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江苏历史小高考1

沈***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32MB
约55页
文档ID:169904781
江苏历史小高考1_第1页
1/55

20132013年江苏历史小高考复习年江苏历史小高考复习必修一必修一专题一专题一前前221前前991公元元年或公元元年或1 1年年991804公元前公元前3 3世纪末世纪末公元前公元前1 1世纪世纪公元公元1 1世纪世纪1919世纪初世纪初注意:注意:公元前的年代数字越大距离我们今天越远;反之越近公元前的年代数字越大距离我们今天越远;反之越近跨公元元年的要减去一年;一个世纪是跨公元元年的要减去一年;一个世纪是100年20世纪初世纪初1912史料史料1、史料、史料概念概念:史料就是指有助于认识历史、复原历史真实情况的一史料就是指有助于认识历史、复原历史真实情况的一切资源,也就是关于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信息切资源,也就是关于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信息2、史料、史料分类分类:按照史料产生的时期、出处划分:一般将史料区分为:按照史料产生的时期、出处划分:一般将史料区分为: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指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指接近接近或直接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的研究与诠释研究与诠释,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再创造再创造。

例如例如史记史记一书,就包含了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一书,就包含了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与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与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按照史料的载体划分:可以分为按照史料的载体划分:可以分为实物实物史料、史料、文献文献史料实物实物史料:是人类历史在发展过程中被保存或遗留下来史料:是人类历史在发展过程中被保存或遗留下来的前人活动的场所和前人创造发明的有形物品大体上的前人活动的场所和前人创造发明的有形物品大体上可分为:一是可分为:一是遗址遗址;二是;二是墓葬墓葬-原始史料原始史料文献文献资料:文献应包括资料:文献应包括文字文字资料和资料和口传口传资料两大部分资料两大部分 朝朝 代代时时 间间奴隶社会奴隶社会夏夏商商西周西周东周东周春秋春秋(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的过渡时期)封建社会封建社会战国战国(封建社会)(封建社会)秦汉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隋唐五代十国五代十国宋元(辽宋夏金元)宋元(辽宋夏金元)明清明清公天下公天下家天下家天下法天下法天下夏商周夏商周-秦汉秦汉-隋唐宋元隋唐宋元-明清明清尧舜禹尧舜禹新中国新中国夏、商、周夏、商、周(BC2070BC2070BC476BC476)中国中国早期早期政治制度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中央集权制(BC221BC221年年19121912)秦秦汉隋唐宋元汉隋唐宋元明清明清形成形成发展发展顶峰顶峰衰弱衰弱考点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了解先秦时期的王朝变迁理解分封制分封制理解宗法(一)先秦时期王朝的变迁夏夏 BC2070BC2070年,禹建立,年,禹建立,中国第一个奴隶制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王朝。

禹死后,其子启夺得王位禹死后,其子启夺得王位王位世袭制王位世袭制取取代禅让制,代禅让制,家天下家天下取代公天下取代公天下商商 BC1600BC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西周西周 BC1046BC1046年,武王(年,武王(姬姬发)伐纣(发)伐纣(牧牧野之战野之战),建立周朝,都),建立周朝,都镐京镐京,史称西周史称西周东周东周 BC770BC770年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战国春秋、战国二)理解理解分封制的基本内容和影响分封制的基本内容和影响1 1、目的、目的: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周”)2 2、内容内容:土地和人口(授民授疆土):土地和人口(授民授疆土)3 3、对象对象: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4 4、主要诸侯国:主要诸侯国:燕鲁晋卫;齐;宋陈楚燕鲁晋卫;齐;宋陈楚5 5、诸侯的权利和义务诸侯的权利和义务:权利:权利:世袭统治权世袭统治权(再次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义务: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6 6、影响:、影响:积极积极:稳定秩序,扩大疆域(分封制是一种地方行政制度)(分封制是一种地方行政制度)消极消极:随着诸侯王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周王室衰危,分封制遭破坏。

楚王问鼎楚王问鼎)7 7、瓦解:、瓦解: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 天子天子 諸侯諸侯 卿大夫卿大夫 士士 庶人庶人通过分封制,西周的贵族集团形成了通过分封制,西周的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周王诸侯诸侯卿、大夫卿、大夫士士”的等级序列的等级序列1、目的: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等级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保证王权巩固(即即维护周王朝的统治和政权的稳定)维护周王朝的统治和政权的稳定)2、实质(含义实质(含义 ):):按照血缘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关系的政治制度3 3、内容与特点:、内容与特点:1 1)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继承制(最大特点)最大特点)原则:原则:“立嫡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2 2)小宗服从大宗,大宗与小宗具有)小宗服从大宗,大宗与小宗具有相对性相对性3 3)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治隶属关系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相结合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相结合)4 4)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秩序:)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秩序:周天子周天子诸侯诸侯卿大夫卿大夫士士4 4、作用:、作用:(1 1)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的稳定和团结。

利于统治集团的稳定和团结2 2)有利于)有利于凝聚宗族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强化王权,把把“国国”和和“家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密切地结合在一起重亲情、家庭、重血缘、重宗族等重亲情、家庭、重血缘、重宗族等宗法观念宗宗法观念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内容之一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内容之一(家谱、祭祖)(家谱、祭祖)【探究】依据西周的政治制度,周王与诸侯之间有【探究】依据西周的政治制度,周王与诸侯之间有哪些关系?哪些关系?政治政治:血缘血缘:宗法宗法:君臣关系(等级从属关系)兄弟关系大小宗关系互为表里互为表里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宗法制是分配的原则宗法制是分配的原则分封制是权力的分配分封制是权力的分配相辅相成相辅相成思维提升: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下面这道选择题,按照西周宗法制下面这道选择题,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妻妾妻妾 一般称谓一般称谓 妻(正室)妻(正室)A三哥(三哥(21岁)岁)B四哥(四哥(19岁)岁)妾一(侧室)妾一(侧室)C二哥(二哥(23岁)岁)妾二(侧室)妾二(侧室)D大哥(大哥(25岁)岁)A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子以贵不以长-春秋春秋公羊传公羊传1.1.(20092009北京春季会考)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北京春季会考)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

这一制度称为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这一制度称为A.A.分封制分封制B B郡县制郡县制C C宗法制宗法制D D禅让制禅让制.(20092009北京夏季会考)西周初年为了实行有效北京夏季会考)西周初年为了实行有效的统治,实行分封制被封为诸侯的主要是的统治,实行分封制被封为诸侯的主要是.同姓亲族同姓亲族.异姓功臣异姓功臣.殷商降族殷商降族.先代贵族先代贵族.(20102010会考模拟题)会考模拟题)“亲情是缘,相聚是缘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追根溯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密切关系的是A.A.井田制井田制B B宗法制宗法制C C分封制分封制 D D郡县制郡县制历史典故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的反映 A A宗法制宗法制 B B分封制分封制 C C郡县制郡县制 D D王位世袭制王位世袭制西周时期,诸侯国的国君死后,其继任者是西周时期,诸侯国的国君死后,其继任者是A A嫡长子嫡长子 B B兄弟兄弟 C C功功臣臣 D D诸子中贤能者诸子中贤能者考点二: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了解秦的统一了解“始皇帝”的来历和秦朝的三公理解郡县制的建立和作用认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一)秦的统一 统一者统一者:秦王嬴政嬴政 统一进程统一进程: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六国灭亡顺序六国灭亡顺序:(注意最早和最晚被灭亡的)统一的策略:合纵连横,远交近攻。

都城都城:咸阳 意义意义: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建王朝由来由来 秦朝完成全国统一后,嬴政认为自己秦朝完成全国统一后,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过五帝 ,故称皇帝,自称故称皇帝,自称“始皇帝始皇帝”皇帝这一皇帝这一称号自此而来称号自此而来特点:皇帝独尊,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核心)皇权至上(核心),皇位世袭,皇位世袭 (二)皇帝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三公:丞相丞相 (百官之首,帮助皇帝(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处理全国政事政事 )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副丞相,(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 帝召令、负责帝召令、负责监察监察百官百官)太尉太尉 (虚设,负责全国(虚设,负责全国军务军务)三公之下设九卿,分管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三公之下设九卿,分管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秦朝中央官制的作用(特点):秦朝中央官制的作用(特点):分工严密,各司其职而又互相牵制,有利于分工严密,各司其职而又互相牵制,有利于加强皇权加强皇权二)中央官制: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三公九卿 图一 秦朝的中央集权体制(二)地方制度:郡县制地方制度:郡县制(1 1)建立:)建立:春秋、战国,开始出现 秦朝时,在全国推行。

2 2)概况:)概况:郡:最高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地方行政机构,郡的最高行政长官为郡守县: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县的长官是县令或县长县以下有乡乡、里里等基层行政机构,还有负责地方治安并兼管公文传递的“亭亭”皇帝皇帝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丞相、御史大夫九九 卿卿郡郡 守守县令、县长县令、县长有秩、三老、啬夫、游徼有秩、三老、啬夫、游徼中中央央郡郡县县乡乡里里 秦朝从中央到秦朝从中央到地方地方金字塔型金字塔型官官僚僚机构示意图机构示意图有秩、三老、啬夫、游徼、里正有秩、三老、啬夫、游徼、里正(二)地方制度:郡县制地方制度:郡县制(3 3)特点:)特点:(4 4)影响:)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相同相同:性质: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性质: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目的: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目的: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不同点不同点:分分 封封 制制郡郡 县县 制制时时 代代奴奴 隶隶 社社 会会封封 建建 社社 会会与中央政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府的关系被分封的诸侯具有被分封的诸侯具有一定的一定的独立性独立性,封,封位位世袭世袭中央政府属下的地方行政中央政府属下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都由机构,郡守和县令都由皇皇帝任免帝任免影影 响响容易形成容易形成割据割据势力势力有利于有利于中央集权中央集权的加强,的加强,维护了国家的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统一划分标准划分标准 与宗法制相联系,与宗法制相联系,以以血缘血缘关系为基础关系为基础在国家大一统条件下实行在国家大一统条件下实行的,按的,按地域地域划分划分1.1.建立:建立:秦始皇秦始皇建立起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2.内容:内容:皇帝制度、中央官制、郡县制。

皇帝制度、中央官制、郡县制3.3.基本特征:基本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权力的高度集中4.4.影响影响积极:积极: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有利于封建经济的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巩固国有利于封建经济的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家统一消极:消极:封建社会封建社会后期后期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进步;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进步;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三)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影响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影响1.1.(20092009北京春季会考)中国古代第一个北京春季会考)中国古代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是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是大禹成汤大禹成汤周武王秦始皇周武王秦始皇.(20092009北京夏季会考)北京夏季会考)“朕为始皇帝,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这里的这里的“朕朕”应该是应该是夏启嬴政夏启嬴政刘邦李世民刘邦李世民.(20102010会考说明样题)毛泽东曾说会考说明样题)毛泽东曾说“百百代都行秦政制代都行秦政制”,这个,这个“制制”指指分封制郡县制分封制郡县制宗法制世袭制宗法制世袭制考点三:汉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了解汉朝的郡国并行制理解唐朝三省六部制了解宋朝分割宰相权力的举措理解元朝的行省制度理解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了解明朝废丞相、设内阁了解清朝设置军机处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秦秦 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1.专制主义专制主义:指:指,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蕴蕴涵着涵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2.2.中央集权中央集权:指:指,即中央控制地,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方、地方服从中央蕴蕴涵着涵着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3.3.两者关系两者关系:君主专制必然要实行中央集权,但中:君主专制必然要实行中央集权,但中央集权不央集权不一定要实行君主专制随着社会发展,一定要实行君主专制随着社会发展,(一)汉朝的郡国并行制汉初汉初(高祖刘邦高祖刘邦)汉景帝汉景帝汉武帝汉武帝郡县、封国并存郡县、封国并存 “削藩削藩”平定平定“七国七国之乱之乱”颁布颁布“推恩令推恩令”巩固西汉统治引起王国问题,威胁中央集权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1.1.(20102010会考说明样题)汉武帝实行会考说明样题)汉武帝实行“推恩推恩令令”的目的是的目的是增加税收恩泽贵族增加税收恩泽贵族削弱王国势力实现民族融合削弱王国势力实现民族融合2 2(20102010会考模拟题)西汉时的刺史代表中会考模拟题)西汉时的刺史代表中央行使央行使A A行政权行政权 B B监察权监察权C C军权军权 D D财权财权皇皇 帝帝尚书令尚书令侍侍 中中常常 侍侍丞丞 相相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太太 尉尉 九九 卿卿 中朝中朝外朝外朝决策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执行机构(二)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1)三省:三省:(2)六部:六部:尚书省下设吏部(官吏的任免和考核)、户部(户籍、土地和赋税赋税)、礼部(礼仪、科举科举)、兵部(军政)、刑部(刑狱)、工部(国家工程建设)。

3)特点:特点:(4 4)影响:)影响: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使相权一分为三,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被历代王朝所沿用兵部兵部礼部礼部工部工部皇皇帝帝中书省中书省(草拟)(草拟)门下省门下省(驳议)(驳议)吏部吏部尚书省尚书省(执行)(执行)户部户部刑部刑部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通过通过分割相权分割相权来强化皇权来强化皇权1.1.(20092009北京春季会考)中国古代的三省六部制确北京春季会考)中国古代的三省六部制确立完善于立完善于秦汉时期隋唐时期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2.2.(20092009西城模拟)唐太宗时期,如果国家要修建一西城模拟)唐太宗时期,如果国家要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其运作程序是项大型水利工程,其运作程序是A.A.尚书省尚书省中书省中书省门下省门下省工部工部B.B.中书省中书省门下省门下省尚书省尚书省工部工部 C.C.门下省门下省中书省中书省尚书省尚书省工部工部D.D.尚书省尚书省门下省门下省中书省中书省工部工部3.3.(20092009北京夏季会考)北京夏季会考)右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创右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立于A.A.秦汉时期秦汉时期B.B.隋唐时期隋唐时期C.C.宋元时期宋元时期D.D.明清时期明清时期宋宋朝朝分分割割相相权权皇帝皇帝政事堂政事堂 枢密院枢密院 三司三司(行政行政)(军事军事)(财政)(财政)同平章事同平章事 枢密使枢密使 三司使三司使(宰相)(宰相)参知政事参知政事(副相)(副相)(四)元朝的行省制度(四)元朝的行省制度1、机构:中央:中书省(最高行政机关)地方:行省(最高地方行政区划)2、行省的设置:目的:设置:中书省管辖“腹里”行省10 个,江苏在元朝时,苏北属于河南江北行省、苏南属于江浙行省。

宣政院管宗教和川、藏、青地区改变宋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局面;改变宋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局面;加强对辽阔疆域的有效管理加强对辽阔疆域的有效管理四)元朝的行省制度(四)元朝的行省制度3、行省权限: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如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央的中书省,军政要务要呈报中央的枢密院,不得更改赋税制度和调动军队4、意义:(行省-路-府-州-县)A A 加强了加强了中央集权中央集权;B B 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C C 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是中国省制的开端;D D 调整了中央和地方关系调整了中央和地方关系(五)(五)明朝的内阁明朝的内阁(1)废丞相:)废丞相:A A、原因原因:明太祖明太祖朱元璋鉴于相权过重、威朱元璋鉴于相权过重、威胁皇权胁皇权 B B、目的目的:加强君主专制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的需要C C、过程过程:废丞相,权归六部,:废丞相,权归六部,中国宰相制中国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度从此被废除D D、影响影响:君主专制制度达到:君主专制制度达到新高度新高度图五 明朝时期的中央集权体制(五)(五)明朝的内阁明朝的内阁(2)设内阁)设内阁:A A、明太祖时设、明太祖时设殿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作为侍从顾问B B、明成祖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时内阁制度正式形成正式形成C C、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权,地位十分巩固;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权,地位十分巩固;内阁,只是皇帝的内阁,只是皇帝的咨询咨询机构,机构,无决策权无决策权,升降由皇帝,升降由皇帝决定,对皇权起决定,对皇权起不不到到制约制约作用作用D D、内阁的影响:、内阁的影响: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是皇帝为加强专制而,是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建立的,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宦官参政,妨碍阁权,甚至控制内阁宦官参政,妨碍阁权,甚至控制内阁明代政治明代政治日益黑暗(反映了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日益黑暗(反映了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内阁首辅内阁首辅”“宰相宰相”明朝的内阁制度与西方近代的内阁制度是否一样?明朝的内阁制度与西方近代的内阁制度是否一样?原因:原因: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直)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直)强化皇权(根)强化皇权(根)权限:军机大臣权限:军机大臣品级不高品级不高,都由钦定受,都由钦定受皇帝召见,皇帝召见,跪受笔录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经皇帝审批后,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经皇帝审批后,传达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特点:特点:简简 、速、密、速、密 意义:标志着意义: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君主专制制度达到(六)(六)清朝的军机处清朝的军机处(2010(2010会考模拟会考模拟)清朝军机大臣的基本职责是清朝军机大臣的基本职责是 A A决定军国大事决定军国大事 B.B.处理全国政事处理全国政事 C C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 D.D.笔录、传达皇帝的旨意笔录、传达皇帝的旨意宋太祖削夺地方兵权、财权,派文官任地方长官,宋太祖削夺地方兵权、财权,派文官任地方长官,其目的是其目的是(人教样题人教样题)A A加强中央集权加强中央集权 B B减轻地方财政开减轻地方财政开支支C C减轻地方军费开支减轻地方军费开支 D D提高地方行政效提高地方行政效率率 进步:进步: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利于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局限:局限:君主专制制度推向高峰,严重阻碍君主专制制度推向高峰,严重阻碍的的发展,束缚了发展,束缚了,极大地,极大地妨碍了妨碍了,导致,导致中国落伍于世界中国落伍于世界选官制选官制度的变化度的变化选官制度选官制度时段时段标准标准世卿世禄世卿世禄军功爵制军功爵制察举察举九品中正九品中正科举制科举制西周西周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时期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隋唐时期血缘血缘军功军功孝廉孝廉门第门第才学才学会考模拟 相权削弱,皇权加强,是中央集权制度发相权削弱,皇权加强,是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重要特点下列史实不符合这一特点展的重要特点下列史实不符合这一特点的是的是A汉武帝平定汉武帝平定“七国之乱七国之乱”B隋唐隋唐设三省六部制设三省六部制C明朝废除丞相明朝废除丞相D清初设立军机清初设立军机处处中国古代中央、地方制度中国古代中央、地方制度 朝代朝代 演变演变中央机构中央机构地方机构地方机构秦朝秦朝 建立建立郡县制郡县制两汉两汉 巩固巩固郡国并行郡国并行隋唐隋唐 完善完善北宋北宋 加强加强元朝元朝 发展发展行省制行省制明朝明朝 高峰高峰废行省,设三司废行省,设三司清朝清朝 顶峰顶峰行省制行省制三公九卿制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增加宰相人数增加宰相人数中书省中书省内阁内阁军机处军机处1、最高统治者制度的演变:王-皇帝2、中央官制的演变 秦:三公九卿制-唐:三省六部制-宋:分割宰相权力-元:中书省-明:废丞相,设内阁-清:设军机处3、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西周:分封制-秦:郡县制-汉:郡国并行制-元:行省制4、选官制度的演变 先秦:世官制-西汉: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开始:科举制(1 1)中央:)中央:(2 2)地方:)地方:1、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略)2、中央集权制度:中国古代基本的政治制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最大特点是,以至高无上的为核心,大于法治。

一直存在、的矛盾,但专制主义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趋势不断加强,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最终在北宋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在明朝解决政治制度和伦理道德相结合宗法制严重影响到古代政治制度的建设,渗入到国家政治制度中;思想占据统治地位,长期影响政治制度。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