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获奖人答谢词

枕***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9.31KB
约6页
文档ID:135681916
获奖人答谢词_第1页
1/6

获奖人答谢词   一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前辈、各位诗友、学弟学妹们:  大家晚上好!  此时此刻,我难掩内心的激动我无比荣幸于自己能够得到诸位的认同,我无比荣幸于自己得以捧获这个在我心里有着主要地位的奖项,它无疑是对我多年诗歌写作的一个激励,我也无比愿意将此时此刻内心所能感受的荣耀,分享给24年来缔造和延续这个奖项的、给它生命也给它持久的生命力的、在台前和幕后默默付出的全部人,谢谢你们!  4月30日晚上,当我的好友告诉我得奖的消息时,我正在安徽的绩溪历史上,这里是徽州府的六个县城之一,但在上个世纪,绩溪和原本同属于徽州府的婺源县前后被过继给了安徽宣城和江西上饶我将这两座城市身上的这种行政地理和文化半径的割裂视为一个巧合,因为这种割裂一样也存在于我的家乡福建莆田和潮汕平原之间时至今日,我仍然无法相信自己获奖,因为在我看来,这两首诗歌只是潮汕大地借我的手笔完成对自己的一次表示,正如我的家乡福建莆田曾借助于数次大的移民迁徙在潮汕平原完成有关它的另一个表示一样  很小的时候,我就认为自己是一个没有家乡的人造成这种错觉,关键有两个原因十二岁那年,我入了户口,改掉之前的陈姓,跟随我祖母姓了郑。

在福建,在莆田,陈和郑全部是大姓我陈家的一位祖先陈俊卿在高中榜眼时,写下“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的句子,成为莆田著名的家训;另一位祖先、南宋状元、参知政事陈文龙在元人南下时拒不投降,被押解到杭州绝食而亡,现在孤零零地葬在杭州西湖北山路边的静逸别墅里;还有一位祖先陈瓒,在兴化府城城破之日,被忽必烈的军队残忍车裂我郑家的祖先是三个堂弟兄,她们从河南来到福建,创办书堂,弦歌倡学,她们中的大哥郑露,更是福建历史上的第一位诗人,她在莆田南湖畔写下了“附凤凰翼,和木石居,和乐弟兄,游玩诗书”的诗句这两个家族传承下来的荣耀和苦难,让我极难对任何一方有所倚重,也极难对另一方有所取舍  第二个原因是在我从小对家乡的认知里,莆田这座城市一直全部是和“海滨邹鲁”“文件名邦”紧密联络的,它前后培养出2482个进士和21位状元然现在天重提这些,却难免有着阿Q式的“我祖上先前阔过”的尴尬和滑稽,因为今天和诸位一样,我所认知的莆田,包含了一部分人承包医院、公布虚假新闻、坑蒙拐骗的莆田系,包含了一部分人在外经营结交权贵、到了地方左右政治生态的莆田系,包含了一部分人在非洲土地走私大宗象牙犀角生意的莆田系,也包含了一部分人排外、狭隘、蔑称外地人为“客边”的莆田系。

这种认知和现实的矛盾,亦让我感到痛苦和绝望  我决定去寻求属于自己的家乡XXXX年至XXXX年间,我在莆田工作了四年,利用业余时间走遍了此间的7个县区、54个乡镇、近一千座的村庄,足迹遍布莆田几乎全部的文物遗址,以后,我以一己之力为这座城市撰写了一部地方志——《三莆志》当写到莆田的移民时,我注意到在宋元之交、明清之交时,当莆田周围的府县纷纷倒戈投降时,唯有这座城市还在不屈地抗争,也所以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先民们带着毁家纾难的悲凉和复国无望的惆怅,几经辗转,来到了潮汕、雷州半岛和海南省现在,上述的多个地域,平都有七成以上的人口,祖籍来自莆田接着,我去了潮汕,惊喜地发觉,很多在莆田早已荡然无存的传统和美德,在这里还有着完整的传承和保留;这份惊喜,也让我在短短半年时间内,前后三次来到潮汕我写下“我住在这里,易生荣归故乡的满足”,是因为,在我内心深处,我把潮汕当成了另一个故乡,当成了自己心灵的原乡  现在,有关家乡的命题,我已经释怀我知道今天在的大地上,很多人全部和我一样,生活在对历史的失落和迷惑中,生活在对家乡的追问和反驳中,生活在对国家的质疑和焦虑中,生活在对未来的迷茫和绝望中历史,有它的逻辑和道理,我们,也有自己的选择和权利。

是以今天,我并未过多地展开自己和缪斯之间的遇合,因为对我而言,在诗歌写作之前,一个人对家国的体认比她对词语的掌握、对修辞的驾驭全部更为主要而作为一个寻求家乡的人,只要她的身上带着家乡的碎片,美德或苦难、荣耀或失意、过去或现在,那她此时此刻,脚下站着的那个位置、那方寸土地,就是她的家乡  两个月前,我刚刚在清明假期专程来到南京,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温情和善良,感受到南京的厚重和当代故地重游,我感谢这份不解的情结和缘分  我的前辈朱金明老师,一生致力于莆田文化的传输5月3日,她因病逝世,年仅64岁我期望此刻她也能听见,家乡在我的声带上颤动的回声  我的爱人李舒雅,从2021年和我相识起,已经十一个年头我感谢她给我的信任和陪同,也感谢全部家人、好友的了解和支持我们养了三只猫,取名叫九、十和九十二在搬进新家之前,我们挤在两间面积狭小的建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老宿舍里,它们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和乐观面对生活的勇气我也一并谢谢它们  谢谢!二  在我们村边有一条河,我最好的游泳成绩,就是游到对岸再游回来,那时候我十岁左右,那时候我只会一个游泳方法:狗刨更小一点的时候,一个晚上,父亲把我驮在肩上,走进村边一个坑塘,坑水齐了她的胸部时,她一下把我抛进水里,我呛了水,四肢乱刨,大约这么学会了凫水。

水和恐惧激发了我的本能,在水里,我的本能就是狗刨每个会水的人,估量全部是从狗刨开始的以后有段时间我学会了蛙泳、自由泳、仰泳,近些年我“发福”了,离水远了,两年前有次机会去游泳馆,自信满满地扑进水里,可是,我不论用哪种姿势击水,身体总是沉底,无奈,最简单的还是狗刨,为此成了他人的笑料  1988年我在《诗神》发表头一首习作,那时我故作高深,模拟着思想者的样子,我不明白诗是什么,不过我知道写诗是个和神圣靠近的过程,有着一点神秘的力量实际上,我对经典的小说比对经典的诗歌更有爱好,所以影响我创作的诗歌作品,全部是当下热闹的作品,比如第三代,比如九十年代的农事诗和颂歌式的作品,当然,这些时期也有很多经典  写诗多年,常常否定自己,有时候会突然发觉,笔下的文字不是自己的,我在自己的文字里嗅到了他人的气息,我发觉那不是自己的而什么是自己的?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我选择尊重自己,以自己能够舒展的,可能还有些笨的“狗刨”的方法游过河去原生的,自省的,来自真实的(某种虚拟也是真实),甚至连作品的节奏全部来自创作时的情绪我发觉自己是一座富矿,诗歌最终要写自己,诗歌只能代表自己,它不是一个综合项目标比赛,她不是一条能够适合每个人的牛仔裤。

在这些年左冲右突的诗歌练习和精神磨砺中,我正在找到了真实的自己——她的眼光俯视在平原的树丛之上我必领受这么一个我  感谢诗歌!三  过程,是美好的我相信,这也正是我活下来的理由  美好的过程永远被划定在悲怆的范围之内而不得逃脱过程,需要消亡性命,消亡性命因了是慢慢地、一点点的,而使得过程变得美好起来我们不许可有忽然的惨烈,即使它能震慑人的心魄我们能够把性命一字排开,排很长很长时间,然后点火,让它慢慢燃烧,慢到我们感觉不到疼痛,慢到我们只知道欣赏燃烧的种种美好,美好到甚至我们能够为之去歌颂  我们不惜也不得不消亡性命,莫非是为了过程的美好吗?或许,正应了约伯的那句话:我的灵魂厌倦了我的性命  过程也有难过甚至痛楚,甚至想要一个忽然地但一直没有得到的惨烈;也有平白的毫无痕迹,走过了,但没有留下任何你必需相信,这二者全部是非消亡的临时体验,因此全部是美好的,比美好更美好  一切习惯全部能够改变,连同人体器官的欲望正如我们习惯了痛苦,那么,我们就能够把痛苦说成或认知为美好,那么,还有什么是不美好的呢?  其实,我向往那种毫无痕迹的过程,这个过程绝非是在白纸上涂抹一层白,在黑纸上涂抹一层黑,这种过程是原本就没有白或黑,没有我所知道的,也就没有我不知道的。

  感谢生命,感谢生命对存在的认知和认知的种种可能;感谢生活中我的莫名的弧度,它弯曲成一张有可能让我射箭的弓;感谢河北省作协诗歌艺委会及各位评委!。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