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语文教学要挣脱课本的狭小圈子

fgh****35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3.50KB
约4页
文档ID:140855441
语文教学要挣脱课本的狭小圈子_第1页
1/4

语文教学,要挣脱课本的狭小圈子佛山市第十中学 冯英“大语文教育”观主张语文教学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中学语文教学应该采用多种形式,全方位地与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换而言之,语文教学,要挣脱课本的狭小圈子语文教学,挣脱课本的狭小圈子,引入生活的源头活水,这合乎新课标的理念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的机会;二要不断开发、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教育资源,使学生凭借丰富的资源和大量的实践,在学语文、用语文中渐渐习得语文学习规律,不断提高整体把握的能力语文教学,要挣脱课本的狭小圈子,这是各类语文专家所倡导的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语文课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边的广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都可以学语文刘国正先生说:“语文是天然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语文离开了生活,就变成了空壳,没有了实际内容 顾黄初先生也说:“语文是社会的公器,语文教育应当贴近生活,靠拢生活,这是由语文工具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狭的笼’与语文教育天生不相容。

语文教学,要挣脱课本的狭小圈子,引进广阔的生活,这合乎语文教学的规律长期的应试教育,学生花费了相当多的学时,但语文能力的低下仍甚为明显,普遍的情况是语言贫乏,知识面窄,见解浮浅,思维板滞阅读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如阅读品味低俗,阅读能力低下,不会读书,不爱读书,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没有终身与书为伴的意识,远远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而实践证明,凡是课外语文学习抓得紧的人,学习成绩好,能力也比较突出有人曾做过调查,发现在事业上有所作为的人,大多数在学习期间就是课外活动的积极分子,像著名作家从维熙、刘绍棠等,中学时代都是学生文学社团的组织者可见,想要真正学好语文,就必须投入到“生活”这个广阔的天地中去那么,应该怎样与生活联系呢?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当中领悟到,语文教学要生活化,就必须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重视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引导学生用心听,训练他们开口说在语文教学中,听说能力的培养通常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但在人们的交际活动中,听和口语表达的能力却又是最常用也最实用的这种学和用的分离使语文的教和学都长期地脱离实际叶圣陶先生就曾经郑重地指出:“语文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诵习课本,练习作文,因为读写之事而苟忽于听说,不注意训练,则读写之效亦将减损。

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听说训练的重要性1. 经常组织学生去听图书馆组织的相关的讲座,要求他们在家里多听广播以训练听力,并且将一些好的电视节目介绍给他们,如大学生辩论赛等,让他们在亲身经历中学会倾听,学会运用语言的技巧 2.利用早读时间,安排同学进行小演讲,时间是3分钟,内容自定,可以读一篇短文,讲一个小故事,背一首小诗,抄一条名言,唱一支新歌,提一条小建议,发布一条新闻,发表一篇一分钟讲演等等,但必须脱稿这样,既锻炼了说话的能力,又训练了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3.参照课本内容,开展一些有关的竞赛例如散文单元,便进行朗诵比赛,由各个小组进行初赛,再推选出代表进行决赛,决赛的评委也由竞选产生,成绩作为整个组的一次口语考试成绩再如小说单元,便可以进行课本剧的编排表演初二、初三,在学习了议论文之后,还可以针对同学们感兴趣的内容组织辩论会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大大活跃了语文课的气氛,提高了同学们学习语文的兴趣4.每课书教完后都留半节课时间让学生自由讨论,发表自己对课文的看法,能说出道理,就进行表扬,鼓励不同的见解二、指导学生多读,学会思考以前的考试只考课内阅读文段,这样难免就会形成老师教学不敢多讲半句,学生答题不敢越雷池半步的现象,严重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厌恶之情。

而现在的中考或者是高考,更注重理解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的考查,更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考试的内容活起来,以前那种死扣教参的教法显然已经非常地不合时宜了,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只能从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上下功夫我的做法是这样的:1. 按照国家教委的要求,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每学期指定阅读一部古典名著,可与课本中的名著节选配合进行2.上课的时候,有意识地增加对作家作品的介绍,引导学生去看一些相关的,但没有收入课本的好作品3. 与市图书馆建立联系,为学生的课外学习拓展广阔的空间,使他们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并学会利用图书馆在请图书馆的人员为同学们简单介绍了图书馆各个阅览室的基本藏书情况和检阅图书的基本方法后,为他们统一办理了图书证,组成阅读小组,每个星期定期到图书馆看书、借书,将之作为语文教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4.教他们做摘抄、剪报,养成搜集、整理资料的习惯,并要求他们在这个基础上学会思考,对有兴趣的文章进行简单的评批 三、多管齐下,形成热爱写作的良好氛围常言道:“文如其人”,思想深刻的人才有机会写出深刻的文章所以前面的训练其实也是为了“写”打好基础要想写得好,最主要是要让他们勤看,勤写,勤想。

1. 勤看,除了要看书外,还要看“生活”,观察身边的事情不少同学写不出好文章最大的原因是觉得没有素材,这和他们不注意观察生活有直接的关系,为此我在作文的讲评中便非常强调这一点,把他们的视线引到自己的身边去2. 要经常练笔,最好是要求学生能写日记或者周记我一般要求他们写不命题作文,体裁、字数都不限,喜欢写什么,写多长都可以当然,写后的评其实比写更重要,老师如果一味执着于字词的修改,往往作用不大评语应着重于肯定学生作文中所体现出的闪光点评讲时不要面面俱全,这样反而容易让学生无所适从,每次侧重一个方面,让他循序渐进地改正自己作文中出现的毛病,效果更好另外,可以有计划地安排学生互相修改作文,让他们从实践中体会怎样去评价和修改一篇文章,从而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3.配合教学进度的写作活动,为了写好说明文,我就布置过一些能和他们的生活结合在一起的作业,如:先写一篇制作某种菜肴的说明文,再自己买菜在家里制作,然后让爸爸妈妈为它打分这个活动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欢迎,后来我们还在班里专门搞了一个“大食会”,让大家展示自己的厨艺,也让大家谈谈参与这个活动的感受在提高了说明文写作水平的同时,大家的家庭关系、同学关系也变得更和睦了。

4.给学生的文章提供发表的园地,使他们有写作的成就感,也利于他们互相促进,形成热爱写作的氛围为了能提高同学们写作的兴趣,我在班里设立了一个“自由论坛”由竞选产生四个“斑竹”,并由“斑竹”根据自己的特长,安排每个版面的主题,可以是“小说连载”,也可以是抒情类的“心情故事”,甚至可以是“最新武器知识”,只要不是反动和黄色的,便百无禁忌然后,由“斑竹”负责每个版的组稿和具体运作我要求每天有一行的同学(大概是7-8位)一定要交稿,以保证稿件的来源,其他的同学也可以自由投稿同学们看了这些“帖子”,有自己看法的,也可以在上面加批注每天由斑竹选出“最佳”来稿,在总评中加分现在网络的发展也为语文学习拓展了更广阔的天地,针对我班有将近一半同学家里有电脑,并可以上网的实际,我在网上申请了班级的留言本,大家都可以把好的文章贴上去,也可以将自己看到的好的网站介绍给别人,大家可以随意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一来,语文的学习便真正变成了一个双向交流的活动,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也更加的融洽和亲密,这样也更利于语文的教和学,更利于老师对学生的指导另外,我班也不定期出班报和班刊,刊登优秀作文我还积极和各大报刊联系,为学生的文章提供发表的机会。

语文的学习海阔天宽,无所不在它在社会科学里,也在课余校外;它在书本里,也在生活中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是成功者的经验之谈总之,读书、看报、听广播,文艺、体育、科技;集体生活、社会实践、参观旅游,甚至交友、谈心、写日记都是语文学习,到生活的源头活水中去学语文,在生活中学语文,语文学习就会永远充满活力注:本文曾在佛山市教育系统科研论文评选活动中获得一等奖,并在禅城区中学语文教学经验交流会上宣读。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