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西方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70.50KB
约13页
文档ID:155681002
西方经济学习题及答案_第1页
1/13

选择题1. 一般认为,农产品的蛛网的形状是()A.收敛型B.发散型C.封闭型D.圆圈型2. 关于均衡价格的正确说法是()A. 均衡价格是需求等于供给时的价格B. 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时的价格C. 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交点上的价格D. 供给价格等于需求价格时的价格3. 由于收入变化所引起的最佳购买均衡点的连线,称为()A. 需求曲线B.价格一消费曲线C.恩格尔曲线D.收入——消费曲线4. 所有产品的收入弹性()A.都是负值B.都是正值C.绝对值总大于1D.不一定5. 对化妆品的需求减少是指()A. 收入减少引起的减少B.价格上升而引起的减少C.需求量的减少D.价格下降6. 需求曲线是一条倾斜的曲线,其倾斜的方向为()A.右下方B.右上方C.左下方D.左上方7. 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A. 都是由于一种原因引起的B. 需求的变动由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而需求量的变动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C. 需求量的变动是由一种因素引起的,需求变动是两种及两种以上的因素引起的D. 是一回事8. 如果消费者消费15个面包获得的总效用是100个效用单位,消费16个面包获得的总效用是106个效用单位,则第16个面包的边际效用是()A.108个B.100个C.106个D.6个9. 在一条无差异曲线上()A. 消费X获得的总效用等于消费Y获得的总效用B. 消费X获得的边际效用等于消费Y获得的边际效用C. 曲线上任两点对应的消费品组合所能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D. 曲线上任两点对应的消费品组合所能带来的总效用相等10. 根据基尼系数的大小,比较下列三个国家中哪一个国家的分配最为平均()A.甲国的基尼系数为0.1B.乙国的基尼系数为0.15C.丙国的基尼系数为0.2D.丁国的基尼系数为0.1811. 等产量曲线是指在这条曲线上的各点代表()A. 为生产同等产量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比例是不能变化的B. 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所能生产的产量都是相等的C. 为生产同等产量投入要素的价格是不变的D. 不管投入各种要素量如何,产量总是相等的12. 消费者预期某种物品将来价格要上升,则对该物品当前的需求会()A.减少B.不变C.增加D.难以确定13. 需求完全无弹性可以用()A.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线表示B.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表示C.一条与纵轴平行的线表示D.—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表示14. 反映生产要素投入量和产出水平之间的关系称作()A.总成本曲线B.生产函数C.生产可能性曲线D.成本函数A.越直B.越弯曲C.越小D.越长16. 对于一个不吃猪肉的人来说,猪肉的需求量和牛肉价格之间的交叉弹性是()A.OB.负值C.非弹性D.弹性大小不一定17. 衡量社会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曲线是()A.洛伦兹曲线B.菲利普斯曲线C.契约线D.工资曲线18. 假定A为自变量,B为因变量,弹性的数学表达式为()A.E=(AB/AA)•(A/B)B.E=(AA/AB)•(B/A)C.E=(AB/B)•(AA/A)D.E=(B/AB)•(A/AA)19. 供给曲线是一条倾斜的曲线,其倾斜的方向为()A.右下方B.右上方C.左下方D.左上方20. 鸡蛋的供给量增加是指供给量由于()A.鸡蛋的需求量增加而引起的增加B.人们对鸡蛋偏好的增加C.鸡蛋的价格提高而引起的增加D.由于收入的增加而引起的增加1B2D3D4B5A6A7B8D9D10A11B12C13C14B15B16A17A18A19B20C理解重要的知识点:考填空(以下划线为主)、单选、判断1、稀缺性是指相对于欲望无限性的资源有限性。

若没有稀缺性的存在就不会有经济学的产生2、选择的三个基本问题: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3、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单个经济单位包括居民户和厂商);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经济;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4、实证经济学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规范经济学要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二者的重要区别之一5、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斜率为负,表示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变动6、影响需求的因素主要有四种(P29),其中,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对需求的影响是:两种互补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反方向变动;两种替代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同方向变动7、需求曲线的移动是由商品本身价格以外的因素变动所引起的,例如收入、互补品价格变动需求增加时,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需求减少时,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8、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斜率为正,表示商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成同方向变动9、需求与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的影响(理解,图形P44-45):需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10、需求的价格弹性又称需求弹性,指价格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即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根据需求弹性的弹性系数的大小,可以把需求的价格弹性分为五类,其中需求缺乏弹性(1〉Ed〉0指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小于价格变动的比率,如教科书);需求富有弹性(Ed>1指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如化妆品)11、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需求曲线较平坦),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可以薄利多销);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需求曲线较陡峭),价格与总收益成同方向变动(引起谷贱伤农)12、需求收入弹性指收入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即需求量变动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13、效用(U)是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它是一种心理感觉,不同于使用价值总效用(TU)边际效用(MU)是指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14、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MU〉0时,TU增加;MU=0时,TU达到最大;MU<0时,TU减少15、消费可能线是一条表明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数量最大组合的线方程:Px・Qx+Py・Qy=M理解商品价格和消费者收入变动会引起消费可能线如何变动(图形P99)。

16、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的切点是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点,即消费者均衡的点17、消费者愿意对某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就是消费者剩余18、总产量(TP)和边际产量(MP)的关系:MP〉0时,TP增加;MP=0时,TP达到最大;MP〈0时,TP减少平均产量(AP)与边际产量(MP)的关系:MP与AP相交于AP曲线的最高点,在相交前MP〉AP,AP增加;在相交后MP〈AP,AP减少;在相交时,MP=AP,AP达到最大19、生产规模的扩大之所以会引起产量的不同变动,可以用内在经济与内在不经济来解释内在经济是指一个企业在生产规模扩大时由自身内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内在不经济是指一个企业由于本身生产规模过大而引起产量或收益减少20、等成本线是一条表明在生产者的成本与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生产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数量的最大组合的线方程:Pk・Qk+Pl・Ql=M理解生产者的成本与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动会引起等成本线如何变动(图形P132)21、等成本线与等产量线的切点是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点,也是生产者均衡的点22、经济学上所说的短期是指厂商不能根据它所要达到的产量来调整其全部生产要素的时期。

短期与长期的区别是就在于是否能调整全部生产要素,而非具体时间长短,不能调整的成本就是固定成本23、会计利润=总收益—会计成本;经济利润=总收益—会计成本—机会成本24、短期成本有三类:短期总成本STC(=固定成本FC+可变成本VC)、短期平均成本SAC(=平均固定成本AFC+平均可变成本AVC)、短期边际成本FC平行于横轴,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VC从原点出发,向右上方倾斜;STC从固定成本FC出发,向右上方倾斜;AVC、SAC、SMC都是先下降后上升的U形曲线(原因是边际收益递减)长期平均成本(LAC)与长期边际成本(LMC)也是先下降后上升的U形曲线(原因是规模经济)25、短期(或长期)平均成本与短期(或长期)边际成本的关系:SAC与SMC相交于SAC的最低点,在相点之左,SAC大于SMC,SAC递减;在交点之右SAC小于SMC,SAC递增;在交点上SAC等于SMC,SAC最小可以出问答题,则补充定义、作图)26、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把各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包在其中,也称包络屹27、利润最大化的基本原则: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MR=MC28、划分市场结构的标准:行业的市场集中程度(指大企业在市场上的控制程度,用市场占有额来表示);行业的进入限制;产品差别(指同一种产品在质量、牌号、形式、包装等方面的差别)。

29、完全竞争市场上有许多生产者与消费者,不存在产品差别厂商只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决定者,原因是他的产量只占市场份额很小的一部分只有在安全竞争市场上,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才相等,都和厂商需求曲线重合,是水平线最接近完全竞争的市场是农产品市场在其它三种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如垄断市场),平均收益大于边际收益30、垄断是只有一家企业控制整个市场的供给,其定价策略有:单一定价(垄断企业对卖给不同消费者的同样产品确定了相同的价格)与歧视定价(同样的商品向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31、价格歧视的三种类型:一级价格歧视(即完全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区别三种含义32、垄断竞争是既有垄断又有竞争,垄断与竞争相结合的市场垄断竞争形成的关键是产品差别的存在最需要进行广告宣传的市场33、寡头是只有几家大企业的市场寡头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几家寡头之间的相互依存性厂商之间关系最密切的市场是寡头市场34、生产要素需求的性质:派生的需求、联合的需求或相互依存的需求35、劳动供给和土地供给的特殊性:劳动的供给曲线是向后弯曲的供给曲线,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劳动的供给量会先增加后减少;土地的供给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垂直的线(供给固定)36、洛伦斯曲线是用来衡量社会收入分配(或财产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

根据洛伦斯曲线可以计算出反映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这一指标称为基尼系数(A/(A+B))基尼系数等于零时,收入绝对平均;基尼系数等于一时,收入绝对不平均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37、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38、外部性又称外部效应,指某种经济活动给与这项活动无关的主体带来的影响负外部性指一项经济活动给与这项活动无关的主体带来的不利影响当某项经济活动给与这项活动无关的主体带来好处时,这就产生了正外部性39、信息不对称就是双方拥有的信息数量与质量不相同,在此情况下会发生道德风险,即拥有信息多的一方以自己的信息优势来侵犯拥有信息少的一方的利益,实现自己利益的可能性40、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理解P246-247五点,哪些可以计入国内生产总值)41、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主要有支出法、收入法、部门法其中最基本的是支出法用支出法计算P247,将国民生产总值分成: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即C+I+G+(X-M)42、失业率是失业人口与劳动力的比例掌握公式会计算: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失业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43、经济增长的含义:经济增长是GDP或人均GDP的增加;技术进步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是制度与意识的相应调整。

44、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制度、资源与技术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起了最重要的作用45、货币可分为M](狭义货币)与M2(广义货币)M]=通货+商业银行活期存款M2=M]+定期存款与储蓄存款46、失业有两类:周期性失业(总需求不足引起的,属短期失业)和自然失业(经济中一些难以克服的原因所引起的,属长期失业)消灭了周期性失业的就业状态就是充分就业,此时还存在自然失业47、总需求指一个经济中对物品与劳务的需求总量,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与国外的需求总需求曲线是反映总需求与物价水平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示总需求与物价水平成反方向变动当物价不变而其它影响总需求的因素(如消费、投资等)变动时,总需求曲线平行移动:增加时向右上方平行移动;减少时向左下方平行移动P287图形)48、总供给是一个经济中对物品与劳务的供给总量短期总供给曲线是反映短期中总供给与物价水平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向右上方倾斜,表示总供给随物价水平上升而上升;另一部分短期总供给曲线是向上垂直的,表示总供给要受经济中资源和其它因素的制约,不可能随物价上升而无限增加P289图形)生产成本增加(如石油涨价)引起短期总供给曲线上移;反之,下移。

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表示总供给与物价水平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的垂直的线,技术进步经济增长时会向右方平行移动,发生自然灾害或战争时会向左移动(P294图形)长期总供给也就是充分就业的总供给,即充分就业GDP或潜在GDP49、如何运用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分析宏观经济:理解P297-299例一、例二和例三(理解图形、掌握结论,可以出问答题)50、平均消费倾向APC=C/Y,平均储蓄倾向APS=S/Y,两者和为二边际消费倾向MPC=AC/AY,边际储蓄倾向MPS=AS/AY,两者和为二定义见P303)51、投资函数是指投资与利率之间的关系投资与利率之间是反方向变动,即利率上升投资减少,利率下降投资增加,因此投资函数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52、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表明: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是由总支出决定的总支出与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同方向变动,消费C与国内生产总值同方向变动,储蓄S与国内生产总值反方向变动P314—315)53、乘数是指自发总支出的增加所引起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的倍数乘数a=l/(l-c),c指MPCMPC越大,乘数越大乘数发生作用的条件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乘数的作用是双重的P31754、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的工具主要是:公开市场活动、贴现政策以及准备率政策。

这些工具也称为货币政策工具理解这三个工具发生作用的机制P329—33055、IS曲线是描述物品市场达到均衡,即I=S时,国内生产总值与利率之间存在反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自发总支出(如自发消费、自发投资等)增加时,IS曲线会向右上方平行移动,自发总支出减少时,IS曲线会向左下方平行移动P337图形56、LM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即L=M时,国内生产总值与利率之间存在着同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货币供给量增加时,LM曲线向右下方平行移动,货币供给量减少时,LM曲线向左上方平行移动P338图形57、紧缩性缺口(指实际总需求小于充分就业的总需求时,二者之间的差额)导致周期性失业膨胀性缺口(指实际总需求大于充分就业的总需求时,二者之间的差额)导致需求拉上通货膨胀58、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有利于债务人而不利于债权人;有利于雇主而不利于工人°(P349)59、经济周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及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波动其中心是国内生产总值的波动;共同之点是每个周期都是繁荣与衰退的交替60、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稳定,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减少经济波动和实现经济增长。

61、宏观经济政策工具有:需求管理(调节总需求,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供给管理、国际经济政策62、国际收支的三个主要项目: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官方储备项目63、开放经济中的乘数称为对外贸易乘数,这一乘数小于封闭经济中的乘数二、计算题类型:1、需求价格弹性及总收益的计算:做自测练习P64第9题例:某种商品原先的价格为1元,销售量为1000公斤,该商品的需求弹性系数为2.4,如果降价至0.8元一公斤,此时的销售量是多少?降价后总收益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增加或减少了多少?已知:Pi=1元Qi=1000公斤,Ed=-2.4,P2=0.8元求:(1)Q=?(2)TR-TR=?221解:(1)根据公式:Edp-Qi)/Qi/(P2-Pi)/Pi将己知代入上式,可得Q2=1480公斤(2)TR—TR=P・Q-P・Q=0.8X1480—1X1000=184元212211即降价后总收益增加了184元2、用支出法计算GDP:做自测练习P182第2题3、MPC、MPS、乘数的计算:做自测练习P228—229第1、3、4题4、商业银行创造货币量的计算:做自测练习P244第1题5、失业率的计算:失业率是失业人口与劳动力的比例。

计算公式: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失业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做自测练习P184第7题)三、问答题1、需求变动与需求量变动的区别?(要求作图)(1)引起变动的原因不同: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需求的变动2)曲线表现不同: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移动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平行移动作P32-33图形(可以联系实际考,题目比较灵活例如相关商品:互补品、替代品价格的变动会引起需求变动,有关例题上课已经讲过,要求掌握)2、用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解释“薄利多销”的原因:(1)总收益是指厂商出售一定量商品所得到的全部收入,也就是销售量与价格的乘积2)“薄利多销”中的“薄利”就是降价,降价能“多销”,“多销”则会增加总收益3)只有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才能“薄利多销”因为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来说,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从而销售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所以总收益会增加4)总收益的增加不一定等于利润的增加在薄利多销的情况下,企业应使价格的降低不仅能增加总收益,而且还能增加利润。

可以联系实际考)3、无差异曲线的含义与特征:见自测练习P82第3题4、等产量线的含义与特征:见自测练习P99第9题5、作图说明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的关系:参考自测练习P117第7题6、运用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分析宏观经济:理解掌握教材P297-299三个例子(答案参考自测练习P216第8、9、10题可以联系实际考,题目比较灵活例如:居民购买住房支出增加即投资增加,会引起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又例:中东局势动荡,石油减产引起油价上升,从而成本增加,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有关例题上课已经讲过,要求掌握)7、用IS—LM模型说明财政政策(自发总支出、投资变动)或货币政策(货币量变动)对利率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见自测练习P247第6、7题8、财政政策及其运用:见自测练习P277第2题9、货币政策及其运用:见自测练习P278第7题1. 替代效应:()A. 是指按第一、第二和第三・••序数来反映效用的序数或等级,这是一种按偏好程度进行排序的方法B. 是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C. 是指消费者为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时,而需放弃另一种商品消费数量。

D. 是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的数量组合E. 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价格下降,一种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会多购买价格便宜的商品,少买价格商的商品F. 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名义价格下降,可使现有货币收入购买力增强,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达到更高的效应水平2. 非对称信息:()A. 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些,一方掌握的信息少些B. 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C. 由于经济不断发展引起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厂商内部各经济行为主体之间产生目标差异,不把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于是产生委托代理问题D. 是指单个家庭或厂商的经济活动对其他家庭或厂商的外部影响,亦称为外在效应或溢出效应E. 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偿地带来好处,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3. 供给价格弹性:()A. 亦称最低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规定价格的下限,防止价格过低,以示对该商品生产的支持B. 亦称最高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规定最高上限,防止价格过高,控制通货膨胀。

C. 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百分比D. 是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E. 是指相关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商品A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引起对商品B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F. 是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百分之一时,对该商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G. 是指用弹性理论考察价格波动对下一周期生产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均衡变动情况,是一种动态分析按照这种理论绘制出来的供求曲线图,形状近似蛛网,故名为“蛛网理论”4. 消费者均衡:()A. 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和需要的能力和程度B. 是指按1、2、3・••基数来衡量效用的大小,这是一种按绝对数衡量效用的方法C. 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D. 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消费所引起的总效用增加量E. 是指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价格之差,是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所得好处的总和。

F. 是研究消费者把有限的货币收入用于购买何种商品、购买多少能达到效用最大,即研究消费者的最佳购买行为问题最佳答案1E替代效应:因该种商品名义价格变化,而导致的消费者所购买的商品组合中,该商品与其他商品之间的替代,称为替代效应.表现为当这种商品价格下降时,消费者会多买这种商品,当这种商品价格上升时,消费者会减少这种商品的消费A非对称信息:在某些市场中,市场每个参与者拥有的信息并不相同,也就是说市场上买卖双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些,一方掌握的信息少些F供给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F消费者均衡: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当消费者选择商品组合获取了最大的效用满足,并将保持这种状态不变时,称消费者处于均衡状态,简称为消费者均衡。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