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行为心理调查分析一一以临安人民广场为例摘要:广场作为我国当前城市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热点,对人 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重要意义日前广场设计与大众行为失调却是一种普遍现象 本文理论结合实践的原则,对临安广场做了实例分析,选择广场内的不同类型的 空间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不同使用行为产生的理论根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关键词:人民广场;大众行为;设计;互动广场的很多设计都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忽略了环境与大众行为的互动关系,如阳光下 的人民广场和“禁止”的大草坪在炎炎夏日无人问津,“豪华高档”的几何化道路“缈无人烟”……,1调查的目的与意义1.1.1掌握大众行为理论基础,通过调查,了解大众活动方式、活动内容、分布情况及 对广场各个类型空间的使用情况学会观察和记录方法1.1.2分析和认识城市广场与大众行为、设计者之间的关系,充分关注市民的休闲生活, 以期达成良性互动并促进宜人广场环境的形成及改善1.1.3唤醒一味醉心于形式而忽略大众行为因素的错误意识功能与美学的完美结合, 是设计师自始至终所应努力追求的2调查方法调查方法为湿地调查,分别选择临安人民广场的封闭空间、半封闭空间、开敞空间三块 不同类型的空间进行实地调研,方法包括观察、拍照、记录、画图等,记录下不同时间段、 不同年龄段使用者的使用行为。
将使用的人群划分为老年、中年、青年、儿童、学龄前儿童 调查的时间为一周,分为工作日和非工作日,从早上6点到晚上10点,每2小时作为一个 调查周期3临安人民广场概况临安人民广场位于城市西区,主入口位于城中街,广场东临江锦华联质鉴局和广苑小区, 西面是临安人家,北靠新民街,南面城中街广场占地10公顷,东西长约280米,南北长 约370米,绿地率达50%广场强调多层次植物群落的种植和水体的结合,人工塑造的以山、水为主题的园区,隐 喻奇伟的天目山与秀丽的青山湖这些设施将临安人民广场组合成一个集休闲、娱乐、旅游、 庆典、演出、会展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广场在人民广场规划设计中,共有三条空间轴线,四片功能片区及七种空间类型人民广场 由一条纵贯南北的主轴线和两条横贯东西的副轴线组成骨架,把广场的主入口区、山园、水 园、舞台等功能区块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放一缩、错落有致的布局四片功能片区分别 为市民活动功能区、商业服务功能区、游览观光功能区、休闲功能区七种空间类型分别为 集会空间、驻留空间、观演空间、活动空间、观景空间、通行空间以及街道过渡空间4调查的空间类型4.1开敞式空间:指视线通透,利用限定感不强的处理手法,如利用高差、地面材料的 划分来限定空间,且至少一面做封闭处理,以使人不致过分分散精力。
4.2半封闭式空间:指与外界有视线交流,而空间形式仍较封闭,既不致有别人贸然闯 入的尴尬,又有较强的限定感4.3封闭式空间:指围合性较好,区域内人可以集中精力,不受外界干扰5调查结果与分析5.1 时间 6: 00 8: 005.1.1行为分析该时间段周末和工作日相比使用人数相差无几,使用者多为老人和中年人,很少有学龄 前儿童和青少年,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行为:1) 固定的晨练活动群体每天早晨有固定人群(多为中老年人)在该空间晨练、跳舞、练剑、散步,根据亚空间 理论中的领域性特权理论,地域空间具有较强的时段性,在设计中应该尊重或引导人们的这 种行为2) 多在周边栏杆停靠中央景观亭成为强烈的视觉焦点,根据边界效应理论,人们喜欢在边界滞留或停靠,所 以设计中景观亭不设休息设施,边界用栏杆围合,是比较合理的3) 抄近路少数人在这个时间段抄近路买早点,遛狗,由于识途性的心理,使人选择穿越广场行5.1.2存在问题:1) 人流动较快该空间人群活动以动态活动为主,停留时间较短,根据液态人流理论,可以看出,该空 间围合处理上缺乏弯曲的层次变化,平滑的线条滞留作用较弱;根据边界效应理论,人们喜 欢在树丛等的边界停留,而场地中树木都退居到草坪内,且场地中缺少座椅等休息设施,无 法满足人群的休息或乘凉的需求;2) 抄近路的破坏行为人有抄近路的行为心理,所以在设计中要对"无害”的行为予以宽容,而对于有破坏性质 的行为要加以抑制和引导,设计中可以通过种植灌木或绿篱对该行为进行抑制。
5.2 时间 8: 00——12: 00该时间段周末比工作日人数有所增加,儿童和青年人数明显增多,主要表现为以下行为1)儿童是在游戏中长大,在游戏中完成智力和道德发育的,爱游戏是儿童的天性著 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为了达到必要的情感上和智力上的平衡,它具有一个可 利用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中,他的动机并非为了适应现实恰恰相反,却使现实被他自己所 同化2) 儿童多有家长陪护,其玩耍的周围要设休息设施,如提供方便看清整个场地的长椅 等,其布置方式应有利于家长监控整个场地,最好边上也设有成人活动场地这样,家长可 以一边打球运动,同时眼睛的余光可随时注意到自己的心肝宝贝在干什么当孩子和家长可 以互相看见对方时,他们都会感到更加安全、放心此外,设施的布置方式应有利于促进家 长们的交流3) 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原因,许多老人愿意做一个观察者,他们将一天中的大都分时 间花在独自一人默默静坐上面对此,设计师应积极提供'了望一庇护”空间,在适当的地方 设置"安全观察点”在这里,老人们可以静静地观察、欣赏,而不会被嬉闹的小朋友或打球 的年轻人冒犯5.3 时间 12: 00——14: 00该时间段的使用人数比工作日明显增多,工作日多为老人陪同儿童在此休息、玩耍,周 末增加了中青年散步、聊天。
1) 休息、聊天活动人群多选择在空间周边停留,根据安全点理论,在空间周边结合花坛、水池边缘设 置辅助座椅,且边界凹凸弯折,并以树池隔开,为人们提供一个较'安全”的观看地点;辅助 座椅以容纳二至三人的尺度设置,体现了对空间气泡的运用2) 私密性是青少年的强烈需求,然而他们所面临的一个烦恼是,他们几乎没有不受成 人监视的地方可去他们逃避成人的一个办法就是聚集到公园,从午后到傍晚,他们把公园 开放空间当作自己的老巢因此,为青少年提供秘密聚会空间,减少他们的消极行为,应尽 可能将这些私密空间设计成青少年与行人视觉交流良好的聚合空间,便于社会监视3) 中年人多利用节假日进行户外活动,并对环境有着更高的要求,他们需要优美、多 样而安静的私密空间在这里,工作的疲劳和压力得到释放调研中发现,恋人是这类空间 中的常客,他们更加强调私密空间5.5 时间 17: 00——22: 00该时间段周末人数异常的多,有聚集在一起跳舞的中老年人,有晚饭后出来散步谈情的 青年人,也有饭后出来玩耍的儿童1)明显的表演性活动滑板、溜冰等活动在自娱的同时,带有明显的炫耀与表演性质,根据'人看人”的心理, 开敞空间是"舞台”和"观众席”的拓展,所以在开敞空间既要设置空旷的场地供表演,又要有 休息设施供观看。
项目设计在开敞空间周边结合花坛边沿设置座位,并且朝向广场开阔视界, 是合理的,值得借鉴2)休息、聊天活动人群多选择在空间周边停留,根据安全点理论,在空间周边结合花坛、水池边缘设 置辅助座椅,且边界凹凸弯折,并以树池隔开,为人们提供一个较'安全”的观看地点;辅助 座椅以容纳二至三人的尺度设置,体现了对空间气泡的运用6结论设计必须是连续的、互动的景观设计是"没有句号”的,不可能一劳永逸,大众的需求 也是不断动态变化的,设计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众的行为,因此必须遵循连续、互动设 计原则设计必须遵从人性,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大众的身心需求和行为是设计的直接依据, 满足这些需求是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师应不遗余力地为人们提供具有良好开放性、多样性、 参与性、宜人性与生态性的环境空间设计与行为研究是个很复杂的课题,通过本次调查,希望在重新熟识大众行为相关 理论的基础上,对人的行为进行了全面的观察和详细的记录,并在运用理论对结果进行分析 过程中,认识到人的行为对设计的影响和指导作用,且掌握了从大众行为心理的角度去评价 园林设计作品,提出"设计必须为人”是当今景观设计师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参考文献:[1] 阿尔伯特-J-拉特利奇著.王求是.高峰译.大众行为和公园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1983.[2] 克莱乐•库柏•马库斯等著.俞孔坚等译.人性场所[J].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3] 扬•盖尔著.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4] 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J].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M].1999.[5] 章俊华.环境设计的趋势一一"公众参与”[J].中国园林,200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