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我国企业走出去面临东道国的国家风险及其规避

mar****e6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5.87KB
约9页
文档ID:166679083
我国企业走出去面临东道国的国家风险及其规避_第1页
1/9

走出去”的国家风险与应对措施李福胜一、“走出去”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发展的一大趋势 伴随我国经济的强劲增长、资本积累增加,我国的本土资本 也在寻求海外有市场、技术、资源优势的土壤,中国企业集团的 跨国经营已成为一种趋势在宏观政策层面,国家实施“走出去” 战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海外建厂设点,开拓国际资源和市场, 寻找拉动过剩劳动力就业的新领域据联合国有关组织统计, 2004 年我国各类企业的对外投资已达 360 亿美元,我国商务部 和国家统计局也正式发布了《 2003 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 公报》(非金融部分)2005 年,我国企业的“走出去”步伐进 一步加快,全年对外直接投资(FDI,非金融类)总额69.2亿美 元,同比增长 25.8%;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和新签合同金额 分别为 217.6 亿美元和 296 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 24.6%和 24.2%;对外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和新签合同金额 48 亿美元和 42.5 亿美元截至 2005 年底,我境外企业累计对外直接投资总 额 517 亿美元,累计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 1358 亿美元市 场分布从过去主要集中在港澳、北美、中东等少数地区扩展到非 洲、拉美、东欧、俄罗斯以及亚洲等160 个国家和地区。

在方式 上也日益多样,包括境外工程承包、资源开发投资、特许经营、 全散装件(CKD )和半散装件(SKD)、设立技术研发中心和销售 中心、为规避贸易壁垒和分散经营风险的各种策略(如离岸注册 等)、跨国并购等等走出去”既是贯彻中央的大战略,也是企业自身利用国际 市场、资源以及多样化经营贴近资源和客户、分散风险的需要 企业“走出去”可以提升国家的产业结构、稳定国家的经济发展、 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其经济和社会 效应都十分明显二、境外经营活动面临东道国的国家风险走出国门承包工程、进行劳务合作、开展海外投资,要面对 国际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其中,国家风险是经常被 忽视的,然而国家风险管理却越来越显重要,“走出去”中遇到的 生命和财产安全问题也比比皆是2004年4 月,8名中国工人在 伊拉克遭绑架;2006 年 2月,3名中国工程师在巴基斯坦俾路支 省遇袭身亡据统计, 2005 年是中国外交部发布出国特别提醒 数量最多、频率最高的一年在外交部网站上有百条出国特别提 醒,绑架、恐怖袭击、抢劫、政变、动乱、灾害,甚至劳务纠纷 非法移民、留学等不一而足国家风险涉及一国的政治、社会、法律、宗教、经济、金融、 外债等多个层面,表现为战争、恐怖行为、内乱、政变、冲突、 人畜疫病流行、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对国际商业活动也可能 采取罚没、收归国有、禁止出入境、废除债务、毁约或强行终止 合同等。

国家风险可以相互影响,如政治与经济关联,形成连锁 风险反应,扩展成为综合的国家风险又由于国与国之间的政治 经济联系,国家风险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在国际间相互传染,形成 各国所在的地区风险(如拉美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甚至全 球风险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在关于国际贸易和信贷的“君 子协定”中就给出了国家风险概念和含义的解释它认为,国家 风险包含五个基本要素:由债务人的政府或政府机构发出的停止 付款的命令、政治经济事件引起的贷款被制止转移或延迟转移、 法律导致的资金不能兑换成为国际通用货币或兑换后不足以达 到还款日应该有的金额、任何其他来自外国政府的阻止还款措 施、不可抗力( force majeure, 包括战争和内战、没收、革命、 骚乱、民变、飓风、洪水、地震、火山喷发、海啸以及核事故)1991 年“海湾战争”以后,1996 年 12 月启动的联合国“石油 换食品”计划成为伊拉克与外界开展经贸往来的惟一合法渠道 我国对伊年出口额最高达 4 亿美元,年度进口额最高达 6.5 亿美 元( 2000 年)但由于伊拉克多年战乱,导致我国对伊贸易应收 账款问题突出据报道,自 1986 年中伊两国签署经济技术合作 协定以来,伊拉克方面对中国的贸易和工程承包欠款超过 13 亿 美元。

伊拉克战争开战之前,我国企业在伊拉克的工程承包和供 货合同金额达到 27 亿美元(基本是电站设备和工程)伊拉克战 争可能给中国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达 44.74 亿美元突发事件引致的国家风险也屡见不鲜,特别是在“9・11”之 后例如 2004 年 3 月 11 日清晨 7 点 50 分,西班牙遭遇严重的 恐怖袭击,首都马德里发生多起爆炸,导致200 多人死亡、1000 多人受伤西班牙爆炸引致欧洲证券市场的大幅下挫,许多投资 人开始大量转移资产三、实施跨国经营,要善于识别和规避国家风险 随着我国企业“走出去”的规模日益扩大,投资方式已从相 对简单的加工贸易向资源开发、兼并与收购等发展,“走出去” 的目的地也从传统的东南亚、香港、北美向非洲、拉美、中亚、 俄罗斯等地区转移这实际也意味着,国家风险也从相对较低、 较为熟悉的地区向国家风险相对较高、较为陌生的地区转移 2005 年,我国对大洋洲、非洲和亚洲的股本投资增加一倍以上, 特别是在能源开发领域,我国的对外投资几乎都集中在国家风险 最高的非洲、拉美、中东和中亚以对外工程承包为例, 2005 年我国企业在亚洲和非洲市场上完成的营业额之和占全部海外 市场的 70%左右。

而在资源开发领域,虽然周边国家是相对传 统的市场,但从长远看,还有待于加强与中东、非洲等资源丰富 且友好国家的合作既然我们不得不面对国家风险,学会分析、识别和管理国家 风险就非常必要通过分析、评估、监控国家风险,可以防范和 化解国家风险,避免因为国家风险导致的损失第一,要充分提高对国家风险的认识并建立国家风险管理制 度国家风险是客观存在,开展国际业务必然会遇到国家风险, 尽管其风险有高低之分但若没有国家风险意识,不建立相应的 管理制度,就可能因为遭遇国家风险而造成财产、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因此,要将国家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在国家风险管理体系中,对国家风险分析、评估、报告与评级是其重 要的内容和环节从评估主体看,国家风险评估可分为内部评估 和外部评估内部评估是按照业务涉及的国别范围,对全部或部 分他国的评估内部评估非常重要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人们普 遍认识到自己评估会更有利,而不是直接使用别人的评估和评 级第二,建立风险管理模型,分析、评估国家风险的总量和结构如前所述,OECD给出的国家风险包含了五个基本要素,故在 进行国家风险分析时,传统方法一般归纳为政治风险、经济风险、 金融风险三部分。

但现代分析方法中除了注重政治、经济、金融 风险,还强调非传统风险如国际国内恐怖主义、宗教与资源冲 突、动植物疫病(SARS、疯牛病、禽流感、口蹄疫、艾滋病等) 民族冲突、生物侵害、生化病毒与武器(炭疽病、核武器、核事 故等)、自然灾害、人类公害、生产安全、突发事件等对这些 国家风险的构成因素 , 必须形成总量和结构评估的模型来管理第三,理性地进行产品定价、获得预先的风险补偿准备既然国际业务难以回避国家风险,获取风险补偿就不可缺少, 否则风险发生时会造成惨重损失如果预先提取了风险补偿准备 金,就可能降低损失程度甚至全部补偿了损失具体而言,风险 补偿是通过产品风险定价来实现的在信贷行为中,贷款利率也 应包含国家风险补偿的部分如果不预先获得风险准备,一旦发生实际的国家风险,交易 损失可想而知在风险被低估时,可能连本金也要部分或全部损 失,这就是国际交易和跨国信贷、投资的风险在“国家和主权信用风险的最低费率”之上,贷款银行应该 为国家和主权信用风险收取风险补偿费率,无论买方或借款人是 私人机构还是公共机构为此,可对业务所涉及的国家进行风险 分类,在分类基础上再制定收费标准,这也是所谓的定价机制。

比如,OECD就将世界上所有的国家按照风险的大小分为八类(0 -7),相应制定并公布了各类国家的最低风险费率,供贸易商和 贷款银行参考在风险防范上,尝试设立国家风险限额和国别限制,逐步做 到强制性的国别限制和国家限额,加强还款保证和保险措施在 计提风险准备金时,对风险准备进行结构划分,使风险准备更加 准确,其中可以测算针对国家风险的计提准备第四,实行多样化的信贷与投资政策以更好地分散风险业务多样化(包括行业多样化和地区/国别多样化)可以分 散并降低单个业务风险形成的总体风险水平J.马杜拉(Jeff Madura )认为,在国际投资中,国际多样化的关键是选择好海外 项目,它们之间不能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在运作上,不同的国际 项目不应在同时出现失利例如,如果跨国公司在亚洲几个国家 都有投资而不是只在印度尼西亚有投资,那么遇到亚洲金融危机 时,其损失会比较小,因为亚洲金融危机中印尼的经济衰退最严 重事实上,还有若干没有受到亚洲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的国家, 如中国当然,通过分散投资来降低风险的限制是投资产业和投 资规模,有限的投资资金不能无限分散,否则会导致管理成本过 高,或失去投资的产业机会在实行国别多样化的信贷和投资政策的同时,还要考虑行业 多样化。

与国别多样化比较而言,进行行业多样化决策更难些 因为过于分散的投资虽然降低了风险,投资收益也会降低值得 注意的是,进行多项目分散投资是多国公司(MNC )获得全球利 润的十分重要的战略措施多国公司可以选择在国内进行分散投 资,也就是在不同的城市设臵生产线(这样做就不是多国公司), 也可以选择在国外分散设臵项目第五,制定国家风险管理的国别政策——国家限制和限额 在国家风险管理中,国别报告与信用评级表给出的信贷政策 建议最终应被管理层转化为国别信贷政策而在国别信贷政策 中,国家限制(country limits )和国家(信用)限额(country ceiling、 credit line、 credit ceiling,也叫信用额度)又 是政策的具体体现国家限制是指对不同的国家进行分类,指定 可以给予信用和进行贸易投资活动的国家名单,指定禁止给予信 用和开展贸易投资的国家名单对可以给予信用、开展贸易及投 资(包括对外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的国家还要进行必要的分类, 提出相应的保障要求(包括贸易中的商品定价、银行业中的贷款 定价、计提准备金标准和风险的保险要求等)是否给予信贷以 及给予信贷时的信贷条件,是国家限制的核心。

国家限额则是对 可以给予信用、开展贸易投资的国家设定的最高额度良好而完 整的国家风险管理体系必定包括有国家限制和各个国家的信用 限额广义的国家限额就不同的国际业务方式而言,包括在一定 时限内在贸易业务中给予的赊账和分期付款的额度,银行等贷款 机构给予该国政府和企业的贷款、信用证、承诺、担保等的额度, 保险公司给予的还款担保和保险额度,投资人在该国的投资额度(capital rationing )这些信用额度可能是给予政府的,也可 能是给予这个国家的企业的;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 全部的国家限额确实要包括主权信用和非主权(企业、居民等) 信用的限额,只有这样才能覆盖住所有可能的国家风险限额的设臵要看自己的风险政策、资本金、内外监管规定, 重要的当然是东道国的风险水平和信用程度不过国家限制相对 于限额来说要容易设立些比如,与自己国家没有外交关系或正 在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就可认定是限制贷款国家;经常违约或长 期拖欠的国家也可纳入黑名单加以限制在实际操作上,可以规定拖欠国家旧债不还新贷不给之类的信贷政策 第六,投保国家风险保险 国家风险的保险和担保是防范和化解贸易、信贷、投资中的 国家风险的最常见也较为有效的工具。

投保人通过将自己的潜在 利润的一部分让渡给承保人,把潜在的风险也一并转让给承保 人承保人(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政治风险保险公司以及类似的 担保公司等)还可以进一步按照自己的风险管理政策进行国家风 险管理,对风险进行分保和再保险(同时也是对利益进行分配和 再分配)这种对国家政治风险进行保险、分保、再保险及担保 的措施,在国家风险管理中极其常见而且,对国家风险的保险 和担保由于涉及全球政治经济风险,又由于国家风险敞口往往数 以亿计,其运作已经越来越多地超出国界,由国际保险人联手承 保了国际化保险和再保险还可以提高风险控制的技术水平,毕 竟更广泛的信息有助于风险管理承保的机构包括各国政府开办 或代表政府的出口信用机构以及国际多边担保机构、其他商业性 保险公司,如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和世界银行的多边投资担保 机构( MIGA )其承担的风险主要有:转移限制( transferrestriction )、 没 收 ( expropriation )、 毁 约 ( breach of contract)、战争和民变(war and civil disturbance ) 等作者单位:中国进出口银行)( 本文刊载于《海外投资与出口信贷》杂志 2006 年第 3 期 )。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