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河南省永城市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孟子》二章阅读练习2()新人教版

宏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0KB
约7页
文档ID:160980351
河南省永城市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孟子》二章阅读练习2()新人教版_第1页
1/7

河南省永城市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孟子》二章阅读练习2(无答案)新人教版 18《〈孟子〉二章》阅读练习2一、基础巩固1.请给下列加线字注音米粟( ) 亲戚畔( )之 畎( )亩傅说( ) 法家拂( )士2.解释下列加线字1)革非不坚利也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4)人恒过,然后能改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 ,中心论点是 阐述了孟子 的政治主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 ,中心论点是 阐述了孟子 的人才观4.翻译下列句子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5.古今中外有许多人在逆境中成才的例子,请摘录一个逆境磨炼人才的典型事例二、课内阅读1.比较阅读,把握《〈孟子〉两章》层层深入的论证特色,以收到珠联璧合、相映生辉的效果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习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下列加线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区域.地域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通“叛” 背叛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被选拔,被起用D.必先苦其心志 苦:使……受苦2.下列四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属予作文以记之B.之 不胜环而攻之而 杜少府之任蜀州C.于 曹操比于袁绍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D.而 择其善者而从之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3.选择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作者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中心论点C.遭腐刑而著《史记》的司马迁,幼年丧父发奋读书的欧阳修,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等三人的故事不能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4.下面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B.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D.本文中心论点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逆境能成才”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阐述的观点,它表明了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的道理那么 “顺境也能成才吗?”这是许多学生可能产生的一个疑问对此,请联系历史或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作简要分析3.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的问题太宗论盗 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止,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注释:①上:唐太宗 ②哂(shěn):讥笑③切:逼迫④平:太平⑥户:大门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1)或请重法以禁止(2)朕当去奢省费(3)轻徭薄赋(4)安用重法邪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两个词语1)路不拾遗(2)商旅野宿3.短文中唐太宗认为“止盗”应采取什么措施?4.从选文中可以看出,作为国君,唐太宗做到了“ ”用《岳阳楼记》中的语句回答)7。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