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洞风景名胜旅游区九龙洞风景区位于铜仁市东南方向约17公里处,地处武陵山脉六龙山区北缘,沅水支流锦江南岸,总面积245平方公里九龙洞风景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宜人,自然人文景观星罗棋布九龙洞是一个大型天然喀斯特溶洞,洞内钟乳石林立,五光十色,晶莹剔透,千姿百态,妙趣横生,各种石花、石幔、石鸟、石兽随处可见,栩栩如生其中高20米以上的钟乳石柱有数十根之多,最高一根高达39.98米,直径16.4米,为世界罕见,国内之最 九龙盘柱 水 母十里锦江风景区 发源于梵净山的锦江流经江口,由西向东横贯铜仁市全境,其上游的大小两江汇集于铜仁城中,并将城区一分为三,呈“S”状环城逶迤东去洞庭,汇入长江沿江两岸奇峰林立,峭壁嵌绿,碧波粼粼,山色青青还有丰富的自然景观、独特的人文景观、珍贵的文物古迹、雕梁的亭台楼阁等,宛如一颗颗珠宝镶嵌在锦江两旁,构成了一幅“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十里锦江画廊游历过铜仁的诗人廖经天曾写下“四面青山楼外楼,新装巧扮最风流,多情最是锦江水,一步依依一回头”的绝句。
锦江河床宽150-180米,深10-30米,开通航游里程58公里,其中:50吨以上航程31公里,10吨左右航程18公里 十里锦江风景区主要包括武陵小苏州、锦江十二景、锦江公园、水晶阁等景点,现分述如下: 1、武陵小苏州 铜仁城是一座多水的山城,整个城区与水、山相依托,相融合三江(大江、小江、锦江碧水穿错于城区,把城区分割成若干个自然区域城区内现有新滩大桥、清水大桥、花果山桥、瓦窑河坝上桥、西门大桥、兴市桥、鹭鸶岩大桥、大江坪大桥、锦江大桥、下南门吊桥、东门大桥等十余座,气势非凡、风格各异桥下江水碧波荡漾,锦江两岸绿树掩映,江上渔舟点点,既有名城苏州的婀娜多姿,更有山城铜仁的风格特色,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水城、桥城 2、锦江十二景 (1)金鳞戏水位于城南500米,逆大江而上,于木沙河交汇处兀立一岩,其形若鲤鱼,古人誉为“金鳞游泳”岩下有一壑,其中部一石突出,形如一鲤鱼头,特别是那鱼唇、鱼眼、鱼腮,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故又名“鲤鱼嘴” (2)南岳飞泉位于城北4公里,逆小江而上, 两山并峙,涧水中落,若玉龙天降 (3)两江春色锦江上游,大小两江汛期初来, 春绿两岸,桃李争艳,绿柳飞絮,鸟翔鱼跃,人们纷至踏青,呈现出一幅生机盎然的两江春色图。
(4)中流砥柱城南大小江汇合处,有巨石屹立江心,其上曾多次建有亭阁,俗称“铜岩”,又称中流砥柱 (5)东山楼阁城东临江壁立一山,峭削嶙峋,悬崖下江水浩荡横流,绝壁树出石罅,苍翠挺拔,古林深处曾建有文昌阁、奎星楼、澄江楼、川上亭、武侯祠、天坛等,今尚存川上亭、雷神殿、真武殿 (6)云彩江声东山南面临江,峭壁间缭绕的缕缕云彩和山下澎湃的声声江涛组成一道绚丽的风景明嘉靖年间曾在绝壁上刻有“云彩江声”四字清同治十三年(1874,知府袁开弟补书重刻每字一米见方,字迹倜傥,气势蔚为壮观 (7)文笔凌云东山隔江之西文笔峰,高插入云,秀如笔削旭日东升,彩霞辉映,如五色锦笺巨笔绘彩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在城西正人峰顶建凌云塔( 因峰下有文笔洞,故亦称文笔峰又名文笔塔 (8)渔梁夜月顺江而下,至天乙峰、太乙峰下,河流成滩,即“渔梁滩”此处风清月明之夜,波光粼粼,江流有声,渔舟穿梭,甚为幽寂,颇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 (9)石笏朝天城东2公里处临江兀立一峰, 形若古代官员持笏朝拜;亦称传说中八仙之一曹国舅手持的笏遗留在此 (10)芦洞岚光位于城东4公里的锦江河畔芦家洞处。
( 11)玉屏晴雪城南10公里,一山如屏, 山高气寒,瑞雪初霁,群山融雪,此山仍积雪皑皑,经旬不化,素色玉润,银光闪烁,蔚为壮观 (12)西岭归樵西岭日暮之时,归樵踏歌欢娱 3、锦江公园位于城西锦江河岸,占地1.8万平方米,公园绿树成荫,园中有园,建筑别致园中竖有汉白玉雕刻的周逸群烈士塑像,供游客瞻仰 4、水晶阁风景区位于城东太乙峰下, 锦江东岸,三面环水,半岛之上古柏参天,绿树掩映;欧式建筑,楼台亭榭点缀林间;花草树木,幽香四溢;江面碧水映翠,渔舟如梭,宛如一幅流动的风景图 周逸群烈士故居 周逸群烈士故居在铜仁市区共同路12号,原街名大公馆 周逸群故居座北朝南,呈四合大院,总占地面积1162平方米清道光年间,周逸群祖父始建后楼两幢左楼上下各三间,烈士在此楼出生和结婚右楼结构与左楼基本相同1918年,烈士亲建正屋一幢三间,占地面积109平方米,现为烈士生平事迹陈列室正屋前有石板铺墁院坝,两旁辟有花圃整个故居古朴典雅,错落有致故居在国民党时期曾作“逆产”充公,后经其亲属力争,方完整保留至今。
周逸群烈士故居1984年于国庆修复陈列对外开放,徐向前、廖汉生分别为故居大门和陈列室题写了匾额,肖克将军的题词:"发扬周逸群烈士奋斗精神,开创梵净山老区崭新面貌”陈列于故居大门过道11997年10月,烈士故居被命名为省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天生桥峡谷风景区喀斯特地貌造就了贵州众多的天生桥,但在贵州众多的天生桥中,铜仁的天生桥却是其中首屈一指的最具代表性的佼佼者无论是三都县雪花洞瀑布附近的仙人桥、修文县场坝乡的天生桥,还是黎平县高屯镇寨湾的天生桥、福泉县仙桥乡的仙桥,各方面都远不及我们铜仁的天生桥雄伟壮观、幽深神秘难怪《贵州省志·地理志》慧眼独具,在介绍河谷地貌时, 选用我们铜仁的天生桥作为代表:“在峡谷区,尚有天生桥残留在河谷之上,如铜仁川硐小江口河天生桥,高出水面110 米,支流在入干流时形成瀑布,川硐湾瀑布高115米……” 天生桥位于城北12千米处的川硐镇西边,高约110米、宽约150米、长约70米,险峻雄伟,蔚为壮观,犹如一根大梁横亘两岸,故古代又将天生桥河称为大梁河巨大的桥洞呈倒V字形,高50余米、宽30余米。
据说以前天生桥上有许多天然小洞,日月天光直透而下,在桥洞里向上仰望,透下的亮光闪闪烁烁,犹如九天繁星,因而又名“天星桥” 除雄伟壮观的天生桥外,天生桥峡谷的神奇险幽的旖旎风光更是令人神往 天生桥河发源于湘西腊尔山西麓的科绒(此为“东源说”,“西源说”为松桃牛郎的笔架山),是邻县松桃的第二大河,松桃称它为“河界营河”另外它在松桃境内的流程中,还随着所流经的村寨不断地被当地人根据当地的地名地形变换着名称,比较有名的有“官舟河”、“银岩河”、“两叉河”、“马槽河”等 河界营河流入铜仁川硐境内后,铜仁在古代称它为“川洞江”另外古人还以天生桥为界,桥的上游称后洞河,也叫大梁河,桥的下游称小江口河现在将铜仁境内这19.6公里的流程统称天生桥河 天生桥河常年稳定流量为每秒10.8立方米,但二十年一遇的洪水流量却达每秒1263立方米无论是盈盈清泉、涓涓细流,还是汹涌澎湃、排山倒海的山洪,千百万年来,它们百折不回的洗刷冲撞,硬是将这平均海拔600余米的台地, 由北向南切割侵蚀成一条两三百米深的大峡谷 天生桥河在她穿山越谷的52公里流程中,天然落差255米,平均比降千分之4.5米。
但在河界营河至天生桥这12公里的流程中, 落差却有195米,平均比降千分之16.25米而这些落差又大多集中在后洞河,这就使得这段河流更加湍激,常常是险滩密布、群石错出、急湍奔泻其间有一处地方,俗称“古船搁浅”,一块巨大的船形石头横搁河中,在其上方,两三块三四米高的巨石将河拦腰截断,满河的流水被拦成几股急流,白花花的波涛,在巨石之间的空隙上翻滚轰鸣,奔泻而下 天生桥峡谷神奇险幽的风光,首先是她清澈的河水这弯弯曲曲的河水,时而碧波荡漾,一潭翠绿,绿得使人不敢贸然潜游;时而清流漱石,一滩白浪,仿佛是一簇簇欢快的珍珠在滩上载歌载舞;时而水平如镜,静若处子,任随微风轻轻地拂起阵阵涟漪,就像古时公主任凭心中的白马王子温柔地摆弄她的裙裾;时而波涛翻滚,声若奔雷,犹如号角惊天、鼙鼓动地的古战场上千军万马在奔突厮杀 天生桥峡谷神奇险幽的风光,还在于她陡峭的陵岸天生桥峡谷河床水面平均宽36米,有的河岸——姑且也叫它岸吧,是一些凹进去的洞穴,悬挂着一条条钟乳石,向下叮叮咚咚地滴着不尽的泉水很多地方没有一点缓冲的河岸,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同河水直接相连这些峭岸时而孤峰独峙,嶙峋峥嵘,壁立千仞,时而迤逦连绵,苍莽起伏,重峦叠嶂,堆青绚绿,峰回水转,水穷峰出。
无数的瀑布从山顶向峡谷倾泻,在山壁上堆砌出无数的钙华体物质,如奇花玉树,似珍禽异兽,千姿百态,斑斓纷呈最为奇特的是一处被人们称为“仙女听潮”的地方,灰色的石壁上浮立着一个乳白色的人形,两条修长的大腿充满了青春的魅力峡谷里弥漫的水雾在阳光的照射下,在这位“出浴美女”的头部形成一圈人们不易看到的光环,故又我们又把这个景点称为“幽谷神女” 天生桥河的神奇险幽,更在于沿岸那千姿百态、各具千秋的瀑布天生桥峡谷两边数百米的高岸上,那供无数的村庄、稻田用水的清清泉水、涓涓溪流,最后都向峡谷倾泻,于是便形成了峡谷两岸无数各种各样的瀑布这些瀑布,无论大小,都极具魅力,正所谓“环肥燕瘦,各尽其美”大的白练横空、声若雷鸣,银波触地处,腾起千堆白雪,使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清代曾在铜仁的铜江书院讲学的那位以题写“颐和园”而著名书法家严寅亮为黄果树瀑布题写的名联:“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 红霞似锦,何须棱织绣方成”而小的瀑布则飞飞扬扬,缥缥渺渺,时断时续,像遥远的天际飘来的若有若无的一段神曲,那弥漫悬浮于峡谷的水雾,仿佛是一片片随风飘舞的悠扬的音符 天生桥河大峡谷集神、奇、险、幽于一体是人们旅游、探险、漂流、避暑的好去处。
梵 净 山梵净山是武陵山脉的主峰,位于江口、印江、松桃三县交界处山体庞大雄浑,摩云接天,早在明初就被尊为“名岳之宗”,是著名的佛教圣地1986年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年又荣选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被誉为“地球和人类之宝” 护国寺 初名天池院,为梵净山四大皇庵之一,现存6间木屋背靠狮子岩,面对肖家河,为印江县城到梵净山公路的终点站护国寺自然风光优美,朝云暮雨,云涌雾蒸,空气清新 薄刀岭 薄刀岭是发源于锯齿山下的肖家河和发源于太子石的牛尾河分水岭中起始一段的脊岭,2000多米长的地段,脊岭横空,人如蹈空而行路两侧或灌木老树横卧,或峰崖嶙峋寸草不生俯视肖家河与牛尾河,云雾翻腾,深不见底 金顶 金顶海拔2494米,是武陵山脉的最高峰远眺金顶,恰似农家蒸饭用的甑子,因此黔东一带谐音把“梵净山”叫做“饭甑山”金顶周围有万卷书、蘑菇石、老鹰岩、金顶洗手等栩栩如生的奇特景观,且寺庙甚多 承恩寺 俗名上茶殿,在金顶左侧,正殿三间,山门完好门额阴镌“敕赐承思寺”五字,两侧配殿八间,仅存部份残墙 镇国寺 俗名下茶殿,在承恩寺下方。
始建于明,解放后倾塌,整个遗址除正殿、偏殿、僧寮、厨房依稀可辨外,仅有残墙 蘑菇岩 从镇国寺往右行是老金顶,著名的蘑菇岩高9.4 米,是风化后形成的奇观 天桥 位于新金顶,是架于金刀峡之上的一座石拱桥,凌空千尺,极为壮观桥面宽0.86米,长5.41米,用石块砌成沿绝壁缘铁链而上,途至晒经石、说法台、献果台、炼丹台、藏经岩、拜佛台、舍身岩等景点 太子石 从梵净山西望,有一石柱耸立,高38米,人称“太子石”石顶有一棵大树,凌空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