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比值或定值的方法一、知识点: 1、分析求解形式: ⑴ 求的比值 ⑵ 求HD+HO的值 ⑶ 求证: 2、求解方法:⑴ 直接求出各线段的长 ⑵ 利用相似三角形求比例二、精选题析:1、如图,已知点C在⊙O上,P是⊙O外一点,割线PO交⊙O于点B、A,又AC=PC, ∠COB=2∠PCB,且PB=2⑴ 求证:PC是⊙O的切线; ⑵ 求tan∠P的值; ⑶ 点M是⊙O的下半圆弧上的一动点, 当M点运动到使△ABM的面积最大时, 连结CM交AB于点N,求MN·MC的值AODBHEC2、AB是⊙O的直径,点E是半圆上一动点(点E与点A、B都不重合),点C是BE延长线上的一点, 且CD⊥AB,垂足为D,CD与AE交于点H,点H与点A不重合 ⑴(5分)求证:△AHD∽△CBD ⑵(4分)连HB,若CD=AB=2,求HD+HO的值3、如图10-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在轴的正半轴上, ⊙交轴于 两点,交轴于两点,且为的中点,交轴于点,若点的坐标为(-2,0),(1 ) (3分)求点的坐标. (2) (3分)连结,求证:∥(3) (4分) 如图10-2,过点作⊙的切线,交轴于点.动点 在⊙的圆周上运动时,的比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 求出比值;若变化,说明变化规律.4、如图,函数y=kx+3(k>0)的图象交x轴于B点,交y轴于A点,以A为圆心,以AB为半径作⊙A交x轴于另一点D,交y轴于E、F点,交直线AB于C点,连结BE、CE、∠CBD的平分线交CE于点N,AN⊥CE。
⑴ 求证:BE=NE; ⑵ 求⊙A的半径; ⑶ 有一动点H在(不包括B、F)上运动时,连结DH交y轴于点T,连接BH并延长交y轴于点G,判断AT·AG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其值;若变化,说明变化规律5、已知,如图,抛物线与x轴相交于B(1,0)、C(4,0)两点,与y轴的正半轴交于 点A,过A、B、C三点的⊙P与y轴相切于点AM为y轴负半轴上一个动点,直线MB交⊙P于 点D,交抛物线于点N ⑴ 求出点A坐标和⊙P的半径,及抛物线表达式; ⑵ 若∶=15∶2,求点N的坐标 ⑶ 若△AOB与以A、B、D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 求MB·MD的值先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再求解6、如图1,点A是直线y=kx(k>0,且k为常数)上一动点,以A为顶点抛物线 交直线y=x于另一点E,交y轴于点F,抛物线的对称轴交x轴于点B,交直线EF于点C (点A,E,F两两不重合) ⑴ 请写出h与m之间的关系;(用含k的式子表示) ⑵ 当点A运动使EF与x轴平行时(如图2),求线段AC与OF的比值; ⑶ 当点A运动到使点F的位置最低时(如图3),求线段AC与OF的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