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安全检测技术模板

无***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00KB
约65页
文档ID:158978763
安全检测技术模板_第1页
1/65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本文由萧c一郎贡献 ppt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 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6.1 超声检测技术 6.2 射线检测技术 6.3 磁粉检测技术 6.4红外检测与红外诊断技术 红外检测与红外诊断技术 6.5 设备故障专家诊断技术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6.1 超声检测技术 6.1.1 超声检测技术概述 1. 超声检测的基础知识 1) 超声波的产生与接收 超声波的产生是把电能转变为超声能的过程, 它利用 的是压电材料的逆压电效应, 当前在超声检测中普遍应用的 产生超声波的方法是压电法压电法利用压电材料施加交变 电压, 它将发生交替的压缩或拉伸, 由此而产生振动, 振动 的频率与交变电压的频率相同当施加在压电晶体上的交变 电压频率在超声波频率范围内时, 产生的振动就是超声波振 动如果把这种振动耦合到弹性介质中, 那么在弹性介质中 传播的波就是超声波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2) 超声波的种类 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有不同的方式, 波型不同, 其振 动方式不同, 传播速度也不同。

空气中传播的声波只有疏 密波, 声波的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 叫做 纵波可在固体介质中传播的波除了纵波外还有剪切波, 又叫横波另外, 还有在固体介质的表面传播的表面波和 薄板中传播的板波  在超声检测中, 直探头产生的是纵波, 斜探头产生的 是横波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3)波速 声波在介质中是以一定的速度传播的, 在空气中的声速 为 340m/s , 水 中 的 声 速 为 1500m/s , 钢 中 纵 波 的 声 速 为 5900m/s, 横波的声速为3230m/s, 表面波的声速为3007m/s 声速是由传播介质的弹性系数、 密度以及声波的种类决定的, 它与频率和晶片没有关系横波的声速大约是纵波声速的一 半, 而表面波声速大约是横波的0.9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4)波的透射、 反射与折射 当超声波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 若垂直入射, 则只有反射和透射反射波与透射波的比率取决于两种介质 的声阻抗例如当钢中的超声波传到底面遇到空气界面时, 由于空气与钢的声速和密度相差很大, 超声波在界面上接近 100%的反射, 几乎完全不会传到空气中(只传出来约0.002 %), 而钢同水接触时, 则有88%的声能被反射, 有12%的 声能穿透进入水中。

计算声压反射率R和声压透射率D的公 式为 Z 2 ? Z1 R= Z 2 + Z1 ( 6-1)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2Z 2 D= Z 2 + Z1 式中: Z1、 Z2为两种介质的声阻抗 ( 6-2) 当倾斜入射时, 除反射外, 投射波会发生折射现象, 同时伴随有波形转换假如介质为液体、 气体时, 反射波 和折射波只有纵波 斜探头接触钢件时, 因为两者都是固体, 因此反射波 和折射波都存在纵波和横波, 如图6-1所示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图6-1固体和固体间的折射和反射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图中: i——入射角; β——反射角; θ——折射角 此时, 反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由两种介质中的声速决定 折射角的计算公式为 sin αL sin γL sin γ s = = C1 CL2 CS 2 式中: C1——入射波声速; α——入射角; γ——反射角; L——纵波;  S——横波 ( 6-3)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2.超声检测的优点 (1)适应范围广无论是金属、 非金属, 还是复合材料都 可应用超声波进行无损检测。

 (2)不会对工件造成损坏施加给工件的超声强度低, 最 大作用应力远低于弹性极限, 不会对工件使用造成任何影响 (3) 仅需从一侧接近被检工件, 便于复杂形状工件的检 测 (4) 穿透能力强、 灵敏度高能够检验极厚部件, 不适 宜检验较薄的工件, 能够检出微小不连续性缺陷, 对面积型 缺陷的检出率较高, 而对体积型缺陷的检出率较低 (5) 对确定内部缺陷的大小、 位置、 取向、 埋深、 性质 等参量较之其它无损检测方法有综合优势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6) 检验成本低、 速度快, 能快速自动检测 (7) 检测仪器体积小, 质量轻, 现场使用较方便 (8) 对人体及环境无害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3.超声检测技术的局限性 超声检测技术的局限性 超声检测技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检测条件会限制超声 技术的应用, 特别在涉及以下因素之一时:  (1) 试件的几何形状(尺寸、 外形、 表面粗糙度、 复杂 性及不连续性取向)不合适; (2) 不良的内部组织(晶粒尺寸、 结构孔隙、 夹杂物含 量或细小弥散的沉淀物)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6.1.2超声检测的方法 1.超声检测的基本方法 1) 脉冲反射法 脉冲反射法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超声波检测法。

它的探伤原理是: 将具有一定持续时间和一定频率间隔的超 声脉冲发射到被测工件上, 当超声波在工件内部遇到缺陷时, 就会产生反射, 根据反射信号的时差变化及在显示器上的位 置就能够判断缺陷的大小及深度图6-2为脉冲反射法原理图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图6-2脉冲反射法原理图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2) 共振法 若某一频率可调的声波在被测工件内传播, 当工件的厚 度是超声波的半波长的整数倍时, 将引起共振, 检测仪器会 显示出共振频率利用相邻的两个共振频率之差, 按下式可 计算出被测工件的厚度: c c δ= = = 2 2 f 0 2( f m ? f m ?1 ) 式中: f0——工件的固有频率; fm、 fm-1——相临两共振频率; c——被检工件的声速;  λ——波长; δ——工件厚度 λ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3) 穿透法 穿透法又叫透射法, 它是根据脉冲波穿透工件后的能 量变化来判断工件缺陷情况的穿透法检测能够用连续波, 也能够用脉冲波, 常使用两个探头, 分别用于发射和接收 超声波, 这两个探头被放置在工件两侧。

若工件内无缺陷, 超声波穿透工件后衰减较小, 接收到的超声波较强; 若超 声波在传播的路径中存在缺陷, 则超声波在缺陷处就会发 生反射或折射, 并部分或完全阻止超声波到达接收探头 这样, 根据接收到超声波能量的大小就能够判断缺陷位置 及大小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穿透法的优点是适于探测较薄工件的缺陷和检测超声 衰减大的匀质材料工件; 设备简单, 操作容易, 检测速度 快; 对形状简单、 批量较大的工件容易实现连续自动检测 穿透法的缺点是不能探测缺陷的深度; 不能检测小缺 陷, 探伤灵敏度较低; 对发射探头和接收探头的位置要求 较高穿透检测法灵敏度低, 也不能对缺陷定位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4) 接触法 接触法就是利用探头与工件表面之间的一层薄的耦合 剂直接接触进行探伤的方法耦合剂主要起传递超声波能 量的作用耦合剂要求具有较高的声阻抗且透声性能好, 一般为油类, 如硅油、 甘油、 机油图6-3为接触法探伤原 理图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图6-3接触法探伤原理图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5) 液浸法 液浸法就是将探头与工件全部浸入液体, 或将探头与工 件之间局部充以液体进行探伤的方法。

液体一般用水, 故又 称水浸法用液浸法纵波探伤时, 当超声束达到液体与工件 的界面时会产生界面波, 如图6-4所示由于水中声速是钢 中声速的1/4, 声波从水中入射钢件时, 产生折射后波束变 宽为了提高检测灵敏度, 常见聚焦探头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图6-4液浸法探伤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2.超声波探伤仪 1) A型显示探伤仪 A型显示探伤仪可使用一个探头兼作收发, 也可使用两 个探头, 一发一收, 使用的波型能够是纵波、 横波、 表面波 和板波多功能的A型显示探伤仪还有一系列附加电路系统, 如时间标距电路、 自动报警电路、 闸门选择电路、 延迟电路 等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2) B型显示探伤仪 在A型显示探伤中, 横轴为时间轴, 纵轴为信号强度 若将探头移动距离作横轴, 探伤深度作纵轴, 可绘制出探伤 体的纵截面图形, 这种方式称为B型显示方式在B型显示 中, 显示的是与扫描声束相平行的缺陷截面 B型显示不能描述缺陷在深度方向的扩展当缺陷较大 时, 大缺陷后面的小缺陷的底面反射也不能被记录 若将一系列小的晶片排列成阵, 并依次经过电子切换来 代替探头的移动, 即为移相控制式或相控阵式探头, 它们被 广泛用于B型扫描显示和一些其它扫描方法中。

近年来, B 型扫描显示已经在电脑式探伤仪中经过B型扫描程序得以实 现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3) C型显示探伤仪 C型显示探伤仪使探头在工件上纵横交替扫查, 把在探 伤距离特定范围内的反射作为辉度变化并连续显示, 可绘制 出工件内部缺陷的横截面图形这个截面与扫描声束相垂直 示波管荧光屏上的纵、 横坐标, 分别代表工件表面的纵、 横 坐标 若将B型和C型显示两者结合起来, 便可同时显示被检 测部位的侧面图和顶视图, 此种方法被称为复二维显示方式 在复二维显示中, 常见多笔放电式记录仪描绘图形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4) 连续波探伤仪 对时间而言, 连续波探伤仪发射的是连续的且频率不 变( 或在小范围内周期性频率微调) 的超声波其结构比 脉冲波探伤仪简单, 主要由振荡器、 放大器、 指示器和探 头组成检测灵敏度较低, 可用于某些非金属材料检测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5) 调频波探伤仪 对时间而言, 调频波探伤仪周期性地发射连续的频率可 调的超声波, 其工作原理与调频雷达类似, 主要由调频器、 振荡器、 混频器、 低频放大器和探头组成, 由电表、 耳机、 喇叭或频率计指示。

当调频波进入工件并由缺陷返回后, 其 反射波与发射波的频率不同, 经过混频器输出二者的差频, 由指示器显示此类仪器现在已很少使用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3.采用超声波检测技术时应注意的事项 采用超声波检测技术时应注意的事项 1) 检测条件的选择 在进行超声波检测之前, 应了解被检工件的材料特性、 外形结构和检测技术要求; 熟悉工件在加工的各个过程中可 能产生的缺陷和部位, 以作为分析缺陷性质的依据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2) 检测仪的选择 超声波检测仪是超声波检测的主要设备当前国内外检 测仪种类繁多, 性能也各不相同使用时应优先选用性能稳 定、 重复性好、 可靠性高的仪器另外, 检测前也应根据探 测要求和现场条件来选择检测仪:  ( 1) 对于定位要求高的情况, 应选择水平线性误差小 的仪器;  ( 2) 对于定量要求高的情况, 应选择垂直线性好、 衰 减器精度高的仪器; 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 3) 对于大型零件的检测, 应选择灵敏余量低、 信噪 比高、 功率大的仪器;  ( 4) 为了有效地发现表面缺陷和区分相邻缺陷, 应选 择盲区小、 分辨率好的仪器;  ( 5) 对于室外现场检测, 应选择重量轻、 荧光屏亮度 好、 抗干扰能力强的便携式检测仪。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3) 探头的选择 根据检测目的和技术条件选择合适的探头, 从探头的 形式、 探头的频率以及探头的晶片尺寸三个方面选择 在选择探头频率时应注意: 对同种材料而言, 频率愈 高, 超声衰减愈大; 对同一频率而言, 晶粒愈粗, 衰减愈 大对于细晶粒材料, 选用较高频率可提高检测灵敏度, 因为频率高, 波长短, 检测小缺陷的能力强, 同时频率愈 高, 指向性愈好, 可提高分辨力, 并能提高缺陷的定位精 度可是, 提高频率会降低穿透能力和增大衰减, 因此, 对粗晶和不致密材料及厚度大的工件, 应选用较低的探测 频率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4)检测方法和耦合剂的选择 应针对工件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常见的检 测方法有: 脉冲反射法、 共振法、 穿透法、 接触法和液浸法 探头与试件的耦合方式有: 液体耦合、 空气耦合等另 外, 在一些特殊条件( 如高温) 下, 还需要选择特殊的耦合 剂 对于应用最多的液体耦合, 影响声耦合的主要因素有: ( 1) 耦合层厚度;  ( 2) 表面粗糙度;  ( 3) 声阻抗;  ( 4) 工件表面形状等。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6.1.3生产装置的超声检测 1.钢壳和模具的超声波检测 大型结构部件钢壳和各种不同尺寸的模具均为锻件锻 件探伤采用脉冲反射法, 除奥氏体钢外, 一般晶粒较细, 探 测频率多为2~5MHz, 质量要求高的可用10MHz锻 件一般采用接触法探伤, 用机油作耦合剂, 也可采用水浸法 在锻件中缺陷的方向一般与锻压方向垂直, 因此, 应以锻压 面作主要探测面锻件中的缺陷主要有折叠、 夹层、 中心疏 松、 缩孔和锻造裂纹等钢壳和模具探伤以直探头纵波检测 为主, 以横波斜探头作辅助探测但对于筒头模具的圆柱面 和球面壳体, 应以斜探头为主为了获得良好的声耦合, 斜 探头楔块应磨制成与工件相同曲率钢壳的腰部带有异型法 兰环, 当用直探头探测时, 在正常情况下不出现底波, 若有 裂纹等缺陷存在, 便会有缺陷波出现其探伤情况如图6-5 所示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图6-5异型法兰探伤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2.小型压力容器壳体的超声波检测 .小型压力容器壳体的超声波检测 小型压力容器壳体是由低碳不锈钢锻造成型的, 经机械加 工后成半球壳状对此类锻件进行超声波探伤, 一般以斜探头 横波探伤为主, 辅以表面波探头检测表面缺陷。

对于壁厚3m m以下的薄壁壳体可只用表面波法检测探伤前必须将斜探头 楔块磨制成与工件相同曲率的球面, 以利于声耦合, 但磨制后 的超声波束不能带有杂波一般使用易于磨制的塑料外壳环氧 树脂小型K值斜探头, K值可选, 范围为1.5~2, 频率为2.5~ 5MHz探伤时采用接触法, 用机油耦合图6-6为探伤操作 情况探头一方面沿经线上下移动, 一方面沿纬线绕周长水平 移动一周, 使声束扫描线覆盖整个球壳在扫查过程中一般没 有底波, 但遇到裂纹时会出现缺陷波能够制作带有人工缺陷、 与工件相同的模拟件调试灵敏度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图6-6小型球壳的探伤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3.复合构件检测 某些结构件是将两种材料粘合在一起形成的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粘合质量的检测, 主要有脉冲反射法、 脉冲穿透 法和共振法 两层材料复合时, 粘合层中的分层( 粘合不良) 多与 板材表面平行, 用脉冲反射法检测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用 纵波检测时, 若两种材料的声阻抗相同或相近, 且粘合质 量良好, 产生的界面波很低, 底波幅度较高当粘合不良 时, 界面波较高, 而底波较低或消失若两种材料的声阻 相差较大, 在复合良好时界面波较高, 底波较低。

当粘合 不良时, 界面波更高, 底波很低或消失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当第一层复合材料很薄, 在仪器盲区范围内时, 界面波 不能显示这时粘合质量的好坏主要用底波判别一般说来 粘合良好时有底波, 粘合不良时无底波但第二层材料对超 声衰减大时, 也可能无底波, 如图6-7所示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图6-7第一层较薄时的探测 (a)粘合良好; (b)粘合不良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当第二层复合材料很薄时, 界面波( I) 与底波(B)相邻 或重合, 如图6-8所示对于很薄的复合材料, 也可用双探 头法检测如用横波检测, 可用两个斜探头一发一收, 调整 两探头的位置, 使接收探头能收到粘合不良的界面波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图6-8第二层较薄时的探测 (a)粘合良好; (b)粘合不良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4.结构件焊缝的检测 . 在科研生产过程中, 经常遇到焊接结构件, 如试验筒体、 大型测试刚架、 焊接容器和壳体等焊缝形式有对接、 角接、 搭接、 丁字接和接管焊缝等超声波检测常遇到的缺陷有气 孔、 夹渣、 未熔合、 未焊透和焊接裂纹等。

 焊缝探伤主要用斜探头( 横波) , 有时也可使用直探头 ( 纵波) 探测频率一般为2.5~5MHz探头角度的选择 主要依据工件厚度在缺陷定位计算中, 能够使用探头折射 角的正弦和余弦, 也可使用正切值, 它等于探头入射点至缺 陷的水平距离与缺陷至工作表面垂直距离之比一般说来, 板材厚度小时选用K值大的探头, 板材厚度大时选用K值小 的探头仪器灵敏度调整和探头性能测试应在相应的标准试 件上进行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例如: 某化工厂采用超声波检测技术, 对由16MnR材质 制造, 壁厚24mm, 工作压力12.6MPa, 工作介质为压缩氦气, -5℃低温条件下工作的多台压力容器进行无损检测主要针 对压力容器的焊缝缺陷进行检测 检测结果表明, 超声波探伤是压力容器焊接质量控制中 的一种有效的检验技术经过熟练掌握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 能检测出压力容器焊接接头补焊焊道中的埋藏缺陷, 而且具 有指向性较强、 灵敏度高、 探测可靠性较高、 探测效率高、 成本低和设备轻便等特点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5.港口集装箱龙门桥吊缺陷的超声检测 港口龙门桥吊是用于起吊集装箱从岸上到船或从船上 到岸的可延伸、 可行走的起重机。

港口龙门桥吊主要采用 钢板、 钢管、 法兰盘等进行焊接和拼装而成主要件之间 的连接采用焊接与法兰盘螺栓连接相结合, 有的也采用焊 接方式进行连接由于工作环境、 运行情况以及本身结构 状态的限制, 对每条主要焊缝的质量要求都非常严格 采用超声检测技术对法兰盘与主梁焊接连接处的焊缝 缺陷、 盘管焊缝缺陷、 吊机上行车行驶轨道对接焊缝缺陷 进行检测, 能够及时发现隐患, 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6.2射线检测技术 射线检测技术 6.2.1射线检测技术概述 1. 射线检测技术的特点 射线检测诊断使用的射线主要是X射线、 γ射线和其它 射线射线检测诊断成像技术主要有实时成像技术、 背散射 成像技术、 CT技术等该技术的主要优点如下 (1)几乎适用于所有材料, 而且对试件形状及其表面粗 糙度均无特别要求对于厚度为0.5mm的钢板等, 均可检查 其内部质量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2)能直观地显示缺陷影像, 便于对缺陷进行定性、 定 量与定位分析 (3)射线底片也就是检测结果可作为档案资料长期保存 备查, 便于分析事故原因 (4)对被测物体无破坏、 无污染。

 (5)检测技术和检测工作质量能够自我监测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2.射线检测技术的局限性 (1) 射线在穿透物质的过程中被吸收和散射而衰减, 使 得可检查的工件厚度受到制约 (2) 难于发现垂直射线方向的薄层缺陷, 当裂纹面与射 线近于垂直时就很难检查出来 (3) 对工件中平面型缺陷( 裂纹未熔合等缺陷) 也具有 一定的检测灵敏度, 但与其它常见的无损检测技术相比, 对 微小裂纹的检测灵敏度较低,  (4) 检测费用较高, 其检验周期也较其它无损检测技术 长 (5) 射线对人体有害, 需作特殊防护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6.2.2射线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射线检测的基本原理 各种射线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都是相同的, 都是利用 射线经过物质时的衰减规律, 即当射线经过被检物质时, 由于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发生吸收和散射而衰减其 衰减程度根据其被经过部位的材质、 厚度和存在缺陷的性 质不同而异因此, 能够经过检测透过被检物体后的射线 强度的差异, 来判断物体中是否存在缺陷图6-9为射线检 测的原理图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图6-9射线检测的原理图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当一束强度为I0的均匀射线经过被检测试件( 厚度为d) 后, 其强度将衰减为 I d = I 0 e ? ud ( 6-5) 式中: u为被检物体的线吸收系数。

如果被测试件表面局部凸起, 其高度为h时, 则射线 经过h部位后, 其强度将衰减为 I h = I 0e u ( d + h ) ( 6-6) 又如在被测试件内有一个厚度为x 的线吸收系数为u′的某种 缺陷, 则射线经过x部位后, 其强度衰减为 I x = I 0e [ ? u ( d ? x ) ?u ' x ] ( 6-7) 式中: u′为被检物体缺陷处的线吸收系数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由于u≠u′, 则由式( 6-5)、 (6-6)、 (6-7) 可得 Id ≠ Ih ≠ I x ( 6-8) 因而, 在被检测试件的另一面就形成了一幅射线强度 不均匀的分布图经过一定方式将这种不均匀的射线强度 进行照相或转变为电信号指示、 记录或显示, 就能够评定 被检测试件的内部质量, 达到无损检测的目的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2.射线检测的方法 射线检测的方法 射线检测的方法 射线检测的方法主要有透视照相法、 电离检测法、 X射 线荧光屏观察法和电视观察法以及正在发展中的工业射线C T(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等。

照相法是指将射线感光材料( 一般见射线胶片) 放在被 透照试件的后面接受来自透过试件后不同强度分布的射线 因为射线强度与胶片乳剂的摄影作用在正常条件下成正比, 因此胶片在射线作用下形成潜影, 经暗室处理后, 就会显示 出物体的结构图像根据底片上影像的形状及其黑度的不均 匀程度, 就能够评定被检测试件中有无缺陷及缺陷的性质、 形状、 大小和位置图6-10为射线照相原理示意图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图6-10射线照相原理示意图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2) 电离检测法 X射线经过气体时, 撞击气体分子, 使其中某些原子失 去电子而变成离子, 同时产生电离电流如果让穿过工件的 射线再经过电离室, 那么在电离室内便产生电离电流不同 的射线强度穿过电离室后产生的电离电流也不相同电离检 测法就是利用测定电离电流的方法来测定X射线强度的, 根 据射线强度的不同能够判断工件内部质量的变化检测时, 可用探头( 即电离室) 接收射线, 并转换为电信号, 经放大 后输出电离检测法检测原理如图6-11所示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图6-11电离检测法检测原理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此法的特点: 能对产品进行连续检测, 便于自动化操作, 可采用多探头, 效率高, 成本低。

但它只适用于形状简单、 表面平整的工件, 在一般情况下对缺陷性质判别较困难因 此, 在探伤方面应用并不广泛, 但可研制成各种专用的检测 设备, 如用于自动检查子弹壳的X射线装置该装置由德国 塞福特公司研制, 用于分选子弹壳, 每小时可检测的子弹壳 达7200个X射线束经过铅制狭缝后, 透过子弹壳的X射线 由探头接收探头采用闪烁探测器, 由碘化钠晶体和光电倍 增管组成当遇到子弹壳壁有缺陷时, 则壁厚变薄, 探头便 输出一个较强的电信号, 触发分选机构, 从而自动将废品分 选出来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3) 荧光屏观察法 荧光屏观察法是将透过被检测物体后的不同强度的射 线投射在涂有荧光物质的荧光屏上, 激发出不同强度的荧 光来, 成为可见影像, 从荧光屏上直接辨认缺陷它所看 到的缺陷影像与照相法在底片上所得到的影像黑度相反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图6-12荧光屏观察法检测示意图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荧光屏观察法的相对灵敏度大约为7%左右它具有成 本低、 效率高、 可连续检测等优点, 适用于形状简单、 要求 不很严的产品探伤近来, 对此装置进一步采用了电子聚焦 荧光辉度倍增管配合小焦点的X光机, 使荧光屏的亮度、 清 晰度有所增加, 灵敏度达2%~3%。

在荧光屏上观察时, 为了减少直射X射线对人体的影响, 在荧光屏后用一定厚度 的铅玻璃吸收X射线, 并将图像再经过45°的二次反射后 进行观察, 如图6-12所示从荧光屏上观察到的缺陷, 如需 要备查时, 可用照相或录像法将其摄录下来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4) 电视观察法 电视观察法是荧光屏直接观察法的发展, 实际上就是 将荧光屏上的可见影像经过光电倍增管增强, 再经过电视 设备进行显示电视观察法的自动化程度高, 而且无论静 态或动态情况都可进行观察, 但检测灵敏度比照相法低, 对形状复杂的零件检查也比较困难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5) 工业射线CT(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 射线照相一般仅能提供定性信息, 不能用于测定结构 尺寸、 缺陷方向和大小它还存在三维物体二维成像、 前 后缺陷重叠的缺点CT技术是断层照相技术, 又称计算 机层析成像技术, 它根据物体横断面的一组投影数据, 经 过计算机处理后, 得到物体横断面的图像因此, 它是一 种由数据到图像的重建技术它比射线照相法能更快、 更 精确地检测出材料和构件内部的细微变化, 消除了照相法 可能导致的检查失真和图像重叠, 而且大大提高了空间分 辨力和密度分辨力。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图6-13 射线CT工作原理示意图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3.射线检测设备 3.射线检测设备 现代工业射线照相检测设备器材主要由射线源、 胶片 和金属增感屏组成 过程设备的射线检测对象主要是材质、 壁厚、 形状和 尺寸不同的容器和管子的对接接头、 对接焊缝和其它形式 接头, T形和角接接头则需特殊的透照技术为保证过程设 备的制造质量和安全使用, 在制造阶段就要根据容器的结 构特点, 选用适当的射线设备、 器材、 几何布置和曝光条 件, 对被检焊缝进行透照检查为保证检测结果的有效性 和可靠性, 一般要对射线透照工艺和透照质量进行适当控 制只有自身质量符合要求的射线底片, 才有条件按标准 对焊接质量进行评定和验收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6.2.3生产装置的射线检测 1.射线检测技术在压缩机入口分液罐检测中的应用 射线检测技术在压缩机入口分液罐检测中的应用 采用射线检测技术能够对压缩机入口分液罐进行检测, 其中, 对容器环焊缝的检测难度相对较大在实际的检测过 程中, 可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 设计检测方案 (1)对接环焊缝进行检测时, 采用射线或轴向X射线机内 透中心法(或偏心法)进行透照。

 (2)容器对接纵缝进行检测时, 采用定向射线机进行直缝 透照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2.射线检测技术在航空航天工业中的应用 射线检测技术在航空航天工业中的应用 射线检测技术中的CT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不但用来检 测精密铸件的内部缺陷、 评价烧结件的多孔性、 检测复合材 料件的结构并控制其制造工艺, 而且近年来已将射线CT技 术引入更高层次的探测对象美国肯尼迪空间中心就采用射 线CT装置来检测火箭发动中的电子束焊缝、 飞机机翼的铝 焊缝该装置还能发现涡轮叶片内0.25mm的气孔和夹杂物, 也可用来检测航天飞机发动机出口锥等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3.射线检测技术在核工业中的应用 射线检测技术在核工业中的应用 CT技术的应用日渐增多, 例如用来检测反应堆燃料 元件的密度和缺陷, 确定包壳管内芯体的位置, 检测核动 力装置及其零部件的质量, 并用于设备的故障诊断和运行 监测中子CT技术还能够用来检查燃料棒中铀分布的均 匀和废物容器中铀屑的位置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4.射线检测技术在钢铁工业中的应用 射线检测技术在钢铁工业中的应用 CT技术在钢铁工业中的应用已十分广泛, 从分析矿石 含量到冶炼过程中各项技术标准的实现, 以及各种钢材的质 量保证程度, 都能够经过CT扫描进行检测。

例如1989年美 国IDM公司研制的IRIS系统, 用于热轧无缝钢管的质 量控制, 25ms即可完成一个截面的图像它由1024×1024 25 1024 1024 图像显示器显示, 光盘存储, 能够实时测量管子的外径、 内 径、 壁厚、 偏心和椭圆度等它还能够同时测量轧制温度, 管子的长度和质量, 以及检测腐蚀、 蠕变、 塑性变形、 锈斑 和裂纹等缺陷美国和德国还用中子CT装置进行钢管 质量监测, 每隔1cm给出一组层析数据和图像, 发现偏心、 厚度不均和缺陷时, 由计算机自动调整生产工艺参数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5.射线检测技术在机械工业中的应用 射线检测技术在机械工业中的应用 射线检测技术在机械工业中常见于检测和评价铸件和 焊接结构的质量图6-14所示为采用射线CT装置检 测汽缸体铸件的质量特别是用来检测微小气孔、 缩孔、 夹杂和裂纹等缺陷, 并用于进行精确的尺寸测量, 也可用 于汽缸盖、 铝活塞等铸件的检测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图6-14用于汽缸体铸件检测的射线CT装置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6.3磁粉检测技术 磁粉检测技术 6.3.1磁粉检测技术概述 磁粉检测技术概述 1.磁粉检测技术的特点 磁粉检测对工件中表面或近表面的缺陷检测灵敏度最高, 对裂纹、 折叠、 夹层和未焊透等缺陷较为灵敏, 能直观地显 示出缺陷的大小、 位置、 形状和严重程度, 并可大致确定缺 陷性质, 检查结果的重复性好。

 一般来说, 采用交流电磁化能够检测表面下2mm以内的 缺陷, 采用直流电磁化能够检测表面下6mm以内的缺陷随 着缺陷的埋藏深度的增加, 其检测灵敏度迅速降低因此, 它被广泛用于磁性材料表面和近表面缺陷的检测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2.磁粉检测法的局限性 磁粉检测法的局限性 磁粉检测法只适用于检测铁磁性材料及其合金另外, 磁粉探伤仅局限于对铁磁材料的表面和近表面缺陷进行检 测, 因此在现代工业中经常遇到的奥氏体不锈钢、 铝镁合 金制品中的缺陷不能应用磁粉探伤进行检测, 而只能使用 其它的探伤方法( 如渗透检测、 射线检测等方法) 进行检 测另外, 磁粉检测法的局限性还表现在单一的磁化方法 检测受工件几何形状影响(如键槽), 会产生非相关显示, 通 电法和触头法磁化时, 易产生打火烧伤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3.磁粉检测的适用范围 磁粉检测的适用范围 (1)未加工的原材料(如钢坯)、 半成品、 成品及在役与 使用过的工件都可用磁粉检测技术进行检查 (2)管材、 棒材、 板材、 型材和锻钢件、 铸钢件及焊接 件都可应用磁粉检测技术来检测缺陷 (3)被检测的表面和近表面的尺寸很小, 间隙极窄的铁 磁性材料, 可检测出长0.1mm、 宽为微米级的裂纹和目测难 以发现的缺陷。

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4)可用于检测马氏体不锈钢和沉淀硬化不锈钢材料, 但不适用于检测奥氏体不锈钢(如1Crl8Ni9)和用奥氏体不 锈钢焊条焊接的焊缝, 也不适用于检测铜、 铝、 镁、 钛合 金等非磁性材料 (5)可用于检测工件表面和近表面的裂纹、 白点、 发纹、 折叠、 疏松、 冷隔、 气孔和夹杂等缺陷, 但不适于检测工 件表面浅而宽的划伤、 针孔状缺陷、 埋藏较深的内部缺陷 和延伸方向与磁力线方向夹角小于20°的缺陷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6.3.2磁粉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磁粉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磁粉检测的基本原理 磁粉检测的基本原理 磁粉检测是将铁磁性金属制成的工件置于磁场内, 则工 件将被磁化, 其磁感应强度为 B=uH 式中: B——工件的磁感应强度;  ( 6-9) H——外加磁场( 磁化磁场) 强度;  u——材料的导磁率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 不但决定着工件能否进行磁粉检 测, 而且会对检测灵敏度产生很大的影响铁磁性物质的导 磁率很大, 能产生一定的磁感应强度, 因而能进行磁粉检测, 并能获得必要的灵敏度。

铁磁性材料的导磁率u1, 导磁率高 的物质具有低顽磁性, 容易被磁化; 导磁率低的物质具有高 顽磁性, 难被磁化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磁粉检测的三个必要的步骤为:  ( 1)被检验的工件必须得到磁化;  ( 2)必须在磁化的工件上施加合适的磁粉;  (3)对任何磁粉的堆积必须加以观察和解释 当材料或工件被磁化后, 若在工件表面或近表面存在裂 纹、 冷隔等缺陷, 便会在该处形成一漏磁场此漏磁场将吸 引、 聚集检测过程中施加的磁粉, 从而形成缺陷显示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因此, 磁粉检测首先是对被检工件加外磁场进行磁化 工件被磁化后, 在工件表面上均匀喷洒微颗粒的磁粉( 磁粉 平均粒度为5~10μm) , 一般用四氧化三铁或三氧化二铁 作为磁粉如果被检工件没有缺陷, 则磁粉在工件表面均匀 分布当工件上有缺陷时, 由于缺陷( 如裂纹、 气孔、 非金 属夹杂物等) 内含有空气或非金属, 其磁导率远远小于工件 的磁导率, 因此, 位于工件表面或近表面的缺陷处产生漏磁 场, 形成一个小磁极, 如图6-15所示磁粉将被小磁极所 吸引, 缺陷处由于堆积比较多的磁粉而被显示出来, 形成肉 眼能够看到的缺陷图像。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图6-15缺陷漏磁场的产生 ( a) 表面缺陷;( b) 近表面缺陷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最后需要对检测过程中出现的磁粉堆积加以观察并做出 合理的解释 另外, 要增强磁粉检测的有效性, 还应安排好磁粉检测 的时机一般来说, 磁粉检测时机的安排应遵循以下原则: (1)磁粉检测工序应安排在容易产生缺陷的各道工序(如 焊接、 热处理、 机加工、 磨削、 矫正和加载试验)之后进行, 但应在涂漆、 发蓝、 磷化等表面处理之前进行 (2)对于有产生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 磁粉检测应安排在 焊接完24h后进行 (3)磁粉检测能够在电镀工序之后进行对于镀铬、 镀镍 层厚度大于50μm的超高强度钢(抗拉强度等于或超过1240hWa) 的工件, 在电镀前后均应进行磁粉检测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2.磁粉检测缺陷发现的条件 1) 取决于工件缺陷处漏磁场强度是否足够大 磁粉检测中能否发现缺陷, 首先决定于工件缺陷处漏磁 场强度是否足够大要提高磁粉检测的灵敏度, 即提高发现 更细小缺陷的能力, 就必须提高漏磁场的强度缺陷处漏磁 场的强度主要与被检工件中的磁感应强度B有关, 工件中磁 感应强度越大, 则缺陷处的漏磁场强度越大。

一般情况下, 工件中磁感应强度达到0.8T( 特) 左右即可保证缺陷处的漏 磁场能够吸附磁粉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2) 取决于缺陷本身的状况 缺陷处漏磁场的大小还取决于缺陷本身的状况( 例如缺 陷的宽窄、 深度与宽度之比、 缺陷埋藏深度以及倾角方向 等) , 因此, 对于具有相同磁感应强度的被检工件, 在不同 缺陷处的漏磁场强度也有差异由于空气的磁导率远比工件 的磁导率低, 因而缺陷孔隙处不容易使磁力线经过, 就会产 生对原来均匀分布的磁力线的干扰, 使一部分磁力线被”挤 到”裂纹尖端的下面, 一部分穿过裂纹气隙, 另一部分被 ”挤出”工件表面后再进入工件, 如图6-15( a) 所示 这后两部分磁力线在工件表面形成漏磁场有些靠近工件表 面的缺陷虽然没有暴露到工件表面, 但当工件被磁化时, 缺 陷处靠近工件表面的受干扰的磁力线有可能被挤出工件表面, 如图6-15( b) 所示, 这样在工件表面上也会有漏磁场产 生但当缺陷离工件表面较深时, 受干扰的磁力线没有被挤 出工件表面, 就不会产生漏磁场也就是说, 离工件表面比 较深的缺陷用磁粉检测检查不出来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3) 取决于缺陷的形状和位置 同样深度的缺陷由于形状与位置不同, 能检出的程度 也不一样。

例如, 当被检工件近表面缺陷的方向与磁场相 垂直时就容易被检出当然, 能检出缺陷的深度与工件的 磁感应强度有关, 磁感应强度愈大, 愈能检出埋藏深度大 的缺陷对于夹杂物, 如果它的磁导率与工件材料的磁导 率相差不大, 缺陷就不容易被显示这种情况在检测某些 合金钢材料工件时有可能会遇到工件表面缺陷处的漏磁 场密度与缺陷深度几乎成正比关系缺陷深度愈长, 愈容 易显示缺陷深度与宽度之比很重要, 实践证明, 缺陷的 深度与宽度之比愈小, 则引起的漏磁愈少, 两者之比小于 或等于1时所引起的漏磁极少, 不容易引起磁痕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3.磁粉检测方法 磁粉检测方法 磁粉检测工艺是指从磁粉检测的预处理、 磁化工件(包 括选择磁化方法和磁化规范)、 施加磁粉或磁悬液、 磁痕分 析评定、 退磁以及后处理的整个过程 根据磁粉检测所用的载液或载体的不同, 可将磁粉检测 分为湿法和干法检测; 根据磁化工件和施加磁粉、 磁悬液的 时机不同, 又可分为连续法和剩磁法检测; 根据硫化硅橡胶 液内配与不配磁粉, 磁粉检测可分为磁橡胶法与磁粉探伤— 橡胶铸型检测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1) 连续法磁粉检测 Ⅰ.定义 在外加磁场磁化的同时, 将磁粉或悬磁液施加到工件上 进行磁粉检测的方法称为连续法磁粉检测。

 Ⅱ.应用范围 连续法磁粉检测适用于所有铁磁性材料的磁粉检测, 对 于形状复杂以及表面覆盖层较厚的工件, 也能够应用连续法 进行磁粉检测另外, 当使用剩磁法检验设备功率达不到时, 也能够应用连续法磁粉检测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Ⅲ.操作程序 在外加磁场作用下进行连续法磁粉检测(用于光亮工件) 时, 操作程序如图6-16所示 图6-16外加磁场作用下的连续法磁粉检测操作程序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图6-17外加磁场中断后的连续法磁粉检测操作程序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Ⅳ.操作要点 操作要点 湿连续法磁粉检测时, 先用磁悬液润湿工件表面, 在通 电磁化的同时浇磁悬液, 停止浇磁悬液后再通电数次, 待磁 痕形成并滞留下来时停止通电, 然后进行检验 干连续法磁粉检测时, 在对工件通电磁化后再开始喷撒 磁粉, 并在通电的同时吹去多余的磁粉, 待磁痕形成和检验 完后再停止通电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Ⅴ.连续法磁粉检测的优点 连续法磁粉检测适用于任何铁磁性材料的检测, 无论是 湿法还是干法检验, 都能够应用, 能发现近表面的缺陷, 且 在各种磁粉检测方法中的检测灵敏度最高。

另外, 连续法磁 粉检测还可用于多向磁化, 而且交流磁化不受断电相位的影 响 Ⅵ.连续法磁粉检测的局限性 连续法磁粉检测的缺点是检测效率低, 易产生非相关显 示, 而且目视可达性差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2) 剩磁法磁粉检测 Ⅰ.定义 在停止磁化后, 再将磁悬液施加到工件上进行磁粉检测 的方法称为剩磁法磁粉检测 Ⅱ.剩磁法磁粉检测的应用范围 凡经过热处理(淬火、 回火、 渗碳、 渗氮及局部正火等) 的高碳钢和合金结构钢, 矫顽力在1000A/m以及剩磁在0.8T 以上, 都可进行剩磁法检验剩磁法磁粉检测可用来检测因 工件几何形状限制而使连续法难以检验的部位, 如螺纹根部 和筒形件的内表面等另外, 剩磁法磁粉检测还可用于评价 连续法检验出的磁痕显示的性质, 判断其属于表面还是近表 面缺陷显示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Ⅲ.剩磁法磁粉检测的操作程序 剩磁法磁粉检测的操作程序 剩磁法磁粉检测的操作程序为: 预处理→磁化→施加磁 悬液→检验→退磁→后处理 剩磁法磁粉检测的通电时间为0.25~1s, 磁悬液需浇注 2~3遍, 以保证工件各个部位的充分润湿若是将工件浸入 磁悬液中, 则应在10~20s后再取出检验。

另外, 磁化后的 工件在检验完毕前, 不能与任何铁磁性材料接触, 以免产生 磁写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Ⅳ.剩磁法磁粉检测的优点 剩磁法磁粉检测的优点 剩磁法磁粉检测的优点是检测效率、 灵敏度、 缺陷显示 的重复性以及可靠性都比较高, 目视可达性也好, 而且易于 实现自动化检测 Ⅴ.剩磁法磁粉检测的局限性 剩磁法磁粉检测的缺点是只能对剩磁和矫顽力达到要求 的材料进行检测, 使用范围受限制, 而且检测缺陷的深度小, 发现近表面缺陷的灵敏度低, 也不适用于干法检验, 不能用 于多向磁化, 而且交流磁化受断电相位的影响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3) 湿法磁粉检测 湿法磁粉检测 将磁粉悬浮在载液中进行磁粉检测的方法称为湿法磁 粉检测 磁悬液应采用软管浇淋或浸渍法施加于试件, 使整个 被检表面被完全覆盖 湿法磁粉检测适用于大批量工件的检查, 而且对表面 微小缺陷(如疲劳裂纹、 磨削裂纹、 焊接裂纹和发纹等)的 检测效果好, 特别适合对锅炉压力容器上的焊缝、 宇航工 件等灵敏度要求高的工件进行检测 湿法磁粉检测的局限性是检验大裂纹和近表面缺陷的 灵敏度不如干法磁粉检测。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4) 干法磁粉检测 以空气为载体进行磁粉检测的方法称为干法磁粉检测 磁粉应直接喷撒在被检区域, 并除去过量的磁粉轻轻 地振动试件, 使其获得较为均匀的磁粉分布应注意避免使 用过量的磁粉, 不然会影响缺陷的有效显示 干法磁粉检测适用于表面粗糙的大型锻件、 铸件、 结构 件和大型焊接件焊缝的局部检查及灵敏度要求不高的工件的 检测, 可用于检测大缺陷和近表面缺陷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干法磁粉检测的优点是适于现场检验, 检验大裂纹的 灵敏度高, 而且当用干法+单相半波整流电检验工件近表面 缺陷时, 灵敏度很高 干法磁粉检测的缺点是检验微小缺陷的灵敏度不如湿 法, 而且磁粉不易回收, 会造成污染和浪费, 同时干法也 不适用于剩磁法检验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5) 磁粉探伤—橡胶铸型法(MT—RC法) MT—RC法是将磁粉检测显示出来的缺陷磁痕”镶嵌”在 室温硫化硅橡胶加固化剂后形成的橡胶铸型表面, 然后再对 磁痕显示用目视或光学显微镜观察, 进行磁痕分析 应用MT—RC法可记录缺陷的磁痕, 适用于剩磁法检测, 可检测工件上孔径不小于3mm的内壁和难以观察到的部位的 缺陷。

 MT—RC法的检测灵敏度高, 而且能比较精确地测量橡胶 铸型上裂纹的长度同时, MT—RC法的工艺稳定可靠, 不受 固化时间的影响, 磁痕显示重复性好, 而且橡胶铸型可作为 永久记录长期保存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6) 磁橡胶法( MRI法)  MRI法是将磁粉弥散在弥散在室温硫化硅橡胶液中, 加 入固化剂后, 再倒入受检部位磁化工件后, 在缺陷漏磁场 的作用下, 磁粉在橡胶液重新迁移和排列橡胶铸型固化后 即可获得一个含有缺陷磁痕显示的橡胶铸型, 用于进行磁痕 分析 MRI法适用于水下检测, 可检测小孔的内壁和难以观测 到的部位的缺陷, 而且能够间断跟踪检测疲劳裂纹的产生和 扩展速度 MRI法的局限性也很多, 除具有和MT—RC法同样的缺点外, MRI法的固化时间与磁化时间也难以控制, 检测灵敏度也要 比MT—RC法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4.磁粉检测设备 磁粉检测设备 磁粉检测设备类繁多, 用途各异, 但都由主体装置和附 属装置所组成 主体装置也称为磁化装置磁化装置有多种形式, 如降 压变压器式、 蓄电器充放电式、 可控制单脉冲式、 电磁铁式 和交叉线圈式。

当前在固定式磁粉探伤设备中, 用得比较多 的是降压变压器式; 而在携带式小型磁粉探伤设备中, 用得 比较多的是电磁铁式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附属装置则包括退磁装置、 工件夹持装置、 磁悬液喷 洒装置、 剩磁测定装置和缺陷图像观察装置等降压变压 器式磁化装置已被国内生产的大部分磁粉探伤设备所采用 这种装置一般采用220V或380V交流输入, 然后变为低电压 大电流输出, 最后再经整流器进行单向半波、 单向全波或 三相全波整流电力变压器是磁化装置的核心, 由于磁粉 检测采用的是瞬时功率( 也称暂载功率) , 因此, 其结构 尺寸比一般变压器要小得多交叉线圈式磁化装置不但可 以无接触地磁化工件, 而且能够同时检测工件上任何方向 的表面和近表面缺陷, 实现一次全方向磁粉检测特别是 对于批量大的小型工件, 配以适当的夹具可大大提高检测 效率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1) 固定式磁粉探伤机 固定式磁粉探伤机的尺寸和质量都比较大, 一般均可 对被检工件分别实施轴向磁化、 纵向磁化和轴向、 纵向联 合磁化还能够进行交流或直流退磁固定式磁粉探伤机 一般都用磁悬液显示工件缺陷这类探伤机一般也带有一 对与电缆相接的磁锥, 可用来对大工件局部磁化或绕电缆 法检测, 使其具有一定的机动性。

采用的磁化电流一般为 4000~6000A的交流电或直流电, 最高可达 0A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2) 移动式磁粉探伤机 移动式磁粉探伤机具有比较大的灵活性和良好的适应 性, 可在工作场地许可的范围内自由移动, 便于检测不容 易搬动的大型工件 3) 可携带手提式磁粉探伤机 可携带手提式磁粉探伤机灵活性最大, 适用于野外和 高空操作, 缺点是磁场强度比较小, 磁化电流一般为750~ 1500A的半波整流电或交流电移动式磁粉探伤机采用的 磁化电流大小介于固定式和手提式之间, 为1500~4000A 的半波整流电或交流电 第6章 生产装置安全检测 6.3.3生产装置的磁粉检测 1.磁粉检测技术在压力容器探伤中的应用 当前磁粉检测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压力容器的探伤中 例如对液化气储罐的焊缝进行检测, 对丁字口部位作射线检 测, 对其余焊缝作100%磁粉检测从检测的结果来看, 应用 X射线检测没有发现缺陷, 用磁粉检测却发现了表面裂纹 而裂纹等开口缺陷是一种危害性最大的缺陷, 它除降低焊接 接头的强度外, 还因裂纹的末端呈尖锐的缺口, 在焊接承载 后, 引起应力集中, 成为结构断裂的起源。

另外, 某化工公 司采取荧。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