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医学课件:成份输血

努力****83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221.50KB
约34页
文档ID:178002001
医学课件:成份输血_第1页
1/34

除血液制备和使用过程中污染使受血者感染除血液制备和使用过程中污染使受血者感染外,献血者血中带有病原体亦可使受血者感外,献血者血中带有病原体亦可使受血者感染,目前很难避免,只能尽量减少,除最有染,目前很难避免,只能尽量减少,除最有威胁性的乙型和丙型肝炎(血源感染甲型肝威胁性的乙型和丙型肝炎(血源感染甲型肝炎者少)、艾滋病、梅毒、疟疾等外,巨细炎者少)、艾滋病、梅毒、疟疾等外,巨细胞病毒、胞病毒、HS 病毒、病毒、EB病毒、病毒、HTLV(我国(我国人群阳性者占人群阳性者占0.08,福建,福建0.96)、人)、人类细小病毒、麻疹、斑疹伤寒沙门氏菌病、类细小病毒、麻疹、斑疹伤寒沙门氏菌病、布氏菌病、雅司病等病原体也可使体弱者布氏菌病、雅司病等病原体也可使体弱者(如婴儿、老年人、化疗病人等)发生严重(如婴儿、老年人、化疗病人等)发生严重疾病一)全血输注 全血具有运输营养物质、Q2、CO2,调 节酸碱平衡、渗透压、电解质平衡及免疫功能和防止出凝血的作用关于新鲜全血的定义缺乏公认标准,因输血的目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含义纠正运输氧功能不足,以5天内ACD血或10天内的CPD血视为新鲜全血补充血小板、粒细胞以12小时或8小时内视为新鲜血。

补充不稳定凝血因子(、)则以12天的全血视为新鲜全血2.浓缩红细胞 是全血去除大部分血浆制成的红细胞制品,一个单位浓缩红细胞由200400ml全血制成,其红细胞压积为75%5%适用于急、慢性贫血患者输注4.少白细胞的红细胞少白细胞的红细胞 由全血或浓缩红细胞通过离心、过滤或沉由全血或浓缩红细胞通过离心、过滤或沉降等方法除去降等方法除去90%以上的白细胞制成洗涤红以上的白细胞制成洗涤红细胞、冻融红细胞也属少白细胞的红细胞制品细胞、冻融红细胞也属少白细胞的红细胞制品一般认为去除血液一般认为去除血液70%以上的白细胞即可以上的白细胞即可避免因白细胞凝集素所致的输血发热反应,少避免因白细胞凝集素所致的输血发热反应,少白细胞的红细胞适于有发热、过敏反应的需要白细胞的红细胞适于有发热、过敏反应的需要反复输血者反复输血者5.洗涤红细胞 洗涤红细胞由全血经生理盐水反复洗涤制成已去除99%的血浆、85%的白细胞及95%的血小板,红细胞压积为70%优点及适应证:(1)较少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发热、过敏),减少输血相关传染病2)制品中缺乏抗A及抗B凝集素,洗涤O型红细胞可输给任何ABO血型的受者3)适于具有发热、过敏反应而需要反复输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PNH、IgA缺乏及心、肝、肾疾病的患者。

6.冻融红细胞 红细胞代谢速度取决于保存的温度低温保存条件下由于红细胞代谢活动降低或完全停止,能量消耗减低,避免了毒性代谢产物堆集,可延长红细胞保存期冻融红细胞即是将洗涤红细胞加入一定浓度的甘油(防冻剂),置于-80低温冰箱或-196液氮保存的甘油化红细胞制品高浓度甘油化红细胞可保存3年低浓度甘油化红细胞可保存10年以上输注前经解冻、去甘油、加入生盐水重新悬浮,供静脉输注适用于稀有血型血液和自身血液保存及稀有血型的自身输血的患者输注7.年轻红细胞 年轻红细胞制品富含网织红细胞及日龄较短的红细胞输入体内的红细胞半存活期较长据观察为44.9天而一般红细胞制品输入体内红细胞半存活期为27.929.5天故输注年轻红细胞可延长输血的间隙时间,减少输血所致铁负荷过重,延迟或防止含铁血黄素沉着症适用于长期依赖输血的慢性贫血患者输注三)血小板输注 1.血小板制品 包括富含血小板血浆、浓缩血小板、少白细胞血小板、添加液血小板、冻存血小板等以浓缩血小板应用最广泛以下介绍目前常用的手工法机采法制备的浓缩血小板1)手工法:200ml新鲜全血经离心制成1单位,含血小板2.41010个(亦有400ml全血制成,含血小板5.51.010个)。

体积约3050ml,混有少量白细胞和红细胞其优点为成本低,价格便宜2)机采法,应用血细胞分离机从一个供体单次处理全血量约3000ml(一般选用血小板数150109/L的供者),制 成 一 个 单 位,含 血 小 板 数2.51011个,可分为24小时和5天贮存包装(袋)其产品纯度高,但价格贵2.适应证(1)治疗性血小板输注:1)由疾病、化疗或放疗所致骨髓抑制或衰竭:血小板数低于20109/L伴自发性出血者;血小板数低于50109/L,某些病人也可发生小量出血,一般止血措施无效者;颅内出血时应输机采血小板(加倍量),并IVIG有可能挽救生命2)血小板功能障碍:如血小板无力症、尿毒症、肝病、药物等引起血小板功能异常肝肾病出血宜合用FFP或冷沉淀3)大量输血所致稀释性血小板减少,血小板数50109/L4)心肺旁路手术:常有血小板功能损伤和某种程度的血小板减少,血小板数50109/L且有伤口渗血不止者5)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病人体内存在血小板抗体,输入血小板很快破坏,不轻易输注血小板有下列情况可输注:血小板数100109/L3.禁忌证:TTP(促进血栓形成),输血后紫癜(输注无效)。

4.血小板选择(1)一般选输ABO血型相同的血小板Rh阴性患者,最好选用ABO、Rh血型均相同的血小板2)反复输注血小板者,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选择ABO血型相同、HLA及血小板抗原系统完全一致的血小板或单采血小板3)急救时可输注ABO血型不合的血小板,其制品要求尽量少红细胞(红细胞40109/L,几乎可控制所有病人出血;20109/L,2/3病人出血停止;仍20109/L,不足1/3病人出血停止2)输后一小时和24小时血小板数上升,出血时间缩短,出血症状控制达48小时以上表示有效3)输后1小时和24小时血小板不增高或出血未控制,说明剂量不足或产生同种免疫4)下列因素可影响血小板输注疗效:与输入血小板有关:剂量不足、制备不当、保存不当、未振荡或过分及供者服阿斯匹林;与病人有关:产生同种免疫(特异抗体),发热、感染、DIC等可使血小板上升反应差;脾大伴脾功能亢进病人可比正常人多破坏30%血小板;患者近期服用阿司匹林等同种免疫一旦发生,可采用以下措施:加倍量输注仍有止血效果;输注血小权交叉配合试验阴性的血小板(包括血小板和HLA相合);直系亲属作供者并用机采(最好照射);酸处理法去除血小板表面HLA-I类抗原。

预防同种免疫产生的措施:输注单采血小板,以减少与供者抗原接触;输注少(无)白细胞的血小板;紫外线照射破坏抗原递呈细胞四)白细胞输注 白细胞输注通常是指中性粒细胞输注中性粒细胞具有趋化、吞噬、杀菌功能,是机体抵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中性粒细胞缺乏者常合并严重细菌感染,革兰氏阴性细菌败血症、严重真菌感染,且多数感染难于控制,有时需要输注白细胞1.白细胞制品(1)浓缩白细胞:由全血通过离心、过滤、沉降等方法分离制成一个单位浓缩白细胞(400ml全血制成)含粒细胞约1109个另含有少量血浆、血小板及红细胞,体 积 约3545ml2)单采粒细胞:应用白细胞分离机单采粒细胞一次可获粒细胞数大于11010个,可满足一成年患者一次输注量且可对同一供者反复采集从而可大大减少因HLA抗原不合所致的不良反应,但价格昂贵2.适应证(1)粒细胞缺乏:白血病、恶性肿瘤化疗期、再生障碍性贫血、遗传性粒细胞缺乏症等合并感染者2)粒细胞功能异常:慢性肉芽肿瘤,契-东综合征(Chediak-Higashi Syndrome)合并感染者3.输注指征 输注粒细胞易引起发热、同种免疫、TAGVHO,甚至肺栓塞等不良反应,应严格掌握。

对中性粒细胞持续低于0.5109/L,且合并严重感染,有效抗生素治疗2448小时感染不能控制者,可考虑输注白细胞正常献血者的粒细胞输入受者体内分布于循环池及边缘池的数量相似按每公斤体重血容量及粒细胞在体内的分布计算,输入粒细胞1.4108/kg(即0.14单位/kg),可提高外周血粒细胞1.0109/L,每次需(1.03.0)1010个粒细胞,一连输35天,至感染基本控制输粒细胞应采用标准输血器缓慢静脉滴入,输注时密切观察不良反应为避免GVHD,主张输注前先对白细胞制品照射1530Gy(1分钟),然后输给患者4.疗效评价 临床上依据体温下降、症状好转、感染控制视为有效输入的粒细胞很快离开循环集中的肺,一般不以输注后白细胞计数作为判断疗效的指标5.影响疗效的因素(1)ABO血型不同:HLA抗原配合程度不高,受者血清存在抗白细胞抗体影响输注后粒细胞的回收率2)患者血清存在抗淋巴细胞毒抗体、粒细胞凝集素会使输注后粒细胞吞噬、杀菌功能下降3)白细胞病未缓解期,输注粒细胞疗效差五)凝血因子输注 甲型血友病、乙型血友病患儿有出血时常需要补充因子、因子止血因肝脏功能障碍所致的多种凝血因子减少,其治疗除去除病因外,还可用维生素K促进凝血因子的合成。

必要时也可输注凝血因子一般不输血常用的凝血因子制品有:1.新鲜冰冻血浆 其中含有各种血浆凝血因子,适用于各种因凝血因子减少所致出血时的替补治疗因子平均含量分别为1 IU/ml血浆2.冷沉淀物 由新鲜血浆冰冻离心沉淀制成每单位体积为2050ml,含因子量约100IU此外,还含有纤维蛋白原、VW因子等适用于甲型血友病、血管性假性血友病、纤维蛋白原缺乏症患者出血时输注3.人第因子浓缩剂-冻干人凝血因子(AHF)浓缩制剂 含因子浓度及纯度高,每瓶200IU、300IU和400IU三种规格是甲型血友病患者出血进行替补治疗的理想制品4.凝血酶原复合物-冻干人凝血酶原复合物 制剂中含、凝血因子每血浆当量单位相当1ml新鲜血浆中、因子的含量适用于乙型血友病及肝病性凝血因子障碍者出血时输注5.冻干人纤维蛋白原 系健康人血浆提纯冻干制成适用于纤维蛋白原缺乏者出血时输注输注需要量应参考各凝血因子达到止血水平的最低值,维持输注间隔时间应参考凝血因子输入体内的存活期此外,要求达到的止血水平还与出血严重程度及手术范围有关甲型血友病患儿有严重出血(颅内)时要求因子水平达20%40%,大手术时要达80%,每隔12小时给予一次,以首次1/2量维持,疗程视出血情况而定,输入因子1 IU/kg或新鲜冰冻血浆1ml/kg,可使患儿血浆因子水平升高2%。

输入因子的需要量可按下式计算:需要因子(IU)=预期的高值(正常的%)0.5体重(kg)因凝血因子、在420时是稳定的故乙型血友病、丙型血友病患儿有出血时,可输血浆或全血(新鲜或库血)止血但前者最好输注凝血酶原复合物,后者输注冰冻血浆凝血因子止血水平最低值输入体内存活时间(h)1g/L1236正常值的10%20%24正常值的30%12正常值的25%2060(分钟)471/2正常值的20%25%36 47正常值的20%1214血小板50109/L2449(四)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1.发热反应 最常见占儿科输血不良反应的15%,全血不良反应较血浆、白蛋白、血浆凝血因子、压积红细胞高输血次数愈多发热反应机率愈高2.过敏反应3.溶血反应 指输入的红细胞(少数情况为受者的红细胞)在受者体内发生破坏溶血的不良反应4.细菌污染输血反应5.循环负荷过重6.中毒反应7.含铁血黄素沉着症8.输血传播疾病9.输血后紫癜10.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11.微聚物和肺栓塞。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