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 兰 诗(第二课时)课题木 兰 诗(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木兰这一巾帼形象,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的向往2、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重点、难点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学习方法朗读 合作探究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1、这是一首叙事诗,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来简单概括每一部分内容明确:第一部分(1—3段) 第二部分(第4段) 第三部分(5—6段) 第四部分(第7段) 结尾附文2、文中所叙之事那些详写?那些略写?二、合作探究1、开头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2、“十”、“十二”、“白”在文中如何理解?3、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什么?现在作何理解?4、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5、分析木兰的形象6、本文是一片以战争为题材的叙事诗,为什么祥写儿女情长而略写战争场面?(提示:本文中的木兰是个奇女子,中在写她的女性形象,而非英雄形象三、拓展延伸试想你就是木兰姑娘,请你说说替父从军的前前后后的心理活动用自己的话归纳)1、假如“我”就是木兰姑娘(请发挥合理的想像),说说自己的战斗生活。
2、假如你是木兰的亲人,十几年没见面了,见到木兰会说些什么呢?3、搜索 你还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女英雄吗?四、当堂训练1、默写填空:⑴木兰替父从军的主要原因是 ⑵描写宿营地空寂荒凉的句子是 ⑶概括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 ⑷形象概括木兰从离家出征至凯旋回朝全过程的句子是 ⑸ , 用夸张的修辞方法描写了木兰矫健雄姿⑹描写边塞夜景的句子是 , ⑺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 ⑻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 , 。
⑼描写伙伴惊奇的句子 , ⑽表现木兰不贪图富贵利禄的句子 , ⑾表现木兰归乡心切的句子 , ⑿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 , ”一句诗文⒀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 , ⒁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 ⒂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她回家的情景的句子 2、选择⑴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战斗。
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⑵对第3段中的“不闻……但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采用对比手法,反映战争紧迫 B.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怀念C.采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刻思念,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D.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与亲人分离极其悲痛的心理⑶对“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一句中的“大”字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表明了可汗的积极性很高 B“大”就是大规模的意思C.显现战争紧张、频繁、涉及范围广 D.意思是非常、十分 ⑷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②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④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A.比喻 对偶 反复 夸张 B.对偶 对偶 排比 对偶 C.借代 反复 排比 对偶 D.对偶 反复 对偶 比喻 ⑸对“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写征程的遥远和军情的急迫。
B.写战争到来的悲凉气氛 C.以宿营地空旷寂凉烘托木兰离家思亲的情怀 D.写行军旅途的欢快 ⑹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B.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C.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D.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