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周易》上经zhouyishangjing 蒙 坎下艮上,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呼读方法:坎为水,艮是山山下流出来的泉水,逐渐汇集,流向何方?需要导航之人来疏通、引导让小渠形成河道,再聚汇成滔滔江河,奔流入海它就像启蒙、教育儿童与培养学生一样,故命名为“蒙”蒙,指童蒙、“启蒙”即启发、教育未开化的儿童,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教育成长、成才这里有几个古今音、义差异大的字筮:初次告:读gu固,本义是训练小牛犊,先在它头上上个锁,象征规矩三:读xiān先即屡次,多次渎:读dú独其义有二,一是小渠;二是通向海的江河蒙,启发教育童蒙是亨通的,古今一理但启发教育童蒙,是家长领着儿童来求我教给孩子知识,不是我去求他教师对初受教育者,应像训练小牛犊那样,先在头上给上个锁,象征规矩经过屡次、不断地教育、答疑、解惑,就像给潺潺细流的山泉不断疏通水道一样,让它渐渐汇成江河,奔流入海到其奔腾不息时,原来的那些规矩已不能用、也不够用了,因为它的利益功用已经很正常地发挥了岀耒。
故人们称教师为“导师”导师,就是拨正航向指导前进的人学生出类拔萃,教师、学校能不引以自豪吗!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脱桎梏,以往,吝处蒙时,初六,正处在去掉蒙蔽、呌人明白的启蒙教育的开始对他这初受教育者,就应像对受刑罚处罚的人那样,让他知道规矩但应当知道,对学生不能用对犯人所用的刑具——也不能打骂学生纠正学生的过失,改了就好过度了(以往),会给学生带来羞耻,就是教师的不对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处蒙时,教与学,是随年级的递増而在不断地向髙级和深度发展九二这位教师,所教学生众多,学生资质不齐,他都能包容,而不强求划一,这就构成了吉祥这又像夫妻双方夫妻之间,不是一方限制一方,不是一方管制一方,不是一方改造一方人,都有不足的一个方面,丈夫应容纳、包含妻子的不足,这就构成了家庭的吉祥在教育方面,教师总希望学生超过老师,家长又总希望后人超越前人子强父弱,这就构成了“子克家”总之,一般人都希望自己的后人能超越前人;弟子不必不如师这里连用三个比喻,构成了优美的叠句教师,不愧为“师长”! “子克家”,代代相传,家庭吉祥,社会吉祥,人类吉祥刚接柔也,天下吉祥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正处在接受教育,不断提高发展的时候,学生六三的思想和行动却发生了变异这就像男女搞对象,正谈恋爱相处时,这位女子见到另一个有钱有势的人,就把男朋友给甩了这种见异思迁的人,不能娶她作妻子因为,她的追求不是爱情,即使走到了一起,也没有益处——不是一心一意,无攸利人在接受教育,治理学业方面也如此学贵专,志不移可他总是看东山不如西山高,走到西边,又觉得还是南山好行为不慎,目标不清楚,不能躬身力行完不成阶段任务,就达不到总的目标勿用取女”,就是因为她的行动不慎,意志不坚,目的不明确,老是三心二意——什么也干不成六四,困蒙,吝儿童正处在需要启蒙教育的时候,六四,家庭贫穷人家的孩子都去求学接受教育了,他家贫困交加,上不起学,感到耻辱看来,人都想借助教育成长此情此理,至今仍然没变!民族兴旺,教育为先人,只有借助教育才能成人可贫穷人家的孩子上不起学!三千多年前存在这一情况,三千多年之后呢,还存在这一情况,何时才能改善?对此,古人在“象辞”中评议说:“困蒙之吝,独远实也独远现实,脱离实际,就是不可能得到改善在我国历史上,“开五经教馆,设五经博士”,开始于汉武帝,到元朝真宗时,又加“四书”为教材,一直读到淸朝光绪年间。
因光绪废除了“科举制”,也就把读书做官这条路给堵死了这说明,古人读书是为了当官,不是为了民族兴旺所以,现在还有人在骂光绪,恨“五四”,批蔡元培也正因为如此,到21世纪“孟母堂”岀现了,又开始读“经”这说明,国学基础雄厚,在中国压根就不应该岀现工程师、数学家、化学家、物理学家等现代人才!《周易》中的这一内容,也纯属看“三国”眼掉泪,替穷人担忧困蒙之吝,独远实也”,古人说的有理,一个穷人家的孩子还念什么书!六五,童蒙,吉开学校,办教育,请教师,启发教育尚未明白亊理的儿童,目的就是为了社会的未来,培养需要的各种人才六五,这个学生的家庭条件好,个人又聪明好学,上进心强,又有人经过教育、培养、训练,他才华出众,这就构成了吉祥也达到了办教育、培养学生的目的好学生谁不喜爱呢!但在那个时代,好学生也得学会顺应时亊,以听话、服从为好故“象辞”评议说:“童蒙之吉,顺以巽也因社会需要巽顺的官员、听话的子民和奴仆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处蒙时,上九,在启蒙教育中所处地位最高,又处在最末、最外的位置上,还说了就算他对学生的要求过高、过急、过猛表面看,他很认真、很积极、很负责,恨铁不成钢可是,他的要求,学生们在短时间内根本达不到。
这就形成了一个问题:治学过刚,则为击蒙开学校,办教育,教书育人,不能以学生为敌!学校以教育为主,防御外来的邪恶与利诱,这对学校、学生皆有利,但不能用来对付学生治学过刚,则为击蒙,这一教训很深刻像“文化大革命”中,全国上下都在学习“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小学、中学、大学的学生也都学这一内容,还实行:“学工、学农、学军,兼学别样”结果就出现了这样一个顺口溜:“大学的招牌,中学的课,小学程度后来,文件规定:大专毕业生也算本科毕业生——因中间断挡小结:《蒙》这篇文章,论述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哲理全文讲了教育、教学、教师、学生、人才与击蒙六大问题,共85个字正文六个自然段,几乎全用排比修辞手法,而且,比喻形象、生动、深刻,很富有启迪性其符号逻辑语言是:山下出水!有水必流,流向何处?需要导航之人疏通一旦水道疏通而有所往,小河有水大河满,渐渐汇集,形成江河,直到奔腾不息而流入大海,其利益功用就算得到正当的发挥了教师、导航人,世人称之:“导师”意会产生的命题,给人的思维留下了大量的空间故人们常说:知识是人胆量工作是人资本 知识改变命运,专业助您成才身体是个条件一个人的成长,就像盘石下桓木的幼苗,需要充足的水分、土壤和阳光,息乱宜静。
人和环境的关系,要有充分的认识对客观环境认识不足,常导致主观犯错误学校、教师是助人成长的梯子三千多年前的论述,今天再钻入故纸堆中,也还有新的感悟《蒙》这篇文章,在《三十六计》中,就有三个计谋、用了其内容第十四计“借尸还魂”用的是“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第十七计“抛砖引玉”用的是“类以诱之,击蒙也!”第三十四计“苦肉计”用的是“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童蒙之吉,顺以巽也在《三十六计》中,如果只以标题的成语推演,而不与它的论点、论据相结合,那会构成什么样的结论呢?引用《周易》中的话作论据,就说明了其产生的背景、内容比如“苦肉计”,才华横溢的将军(或官员)到对方去诈降,首先要取得信任和职位如果不能有巽顺的一面、岀色完成任务的一面,光靠才华横溢、持才自负,肯定不能充当“苦肉计”中的主人公去了也不会取得好的成就,弄不好还会身败名裂这说明,《蒙》的内容具有适用的普遍性同时也说明,《周易》这本书,可不像二、三千年来人们传说的:它是中国占卜、算卦、装神弄鬼的总汇、祖师爷一些人不懂装懂,人云宜云,把道听途说的瞎话,也当成学问,还号称大师、专家、学者而大讲384爻是《周易》的精华,博大精深、奥妙无穷。
这种人可也不是少数啊!不读书,不研究,还要装成大学问家去讲学,骗己、骗人所谓的圣人、圣哲也如此!这是生活中的一种存在不过,二、三千年也就这么样走过来了!在此,也只是说一说,笑一笑,千万不能对号入座!如果对号入座,那就纯属楞种、砍货了掌控命脉的蓝本—《周易》的呼读方法及译文 作者:张毓 梁士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