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9-2020年小学音乐五年级第七课亲爱的回声4课时教案.doc

tia****nde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28.50KB
约16页
文档ID:5648811
2019-2020年小学音乐五年级第七课亲爱的回声4课时教案.doc_第1页
1/16

2019-2020年小学音乐五年级第七课亲爱的回声4课时教案一. 教学内容:(一) 唱《亲爱的回声》(二) 认 6/8拍(三) 做 为旋律划分小节 听音选择填空(四) 听 《樱花》《故乡的亲人》(五) 八孔竖笛 四季歌二.教学目标;(一)通过歌曲学唱,培养学生爽朗,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学习用鲜明的力度对比来表现回声的效果二)知道6/8拍的含义及其特点,能用优美舒展的歌声表达6/8拍旋律(三)通过做一做练习,进一步巩固对6/8拍的认识,接触并记住世界名曲的主题音调,继续进行旋律音程的听记四) 通过欣赏,熟悉《樱花》,《故乡的亲人》这两首歌曲的音调,感受歌曲情绪的特点,比较和感受合唱及不同音色的不同表现力五) 八孔竖笛:提高演奏能力,学习表达不同音乐风格,不同音乐情感的乐曲教学重点:知道6/8拍的含义及其特点教学难点:能用优美舒展的歌声表达6/8拍旋律教学时间:四课时三. 课时安排建议:本课教学内容建议用4课时完成课时听唱做奏拓展第一课时学唱《亲爱的回声》第二课时为旋律划分小节听音选择填空第三课时欣赏《樱花》《故乡的亲人》第四课时八孔竖笛《四季歌》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用鲜明的力度对比来表现回声的效果。

2、感受6/8的韵律感,并能用优美的歌声表达6/8的旋律3、通过学唱歌曲,创编回声效果,发挥学生创造才能,培养学生爽朗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控制声音的强弱表现人声与回声的奇妙和谐、遥相呼应的音响效果2、唱准六度音程、唱出6/8的韵律感教具准备:打击乐若干教学过程:一、 欣赏导入,创设意境(设计意图:通过音响的展现,把学生带入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之中,使他们产生一定的内心体验和情绪,从而加强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促使他们产生用音乐来表达的愿望)欣赏拉索的《回声》1. 师说:大自然有许多奇妙的现象,你知道的有哪些?它是怎么产生的?你来听一听,音乐里有什么奇妙的现象?你知道它是怎样产生的 2. 自然界中怎样的环境下会产生回声效果? 3. 你觉得可以用怎么样的声音来模仿回声?请大家小组讨论我们来唱一唱4练习(出示) f p f p 5- -︱5- -︱5 5 3 ︱5- - ︱5 5 3 ︱5- - ︱ 喂 喂 你 在 哪 里, 你 在 哪里,(通过这条发声练习,让学生感受到通过声音的强弱对比能达到回声效果)二、以小组为单位,用所给的教具制造回声,鼓励用其他方法制造回声(各种打击乐器、或其它可以发出声音的东西)。

1、小组实践活动、讨论教师做适当指导)2、分小组表演,教师点评3.以小组为单位选一首简单的歌曲进行回声的创编如:《小雨沙沙》、《布谷》结论: 回声可以通过强弱的对比以及旋律的完全重复来表现设计意图:让学生把感受到的、理解了的音乐表达出来,发展其智力,发挥其想象力和联想力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四、导入学习歌曲《亲爱的回声》 师:在美国的西部有壮观的大峡谷,如果,,我们能来到这群山幽谷中,体验到大自然美妙的回声现象时,该是多么有趣,多么激动啊……让我们一起来听赏这首美国童谣《亲爱的回声》 1、放录音听范唱。

问:歌曲的哪一句用了回声的效果?2、老师唱人声,学生模仿回声问:这首歌除了用完全重复及强弱对比的方法来表现回声效果以外,它还运用了和声的方法来丰富歌曲的表现力请同学们找找看是哪一句3、学习和声部分歌谱出示歌谱)问:出现了哪两个和声音程?学生进行和声练习视唱整句歌谱也可用八孔竖笛分声部吹奏旋律,辅助教学)4、第二遍听歌曲,学生轻声哼唱要求人声部分用“a”回声部分用“o”5、完整演唱全曲要求有强弱的对比6.引导学生注意声音的位置每句人声的最后一个音的时值要拖足7.问:想让回声清楚点,一般我们会怎么喊?引导学生感悟每句人声的最后一个音的时值要拖足8.学习6/8拍号的含义,比较认识3/4与6/8的特点,板书:3/4是舒缓优美,6/8轻巧欢快9.再次演唱,要求注意节拍特点,分角色演唱,更好的用歌声表现人声与回声交相辉映,美妙生动的艺术效果 教师小结: 回声现象很奇妙,但也只是大自然现象中的一种,要想揭开他们的奥秘,从现在起就要好好学习,我相信你们一定可以成功!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对6/8的认识,接触并记住世界的主题音调2. 继续进行旋律音程的听记。

教学准备:卡片、小黑板、云朵(旋律短句)教学过程:一、 复习6/8拍,进行节奏练习1. 请学生说说6/8的含义: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六拍2. 复习6/8的音值组合:(1)师出示(卡片): X X 、X 0 、X. X X 、X X X (2)师示范划拍读节奏(3)学生模仿教师拍打节奏 二、 为旋律划分小节1、根据拍号为下面的旋律添上小节线,并标出强弱,再唱一唱1=6/8 (典雅的行板) [奥]莫扎特《A大调钢琴奏鸣曲》片断3.4 3 5 5 2.3 2 4 4 1 1 2 2 3 54 3 23.4 3 5 5 2.3 2 4 4 1 2 3 4 3 2 1 0(1)师以前两小节为例计算时值,并划上小节线、注出强弱,带领学生练习2)学生划拍听师边弹琴边唱,引导学生体会强弱3)学生边划拍边跟琴声唱旋律三、 听音填空1、出示(小黑板): 1=4/4 3 4 5 ( )∣6 5 4 3 ( )∣2 3 4 ( )∣5 4 2 7 1 — ‖2、学生认谱,熟悉已有的旋律3、出示(云朵): 5 6 5 3 4 3 4 5 44、听听三朵云中的旋律短句,熟悉答案。

5、学生直接听记,按小节听师弹奏并选择答案6、学生跟琴唱唱旋律四、 继续学习《亲爱的回声》1、听录音范唱,继续感受乐曲表达的情绪2、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3、请学生跟琴划拍唱谱4、请学生用竖笛试着吹奏歌曲旋律5、由两个学生领唱,部分学生模拟回声轻声演唱,部分学生用竖笛伴奏 五、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熟悉《樱花》,《故乡的亲人》这两首歌曲的音调,感受歌曲情绪的特点,比较和感受合唱及不同音色的不同表现力教学过程:一、教师导入:三月正是日本国花—樱花盛开的季节,这个时候的樱花几十朵簇成一团;有粉红色的,大红色的,白色的,还有绿色的,姹紫嫣红!当风一吹过,纷纷扬扬飘落下来,像下大雪一样壮观!1. ①师:请孩子们带着心中樱花的形象来听赏日本乐曲《樱花》②听赏完后,师问:乐曲的情绪怎样?你能体会出乐曲表现的情景吗?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引出学生熟悉的日本民歌《樱花》(要求学生用给妈妈说悄悄话的感觉演唱),同时出示幻灯片第三张让学生描述自己所了解的日本人文风俗③简单点评孩子们的演唱,结合乐句分析,了解乐曲旋律行进。

2、 师问:《樱花》是日本流传很广的名歌,那么请你们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日本,特别是与樱花有关的知识教师小结:日本位于亚洲东部的太平洋上,由众多的岛屿组成为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出名的有美丽的富士山,可口的生鱼片,讲究的礼仪……当然最有特色的是在日本郊外,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樱花,而且各地都有自己的“樱花节”;每当樱花盛开的季节,人们都会穿着隆重的服装(女士们穿着和服),来到樱花树下,一边品尝美味佳肴;一边赏花3. 师:现在让我们带着赏花的心情再次听赏乐曲《樱花》,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旋律特点和演唱形式二、欣赏《故乡的亲人》1、 请学生欣赏《故乡的亲人》初步感受乐曲所要表现的情绪2、 请学生讨论这首歌曲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情感?3、 学生自由发言后,师出示幻灯片,边听音乐边让学生通过欣赏画面描述自己所了解的美国人文风俗4、 通过启发和引导,请学生说说歌曲的旋律特点和演唱形式5、 师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1851年,福斯特在远离自己家乡和亲人的辛辛那提州工作时,感到远离亲人的孤寂和惆怅,于是创作了这首歌,借以寄托思乡之情,本曲的歌词也是作者自己填写的歌曲的旋律有着浓郁的赞美歌风格,这是因为福斯特自幼喜爱音乐,常随黑人保姆到教堂听黑人唱赞美歌,这些黑人的宗教歌曲给予他很深印象的缘故。

  当时美国的一家音乐杂志叙述了本曲风靡美国的情景:“《故乡的亲人》是一首无与伦比的、具有黑人音乐旋律的歌曲所有的人都在哼唱着它钢琴、吉它不分昼夜地弹奏着它;伤感的女士在唱它;浪漫的绅士在唱它;潇洒的青年在唱它;歌星们唱着它;街头的手风琴艺人也在边拉边唱着它……”6、通过再次欣赏两首乐曲,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音乐形象和情绪,比较和感受合唱及不同音色的不同表现力 第四课时课时目标:通过八孔竖笛吹奏日本民歌《四季歌》,进一步提高演奏能力,学习表达不同音乐风格,不同音乐情感的乐曲教学过程:一师:上节课我们听赏了日本民歌《樱花》,从音乐中你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日本风土人情,同样,日本的传统民歌也很有特点同学们,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你还听过或了解哪些日本民歌呢?(学生讨论发言)二导入(多媒体展示日本四季风光美景)1.师:今天这节课,我给同学们带来了另一首很好听的日本民歌《四季歌》,大家一起来欣赏,并且学会用我们的八孔竖笛演奏它2.放录音,听赏3.出示《四季歌》歌词喜爱春天的人儿是心地纯洁的人,象紫罗兰的花儿一样,是我知心的朋友.喜爱夏天的人儿是意志坚强的人,象冲击岩石的波浪一样,是我敬爱的父亲.喜爱秋天的人儿是感情深重的人,象抒发爱情的海涅一样,是我心上的人.喜爱冬天的人儿是胸怀宽广的人,象融化冰雪的大地一样,是我亲爱的母亲.4.师;从音乐中和歌词中,同学们感受到了什么深刻意境呢?(学生讨论发言)三.导人八孔竖笛演奏《四季歌》1. 出示单声部旋律2. 跟琴摸唱旋律3. 教师范奏4. 学生练习中,高音区音阶5. .指导学生演奏《四季歌》单声部旋律a. 要奏的连贯,流利,四拍的长音一定要奏足时植b. 分组吹奏,教师点评6. 师:怎样使这首歌更动听,更丰满呢?。

我们可以加入二声部7. 教师范奏二声部(可请一学生吹奏一声部,合奏)8. 学生练习吹奏二声部9. 分组尝试合奏,教师指导要求;保持二声部的和谐,吐音不要过于用力 课堂小结下课附送:2019-2020年小学音乐五年级第五单元欢腾的边寨4课时教案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瑶族舞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熊猫的摇篮》,演唱《在一起》、《弹月琴的小姑娘》、《快乐的泼水节》等歌曲,感受西南少数民族的风格,了解这些民族的风土人情.2. 熟悉《瑶族舞曲》的主旋律,能通过参与打击乐伴奏,感受乐曲中不同主题的情绪差别,并能用竖笛吹奏主旋律.3. 通过学唱歌曲《弹月琴的小姑娘》、《在一起》,合唱能力得到提高,进一步增强声音和谐与均衡的意识.4. 能听辨出长号、小号、双簧管等乐器的不同音色,了解“变拍子”的相关知识.二、 课时安排本单元教学任务用四课时完成.课 时听唱动奏拓展第一课时《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弹月琴的小姑娘》露一手,唱一唱,跳一跳西南地区有趣的民族乐器第二课时《瑶族舞曲》竖笛《瑶族舞曲》第三课时《北京喜讯到边寨》《快乐的泼水节》采集与分享:傣族的泼水节第四课时《熊猫的摇篮》《在一起》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听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唱 《弹月琴的小姑娘》露一手:唱一唱,跳一跳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了解西南地区有趣的民族乐器。

2、学唱《弹月琴的小姑娘》掌握变换拍子与顿音、休止符、延长音和倚音等知识点,并能用歌声表达乐曲情感 教学重点: 学唱《弹月琴的小姑娘》教学难点: 准确掌握顿音、休止符、延长音和倚音的唱法教学准备: 图、钢琴、竖笛教学过程一、介绍西南地区的部分民族乐器1, 出示图片、介绍木叶木叶即树叶、天然乐器在西南很多少数民族中广泛流传,木叶的历史悠久,也经常在音乐会上演奏,并为电影配乐,可吹出近三个八度的音域,在白族,傣族木叶还用于白剧,傣剧中,木叶的音色和小锁呐相似,近似人声,清脆明亮,具有山乡风味可独奏,合奏或为歌舞伴奏,表现力丰富2、 欣赏木叶独奏《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边听边观看优美的云南风光谈谈在我们身边,除了木叶以外,还有哪些材料可以发出悦耳的音乐声3、拓展谈谈西南地区还有哪些乐器:月琴、芦笙、巴乌、葫芦丝、口弦,分别听听这些乐器发出的音色二、学唱《弹月琴的小姑娘》1、听范唱,说说歌曲节奏有什么特点交换拍子)2、再听歌曲,注意交换拍子的乐句熟悉乐曲旋律)3、找出乐谱中出现了哪些装饰音,并练习顿音:短促有力倚音:要唱得自然,圆润4、模唱主歌部分的旋律,注重延长音的唱法。

5、副歌部分分声部练习,可用竖笛辅助教学A、分声部用竖笛吹奏旋律B、填词唱,注意“歌”“唱”一字两音的唱法C、双声部合作,可先用“LV”代替,再填词唱6、整曲练习,注意乐曲的情绪露一手:唱一唱,跳一跳1、观看一亮种少数民族的舞蹈片断2、学跳一两个简单的动作3、以小组为单位,围成圈,跟音乐边唱边跳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听 《瑶族舞曲》 奏 《瑶族舞曲》教学目标:1、熟悉《瑶族舞曲》的主旋律,能通过参与打击乐演奏,感受乐曲中不同主题的情绪差别 2、能用竖笛吹奏《瑶族舞曲》 教学重点: 学唱《弹月琴的小姑娘》教学难点: 准确掌握顿音、休止符、延长音和倚音的唱法教学准备: 打击乐器、钢琴、竖笛教学过程一 节奏游戏1、 采用师生合作、手脚并用的方式做节奏练习A : 2/4 0 | 0 | 2/4 0 | 0 |B: 2/4 - | - | 2/4 0 0 | 0 0 |练习时,老师可以哼唱两个主题的主旋律2、 加入打击乐器伴奏如圆舞板、铃鼓等二、欣赏《瑶族舞曲》1、 初听《瑶族舞曲》感受不同主题的情绪差别。

2、 交流所搜集的有关瑶族的文化,由老师总结补充3、 教师介绍乐曲的作者及创作背景,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4、 分段欣赏前八小节:模仿长鼓节奏第一主题:用节奏游戏中的打击乐练习为其伴奏第二主题:感受乐曲活泼的情绪,并交流根据音乐所联想到的画面另外还要感受民族管弦乐的特点,听听有哪些乐器参与演奏高胡、笙、笛……)5、 整曲欣赏要求学生轻声哼唱主题一与主题二,再次感受乐曲情绪变化一、 竖笛练习1、 跟钢琴模唱旋律,熟悉乐谱注意“附点”与“后十六”节奏2、 学生自练前8小节,“SI”可用替换指法3、 师生接龙学习9-12小节如:556 164、 交换角色练习注意:后十六节奏可用“双吐”演奏5、 作业:最后十二小节四、小结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听 《北京喜讯到边寨》唱 《快乐的泼水节》采集与分享 : 傣家的泼水节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了解长号、小号、双簧管、小提琴等乐器的音色 2、交流所了解的傣家泼水节的文化,通过学习《快乐的泼水节》,增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与兴趣 教学重点: 学唱《快乐的泼水节》教学难点: 仔细聆听节奏,准确进入歌曲演唱。

通过歌声表达泼水节喜庆的场面教学准备: 了解泼水节相关知识,钢琴 电子琴 打击乐器教学过程一、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1、用电子琴弹奏乐曲的几个主题,请学生听辨音色,为整曲欣赏做准备引子 : 长号主题一: 黑管领奏主题二: 弦乐主题三: 小号2、初听乐曲,根据乐曲情绪为乐曲分段3、分段欣赏,并说出所听到的乐器名称4、再次感受歌曲情绪,加入打击乐自由伴奏,听完后为乐曲创编题目5、教师总结并揭题介绍作者与创作背景二、学唱《快乐的泼水节》1、分享所了解的有关泼水节的知识2、教师讲述关于泼水节的传说3、学习歌曲A听范唱,感受歌曲的速度与情绪B再听范唱,边听边用手划旋律线C跟钢琴模唱,特别注意一字多音的后十六分音符的唱法D聆听老师用钢琴弹奏前奏,练习如何准确进入E整曲连唱,可适当加入动作表演第四课时教学内容:唱 《在一起》听 《熊猫的摇篮》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在一起》,掌握后十六分音符、切分音等知识点,并能用歌声表达乐曲情感 2、了解彝族部分文化 2、通过欣赏《熊猫的摇篮》,了解西南地区的其他珍贵动物 教学重点: 学唱《在一起》教学难点: 准确掌握后十六分音符、切分音的唱法。

并能用和谐均衡的声音演唱双声部教学准备: 钢琴 图 教学过程一、 介绍彝族文化包括彝族服饰、分布情况、人口、语言等等二、 学习彝族民歌《在一起》1、 听范唱2、 听范唱,模仿歌曲中“在一起”的部分3、 师生合作接口唱如:师“星星和月亮”生“在一起”,并交换4、 “永远和党在一起”一句节奏较难,应单独练习5、 双声部练习四度双音练习,即把二声部的地方分解成慢速的练声曲如:DO RE DO LA DO MI RE MISO LA SO MI SO DO LA DO6、 分声部视唱乐谱,加入歌词联系7、 填词唱8、 整曲练习,注意唱准装饰音,并表现歌曲抒情优美的情绪三、 欣赏《熊猫的摇篮》1、 边看歌词边听歌曲2、 学生谈谈对熊猫的了解3、 观看西南地区其他动物的图画,并进行讨论我们可以为它们做些什么四、单元回顾回顾本单元所学习的内容,朗诵单元目录中的小诗《欢腾的边寨》。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