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八中2013届高三高考冲刺最后一卷历史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300分)第I卷(选择题共132分)本卷共33小题,每小题4分,共132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古代安徽人才辈出,全椒人吴敬梓是清代著名小说家,下列文学流派与其作品《儒林外史》相似 的有 (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下表为官方统计的官民信息,足以说明时期 西汉唐高宗时元成宗时 清康熙时全国人口5959万5238万5816万 2459万官员 7500人13465人22500人27000人 官民之比 1:79451 39271 26131:911 A.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完善 B.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C.国家行政支出不断增加 D.阶级矛盾日益尖锐14.《上海社会现象》记载:“自脚踏车风行沪地,初唯一二矫健男子取其便捷,互相乘坐,近则闺阁人,亦有酷喜乘此者每当那个马路人迹略稀之地,时有女郎三五,试车飞行,燕掠莺梢,钗飞鬓颤,颇堪入画这折射出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变化是 ( ) A.思想观念的解放 B.新式交通工具的传人 C.社会经济的发展 D.人们生活的近代化15.右边漫画《灾星图》,它创作的时期应该是 ( ) A.国民革命 B.国共对峙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16.“我们要诚心诚意地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 设。
在苏联,俄罗斯民族同少数民族的关系很不正常,我们应当 接受这个教训……我们必须搞好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巩 固各民族的团结这段话出自 ( )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联合政府》 D.《论十大关系》17.“因为法律的规定是任意的(人为的),而自然的指示则是必然的此外,法律的规定是人们约 定的结果,并非产生于自身(自然的产物);而自然的指示则与生俱(于自身),并非人们之间约定的产物据此可知古希腊哲学家安提丰认为 ( ) A.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B.法律制度于人们的约定 C.法律制度服务于民主政治 D.法律制度体现人性关怀18.“1814年是延续了25年的大动荡结束的一年今后要长期治理法国,就只能首先满足引起法国革命的双重需要,在政府中,要有真正的政治自由,在社会方面,要有物质福利,这是不断提高的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据此判断法国社会改造的时代任务是 ( ) A.警惕君主专制的复辟 B.避免社会革命 C .发展经济完善政治 D.确立共和体制19.下列表述违背史实的是 ( ) A.英国政府向议会提交报告书,赞香港发展良好 B.伊丽莎白二世祝贺习近平当选中国国家主席 C.卡梅伦要求议会下院议员不要在微博上表达对政府的不满 D.卡梅伦决定推出严格措施阻止东欧移民滥用英国的福利20.下图是《16世纪至20世纪世界人口大迁移示意图》,与世界人口迁移有关的因素是 ( ) ①新航路开辟②政府移民③宗教迫害④工业革命 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21.《国际关系的三重镜像》一文,将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概括为“见山是山,界线分明;见山不是山,世界变平;见山还是山,利益优先”三重镜像。
由“界线分明”到“世界变平”的标志是( ) A.不结盟运动兴起 B.德国统一 C.苏联解体 D.欧盟成立22.汤因比说:“人们将记住这个时代,这主要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恐怖的罪恶,也不是因为它的令人 惊讶的发明……人们要敢于认为让文明的益处为整个人类所利用是行得通的由此可见,作 者观察历史的视角主要侧重于 ( ) A.把握历史的发展方向 B.全球责任和文明角度 C.多角度认识和考察史实 D.辩证看待历史的发展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8分)36.(26分)海洋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基地,国际社会普遍认为,21世纪是海洋世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涨海崎头(指南海诸岛的礁滩),水浅而多磁石,缴外大舟,锢以铁叶,值之多拔 一一东汉杨孚《异物志》 “东北行,极大崎头,出涨海,中浅而多磁石 ——三国时期万震《南州异物志》 宋代将南海诸岛列入“琼管”范围,即“千里长沙”、“万里石塘”属于当时广南西路琼州的管辖范围,这标志着南海诸岛纳入中国版图已现端倪至明清两代,中央政府继续将南海诸岛明确列入中国版图并置于广东省琼州府万州辖下,行使了有效管辖。
——《求是》 二战期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占领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及其他国际文件明确规定把被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这自然包括了南沙群岛1946年12月, 当时的中国政府指派高级官员赴南沙群岛接收,在岛上举行接收仪式,派兵驻守 ——《大众日报》 材料二 鉴于我领海周边国家提出的不同领土要求,我国政府在不放弃主权的前提下,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解决原则对日本所提冲之鸟礁划界案、越南和马西亚所提南海划界案及时采取反制措施;同印尼等周边国家开展多项实质性合作项目,与马西亚签署了政府间海洋科技合作协议;中国将继续推进同周边海上国家的和谐建设 ——摘自《中国海洋发展报告》 材料三 21世纪在我国实施海洋战略,具有现实必要性和可行性中国是世界人口的头号大国,陆地空间不足,资有限,海洋是今后可持续发展的最后空间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必须依赖强大的海上力量作为后盾中国自北向南,完全处在由岛链形成的半闭海状态,没有强大的海洋力量,就无法保证安全的出海通道……海上通道和能安全保障将是21世纪初叶我国面临的又一个新问题 ——《关于21世纪我国东部大海洋战略的思考》 (1)依据材料一,从不同角度说明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9分) (2)结合材料二,指出我国外交政策的具体内容9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当今我国实施海洋战略的意义,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8分)37.(3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安石解释说:取息是不得已的,“然二分不及一分,一分不及不利而贷之,贷之不若与之然不与之而必至于二分者,何也?为其日之不可继也……然而有官吏之俸、辇运之费、水旱之逋、鼠雀之耗,而必欲广之,以待其饥不足而直与之也,则无二分之息可乎?” 一一转引自叶坦《大变法》 材料二 过去政府保证的基本人权是说,你可以自由地去争取你自己的幸福,至于争取得,争取不,政府管不了了,竞争的结果是,你失败了、你破产了、你没饭了,这些不是政府要管的事情现在把政府的职能转变过了,在经济上的保障,就是说,不饿死人也是政府的职能了,这个最低的保障就是,无匮乏的自由变成了基本的人权这一点,我觉得在美国的观念上是一个很大的革命 ——“大国崛起解说词”资中筠谈罗斯福新政 材料三 “国富”、“民富”的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全体国民能否从中普遍受益、公平地获得发展机会、平等地分享发展成果、不断增进幸福感当前,我们应关注国富、民富各种情形下的民众公平受益的可能性。
国富”与“民富”,两者并非是对立的,也不存在孰优孰劣的区分,关键在于如何将两者协调起,各自在增进人民福祉、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充分而有效地发挥作用,使广大民众能够公平地共享发展成果,使全社会收入差距合理缩小 ——钟茂初《“国富”与“民富”如何协调》 (1)材料一体现了王安石变法的哪一项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合理性10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30年代美国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采取的措施及意义结合上述材料论证材料三的观点20分)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