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足遍天下-巴黎》

无***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6.50KB
约6页
文档ID:168034390
《足遍天下-巴黎》_第1页
1/6

l 引语——用声音感受世界的神奇,体会文化的差异,感悟生活的意义——听众朋友们大家中午好,这里是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校园之声,欢迎您收听每周五为您准备的《足遍天下》我是播音….我是播音….——本期节目,我们将带您走进有着雅号花城的法国巴黎l 城市简介巴黎是法国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也是法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又是四大世界级城市之一,与美国纽约、英国伦敦和日本东京并列巴黎在自中世纪以来的发展中,一面保留过去的印记,甚至是历史最悠久的某些街道的布局,一面形成了统一的风格,并且实现了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巴黎作为法国的心脏,集聚了许多跨国企业的总部驻地,主要的商务区为拉德芳斯巴黎大区是欧洲GDP最高的地区之一,这使得它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之一但巴黎的移民问题相当严重,北非移民大多居住在郊区由政府提供的廉价住房里,各种治安事件时有发生从古至今,从世界各地汇集到巴黎的年轻人都拥有各种梦想和野心,在这里他们曾实现梦想,也曾有过失望,然而正如利尔克曾说过的,“巴黎是一座无与伦比的城市建城早在地球上尚未存在“法兰西”这个国家,也未曾有今天我们称为“法兰西人”的两千多年前,便有了古代巴黎不过,那时的巴黎还只是塞纳河中间西岱岛上的一个小渔村,岛上的主人是古代高卢部族的“巴黎西人”。

公元前52年,巴黎地区被罗马人征服公元358年,罗马人在这里建造了宫殿,这一年被视为巴黎建城的元年罗马人起初将该城命名为 “鲁特西亚”在公元400年左右改名巴黎但是罗马时期高卢行省的中心在南方的里昂,巴黎只是一个小规模的定居点,而且集中在左岸l 历史渊源公元508年,法兰克王国定都巴黎10世纪末,雨果·卡佩国王在此建造了皇宫此后又经过了两三个世纪,巴黎的主人换成了菲利浦·奥古斯都此时的巴黎已发展到塞纳河两岸,教堂、建筑比比皆是,成为当时西方的政治文化中心 18至19世纪1789年,法国爆发了大革命作为革命的措施之一,巴黎的很多地名被更换:路易十五广场被更名为协和广场,巴黎圣母院被更名为“理性堂”,杰出的哥特式建筑圣雅克教堂被夷平,旺多姆广场的路易十四铜像、新桥的亨利四世铜像和巴黎其他各处的国王铜像被推翻大革命结束后,拿破仑对巴黎进行了新的扩建工作,兴建了巴黎凯旋门和卢浮宫的南北两翼,整修了塞纳河两岸,疏浚河道,并修建了大批古典主义的宫殿、大厦、公寓 此后的巴黎历经反法同盟占领、1830年七月革命、1848年革命到拿破仑三世时期,城市已经破败不堪,自中世纪沿革而成的市街风貌及古老狭隘的城市动线已不符合十九世纪西方对于一国之都的期待及需求。

1859年,拿破仑三世任命塞纳大省省长、巴黎警察局长乔治·欧仁·奥斯曼男爵负责巴黎的大规模城市改造奥斯曼拆除了巴黎的外城墙,建设环城路,在旧城区开辟出许多笔直的林荫大道,并建设了众多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广场、公园、住宅区、医院、火车站、图书馆、学校,以及公共喷泉和街心雕塑,还利用巴黎地下纵横交错的旧石矿建造了城市给排水系统但是他也拆掉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遗产和文物,对巴黎旧城的破坏一直存在历史争议奥斯曼男爵在没有提供暂时住所的情况下拆除巴黎市区所有贫民区,将贫民全赶到城外,另外为避免革命再起,将许多运河地下化,让军方瞭望塔无死角,使反抗人士无法躲在河堤开枪与政府军对抗 1870年普法战争和1871年巴黎公社期间,巴黎再一次遭到战争的破坏巴黎公社在面临失败时,于1871年5月24日放火烧毁了巴黎的众多主要建筑此后巴黎经历了第二次大规模发展时期作为法国大革命一百周年纪念,同时为了迎接巴黎世界博览会,于1889年修建了埃菲尔铁塔为迎接1900年世界博览会修建了巴黎地铁,同时建造了大皇宫和小皇宫 20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巴黎都没有遭到严重破坏,但是在二战期间被德军占领1944年巴黎解放前夕,希特勒曾经下令彻底摧毁这座城市,但这个命令没有被执行。

1944年8月25日,巴黎解放 战后巴黎继续向四周发展,到1970年代停止盲目扩张,改为发展郊区卫星城70年代末开始,在巴黎西郊的上赛纳省建设了拉德芳斯中心商务区如今巴黎作为法国的首都和政治、文化、商业中心,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l 文化艺术巴黎是法国的文化中心早在1469年,法国第一家印刷场在拉丁区诞生,至今巴黎的新闻出版业仍雄踞 首位世界最大的通讯社之一法新社设在交易所广场,150家分社遍布全球巴黎出版的《世界报》和《费加罗报》享有国际声誉拉丁区也是法国高等教育的摇篮,古老的巴黎大学现已分为13所独立的大学,共有30多万学生,其中5所分布在郊区 巴黎拥有50个剧场,200个电影院,15个音乐厅巴黎歌剧院位于市中心的奥斯曼大街,占地11万平方米,整个建筑兼有哥特式和罗马式的风格法国国家音乐学院和舞蹈学校也设在这里 巴黎的“街头艺术”十分活跃,城市西北部的泰尔特尔艺术广场是世界闻名的露天画廊,每天都有不少画家在这里即席作画出售在市中心的沙特莱广场和圣·日耳曼德伯广场等地,青年学生和市民经常自带乐器举行音乐会,表演各种节目 巴黎是一座世界历史名城,名胜古迹比比皆是,埃菲尔铁塔、凯旋门、爱丽舍宫、凡尔赛宫、卢浮宫、协和广场、巴黎圣母院、乔治·蓬皮杜全国文化艺术中心等,是国内外游客流连忘返的地方。

美丽的塞纳河两岸,公园、绿地星罗棋布,32座大桥横跨河上,使河上风光更加妩媚多姿河中心的城岛是巴黎的摇篮和发源地塞纳河畔圣米歇尔林荫大道有绵延数公里的旧书市场,每天都有不少国内外学者、游客来这里选购心爱的古籍,形成塞纳河畔古老的文化区——拉丁区的一大特色   文化生态的意蕴 巴黎活在细节之中巴黎人无论什么年龄,都像孩子一样,某一两天对一样新东西很着迷虽不富足,却不乏安逸这让我有兴趣跟随美国作家埃德蒙·怀特一起,走进了《巴黎,一个闲逛者的回忆》 作家从上个世纪80年代移居巴黎开始追述,进入到阿拉伯人、犹太人巴黎生活区域,法国路易十六之后皇族流亡变迁,欧美同性恋发展历史过程,一直到隐藏在巴黎各个角落里的博物馆让我们宛如置身在巴黎文化的城市生态地图中,第一次感受到,许多生命体验是可以这样经历,许多精神追寻可以这样进行,是复杂与丰富生命经验造就了巴黎文化的今天  文化人是巴黎社会生活灵魂19世纪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普鲁斯特、波德莱尔、兰波、乔治·桑、肖邦、王尔德、科莱特、热奈;20世纪毕加索、本雅明、纪德、萨特、波夫娃、加缪、罗兰·巴特、福科这一些文化名人,组成巴黎社会文化人群落他们曾经生活在巴黎这个空气中都充满虚无的地方,可他们精神的创造力却丰盈自由法国精神,并取得世界文化史上的最高成就。

法国处在正中间,他们将时髦的艺术和保守的文化、国家统一的福利和极端的个人主义、心明眼亮的现实主义和生机勃勃的浪漫主义进行了特殊的融合,而这些方面都经过了时间的考验,无可争议,也非常微妙l 旅游事业由夏特勒广场放射状建设的城市以夏特勒广场为基点,其周围到香榭丽舍大道都是市中心,亦即这块巴黎市中心是全城最古老,但也最热闹的地点市中心的“中心”是为塞纳河所围绕的西堤岛上的圣母院和巴黎地方法院 西堤岛之北,是协和广场、巴黎歌剧院、马德莲教堂、卢浮宫、杜勒丽花园等都位于右岸市中心这一地区从卡卢索凯旋门为起点,进入杜乐丽花园,经协和广场方尖碑,顺着香榭大道直通庄严的凯旋门,再延续到拉德芳斯的方舟建筑,这条中轴线是举世知名的风景线 若以香榭大道为分界线,往西看,巴黎的象征——艾菲尔铁塔、荣军院在左岸更北一些,蒙马特山丘上的圣心堂白色尖顶仿如地标似的耸立,是仅次于艾菲尔铁塔高度的巴黎地标景物卢浮宫卢浮宫,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始建于1204年,历经800多年扩建、重修达到今天的规模卢浮宫占地面积约为45公顷,建筑物占地面积为4.8公顷全长680米它的整体建筑呈“U”形,分为新、老两部分,老的建于路易十四时期,新的建于拿破仑时代。

宫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是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同时,卢浮宫也是法国历史上最悠久的王宫藏品中有被誉为世界三宝的《维纳斯》雕像、《蒙娜丽莎》油画和《胜利女神》石雕,更有大量希腊、罗马、埃及及东方的古董,还有法国、意大利的远古遗物卢浮宫始建于13世纪,是当时法国王室的城堡,被充当为国库及档案馆但于1546年建筑师皮埃尔·莱斯柯在国王委托下对卢浮宫进行改建,从而使这座宫殿具有了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后又经历代王室多次授权扩建,又经过法国大革命的动荡,到拿破仑三世时卢浮宫的整体建设才算完成继'贤王查理'建设了重要的图书馆而声名远播之后,16世纪的弗朗索瓦一世又开始大规模地收藏各种艺术品,到了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时期,卢浮宫的收藏已十分充实至路易十四去世前夕,卢浮宫已经成为经常展出各种绘画和雕塑作品的一个场所 1793年8月10日,卢浮宫艺术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一个博物馆从那时起,这里的收藏不断增加,更不用说拿破仑向那些被征服的国家征用的艺术贡品了总之,如今博物馆收藏目录上记载的艺术品数量已达400,000件,分为许多的门类品种,从古代埃及、希腊、埃特鲁里亚、罗马的艺术品,到东方各国的艺术品;有从中世纪到现代的雕塑作品;还有数量惊人的王室珍玩以及绘画精品等等。

迄今为止,卢浮宫已成为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镇馆之宝维纳斯维纳斯是罗马神话中的爱与美神,也是象征丰饶多产的女神在古希腊神话中,称为阿佛洛狄忒阿佛洛狄忒是爱与美的女神罗马神话中称维纳斯她掌管人类爱情、婚姻、生育以至一切动植物的生长繁殖生于海中,以美丽著称传说她在大海的泡沫中诞生,在三位时光女神和三位美惠女神的陪伴下,来到奥林匹斯山,众神被其美丽容貌所吸引,纷纷向她求爱宙斯在遭其拒绝后,遂把她嫁给了丑陋而瘸腿的火神赫斐斯塔司,但她却爱上了战神阿瑞斯,并生下小爱神厄洛斯后曾帮助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的妻子、全希腊最美的女人海伦引起希腊人远征特洛伊的十年战争 《断臂维纳斯》已经是世界家喻户晓的青春美的女神雕像大理石雕,高204厘米相传是古希腊亚历山德罗斯于公元前150年至前50年雕刻的其雕像于1820年2月发现于爱琴海的希腊米洛斯岛一座古墓遗址旁,是一尊手臂残缺的大理石雕塑为半裸全身像,面容俊美,身材匀称,衣衫滑落至髋部,右臂残缺,仍展示出女性特有的曲线美,显得端庄而妩媚法国重金收买后陈列在卢浮宫特辟的专门展室中,以其绝世魅力震动了世界,从此,“断臂维纳斯”就著称于世,成为爱与美的象征。

胜利女神女神的形象表现出古典希腊女性的典型特征:椭圆的脸,笔直的鼻梁,丰满的前额,稍翘的嘴角,润滑的下巴神情端庄、娴静、凝重,体形修长,左腿微曲,显露了曲线的起伏节奏她丰满而圣洁,柔媚而单纯,优雅而高贵,充溢着青春与生命的意趣,这是灵与肉的完美统一,是爱与美的和谐圆融,是神与人的自然合一,构成了人体美的宇宙,是人类追求女性美的理想化标志法国雕塑大师罗丹赞叹说:“这简直是真的肌肉,抚摸她可以感到体温的!” 胜利女神的头和手臂都已丢失,但仍被认为是古希腊雕塑的杰作,不论从哪个角度,观赏者都能看到和感受到胜利女神展翅欲飞的雄姿她上身略向前倾,那健壮丰腴、姿态优美的身躯,高高飞扬的雄健而硕大的羽翼,都充分体现出了胜利者的雄姿和欢乎凯旋的激情海风似乎正从她的正面吹过来,薄薄的衣衫隐隐显露出女神那丰满而富有弹性的身躯,衣裙的质感和衣褶纹路的雕刻令人叹为观止向后飘扬的衣角和展开的双翅构成了极其流畅的线条,腿和双翼的波浪线则构成一个钝角三角形,加强了前进的态势 蒙娜丽莎蒙娜丽莎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空气透视”般的笔法。

画家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对于画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埃菲尔铁塔建于1889年是为当时的国际博览会而建的,建好后遭到很多非议,说是一堆烂铁破坏了巴黎的美如今,这座曾经保持世界最高建筑纪录四十多年的铁塔成为巴黎最重要的标志浪漫的巴黎人给铁塔取了一个美丽的名字--"云中牧女"埃菲尔铁塔是为隆重纪念法国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100周年在轰动世界的国际博览会举行之际而建的以设计人法国著名建筑工程师古斯塔夫·埃菲尔的名字命名,并在塔下为埃菲尔塑了一座半身铜像 1889年适逢法国大革命100周年纪念,法国政府决定隆重庆祝,在巴黎举行一次规模空前的世界博览会,以展示工业技术和文化方面的成就,并建造一座象征法国革命和巴黎的纪念碑筹委会本来希望建造一所古典式的、有雕像、碑体、园林和庙堂的纪念性群体,但在700多件应征方案里,选中了桥梁工程师埃菲尔的设计:一座象征机器文明、在巴黎任何角落都能望见的巨塔凡尔赛凡尔赛宫宫殿为古典主义风格建筑,立面为标准的古典主义三段式处理,即将立面划分为纵、横三段,建筑左右对称,造型轮廓整齐、庄重雄伟,被称为是理性美的代表。

其内部装潢则以巴洛克风格为主,少数厅堂为洛可可风格 正宫前面是一座风格独特的 “ 法兰西式 ” 的大花园,园内树木花草别具匠心,使人看后顿觉美不胜收而建筑群周边园林亦是世界著名它与中国古典和皇家园林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它完全是人工雕琢的,极其讲究对称和几何图形化 如果凡尔赛宫的外观给人以宏伟壮观的感觉,那么它的内部陈设及装潢就更富于艺术魅力,室内装饰极其豪华富丽是凡尔赛宫的一大特色 500 余间大殿小厅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内壁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配有17、18世纪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大理石院和镜厅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两处,除了上面讲到的室内装饰外,太阳也是常用的题目,因为太阳是路易十四的象征有时候还和兵器、盔甲一起出现在墙面上除了用人像装饰室内外,还用狮子、鹰、麒麟等动物形象来装饰室内有的还用金属铸造成楼梯栏杆,有些金属配件还镀了金,配上各种色彩有大理石,显得十分灿烂天花板除了象镜厅那样的半圆拱外,还有平的,也有半球形穹顶,顶上除了绘画也有浮雕宫内随处陈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其中有我国古代的精品瓷器   但凡尔赛宫过分追求宏大奢华使得居住功能极不方便宫中没有一处厕所或盥洗设备,连王太子都不得不在卧室的壁炉内便溺;路易十五亦极端厌恶寝宫,认为它虽然宽敞豪华,却不保暖。

这是凡尔赛宫的弊端所在凯旋门地处宽阔的星星戴高乐广场这里是香榭丽舍大街的尽头,又是沙佑山丘的最高点从戴高乐广场向四面八方延伸,有12条大道宏伟、壮丽的凯旋门就耸立在广场中央的环岛上面这座拱门是在拿破仑时期1806年由夏尔格兰负责动工建筑的根据拿破仑的命令,它被用来纪念法国大军凯旋门建成于1836年它只有一个拱洞,上为桶形穹窿,其规模超过了罗马的康斯坦丁凯旋门高50米,宽45米,凯旋门的每一面上都有巨幅浮雕 其中最著名也是最精美的的一幅就是位于面向香榭丽舍大街一面右下侧的那幅浮雕,上面描绘了1792年义勇军出征的情景,这一名作取名《马赛曲》拿破仑大捷庆祝仪式的场面则被刻在这幅浮雕上方的其他位置,在顶端的盾形饰物上刻有每场战役的名称1920年在拱洞下建了一处“无名战士墓”,每到傍晚,这里便燃起不灭的火焰建筑物里还有一座小开支的纪念馆,馆内记载着这座纪念性建筑物的历史,在那里,游人可以看到558位将军的名字,其中一些人的名字下面划着线,那是因这些人都是在战斗中阵亡的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为欧洲早期哥特式建筑和雕刻艺术的代表,它是巴黎第一座哥特式建筑集宗教、文化、建筑艺术于一身的,原为纪念罗马主神朱庇特而建造,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成为巴黎圣母院早期基督教的教堂。

哥特式,原是从哥特民族中演化过来的,指的是北方野蛮民族,含有贬义但后来也就失去了它的褒贬性,变成了当时一种文化的名称了哥特式建筑特征最重要的就在高直二字,所以也有人称这种建筑为高直式哥特式教堂的平面形状好像一个拉丁十字十字的顶部是祭坛,前面的十字长翼是一个长方形的大厅,供众多的信徒做礼拜用教堂的顶部采用一排连续的尖拱,显得细瘦而空透教堂的正面往往放一对钟塔哥特式教堂的造型既空灵轻巧,又符合变化与统一、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等建筑美法则,具有很强的美感 巴黎圣母院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是因为它是欧洲建筑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在它之前,教堂建筑大多数笨重粗俗,沉重的拱顶、粗矮的柱子、厚实的墙壁、阴暗的空间,使人感到压抑巴黎圣母院冲破了旧的束缚,创造一种全新的轻巧的骨架券,这种结构使拱顶变轻了,空间升高了,光线充足了这种独特的建筑风格很快在欧洲传播开来l 结束语——了解了巴黎的城市简介,品味了当地的文化艺术,游览了众多自然景区之后,我们的节目也要接近尾声了——用声音代替行走的脚步,带您欣赏世界各地的神秘色彩,足遍天下,期待与您同行如果您对我们的节目有什么意见、建议或者是想对我们有更多的了解,敬请关注我们的新浪微博:兰理工技术工程学院校园之声。

当然,您还可以通过发送短信至和我们进行互动好了,今天的足遍天下到这里就要和大家说再见了——播音:黄晓彤 史本良 周倩滢 张鑫 采编:李兆铭感谢您的收听,下期同一时间,《足遍天下》与您不见不散!。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