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云南的歌会》同步练习2

沈***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7.82KB
约11页
文档ID:82907438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云南的歌会》同步练习2_第1页
1/11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云南的歌会》同步练习2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①迤西( ) ②酬和( ) ③譬喻( ) ④即物起兴( )⑤熹微( ) ⑥淳朴( ) ⑦龙吟凤哕( )  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⑴、用诗词应答   )   ⑵、开头先咏他物起兴抒情   )   ⑶、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   ⑷、形容阳光不强   )  3、填空:  本文是一篇极富情趣的____________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场合各有侧重,分别侧重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  4、修改下列病句   ⑴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⑵我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5、根据上下文,填写关联词语。

  赶马女孩子年纪多不过十四五岁,嗓子通常并没经过训练,有的还发哑带沙,____________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出口自然,____________唱什么,____________充满一种淳朴本色美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一)  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对调子的来自四方,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彼此相去虽不多远,却互不见面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丰富譬喻,比赛机智才能或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或互嘲互赞,随事押韵,循环无端也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当事人照例一本册,滚瓜熟,随口而出在场的既多内行,开口即见高低,含糊不得,所以不是高手,也不敢轻易搭腔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于是轻轻地打了个吆喝,表示胜利结束,从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说,“你们看,我唱赢了”,显得轻松快乐,拉着同行女伴,走过江米酒担子边解口渴去了  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

不仅唱歌十分在行,而且大年初一和同伴各个村子里去打秋千(用马皮做成三丈来长的秋千条,悬挂在高树上),蹬个十来下就可平梁,还悠游自在,若无其事!  6、概括这两段的内容   7、“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中的“这”指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多”字在文中是否可有可无?“种种不同方式”具体指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起到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面的两首民歌分别属于文中所提到的哪种方式?  ⑴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个英英采,   生下一个蓝花花,实实的爱死人。

  ⑵小乖乖来小乖乖,我们说给你们猜:什么长长上天?哪样长长海中间?什么长长外外哟来,街前卖嘛?哪样长长你跟前喽二)听民歌   ①听过民歌   ②陕北信天游、陇东花儿、江南田歌、闽北山歌   ③从小听的是闽北山歌曲调很简单,旋律似乎只有一句这一句翻来覆去地唱,翻来覆去地唱只在每句的结尾略加不同的装饰音,以与下一句相区别那时,常有一个老翁,走在弯弯的崎岖长路上,他一边赶着牛,一边豁开嗓子扯出一首首山歌没有应和,没有对答老人的嗓子孤独、苍老、悲凉有时他根本发不出音老人走在牛群的背后,唱得再也唱不下去了,就沉默老人是终日与牛群为伴的牛倌那时,我听不懂老人唱的山歌,因为隔得太远,老人又豁了牙,吐字不清但我至今闭上眼睛,还能清晰地浮现出一条长路上的一群牛,一个老翁,一首首拖音很长的山歌  ④后来参加山场劳动,穿蓑衣、挂柴刀、扛长锄去山上,开始近距离地听到男女对唱的山歌男的女的两拨人,往往分得很开,往往是隔着一条山岙,这边望得见那边的人,那边望得见这边的人第一个音是这样发出的,有人觉得要唱了,就停下手中的活儿,把箬笠往脑后掀了掀,吸一口气,然后扬脖仰头哎——”,这个哎字由低往高,高到一定音阶,然后平滑着延伸,“哎——”,然后波动,上挑,收尾。

接下的句子是“妹呀……”什么什么的这是典型的中青年唱的山歌,底气十足、穿透力强,同时也是粗野的、质朴的山中的人并不指望什么爱情,但是他们唱的却是纯粹的爱歌如果认真地听他们彼此间的对唱,还真的唱得情深意长与老人们的山歌相比,年轻人的山歌欢快、短促,更加明快也充满向往年轻人是对着异性唱,老人则是对着大山与天空唱  ⑤时间继续往后推移,就听到了乐清的著名山歌《对鸟》《对鸟》的旋律要比闽北山歌复杂、华丽得多,而且歌词也来得更加富有情趣和圆熟与闽北相比,乐清的山没有那里的深,没有那里的高,也没有那里的大,但人也因此而复杂了许多,山歌也因此而华丽了些,想来并非没有道理  ⑥如今听民歌,是听磁带上、音响中的民歌,流畅,华彩,大白菜上扎红绸,早已没有了那种质朴从歌星那猩红的嘴唇间和花花绿绿的MTV中唱出,“民歌”已不再是民歌了11、文中写了作者几次听民歌的经历?分别听的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章写听民歌的经历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文章结构有何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③段中,作者说“听不懂老人唱的山歌”,为什么至今闭上眼睛,还能清晰地浮现出老人唱山歌的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④段中所描绘的唱山歌的情景与课文中的哪一个场面相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⑤段画线句子中说“想来并非没有道理”,有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⑥段中画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纵观全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 18、利用星期天,到乡间进行调查访问,或查阅资料,收集当地的民风民俗,内容包括:当地各民族同胞的信仰、禁忌、婚嫁寿诞、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特征,然后对材料进行整理,向班上同学说说你的发现。

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  1、⑴ yǐ  ⑵ chóu hè  ⑶ pì  ⑷ xìng    ⑸ xī  ⑹ chún  ⑺ huì  2、⑴ 酬和  ⑵ 即物起兴  ⑶ 引经据典  ⑷ 熹微  3、散文 山野对歌 山路漫歌 村寨传歌 唱歌人 唱歌的环境 唱歌的场面  4、⑴ 将“改善”改为“提高”⑵ 把“整整齐齐”去掉  5、可是 不论 都二、阅读  (一)  6、描绘了山野对歌的场面  7、对调子的来自四方,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彼此相去虽不多远,却互不见面  8、“多”在文中说的是云南对歌以情歌为主,但仍有其他内容在下文与“也唱其他故事”照应因此,此处一个“多”字用得准确精当,无可更易    “种种不同方式”具体包含以下几种对歌方式:见景生情,即物起兴;提问;互嘲互赞  9、肖像描写 烘托出活泼欢快的场面,描绘出朴素动人的场景 10、⑴ “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的方式    ⑵ “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的方式  (二)  11、四次:①从小听老翁唱山歌;②参加山场劳动时,听男女对唱的山歌;③听乐清的著名山歌《对鸟》;④如今听磁带上、音响中的民歌  12、按时间顺序写的。

先总后分  13、让我至今怀想的不是老人唱的山歌本身,而是我童年的岁月以及那朴实无华的氛围  14、与课文中描绘的山野对歌的场面相似  15、闽北的山深、山高,受外界的影响少,因此人也单纯一些,山歌也朴实,而乐清与闽北相比,受外界的影响多一些,所以人也复杂了许多,山歌也华丽了些,这是有道理的  16、比喻,把磁带、音响中的民歌比喻成扎红绸的大白菜  17、表现了作者对朴实无华的民歌的怀想与赞美三、写作  18、提示:材料要确凿,条理清晰,语言表述要流畅、自然。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