第1页
1/3

板蓝根的毒副作用及文化底蕴   下面带来的中医知识是:板蓝根的毒副作用及文化底蕴详情请看下面详细介绍  1.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  蓝根-毒副作用  是药三分毒,板蓝根也不例外板蓝根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用量过大板蓝根毒性极小,极少数人服用常规量会有轻度消化道症状曾有一腮腺炎患儿同时用板蓝根注射液、板蓝根煎剂和含片,6天,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报道  过敏反应绝大多数为板蓝根注射液所引起的,表现为头昏眼花、气短、呕吐、心慌、皮疹,有时为全身多形红斑型药疹,严重者血压下降而出现过敏性休克曾有报道:一患者因流行性感冒服用板蓝根冲剂后10分钟出现头昏,眼花胸闷,气短,呕吐等症状,而后出现面唇青紫,全身皮肤潮红,瘙痒,经卧床休息2天后症状缓解第2天再次服用板蓝根冲剂后上述症状再次出现,并出现面色苍白,全身出现多形红斑疹,被诊断为板蓝根冲剂引起的急性过敏  板蓝根属寒凉之品,虽无中毒的报道,但也不可滥用,健康人,特别是老年人、脾胃虚寒的人不宜长期单味服用板蓝根,以免伤及脾胃甚至引发其它疾病在服用的过程中,如出现不明原因的身体不适或其他反应,应及时查明原因,给予治疗  板蓝根-文化底蕴  1.《本草经集注》:此即今染(纟禁)碧所用者,至解毒人卒不能得生篮汁,乃烷,布汁以解之亦善。

以叶涂五心,又止烦闷尖叶者为胜  2.《新修本草》:陶氏所引乃是菘蓝,其汁抨(普更切)为淀者菘蓝为淀惟堪染者  3.《本草图经》:有菘蓝,可以为淀者,亦名马蓝,《尔雅》所谓箴;马蓝是也又福州一种马蓝,四时俱有,叶类苦益菜  4.《本草衍义》:蓝实即大蓝实也谓之蓼蓝实者,非是《尔雅》所说是解诸药等毒,不可阙也实与叶两用注不解实,只解蓝叶,为未尽《经》所说尽矣蓝一本而有数色,刮竹青、绿云、碧青、蓝黄,岂非青出于蓝而青于蓝者也生叶汁解药毒,此即大叶蓝,又非蓼蓝也  5.《纲目》:菘蓝,叶如白菘;马蓝,叶如苦卖,即郭璞所谓大叶冬蓝,俗中所谓板蓝者二蓝花子并如蓼蓝苏恭以马蓝为木蓝,苏颂以菘蓝为马蓝,宗爽以蓝实为大叶蓝之实,皆非矣  6.《三农纪》:枝蓝形如蓼蓝,不花实间有花,红靛色以枝栽上中,即生叶,比蓼蓝大而皱拗,色深青而圆秸赤有节,节间发叶,叶可出淀,味辛,不堪食  7.《植物名实图考》:蓝,《本经》上品,李时珍分别五种,极确晰为淀则一,而花叶全别,今俗所种多是蓼蓝、菘蓝,马蓝即板蓝,其吴地种之木蓝,俗谓之瑰叶蓝,亦间种子  板蓝根为原料的民间艺术  板蓝根是一种清热消炎的药材,还在李时珍的时代,中国人就认识它并使用它了。

令人意外的是,在明末清初,云南社会经济大规模发展的年月里,大理的白族人将它用作了染料,先只是将生白布染蓝,后来学着扎上布,简单染出一些花样,装饰日常生活里需要的用品,如手帕、头巾、窗帘、门帘之类染着染着,染到今天,已经成了一项蜚声世界的民间传统工艺,而且将文化、艺术和市场结合为一体,形成了颇为壮观的民族文化产业,让人不得不刮目相看  以前用来染布的板蓝根都是山上野生的,后来用量大了,染布的人家就在山上自己种植每年三四月间收割下来,先将之泡出水,注到木制的大染缸里,掺一些石灰或工业碱,就可以用来染布了  随性的艺术  中国的染布艺术我只见过东部的甲缬和贵州苗族的蜡染云南大理白族搞的却是扎染扎染说简单并不简单,说复杂也复杂不到哪儿去  扎染的主要染料来自板蓝根以前用来染布的板蓝根都是山上野生的,属多年生草本,开粉色小花,后来用量大了,染布的人家就在山上自己种植,好的可长到半人高,每年三四月间收割下来,先将之泡出水,注到木制的大染缸里,掺一些石灰或工业碱,就可以用来染布 3。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