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读的坚定些——再读课题2.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谈迁有一个怎样的信念?(立志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3.(引读):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师:心愿完成,谈迁是多么的兴奋和激动啊可是一场厄运突然袭来,那是什么厄运?二、 品读感悟(一)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国榷》被偷后的悲伤与坚强 1.提示任务:书稿被盗,下落不明,谈迁的表现是怎样的?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第2自然段,找出相关的句子用“——”划出,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自主阅读:自由读课文,画出相关句子 展示交流:刚开始,谈迁的表现是怎样的? 2.(显示: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指名谈谈自己的体会 A“茶饭不思,夜难安寝”,这让你想到了哪个成语?(显示:寝食难安) B“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这又让你想到哪些成语呢?(显示:以泪洗面,泪流满面等)C谈迁整日以泪洗面,他茶饭不思,思的是什么?夜难安寝,又想着什么呢?(分别指名读出当时的心情)D师:睁开眼看到那曾经摆满100多卷《国榷》的书桌,现在空空荡荡!谈迁他——E师:看到那盏曾经陪伴自己度过无数个不眠之夜的油灯,如今灯仍在,而书稿却下落不明。
谈迁他—— F师:闭上眼,眼前浮现出那一天自己为了抄一点史料徒步100多里路,风餐露宿,而现在所有的辛苦都白费了谈迁他—— G读到这,你认为这可恶的小偷偷走的仅仅是一部书稿吗?他还偷走了什么?(心血、生命、希望) 3.是啊,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出示,引读) A“致命”什么意思?偷走书稿等于要了他的命这种打击对年近六旬、体弱多病的谈迁来说真是——飞来横祸,真是——灭顶之灾,真是—厄运!难怪他—(再显示: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B所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谁来读出他的那份伤心?(指名读:20多年的心血……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谈迁整天老泪纵横,以泪洗面,这种痛谁人能知,谁人能晓?(一起读)(2)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可他后来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出示: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自由读读这句话,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谈迁?(不屈不挠 坚不可摧、打不垮)板书:不屈不挠从哪里读到的?(挣脱 什么意思?) 谈迁要尽力摆脱的是——(书稿被盗的痛苦)那得有多大的勇气,请你读出他的不屈—— (又、下决心)从这两个词中你感受到此时谈迁心中是——(自信满满 )这对已经50多岁的人来说又得有多大的毅力呀,请男生来读。
4.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计,只有无志者才有千难万难那究竟是什么力量指引着他,支撑着他重新站立了起来? (对,还是信念,这信念就像种子一样在谈迁的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无论怎样的厄运都打不垮他!)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品悟二写《国榷》的艰辛以及他的不垮之志 提示任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再写《国榷》谈何容易谈迁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能够打动你心灵的词句,再细细品味品味,写写批注自主阅读:边读边写批注提示:会读书的孩子,不光用双眼去读文字,更是用心灵去感受文字背后的内容和情感展示交流: 1. 哪些词句打动了你?▲ 4年完成初稿我们先来看这个数字——4年谈迁仅仅用了4年就完成了初稿,400多万字,1400多个日日夜夜,他一天可要写3、4千字,相当于同学们每天写10篇作文,天天如此,你能想象这4年对谈迁而言是怎样的4年?(披星戴月 辛苦劳累 废寝忘食 争分夺秒 )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59岁的谈迁携带着书稿,特地到了都城北京在北京的那段时间,哪个画面深深打动了你呢?▲ 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
四处寻访、广泛搜集”说明谈迁去了很多地方,“亲自”,老师还关注到这个词你有什么体会?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轶闻”,不大知道的传说,正史中往往没有记载,搜集更是——困难补充史料)小结:从这里,你有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谈迁?谈迁已经59岁了,身体虚弱,可为了《国榷》更加翔实可信,他编书的态度是多么——严谨认真,(板书: 严谨认真)你来读出你的理解▲ 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一袭破衫”——生活是多么艰苦;“终日奔波”,从清晨到中午,从中午到晚上,一直奔走忙碌,是多么的——劳累;“扑面而来的风沙”——环境又是那样的恶劣可是谈迁他怕苦吗?怕累吗?为了《国榷》更加翔实可信,他真是不辞辛劳板书:不辞辛苦) 谁来读好这句话?指名读、女生齐读▲ 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谈迁已经59岁了,他抓紧分分秒秒拼命地在编写《国榷》评:他要在有生之年完成《国榷》,争分夺秒撰写,他是在与时间赛跑,与他短暂的生命赛跑啊老师不禁要问问谈迁:谈迁啊,您这么大年纪了,难道不累吗? 谈迁啊,您太苦了,这样拼着老命值得吗?评:为了信念,你真是无怨无悔啊!所以面对孤灯,他——(齐读)。
2.在完成《国榷》的无数个日日夜夜里,他或在考察,或在翻阅,或在撰写……这样感人的画面真是太多太多,那就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选择最令你感动的一幕场景写下来放背景音乐)也许,在一个细雨纷纷的清晨,为了考察一处遗迹,谈迁行走在羊肠小路上,……也许,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谈迁正在寻访一位重要的人物,他……也许,在一个暑气蒸人的中午,穷困潦倒的谈迁病了,他躺在病榻上……也许,夜深人静,谈迁面对孤灯,他不顾劳累……交流:谁来讲述令你感动的这个场景?(请3名学生)点评: ◆ 他坚忍不拔的意志力让我震撼有人说“经历失败愈多的英雄愈有韧性今天真正见识了◆ 他耗尽了一生的心血,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精神可贵◆ 信念坚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他心甘情愿,真是鞠躬尽瘁! 3.为了编写翔实精彩的明史,谈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孤独,不怕疾病,与厄运抗争着是什么支撑着他一路走来的呢?是信念,还是信念让我们一起读出谈迁的坚定信念配乐) 4.正是有了这震撼人心的奋斗,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出示:“新写的《国榷》共104卷,428万4千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
齐读)104卷,428万4千字,这两个数据又让你感受到了什么?这就是凝注着谈迁毕生心血和信念的“鸿篇巨制” !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谈迁仅仅是因为编成巨著才名垂青史的吗? 是呀,谈迁那不怕艰辛,不向命运低头的不屈精神就像他身后的高山、青松一样巍峨挺拔,令人钦佩 板书画青松)5.同学们,谈迁撰写《国榷》共写了——两次,作者描写是注意了——详略得当,第一次写的——简单,只有一句话,几个数字,第二次写的——具体?第二次撰写为什么写的这么具体呢?(更突出谈迁不屈的品质)(三)学习第四自然段,品悟作者的钦佩之情和人生启迪 1.看来,谈迁不屈的精神,执着的追求不仅感染了你我,更感动了作者蒋光宇,他在文章的结尾这样写出自己的感受——(显示)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呢?老师将作者的感悟用六个字进行了概括: 信念在 希望在你能否将自己的理解也用六个字概括呢? 信念在 (力量在 梦想在 成功在)2.在历史的长河中,还有很多和谈迁一样不向厄运低头的,你知道有哪些人? 3.有首歌是这样唱的……(放歌曲《从头再来》)(循环播放名人图片) 今后不管遇到什么风风雨雨,只要我们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不屈不挠,不懈追求,我们一定会战胜任何艰难险阻!就像歌词中唱的那样:心若在梦就在,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