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物理知识1.汽车头灯总要装有横竖条纹的玻璃灯罩,为什么?汽车头灯由灯泡、反射镜和灯前玻璃罩组成根据透镜和棱镜的知识,汽车头灯玻璃罩相当于一个透镜和棱镜的组合体在夜晚行车时,司机不仅要看清前方路面的情况,还要还要看清路边持人、路标、岔路口等透镜和棱镜对光线有折射作用,所以灯罩通过折射,根据实际需要将光分散到需要的方向上,使光均匀柔和地照亮汽车前进的道路和路边的景物,同时这种散光灯罩还能使一部分光微向上折射,以便照明路标和里程碑,从而确保行车安全2. 早晚的天空为什么是红色的?早晨和傍晚,在日出和日落前后的天边,时常会出现五彩缤纷的彩霞朝霞和晚霞的形成都是由于空气对光线的散射作用当太阳光射入大气层后,遇到大气分子和悬浮在大气中的微粒,就会发生散射这些大气分子和微粒本身是不会发光的,但由于它们散射了太阳光,使每一个大气分子都形成了一个散射光源根据瑞利散射定律,太阳光谱中的波长较短的紫、蓝、青等颜色的光最容易散射出来,而波长较长的红、橙、黄等颜色的光透射能力很强因此,我们看到睛朗的天空总是呈蔚蓝色,而地平线上空的光线只剩波长较长的黄、橙、红光了这些光线经空气分子和水汽等杂质的散射后,那里的天空就带上了绚丽的色彩。
俗话说"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这就是说,早晨出现鲜红的朝霞,说明大气中水滴已经很多,预示天气将要转雨如果出火红色或金黄色的晚霞,表明西方已经没有云层,阳光才能透射过来形成晚霞,因此预示天气将要转晴3. 人靠什么走路在平坦的马路上,谁都可以迈开大步向前走一个健康的人,走路并不是什么难事,因而也没有想过人是靠什么走路的听了这个问题,有的人会觉得好笑人只要有气力,抬腿,迈步,不就可以往前走了吗?而事实上,问题并不那么简单请你试一个动作:挺直身体,背贴着墙站在地上把一只脚抬起来,向前迈步,只要身体不离开墙壁,这只脚是跨不出去的如果抬起来的脚向前迈出去一步,那末,回头一望,身体已经离开墙壁 这说明,身体向前移动了人身体向前移动的时候,一定依靠了一种外力或者说,是这种力推着人前进的如果这种外力比较小,走路就会遇到困难,比如,在光滑的冰面上,人们就不敢迈大步,而只能小心翼翼地挪动双脚现在,请你回答,后脚蹬了一下地从物理的角度来分析,那是人体给了地面一个向后的力,与此同时,地面也给了人体一个向前的力正是这个力把人体向前推了一下 脚蹬地面,这是作用力;地面给人体一个向前的力,这是反作用力这个反作用力表现为摩擦力。
在一般情况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正好相等,因此,我们走路并不觉得困难可是,人在冰面上走,冰面过于光滑,给人的摩擦力要小得多这样,如果你仍然像在地面上走路那样使劲,向后蹬的力与摩擦力不平衡,后脚要向后滑,人就会跌跤4. 为什么拉车比推车省力?手推车,使用方便,既可以推又可以拉推和拉的用力方向跟水平线的夹角一样,是推车省力还是拉车省力?省力不省力,主要看车轮受到的阻力有多大因为克服了阻力,车子才能前进在地面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车轮对地面的压力越大,阻力越大,阻力大就费劲反过来,压力小,阻力小,省力推车的时候,用力的方向指向斜下方,它产生两个效果:一个分力向前,用来克服阻力,使车匀速前进;另一个分力竖真向下,加大了车对地面的压力,使阻力加大拉车的时候,用力的方向指向斜上方,也产生两个分力;一个向前用来克服阻力;另一个竖直向上,减小了车对地面的压力,使阻力减小5. 小鸟为什么在高压线上不触电?1是只碰到一个线的缘故(没有形成双线触电)还是小鸟两个爪子之间的电压太小的缘故?2爪子与电线接触的两点间电压为零,(被电线短路)3根据触电的定义应该理解为没有电流流过小鸟的身体4两脚之间的距离很近,所以两脚间导线的电阻很小,分压很小,几乎为零,所以小鸟不会触电。
试问一下:人抓一根高压线作高空溜索运动会触电吗?1从理论上讲好象不会,但存在危险.不要靠近高压带电体啊.2如果你在高空的话,就不存在这种危险了3当高压带电体与人体靠得很近时,强大的电场会使他们之间的空气瞬间电离,电荷通过电离的空气形成电流!想做高空高压电缆飞翔的朋友三思6. 一个灯泡与十个问题 电灯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家用电器在初中电学的学习中, 与电灯泡相关联的知识点很多,涉及到很多题型例如,一个灯泡标有“220v40w"字样,问:(1)这些字样的含义是什么?(2)该灯泡在照明电路中,什么时候容易闪,为什么?(3)该灯泡闪了以后搭接起来使用,亮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4)该灯泡正常工作时通过的电流有多大?灯丝的电阻有多大?(5)该灯泡正常工作1分钟,通过的电量为多少?(6)1度电可供该灯泡正常工作几小时?(7)该灯泡正常工作8小时消耗电能多少焦耳?合多少度电?(8)该灯泡正常工用8小时,可使标有“3000r/Kwh"的电能表的表盘转多少转?(9)当把该灯泡与标有“220v60w"字样的灯泡串联接入220v的电路中,两灯泡的实际功率为多大?哪个灯泡亮些?(10)为了使该灯泡接入380v的电路后能正常工作,应串联多大电阻?为个电阻的电功率应为多大?它1分钟产生的热量为多少?解析:(1)“220v40w”字样的意义是该灯泡的额定电压是220v,额定功率是40w。
2)该灯泡在照明电路中,在开灯的一瞬间容易闪灯泡这是因为开灯的一瞬间灯丝的温度低,电阻小,电流 强度大,所以容易烧断灯丝3)该灯泡闪了以后搭接起来使用,亮度增加了这是因为灯丝搭接起来,长度变短,电阻减小了,但电压不变根据P=UI=U2/R,可知灯泡的实际功率变大了,所以亮度增加了4)该灯泡正常工作的电流为I1,电阻为R1 P=UI1 I1=P/U=40w/220v=0.18A P=U2/R1 R1=U2/P=(220v)2/40w=1210Ω(5)该灯泡正常工作1分钟通过的电量为Q Q=I1t1=0.18A×60s=10.8C(6)1度电可供该灯泡正常工作时间为t2 W1=Pt2 t2=W1/P=1Kwh/40w=25h(7)该灯泡正常工作8小时消耗的电能为W2 W2=Pt3=40w×8×3600s=1.152×106J 又 W2=Pt3=0.04Kw×8h=0.32度(8)因为该灯泡正常工作8小时消耗电能为0.32Kwh所以表盘能转N转 3000r/Kwh=N/0.32Kwh N=3000r×0.32=960r(9)标有“220v60w"字样的灯泡的电阻为R2R2=U2/P2=(220v)2/60w=806.7Ω通过灯泡的电流为I I=U/(R1+R2)=220v/(1210+806.7)Ω=0.11A"220v40w"灯泡的实际功率为P1,“220v60w"灯泡的实际功率为P2。
P1=I2R1=(0.11A)2×1210Ω=14.64wP2=I2R2=(0.11A)2×806.7Ω=9.76w标有“220v40w"字样的灯泡较亮10)应串联的电阻R3两端的电压为U3 U3=380v-220v=160v通过它的电流与I1相同,所以R3=U3/I1=160v/0.18A=888.89Ω这个电阻的实际功率为P3P3=U3I1=0.18A×160v=28.8w它在1分钟产生的热量为=I12R3t4=(0.18A)2×888.89Ω×60s=1728J这道题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计算,及乎含概了初中电学的所有知识点,真是一道理论联系实际的好题7. 两种磁悬浮列车 由于磁铁有同性相斥和异性相吸两种形式,故磁悬浮列车也有两种相应的形式:一种是 利用磁铁同性相斥原理而设计的电磁运行系统的磁悬浮列车,它利用车上超导体电磁铁形成的磁场与轨道上线圈形成的磁场之间所产生的相斥力,使车体悬浮运行的铁路;另一种则是利用磁铁异性相吸原理而设计的电动力运行系统的磁悬浮列车,它是在车体底部及两侧倒转向上的顶部安装磁铁,在T形导轨的上方和伸臂部分下方分别设反作用板和感应钢板,控制电磁铁的电流,使电磁铁和导轨间保持10─15毫米的间隙,并使导轨钢板的吸引力与车辆的重力平衡,从而使车体悬浮于车道的导轨面上运行。
8. 局部短路的判断方法看电流的流径,在电流的流过路径中,先找到一个分点,再找下一个合点,其间有几条电流流径,只要有一条没有用电器(没有电阻),就是局部短路不知道说得怎样?你所遇到的情况也是所有物理老师遇到的实际问题,短路确实要和学生交代两种情况,从意义上讲电源短路是可怕的必须避免的错误(特殊情况例外,如演示奥斯特实验),而局部短路又可分为有意和无意两种,有意短路是一种知识的迁移与利用(如,一些电热器的保温电路等),而无意则是在操作中出现的错误或疏忽(如家用电中的两线项碰等)这应该和学生具体说明和分析,让学生形成一种意识:短路未必会有毁灭性后果,有时可以巧妙利用,应视具体情况而定正如“烧断”“触电”一样都要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9. 关于斜拉索大桥斜拉索大桥以其造型优美、建造方便等优点在现代跨江(河)大桥中占主导地位.根据你的观察和思考,你认为相邻两根斜拉钢绳间的距离应该是( ).A.离主桥墩越远的地方钢绳间的距离越大B.离主桥墩越近的地方钢绳间的距离越大C.大桥上各处钢绳间的距离都相等D.不同的斜拉索大桥钢绳间的距离分布不一样这个问题曾经广泛进行讨论,但结果没有形成唯一,主要是从初中杠杆知识分析,可以分析到,离桥墩越远桥体及承重的总重力力臂越长,那么拉索需要的拉力越大,所需要的拉索根数越多。
越靠近桥墩拉索就越少,间距也就越大(B)但事实却并非如此,请仔细观察由桥梁设计部门提供的示意图,并没有看到有明显的拉索不等距情况10. 鱼是靠什么主动上浮或下沉的?——(南京师范大学 吴彬彬) 假如你问一下你身边的人这个问题的话,他很有可能毫不迟疑地告诉你当然是鱼鳔了然后还会给你解释一下,潜艇就是根据鱼的沉浮原理制造的当潜艇想上浮时,它就排出一些水,使自己的密度减小,而它所受到的浮力不变,所以上浮相反,当它想下沉时,就吸入一些水使自己的密度增大,所以就下沉了潜艇的水仓就相当于鱼鳔一样起到调节自身密度作用而达到上浮或下沉的目的 果真是如上所说的那样吗?笔者在某高校图书馆对5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如下: 题目:鱼是靠什么主动上浮或下沉的?序号选项结果:人数(个) 比例1鱼鳔74%2鱼鳍18%3不知道8% 有74%的学生认为是鱼鳔的作用使鱼上浮或下沉的,他们的观点是这样的:当鱼想上浮时,它就胀大自己的鱼鳔,使自己的密度减小,这时在自身重力不变的情况下受到浮力增大,所以往上浮相反,当鱼想下沉时,就缩小自己的鳔,使自己的密度增大,体积减小,受到浮力减小,所以往下沉听起来好象没有什么可疑之处,但是他们忽略了一点——鱼鳔的壁上没有能够主动改变自己体积的肌肉纤维[1]。
也就是说鱼不能主动改变自身体积而达到上浮或下沉的目的那么那74%的学生所说的就是错误的了那鱼是利用什么主动上浮或下沉的呢?18%的学生认为是鱼鳍,而答案也正是鱼鳍 鱼可以停留在水中的某一深处(毋庸置疑)——鱼所排开水的重力等于鱼自身重力的深处由于鱼不能主动胀大或缩小自己的鱼鳔,所以它想上浮或下沉时,只有用力挥动自己的鱼鳍使自己上浮或下沉了当鱼鳍使自己上升时,它的身体受到水的压力减小,鱼的体积变大,在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受到的浮力增大,所以鱼就上浮了而越往上升受到的压力就越小,体积越大,受到浮力越大,升的越快而鱼想停下来时也不能用压缩鱼鳔的方法来阻止这种趋势,因为我们刚才说过鱼鳔壁上没有能够主动改变自身体积的肌肉纤维所以只有再次挥动鱼鳍使自己向相反方向运动当鱼想下沉时,出现的情况和上浮时有些相似鱼挥动鱼鳍使自己向下运动,离开了原先的平衡位置,受到的压力变大,体积变小,浮力变小,于是鱼就往下沉了,而且下沉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从上面的几段话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鱼主动上浮或下沉的不是靠大多数人所认为的鱼鳔而是鱼鳍但是我们知道鱼鳔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失去鱼鳔的鱼就像失去翅膀的鸟和失去双腿的人一样行动不便在上浮或下沉的过程中鱼鳔总要外界环境改变时吸收或放出气体以达到与外界平衡的目的。
鱼鳔是一个比重调节器官,但不是升降沉浮的运动器官,它仅能帮助升降,鱼的升降运动主要还是靠鳍和肌肉的运动[2]一般鱼类都是靠鳍,而一些无鳍类如泥鳅、黄鳝等则靠的是肌肉来达到上浮或下沉的目的的当然,鱼鳔里的气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鱼可以利用红腺分泌出气体供给鱼鳔,也可以在挤压鱼鳔时放出气体虽然对本文的解释过程有所影响,但并不影响本文的结论,它也不是我们所要探讨的重点在现实中,有许多问题会被大家轻易地主观地解答,而答案听起来也不是没有道理,但我们要是静下来细想一下很有可能会出现另一种与以前截然相反的答案11. 车中的光学知识 1. 汽车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是一个凸镜 利用凸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和成正立、缩小、虚像的特点,使看到的像比实物小,察范围更大,从而保证行车安全 2. 汽车头灯里的反射镜是一个凹镜 它是利用凹镜能把放在其焦点上的光源发出的光反射成为平行光射出的性质做成的 3.汽车头灯总要装有横竖条纹的玻璃灯罩 汽车头灯由灯泡,反射镜和灯前玻璃罩组成根据透镜和棱镜的知识,汽车头灯玻璃罩相当于一个透镜和棱镜的组合体在夜晚行车时,司机不仅要看清前方路面的情况,还要看清路边行人、路标、岔路口等透镜和棱镜对光线有折射作用,所以灯罩通过折射,根据实际需要将光分散到需要的方向上,使光均匀柔和地照亮汽车前进的道路和路边的景物,同时这种散光灯罩还能使一部分光微向上折射,以便照明路标和里程碑,从而确保行车安全。
4.轿车装上茶色玻璃后,行人很难看清车中人的面孔 茶色玻璃能反射一部分光,还会吸收一部分光,这样透进车内的光线较弱要看清乘客的面孔,必须要从面孔反射足够强的光透射到玻璃外面由于车内光线较弱,没有足够强的光透射出来,所以很难看清乘客的面孔 5.有一种自行车的尾灯是利用互成直角的一些小平面镜组合而成的,当后面汽车的灯光以任何方向射到尾灯时,它都能把光线“反向射回” 这一问题是利用了“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镜构成的反射器,其入射光线始终与反射光线互相平行”这一结论(证明略)这样互相构成直角的小平面镜组合而成的尾灯能对光发生连续反射,能把任何方向射来的光“反向射回” 6.除大型客车外,绝大多数汽车的前窗都是倾斜的 当汽车的前窗玻璃倾斜时,车内乘客经玻璃反射成的像在车的前上方,而路上的行人是不可能出现在上方的空中的,这样就将车内乘客的像与路上的行人分离开来,司机就不会出现错觉,尤其是在夜间行车,车内开灯,造成外暗内亮的时候而大型客车较大,前窗离地面要比小汽车高得多,即使前窗竖直装,像是与窗同高的,而路上的行人不可能出现在这个高度,所以司机也不会将乘客在窗外的像与路上的行人相混淆7.所有机动车的转向灯都是黄色,我们都知道绿、黄、红三种光色作为交通信号灯的颜色,是根据光学原理;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而定下来的。
在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中以红色光波最长,穿透周围介质的能力最大因此,在光度相同的条件下,红色显示得最远此外,红色能使人联想到“火”和“血”等危险信息所以,选用红色灯光作为“停止信号”警车就以它为主色调,黄色光波长仅次于红色,在七色中居第二位,也会使人感到危险,但没有红色那么强烈,因此被用作“缓冲信号”,而且我们知道黄色光穿透介质雾的能力最强(如研制的钠灯)所以在车辆光信号系统中,刹车一律是红色灯光,转向一律是黄色灯光(告诉可能追尾的司机:有危险,但不那么紧急)由于绿色光波的波长是七色中除红、橙、黄色以外较长的一种色光,由于它与红色区别很大,易于辨认,也因它使人联想起了“树木”、“水面”,给人以宁静、安全的感觉因此,被用来作为“允许通行信号”但它只能用于车内的空挡显示灯颜色,不可作对外信号指示12. 为什么阳光下电线杆的影子清晰可见,而电线的影子却看不见?1也许是光的衍射2如果距离足够远 电线杆的影子也会没有13. 透过毛玻璃看书上的字很模糊,但在毛玻璃上抹上一层水后,字马上清晰了为什么???我是这样认为的:毛玻璃因为表面的粗糙,使得折射光线没有规则,所以无法看见,但在毛玻璃上抹上一层水后.水填补了凹坑,因为水的折射率与玻璃的几乎相等,等于使得玻璃的表面变得平整了,所以就可以看见了.14. 彩虹下过雨后,天空会出现彩虹,是因为空气中的小水滴.为什么彩虹是拱形的,而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呢?彩虹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光的色散而形成的;人眼接受折射光线的视野有一定范围,所以出现拱形彩带。
是的,就像看地平线是圆的一样的道理太阳光经空气中的小水滴折反射而进入我们眼中,会形成以我们的眼睛为顶点的圆锥我们看到虹、霓的形状实际上是一圆锥的一部分(剩下部分被地平线阻挡),此圆锥的中心轴平行于太阳光且通过我们的眼睛,所以看起来是虹与霓均为圆弧形 15.音色的问题音色是有关与发声物体的材质的,可是我们能听到声音,是耳膜在振动,然后传到听小骨,为什么还要区分音色呢?到最后都是耳膜在振动的呀!那还分什么音色呢?在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相同的条件下,为什么会给我们耳朵不同的感觉?这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同一音调的声音,而这些声音是由若干不同频率的声音合成的,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泛音,这些泛音给我们耳朵不同的感觉,各种电子乐器为什么会模仿各种乐器的声音,这是因为工程师们对各种声音的泛音了如指掌电子乐器不管怎么模仿,给人们的感觉,它怎么还是电子乐器?这是因为同一乐器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中,它们的泛音还是有区别的,目前电子乐器还没有达到那种智能化的程度16.雾天的灯发出的光是什么颜色?学生提出问题,让我解答,我知道黄色的,但是原因解释的不是太清楚,能否用简单的道理给学生解释清楚呢?雾天空中都是水珠,为了使光传得远就得用波长长的红光,知识点是高中的衍射,但是在初中,可以结合次声波传得远来类比说明,就是波长越长传得越远的道理汽车一般分“近灯”和“远灯”,在雾天用那种呢?汽车灯光实际也是复色光,只有其中波长较长的红橙黄等光能传播得较远雾天最好用近灯,如果用远灯,眼前会白茫茫一片,不利于驾驶.汽车的远光灯和近光灯的选用是根据路况来决定的,与雾天没关系,一般机动车都有防雾灯。
而且不是红色而是黄色17.一个节目上用盐把两冰块粘起来了!怎么解释?异想天开的一个节目上用盐把两冰块粘起来了!怎么解释?我怀疑用盐化冰是不是真有其事!!!而上面的实验我是亲手做的!!!盐放入两冰块间,压强增大接触部分冰融化,冰融化成水里面有溶化了盐,又提高了凝固点,但随浓度的降低,凝固点又有所降低,冰块的温度很低,由于热传递,融化的水又可凝固我想可能是这样:盐放入两冰块间,压强增大接触部分冰融化,冰融化成水里面有溶化了盐,降低了熔点继续熔化,但随浓度的降低,凝固点又有所升高,盐水的温度很低,由于热传递,融化的水又可凝固什么意思?冰融化是因为撒了盐的缘故,可是当融水与盐融合,就变成了盐水,盐水的凝固点比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热的传递只能使盐水的温度达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并不能凝固啊18.对于瓶子发声的问题在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来,这些声音的产生的原因和决定音调的因素分别是:a.水和瓶振动,水柱的高度b.水和瓶振动,空气柱的高度c.空气振动,水柱的高度d.空气振动,空气柱的高度"对于瓶子发声的问题"这类问题在课本和练习册出现的几率很高但对实验研究得很深的刘炳升老师在一次讲座中(扬州会课时)指出。
这应该是道开放题,敲击的部位不同,会出现不同的单调19.飞机的现象为什么在下雨天飞机在起飞上升时会有一股水花?你是否说的是气流把地面上的水吹起来的现象?是否指雨点与飞机相撞,产生了更细小的水滴?20.有关商品盒上的防伪标识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商品盒上的防伪标识在光照下会看到七色光,这是否也是光的色散呢?它的原理是什么?请大家不吝赐教!是光的反射,不错,为什么又出现了不同丰富的色彩,在反射中,可能出现了不同色光反射情况不同21.一个光学成像的问题在初中阶段的光学内容中,所涉及到的实像都是倒立的,如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或倒立放大的实像,利用小孔成的也是倒立的实像,那么有没有不正立的实像?或者说实像是不是一定倒立的?个人认为,一次成像时所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如果是二次成像,或多次成像,所成的实像完全可能是正立的.目前看来,一次成的实像都是倒立.22.如果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的焦距一样的话会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望远镜与显微镜的核心是增大视角,一切有利于增大视角的组合,都满足条件,而物镜目镜焦距相等则视角不增大,无法达到目的23.录音棚内的墙壁为什么做成凹凸不平?与电影院内的墙壁做成燕窝泥形状的原理一样吗?第二个问题是一样的,目的是让声音在墙壁中发生多次反射达到减弱声波的效果,属于噪声那一节.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