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提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标准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现在要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首先要参阅( )A.《春秋》 B.《尚书》 C.《论语》 D.《道德经》2.学生子游对孔子前后言论不一提出批评,当时批评孔子的人不少,有人还骂他是丧家之犬,但是自汉代以后不断为孔子溢美,成为天下第一圣人对此解释错误的是( )A.孔子时代人们不把他当圣人看 B.被溢美的孔子不是真实的孔子C.孔子被不断溢美的过程是君主专制强化的过程 D.自孔子诞生起就成了政治符号失去原有的真实3.下图为明代《列仙全传》中的一幅插图,并配有“隐居九嶷山,开凿九眼泉,炼得仙药和酒饮,家人三百尽飞天”的诗文你认为这幅图画可以用于研究中国古代的( )A.儒家思想 B.墨家思想C.道家思想 D.宋明理学4.荀况在《荀子·议兵》中写到:“凡兼人者三术: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
……故曰: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古今一也反映荀子的思想主张是( )A.主张“以德服人” B.主张“性恶论”C.主张“施仁政于民” D.主张“性善论”5.“以下是著名学者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评价,其中属于评价老子及其道家学说的是( )A.崇功利,尚干涉,巩固君权,抑制民权苏渊雷)B.人对自然只能任(顺从)和法(效法),不能违背它范文澜)C.同情公室,反对私门,一味开倒车郭沫若)D.其思想深信政府万能,丽不承认人类个性之神圣梁启超)6.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制天命而用之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C.兼相爱、交相利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7.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称朱熹是“新儒家”的代表这个“新”在思想上具体表现在( )A.“天人感应”和“大一统” B.水能载舟也能覆舟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把天理与人性有机结合,“存天理,灭人欲”8.“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
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A.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9.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宋明儒学的影响下列小说中人物的言论与宋明儒学思想相符的是( )①张飞:“忠臣宁死而不辱大丈夫岂有事二主之理!” ②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③李恢(投降刘备时说):“良臣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④孔明:“臣安不敢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③④10.曾被康熙帝称为”集大成而绪十百年绝侍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规”,其著作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儒学思想家是( )11.“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传习录》)材料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途径是( )A.知德合一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穷理格物12.某中学高中历史选修班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末清初之际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观点的根本原因”时,众说纷纭。
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 B.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结果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 D.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反映13.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什么思想?( )A.经世致用思想 B.君主批判思想C.自由平等思想 D.重农抑商思想14.古代有位科学家,其著作具有总结性,并注意参照西方自然科学知识,重视调查,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这位科学家是( )A.贾思勰 B.李时珍 C.宋应星 D.徐光启15.(2010年合肥质检)下图为《四书》《五经》的书影四书五经”作为儒家经典的合称,最早出现于( )A.春秋战国时期 B.两汉时期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二、非选择题(第16题14分,第17题14分,第18题12分,共40分)16.(14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子贡问政。
子曰:“足兵(军事力量充足),民信之(百姓信任)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不取得百姓信任是立不住脚的)——《论语·颜渊》材料二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材料三 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材料四 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设的速度,引发了世人包括中国人自己的惊奇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球新增100多所孔子学院,覆盖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到2010年,全球将建成5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中国汉语国际推广小组(1)材料一中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关键的一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统治者应怎么做?(4分)(2)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二说明其“新”在何处?(3分)(3)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其最突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
4分)(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学院在全球广泛开设对中国和世界的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3分)17.(14分)2008年8月8日晚,举世瞩目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中国国家体育场鸟巢上演从击缶鸣筝到山水泼墨,从方块成字(活字印刷)到孔子三千门徒的高声吟诵……这一系列令人目不暇接的中国元素,向世界呈现了一幅中国的长卷、历史的长卷、文明的长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 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1)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是如何继承并发展孔子学说的?(3分)(2)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
3分)(3)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让中国古老的活字印刷术展现在世人面前活字印刷起源于宋代,“若只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活字印刷术发明的历史意义3分)(4)依据材料二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2分)(5)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其最突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3分)18.(12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西汉时已发明了植物纤维纸,但纸质粗糙到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了能书写的纤维纸,使用绳头、乱麻、树皮、桑根、藤、苔、竹子、稻草、麦秆、布片做造纸的原料,纸张质地细腻,集中了缣帛与竹简的优点,被时人称为“蔡侯纸”材料三 造纸术外传示意图(1)材料一图中这一科技成果产生于哪一时期?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哪些社会需求推动了这一发明的产生与发展?(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蔡侯纸”有哪些优点?(4分)(3)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纸术的发明和传播对中国和世界文明发展的深远影响4分)第一单元参考答案1—5 CDCAB 6—10 BDDBC 11—15 CCADC 16. (1)取信于民。
“为政以德”,关心爱护百姓2)把理和儒家传统道德结合起来(或把儒家传统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3)思想主张:经世致用表现: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学术上,主张学以致用4)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高,有利于中国文化在全球的广泛传播,有利于当前和谐世界的构建答出两点即可)17. (1)核心思想:“仁”和“礼”孟子:建立了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仁政学说:要求统治者爱民、重民,主张民贵君轻荀子: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主张礼法并施2)儒家思想的二重性,即:在维护封建礼教伦常的同时,又有发展创新的特点,易于社会各阶层接受;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和发展;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的接纳与强力推行3)节省了印刷费用,提高了印刷效率;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4)朱熹:主张“格物致知”,即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王守仁主张“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思,回复良知5)反对君主专制;工商皆本;经世致用18. (1)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文化教育发展;而笨重的竹木简和昂贵的缣帛都不适应人们的需要,所以改进书写材料成为必要2)原料易得,造价低廉;质地细腻,便于书写。
3)中国:造纸术促进了中国文明的发展,是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国成为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世界:促进了世界文化的普及和传播,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