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学?原文和译文勉学作者简介 颜之推任官四朝公元548年,发生侯景之乱,梁元帝萧绎在江陵自立,颜之推任散骑侍郎公元554年,西魏攻陷了江陵,颜之推被俘,后来在北齐任官此后在北周和隋任职他结合自己从小学的家庭教育和切身经历,写了一本?颜氏家训?〔420年—581年〕,主张早教他认为,人在小的时候,精神专一;长大以后,思想分散,不易学习袁衷等所记?庭帏杂录?下写道:「六朝颜之推家法最正,相传最远」周作人对颜之推和?颜氏家训?极为佩服,?夜读抄?里写了一篇?颜氏家训?读书笔记钦定四库全书杂家类有颜氏家训二卷原文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缺乏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 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 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 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 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魏 武、袁遗,老而弥笃,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 游学,犹为硕儒;公孙弘四十余,方读春秋,以此遂登丞相;朱云亦四十,始学易、论语; 皇甫谧二十,始受孝经、论语:皆终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
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 暮,因循面墙,亦为愚耳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 无见者也 学之兴废,随世轻重汉时贤俊,皆以一经弘圣人之道,上明天时,下该人事,用此致 卿相者多矣末俗已来不复尔,空守章句,但诵师言,施之世务,殆无一可故士大夫子 弟,皆以博涉为贵,不肯专儒梁朝皇孙以下,总丱之年,必先入学,观其志尚,出身已 后,便从文史,略无卒业者冠冕为此者,那么有何胤、刘瓛、明山宾、周舍、朱异、周弘 正、贺琛、贺革、萧子政、刘绦等,兼通文史,不徒讲说也洛阳亦闻崔浩、张伟、刘芳, 邺下又见邢子才:此四儒者,虽好经术,亦以才博擅名如此诸贤,故为上品,以外率多田 野闲人,音辞鄙陋,风操蚩拙,相与专固,无所堪能,问一言辄酬数百,责其指归,或无要 会邺下谚云:“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使汝以此为师,令人气塞孔子曰: “学也禄在其中矣〞今勤无益之事,恐非业也夫圣人之书,所以设教,但明练经文,粗 通注义,常使言行有得,亦足为人;何必“仲尼居〞即须两纸疏义,燕寝讲堂,亦复何在? 以此得胜,宁有益乎?光阴可惜,譬诸逝水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必能兼美,吾无间焉。
翻译 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充实自己,以弥补自身的缺乏,如今求学的人是为了取悦别人,向别人夸耀;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别人,推行自己的主张以造福社会,如今求学的人是为了自身需要,修养德性以求做官学习就像种果树一样,春天可以赏玩它的花朵,秋天可以摘取它的果实讲论文章,就好比赏玩春花;修身利行,就好比摘取秋果 人在幼小的时候,精神专注敏锐,长大成人以后,思想容易分散,因此,对孩子要及早教育,不可错失良机我七岁的时候,背诵?灵光殿赋?,直到今天,隔十年复习一次,还没有遗忘二十岁以后,所背诵的经书,搁置在那里一个月,便到了荒废的地步人总有困厄的时候,壮年时失去了求学的时机,更应当在晚年时抓紧时间学习,不可自暴自弃孔子说:“五十岁时样习?易?,就可以不犯大错了〞魏武帝、袁遗,到老时学习的更加专心,这些都是从小到老勤学不辍的例子曾子十七岁时才开场学习,最后名闻天下;荀子五十岁才开场到齐国游学,仍然成为大学者;公孙弘四十多岁才开场读?春秋?,后来终于当了丞相;朱云也是四十岁才开场学?易经?、?论语?的,皇甫谧二十岁才开场学习?孝经?、?论语?,他们最后都成了大学者这些都是早年沉迷而晚年醒悟的例子一般人到成年后还未开场学习,就说太晚了,就这样一天天混下去就好象面壁而立,什么也看不见,也够愚蠢了。
从小就学习的人,就好似日出的光芒;到老年才开场学习的人,就好似拿着火把在夜间行走,但总比闭着眼睛什么都看不见的人强 圣人的书,是用来教育人的,只要能熟读经文,粗通注文之义,使之对自己的言行经常有所帮助,也就足以在世上为人了;何必对“仲尼居〞三个字就要写两张纸的疏文来解释呢,你说“居〞指闲居之处,他说“居〞指讲习之所,如今又有谁能看得见?在这种问题上,争个你输我赢,难道会有什么好处吗?光阴值得珍惜,就像流水般一去不返,我们应当广泛阅读书中那些精要之处,以成就功名事业假如你们能把博览与专精结合起来,那我就不批评了我没有什么可批评的了〕 E.G. 本文是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中“勉学〞节录 中心思想 学习目的:修身利行 学习态度:年幼不失良机,年老不放弃学习 学习方法:学习要博览书中的精要之处,不要拘泥于细枝末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