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版《浏阳河》教学设计汇编

滴**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3.37KB
约8页
文档ID:26296970
新版《浏阳河》教学设计汇编_第1页
1/8

新版《浏阳河》教学设计汇编 内容摘要:古筝进入小学音乐课堂,使学生受到民族音乐的熏陶,促进古筝音乐艺术的水平,学生提升民族意识,促进民族音乐的持续发展和传承发展古筝艺术在教学中,学生对于古筝乐曲的鉴赏兴趣不大、理解不深刻等问题,本文以具体的教学案例进行研究,通过具体的教学设计,引领学生感受古筝音乐,领略古筝乐曲的情绪与意境,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 关键词:浏阳河 古筝 小学音乐 一.前言 古筝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之一,让古筝走进小学音乐课堂,发扬古筝音乐艺术的同时还可以弘扬民族音乐民族音乐是音乐教育中的关键部分,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让学生通过学习古筝音乐知识,受到民族音乐的熏陶,增强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促进民族音乐的发展 笔者是工作在小学一线的音乐教师,自身的专长就是民族乐器,所以在教学中十分重视推广和弘扬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材中可选择的古筝曲有《浏阳河》和《渔舟唱晚》两首,由于所教授的年级是小学中低段的小学生基于此,笔者在教学中选择古筝独奏曲《浏阳河》进行教学设计 二.《浏阳河》简介 《浏阳河》是一首旋律流畅、优美动听的古筝独奏曲,由著名古筝演奏家张燕根据同名歌曲改编而成。

主题旋律在乐曲***出现了4次,第一次由右手弹奏主旋律,表现了优美、平静的旋律;第二次旋律运用了加花的手法,速度变快,旋律变得欢快、活泼起来;第三运用琶音的演奏技法,展现了自由流畅的流水第四次是第一次的变化再现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主要在于区分四段主题旋律的不同之处,基本了解乐曲的结构 三.《浏阳河》教学设计 古筝独奏曲《浏阳河》是三年级上册的一首欣赏曲目,在欣赏过程中一般包括导入、新授、拓展和结语四个环节,将四个环节分为四个板块进行教学设计 【板块一】导入 第一段即主题音乐段,运用了原歌曲的基本旋律,优美动听运用了吟弦、揉弦、上滑音和下滑音等演奏技巧,表现出了水波荡漾的感觉在导入部分,通过导入语导入后教师弹奏主题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乐曲进行初步感受 (一)聆听古筝音色 1.教师古筝弹奏《浏阳河》主旋律1 师:这段好听旋律,老师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呢? 生:古筝 2.语音介绍古筝 师:老师考一考你们的小耳朵,刚才听到关于古筝的介绍中说道古筝善于表现怎样的情景呢? 生:流水潺潺、碧波荡漾 (二)认识古筝构造 结合乐器实物来介绍古筝,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欣赏《浏阳河》时,我将古筝搬到了音乐教室进行讲解示范,老师再次演奏《浏阳河》主旋律1时,请同学们在来聆听的同时模仿古筝演奏的动作,和老师一起演奏这段优美的旋律 音乐是听觉艺术,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完整听完一首乐曲所以在欣赏中,分乐段聆听,细细品味乐曲的情绪与意境是十分必要的在聆听的同时运用PPT创设情境,拉近乐曲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三)感知音乐要素 教师再次古筝弹奏浏阳河主旋律1,学生随教师的演奏模仿古筝弹奏的动作,感受旋律的基本音乐要素 师:这段旋律的速度是怎样的呢? 生:中速 师:这段旋律听起来让你心情怎样? 生:开心、流畅、平静 师:你觉得这段旋律在模仿什么样的情景呢? 生:流水潺潺、碧波荡漾 通过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聆听后表述出乐曲的速度、情绪、表现的内容等音乐要素 【板块二】新授 在这个板块,让学生正式进入本节课的欣赏教学之中首先,聆听主旋律1的同时用旋律线展示乐段结构,通过哼唱熟记旋律熟记主旋律1后,完整聆听乐曲以保证音乐欣赏的完整性,初步了解乐曲结构而后,再次分段对比聆听,并律动区分每个乐段的音乐特点,解决本节课的难点。

在此之后,再次完整聆听(聆听的同时律动表现每段旋律),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乐曲的结构,更熟悉乐曲的旋律,也是对教学成果的检验 (一)初听《浏阳河》主旋律1(PPT展示波浪流动旋律线) 师:一共有几条波浪出现? 生:五条 师:哪两条波浪是平稳的、较小的? 生:第1条和第2条(用Lu模唱1、2条波浪) 学生聆听老师用Lu模唱一遍,然后和老师一起用Lu来模唱,唱的同时用手臂律动来感受波浪的进行 师:哪条波浪起伏最大? 生:第5条(用Lu模唱5条波浪) 师:剩下的波浪中,那一条更让你感觉更悠长? 生:第3条(用Lu模唱3条波浪) 師:还剩哪条波浪我们没有哼唱? 生:第4条(用Lu模唱4条波浪) 5.清唱,用Lu哼唱完整感受波浪旋律线 6.请小朋友们跟老师一起完整律动并用Lu哼唱感受波浪旋律线(清唱) 7.跟钢琴完整唱 请同学们再次聆听,和老师一起随音乐用Lu轻声哼唱,哼唱的同时加入手臂律动来模仿和感受波浪的起伏流动 (二)完整聆听《浏阳河》 师:我们聆听过得旋律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生:4次 师:每次出现都是一样的吗?那两次出现的旋律几乎是一样的呢? 生:不一样,第一次和最后一次 在聆听了《浏阳河》主旋律1之后,分句进行哼唱后完整律动哼唱感受主旋律1。

在学生熟练掌握主旋律1后完整聆听乐曲,由于之前对于主旋律有了深刻的印象,所以比较简单的听出主旋律出现了4次,第四次出现变化重复了主旋律1在接下来的聆听中,继续对比聆听,分析其他三段主旋律的不同 (三)分段聆听《浏阳河》主旋律2、主旋律3和主旋律4 1.聆听主旋律2 师:这段旋律与主旋律1相比,有哪些变化?速度上变得怎么样了?情绪变得怎么样? 生:速度上变快了,情绪更欢快了 师:这段旋律的波浪有什么特点?给你两个选项,请你选择A欢快、活泼 B优美、平静 生:A 师:你能听出旋律中的音有变化吗?音变多了还是便少了? 生:变多了 2.介绍加花 师:加花后的旋律音变多了,情绪也变得? 生:欢快、活泼了 师:对于加花我们初步感受一下就可以了正是运用了古筝加花的演奏手法,音乐变得更丰富,更欢快、活泼了 3.律动表现 引导学生用丝带表现这段旋律进行的感觉,并选出合适的表现形式,请同学们再次聆听主旋律2,聆听的时候将丝带对折,握住丝带中间的地方,随音乐画圈表现波浪,感受旋律的欢快活泼。

主旋律3和主旋律4的教学设计参照主旋律2,通过聆听对比感受主旋律的变化,将古筝的演奏技法加花、琶音等技法穿插于教学之中,便于学生理解主旋律2和主旋律3用丝带表现旋律线,加深学生对于古筝曲《浏阳河》主旋律的印象,区分四段主旋律的不同之处 2.完整聆听表现《浏阳河》 再次完整聆听古筝独奏曲《浏阳河》,聆听的同时用手臂律动表现主旋律1和主旋律4,用丝带对折画圈表现主旋律2,将丝带跟音乐高低进行甩动表现主旋律3,再次完整感受乐曲 【板块三】拓展 在这个环节我介绍了《浏阳河》在流行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版本,有古筝独奏版本的,有民乐合奏版本的,还有与流行音乐结合版本的,并请学生聆听欣赏了歌曲《浏阳河》 【板块四】总结 这个环结就是总结,以结束语的方式总结今天的课堂情况,回顾通过对《浏阳河》的学习,认识了古筝,初步感受了古筝的音色、演奏技法并提出对学生的期望,希望同学们记住这首美妙的古筝独奏曲《浏阳河》今后,我们还将会学习更多好听的古筝曲 四.结语 在古筝独奏曲《浏阳河》的教学设计中,抓住主旋律的音乐特点,从初步感受到完整聆听,再从分段对比聆听到最后的聆听表现全曲。

运用模唱、对比欣赏、律动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由浅入深的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情感上认同这首古筝乐曲,也体现了音乐学科的特点以具体教学片段为例,进行教學设计,让古筝走进小学音乐课堂,普及古筝知识,提高学生对古筝音乐的兴趣,推动古筝艺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岳龙,古筝走进课堂接受民族音乐熏陶,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x年11月上第21期 [2]朱珏,浅谈民族器乐鉴赏教学—以古筝曲《渔舟唱晚》为例,生活教育(教学研究) [3]黄美华,用“文化”把音乐课堂撑起来—《渔舟唱晚》教学设计,江苏教育,202x 。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