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小数加减法刘玉凤

无***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2.50KB
约10页
文档ID:136507696
小数加减法刘玉凤_第1页
1/10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临朐县第一实验小学 刘玉凤 教案背景本节课以学生感兴趣的关于“克隆”的话题引入,让学生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计算方法,处处体现问题化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将学生学过的小数的意义和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迁移到小数加减法中去,发展学生的迁移类推的能力教学课题青岛版六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86页第六单元《奇异的克隆牛》信息窗一教材简析本节课内容包括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本信息窗以克隆牛的后代健健和壮壮的有关信息引入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的学习,本信息窗是本单元的重点,通过展现生物科学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初步培养学生爱科学的情感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的意义、性质以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部分内容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掌握这部分知识对今后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设计理念教学方法创设情景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谈话法学习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2.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迁移类推的能力3.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渗透热爱科学的教育。

重点 探究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难点对小数部分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网络相关信息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1、问题导入:师问:同学们,听说过克隆吗?(学生可能说到一些简单理解等等2、师借助网络简单介绍克隆知识,介绍健健和壮壮百度文库:师:克隆又称为生物放大技术,其实是一种应用于生物科学领域的技术,也可简单理解为复制、拷贝等我国的克隆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早在2001年,我们山东省莱阳农学院就克隆出了中国的第一例和第二例体细胞克隆牛“双双”和“康康”,两年后也就是2003年它们的后代健健和壮壮分别于10月29日和31日出生在莱阳农学院(同时课件出示健健和壮壮的图片及资料)百度搜索:3、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两头可爱的克隆牛后代的情况,看他们身上有哪些有趣的数学问题[设计意图]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克隆”的信息,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以及爱科学的情感从交流信息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介绍山东莱阳农学院的研究成果,培养学生对山东的自豪感二、自主合作 探究新知(一)小数加法1、体会小数加法的意义(1)找信息出示情境图:问:从情境图中你知道了什么?(生说)师提出数据板书:0.77 0.03师:这是两个小数,根据学过的小数的意义来看,0.77和0.03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说出0.77是77个0.01,0.03是3个0.01)0.77米是多少呢?0.03米呢?(引导学生说出0.77米是77厘米,0.03米是3厘米)(2)提问题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壮壮的胸围是多少?)(教师板书问题)(3)列算式,体会小数加法意义师:怎样列式?(0.77+0.03)(教师板书)师:为什么这样列式?(因为求比0.77多0.03的数,所以用加法。

师: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看来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的意义完全一样 [设计意图]将小数加法的意义的教学融入到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更便于学生理解2、探索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1)独立探索师: 0.77+0.03,这两个数都是……(小数)试一试,你会计算吗?(学生独立思考,并在练习本上试着解决)(2)小组交流师:把你的想法跟小组同学交流3)汇报交流,优化算法学生汇报想法可能出现的情况有:(①口算:77个百分之一+3个百分之一=80个百分之一也就是0.80 ②转换单位:把0.77米看成77厘米,0.03米看成3厘米口算,77+3=80厘米,也就是0.8米③笔算:用竖式计算请2名用竖式计算的学生板演其他同学用了竖式的看着做,没有用的在练习本上试一试师:请你来当小老师给大家讲讲先说说竖式是怎样对位的?生说可以由学生提问,或者教师提问:为什么对齐小数点?(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对齐了小数点也就是对齐了数位,只有数位相同,它们才能直接相加)师:怎样计算?(生说)(具体引导学生理解从哪一位加起的问题)(先把百分位上的7和百分位上的3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再把十分位的7和十分位的1相加,小数点落下来(或说对齐上面)师:对于现在的结果0.80你有什么想说的?(如果学生提出应该把末尾的0去掉,则请学生分析去掉0的依据;如没有提出此问题,教师可启发结果中小数末尾的0可否去掉?) 板书结果:0.8(米)[设计意图] 学生有了整数加法的计算基础,很容易迁移到小数加法。

在此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再经过小组交流,最后全班汇报,整个过程由学生自主完成,老师仅仅是起了引导作用3、加法验算这道小数加法题你能想办法验算一下吗?教师巡视,请一用加法验算的学生板演通过验算我们可以确定“壮壮的胸围是0.8米”,同时板书:答:壮壮的胸围是0.8米 师:(指着竖式)计算小数加法应注意什么?(学生根据理解简单说说)师:有没有其他的验算方法?(学生肯定有用减法验算的,告诉学生待会再看对不对)[设计意图]在此加上验算的环节,让学生养成主动验算的好习惯二)小数减法1、小数部分位数相同的课件出示:“健健”与“壮壮”出生时情况记录体 长身高体 重……健 健0.72米0.76米38千克……壮 壮0.76米0.79米38.04千克……(1)提出问题师:回到刚才的情境图,除了给出了它们的胸围,还通过一个表格给出了它们的其他一些信息,仔细观察表格,看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2)研究减法刚才大家提出了好多问题,我们先来看这个问题:(出课件)壮壮比健健体长长多少米?(课件出示问题)谁来列式?(0.76-0.72,教师板书)师:这是一道小数——减法题,根据刚才学过的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试一试能不能算出这个题?学生独立做,一生板演。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教师小结讲解做法: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然后从最低位减起差的小数点也和横线上面的小数点对齐写出答语,答:壮壮比健健体长长0.04米[设计意图]有了小数加法的学习,小数减法就显得更容易,所以教师只是引领学生经历计算过程就可以了 2.小数部分位数不同的小数减法也很简单吧?你们会做了吗?会了真的会了?考考你:4.35-1.4(巡视中发现不同解法,找不同解法的学生板演)学生可能出现: 4.3 5 4.3 5 4.3 5 - 1.4 - 1.4 - 1.4 0 师:你发现这两个数有什么特点?(小数部分的位数不同)让学生分析不同算法总结计算中的窍门:计算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了,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了奥!原来对齐数位不是把末位对齐,而是对齐小数点3.总结算法说说怎样计算小数减法?生:先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再从低位算起,……)(三)照应前边的减法验算:出示:0.8-0.03[设计意图]对于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孩子很容易出现类似上面第二种的错误,在教学过程中,让优秀生带动学困生解决问题。

四)归纳小结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小数加减法(板书课题),刚才做了这么多小数加法和减法题,想一想计算小数加减法应该有哪些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并做好记录小组讨论,巡视指导)师小结方法:出示顺口溜,齐读一遍[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学习的基础上,归纳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完全由学生自己提炼,教师最后简要总结,用顺口溜的形式帮助学生总结方法三、巩固应用,解决问题火眼金睛辨对错(课件出示课本89页第5题)(要求:用手势判断、要高举听口令说“判断”举手势)(刚才题中的一些错误,提醒我们在计算时要认真仔细,不能再犯类似错误了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走进生活,研究我们身边的数学,在进行计算巩固练习的同时,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自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四、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利用奇异的克隆牛健健和壮壮的有关信息学习了小数加减法,它们的母亲康康和双双都已经是四世同堂的老人了,它们都是太奶奶辈了其实关于健健和壮壮还有很多信息,课后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研究出示小数加减法顺口溜,便于学生记忆:百度搜索: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法壮壮出生时的胸围是多少? 壮壮比健健的体长长多少米?0.77+0.33=0.8(米) 0.76—0.04=0.72(米) 0.7 7 0.7 6 + 0.3 3 —0.0 4 0.8 0 0.7 2答:壮壮的胸围是0.8米。

教学反思: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1、充分利用信息窗本信息窗呈现的是山东莱阳农学院克隆出的中国的第一例和第二例体细胞克隆牛“双双”和“康康”的后代健健和壮壮的有关信息,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窗提供的信息进行教学,培养了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2、将计算教学融于问题情境中通过信息窗提供的信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整节课虽然是计算教学,但所有的计算都是结合解决问题来学习的,这也是青岛版教材的一大特色3、体现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让学生独立尝试和探索,通过小组合作,借助整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归纳出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中把小数点对齐实际就是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加减法也是有相同之处的学生在掌握了小数位数相同的两个小数相加减的方法后,出现小数位数不同的计算,根据学生中出现的不同计算方法,通过学生自己的讨论交流,进一步巩固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对位方法:即小数点对齐4、重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小数加减法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在意义上、计算方法上和整数加减法是一样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将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5、渗透文化育人本节课以克隆牛为生活主题,我在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克隆的知识,在课中向学生介绍有关克隆牛的知识,特别介绍山东莱阳农学院的克隆成果,让学生了解前沿科学,沟通数学与科学学科的联系总之,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参与、去体验,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理解、吸收、内化、思考等过程进行知识建构,让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理解,在理解中提升知识的应用能力,在实践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