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1秋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细水****9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5.07KB
约24页
文档ID:156024531
2021秋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1页
1/24

2021秋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过程设计主要包括导入环节、新授环节、巩固环节和总结环节在导入环节,主要撰写如何引入课堂主题今天在这里整理了一些2021秋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最新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2021秋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最新教案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课本23-24页的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会直观判断轴对称图形,能用对折的方法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欣赏数学之美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教学难点: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教学准备:课件、一些轴对称图形图片、纸和剪刀、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等教学过程:一、巧设情境,激发好奇心花园里有只可爱的蝴蝶在翩翩起舞一天她遇见了小蜻蜓,对小蜻蜓说:“我们是一家人小蜻蜓就奇怪了,我是小蜻蜓,你是蝴蝶,怎么是一家人了蝴蝶笑了笑说,在大自然里还有很多物体和我们是一家呢二、欣赏图片,建立表象。

1、这不,你瞧蝴蝶找来了什么?课件出示:蝴蝶、枫树叶、七星瓢虫、蜻蜓、脸谱、交通标志、数字8、飞机、天平、一些字母等这些图形漂亮吗?学生欣赏各种对称图形2、引导观察图形,交流汇报刚才同学看到的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那么这些图形中你发现都有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师: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生1:我发现他们都很美生2:左右一样上下?生3:我发现它们是对称的师:你是怎么理解对称的?生3:对称就是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3、教学板书“对称”(1)课题导入师:是啊,刚才我们看到的其实是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的现象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研究数学上的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刘元平三下《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刘元平三下《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2)结合剪纸作品,抽象概念师:谁能在最快的时间内剪出一个葫芦吗?学生自己操作创作先把纸对折后再剪)教师选几张学生剪得好的轴对称图形贴在黑板上找出不同的剪法,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剪的师:请大家观察,比较这些图形,你发现了什么?生1:他们的形状不同生2:他们的大小也不同生3:他们的两边是完全一样的生4:这些图形上都有一条折痕现在你们把你自己剪的图形重新对折一下,你们会发现他们怎么样?(两边完全重合)是的,那么什么样的图形才是轴对称图形呢?学生回答自己理解的轴对称图形。

对折后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那么这条折痕应该给它取个什么样的名字呢?(对称轴)老师把课前准备好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灯笼、衣服等)三、实践操作,深化认识1、组织活动——折一折(1)每个学生剪下附页中的图1,先对折,看两边是否完全重合,再打开,看折痕的位置2)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折一折组织学生将自己小组折出的对称图形进行展示并汇报各自的折法3)学生认识对称轴,中间这条折痕我们就把它叫做对称轴,用虚线表示请学生用铅笔画出你们剪出的对称图形的对称轴2、小结:通过折、画,小朋友们都认识了轴对称图形,那么现在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这样的图形得出结论: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得直线叫做对称轴四、巩固练习,深化认识1、看下面那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刘元平三下《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2、找一找下列哪些数字、汉字、字母是轴对称图形,刘元平三下《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3、用对折的方法找出下面图形的对称轴五、回归生活,体会美感1、谈一谈:其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对称的图形、物体,你能说一说吗?2、欣赏生活、艺术、自然、建筑、剪纸等领域的对称之美六、总结全课,升华主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七、板书设计、轴对称对折:两边完全重合——轴对称图形折痕——对称轴2021秋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最新教案2教材简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很多,也为学生奠定了感性基础他们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同时具有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对于具体、直观的内容有较大的依赖性所以,本课尽量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学,在观察、操作中探索研究,以多媒体课件为学习媒体,让学生自主探索,在探索中发现,在探索中学习在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找生活中的对称物体,欣赏图片,加强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同时,学生通过动手、折一折、画一画、猜一猜、剪一剪等活动,建立起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探索出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以及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2、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在一组实物图案和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做出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3、使学生在认识和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能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做出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每小组有不同的图形一套,小剪刀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情境导入:昆虫家族今天开了个舞会,它们正欢快的飞舞着看!它们向这儿飞来了,不过只有它们的半个身影它们说:“只要你猜对我们是谁,我们就会出现1、请你猜一猜,他们分别是什么?2、提问:你们怎么猜得这么准啊?(它们的两边都是一模一样的)小结:像这些昆虫的两边是一模一样,我们就说它是对称的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根据学生的感知规律,创设了有趣的“猜一猜”情境,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昆虫图形的介入为学生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作了铺垫师:老师这还带来了一组对称物体的照片,请大家来观察,看看这些照片有什么共同之处生:左右两边一模一样二、合作交流,感悟新知1、初步感知过渡:刚才同学们的观察都很准确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对称的?生:蝴蝶,裤子,鞋子,七星瓢虫等。

师: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但可以经常看到一些对称的物体,还能看到很多对称的图形今天老师也要给你们露一手,看看我要表演什么啊?(剪纸)嗯,不过,你能猜出我剪的是什么吗?学生回答:(剪一棵松树)提问:那么仔细观察这两个图形,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引导学生,让他们说出:这两个图形的两边是一模一样的,它们是对称的,中间有一条折痕继续提问:(出示提前准备好的一张音符图)那这个图形的两边也是一模一样的,中间也有一条折痕,那它和上面两个图形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请你们把它们对折后想一想引导:音符图对折后只上半部分重叠在一起,下半部分不重叠像这样只有一部分重合在一起,我们就称为是部分重合板书:部分重合)而松树图和爱心图对折后能全都重合在一起小结:对折后能全都重合在一起,我们称为是完全重合板书:完全重合)像这样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我们叫它轴对称图形这条折痕就是对称轴,我们用点划线来表示揭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轴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同桌互相说一说什么是轴对称图形设计意图:通过折音符图形,得出音符图形只有部分重合,在与松树、爱心图形的比较中,感受部分重合与完全重合的区别,学生对“完全重合”的认知已经非常地清晰,从而深刻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加深理解过渡:同学们说的真好这里有三张照片,是我对同一只杯子从不同的角度拍的1)出示这是从杯子的正面拍的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对称轴在哪?(2)出示这是从杯子的上面拍的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对称轴在哪?小结:对称轴可以有不同的方向3)出示这是从杯子的侧面拍的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那你有办法把它变成轴对称图形吗?(添柄、去柄)小结:同一只杯子由于观察的角度不一样,看到的图形有时是轴对称图形,有时不是轴对称图形设计意图:通过不同角度的杯子照片,让学生明白可以横着画对称轴,也可以竖着画对称轴,也可以斜着画对称轴,对称轴可以有不同的方向三、动手操作,巩固新知1、折一折过渡: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老朋友,你还认识它们吗?那我们就一起说出它们的名字1)下面请你们用对折的方法,看看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轴对称图形?(2)生折交流汇报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为什么不是,你是如何证明的?(对折后不能完全重合)能不能折一次就好了?小结:我们要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要看它对折后能否完全重合3)那其他四个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吗?你是怎样判断的?生演示并说明理由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有一种对折方法,长方形有两种对折方法,圆有无数种对折方法。

小结:这些图形不管只有一种对折方法还是很多种对折方法,只要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2、判断过渡:刚才同学们都用对折的方法来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现在,不对折,你能用眼睛看出来吗?真的?现在就考考你们出图生判断,说说对称轴在哪?【设计意图:练习设计体现生活化、多样化、层次分明,同时也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即让学生巩固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同时又突出轴对称图形的重要性四、再次探索,掌握画图方法过渡:刚才我们是根据一半的图形猜出另一半,那如果告诉你轴对称图形的一半,你能画出它的另一半吗?(1)生尝试画一个,汇报交流你是如何画的?你为什么要和这个点连起来?这两个点为什么不用找?(2)方法小结:第一步找对称点,第二步依次连线说明在找对称点的时候,如果图形的顶点在对称轴上,那么这个点的对称点就是它自己,就不用找了3)用这种方法完成其他两幅图并汇报交流五、全课总结,分享收获今天,我们学习了轴对称图形,你有哪些收获呢?六、欣赏图片,拓展知识留心我们的生活,你会发现轴对称图形、对称现象的物体无时无刻都在美化我们的生活蝴蝶、蜻蜓等因为有了对称的翅膀,才能自由飞翔;我们的服装因为对称才显得大方、典雅;古今中外,有许多的建筑也是对称的,多么神奇,多么美丽。

我们只要用心思考,就会感到对称的力量[资料链接]脸谱是我国的国粹,京剧脸谱是我国戏剧中独有的化妆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从数学角度看,这些脸谱在设计绘画中采用的就是轴对称的方式还有造型奇巧的剪纸艺术作品都是我们民间艺术家利用轴对称的原理制作的另外,在标志建筑,服装、国旗、体育、运输、航天等很多地方都设计应用了对称方式2021秋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最新教案3教学目标1.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表达数量关系的能力.2.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自己探求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教学重点通过实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这些数量关系,并在解答应用题的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教学难点使学生熟练运用这些术语和关系式.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口算:30×40=6×40=200×20=80×50=12×8=32×20=150×4=240÷2=二、探究新知.1.导入: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各种数量关系.在乘法应用题中有哪些常见的数量关系?板书: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2.数学例1: 认识:单价×数量=总价(1)例1.铅笔每枝5角,买3枝用:5×3=15(角)15角=1元5角篮球每个70元,买2个用:70×2=140(元)鱼每千克9元,买4千克用:9×4=36(元)(2)引导学生明确:以上三个问题都是买东西用钱的事.每件商品的价钱叫单价;买了多少叫数量;一共用多少钱叫总价.第一个问题里的单价是5角,数量是3枝,总价是1元5角.第二个问题里的单价是70元,数量是2个,总价是140元.第三个问题里的单价是9元,数量是4千克,总价是36元.从例1可以看出,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是:单价×数量=总价(3)反馈练习:①口答:每件商品的价钱叫(),买多少叫(),一共用多少钱叫(),它们之间的关系是().②请你举出日常生活中符合以上数量关系的实际计算问题.3.教学例2.认识:单产量×数量=总产量(1)例2.每棵苹果树平均收苹果25千克,3棵苹果树收:25×3=75(千克)菜园每畦产菠菜150千克,4畦产菠菜:150×4=600(千克)(2)讨论思考:这两个问题都是说的什么事?这两个问题中单产量、数量、总产量分别是什么?从上面两个问题可以看出单产量、数量和总产量之间有什么关系?(3)学生汇报:这两个问题都是说有关生产数量的事情.每棵树收多少苹果或每畦菜地产多少菜叫做单产量;有多少棵树或有多少畦菜地叫数量;把一共收多少苹果或产多少菜叫总产量.第一个问题里的单产量是25千克,数量是3棵,75是总产量.第二个问题里的单产量是150千克,4畦是数量,600是总产量,从上面两个问题可以看出单产量、数量和总产量之间的关系是:单产量×数量=总产量(4)反馈练习:①回答:每棵树收多少苹果或每畦菜地产多少菜叫(单产量),有多少棵树或有多少畦菜地叫(数量).②举出日常生活中符合上述数量关系的实际计算问题.三、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两种数量关系?四、随堂练习.1.填空:( )×( )=总价    ( )×数量=总产量2.判断下面各题的对错.(1)知道每袋洗衣粉的价钱和买的袋数,求总价应用洗衣粉单价乘袋数.(  )(2)生产队有土地20亩,每亩产粮400公斤,共产粮多少公斤,是求数量的题目(  )五、布置作业.1.编一道已知单价和数量求总价的应用题.2.编一道已知单产量和数量求总产量的应用题.2021秋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最新教案4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25-26页。

教学目的:1.记住求总价和总产量的数量关系2.能正确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3.通过培养学生自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4.通过归纳揭示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教具准备:投影仪、幻灯片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认定目标1.小小售货员游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知乘法应用题的一些数量关系)2.教师小结:从上面的游戏我们可以看出,乘法应用题与我们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同类型乘法应用题又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问题(板书课题)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要完成以下两个任务(口头展标l.2)[评析:通过游戏把学生要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和强烈的学习兴趣,为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展标及时合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二、导学达标1.求总价数量关系的教学1)出示例1例1.解答下面各题(投影出示相应的图)①铅笔每支8分,买3支用多少钱?②篮球每个70元,买2个用多少钱?③鱼每千克9元,买4千克用多少钱?(以上三道题让学生自己解答)(2)讨论(出示讨论题,四个小组讨论)①例1中的三道题都说的是哪一方面的事?②题里已知条件有什么共同点?③要求的问题又有什么共同点?(3)单价、数量、总价含义的教学。

根据学生讨论回答的结果进一步说明:像这样,每件商品的价钱或单位重量的价钱;我们就把它们叫做单价(板书单价):买商品的件数或重量,我们就把它们叫作数量(板书数量);买商品一共用多少钱叫做总价(板书总价)请你再举出一些生活中的单价、数量、总价的实际例子来4)引导学生总结数量关系根据例1的三道题的解题规律,请同学们总结出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学生总结,教师板书总结出的数量关系)(5)看教材,勾画重点句子6)做一做①指出例l各题中的单价、数量、总价各是多少?②举出生活中像例1这种求总价的应用题[评析: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分组讨论和总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重视了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创设情境,让学生有成功的机会和产生成功的愉快感2.自学求总产量数量关系1)按照老师教同学们求总价的方法,请你们带着以下思考题自学例2出示例2(投影出示三个思考题)例2.解答下面各题(投影出示相应的图)①每棵苹果树平均收苹果25千克,3棵苹果树收多少千克?②菜园每畦地产莱150千克,4畦地产菜多少千克?思考题(四人小组讨论)①两道题都说的什么问题,它们的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共同点?②什么叫单产量?什么叫数量?总产量?③知道单产量和数量怎样求总产量?(2)检查自学情况(投影出示检测题)。

①例2的两道题都是求的应用题②每棵树收苹果的重量或每哇地产菜的重量叫做,有多少棵树或有多少波菜叫做,一共收多少菠菜叫做③写出求总产量的数量关系:④例2中的单产量、数量、总产量各是多少?⑤举出生活中像例2这种求总产量的应用题[评析:学生带着思考题进行自学,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体验到自己也会学习知识的快乐,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数学的兴趣3.小结以上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求总价和总产量的数量关系知道单价和数量,用单价乘以数量就可以求总价;知道单产量和数量就可以求总产量三、达标测评1.将题中已知条件和问题与相应的数量名称连起来1)皮球每个35元,买4个皮球一共用多少钱?数量总价单价2)每只母鸡平均每月下蛋20个,有5只母鸡每月共下多少蛋?总产量数量单产量2.先说出数量关系,再解答1)学校买了4个排球,每个23元一共用去多少元?(2)畜牧场平均每头奶牛每天产奶15千克,20头奶牛每天产奶多少千克?3.编一道已知单价和数量求总价的应用题4.编一道已知单产量和数量求总产量的应用题5.把下列应用题补充完整,并解答1)葡萄园每畦产葡萄200克,有3畦葡萄2)每双童袜2元,,应付多少元?(补充不同的条件,用不同方法解答。

)6.一个水果店运来150千克苹果,平均放在6个筐里,每千克苹果2元每筐苹果多少元?(用不同的方法解)[评析:测评题有密度,有梯度,既体现了基础知识要求,又体现了对学生能力的要求,1、2题是检查学生对今天所学内容是否都掌握;3、4题不仅要求学生要有这节课的基础,而且还要会选材和组装;5题的第(2)题补充不同的条件,要求学生思路要广,思维要灵活;6题要求学生用不同方法解答,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目的]四、全课总结(略)2021秋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最新教案5(1)乘法应用题和物价、产量数量关系教学目的: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教学难点:掌握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教学关键:常见数量关系教学过程一、谈话我们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着各种数量关系,这些数量关系在以前解答各种应用题时都已经遇到过,只是没有加以概括总结今天我们来学习常见的几种数量关系二、新授1、揭示课题:来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2、教学例1题略)(1)分别出示例1的3道题①分别出示每道题用幻灯投影每道题的题意图②要求全班学生默读并想一想各题的两个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求什么?(2)学生默读题目后,把3道题独立地解答出来3)指名讲述解答方法,然后板书算式①铅笔3支用:8×3=24(分)=2角4分②篮球2个用:28×2=56(元)③鱼4千克用:3×4=12(元)答:(略)(4)提问:①同学们观察这3道题所说的事情都是哪一方面的?②3道题中的已知条件有什么共同点?③3道题中的要求问题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学生说出这3道题都是说购买商品的事,都知道每件商品的价钱和买多少,求一共用多少钱教师进而指着3道题的第一个条件告诉学生“每件商品的价钱”我们叫它单价板书:单价)接着指第二个条件,告诉学生“买了多少”,我们叫它数量板书:数量)一共用了多少钱”,我们叫它总价板书:总价)④再问:单价是什么意思?总价是什么意思?知道了单价和数量怎样求总价?引导学生回答后,根据这3道题的实际找出三种量之间的关系,总结出:单价×数量=总价⑤再问:请同学们想一想每道题中的单价是多少?数量是多少?总价是多少?指名学生回答小结: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都要遇到买商品的事,掌握了“单价×数量=总价”这种数量关系后,买东西时只要看商品的单价和我们买的数量,就可以用单价乘以数量求出要付的总价了。

3、巩固练习1)完成教科书第25页“做一做”的题目理解题意:符合例1所说的数量关系,也就是说已知条件是单价和数量,去求总价的实际计算的问题②指名学生口述例举的问题,并解答2)讲出下面各题中的单价、数量、总价各是多少?①每个保温瓶20元,买3个用:②每千克猪肝16元,买5千克用:③每千克大葱2元,买12千克用:④每套同样的童装50元,买4套用:(2)乘法应用题和物价、产量数量关系教学目的: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教学难点:掌握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教学关键:常见数量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略1、教学例2题略)(1)教学例2的第一道题①出示例2的第一道题幻灯投影:第一道题的图,在每筐苹果边加画苹果树一棵教师讲解每筐苹果是从相对应的苹果树上采摘下来的,平均每棵采摘25千克②全班学生看题、图后独立解答2)教学例2的第二道题①出示例2的第二道题幻灯投影出菜园的一排菜畦、教师讲述菜畦的意思,每畦可收菠菜150千克②学生独立解答3)指名讲述解答方法,板书算式。

2、棵苹果收25×3=75(千克)3、畦产菠菜:150×4=600(千克)答:(略)(4)提问:①刚才例2的两道题中的第一个已知条件都是讲什么?引导学生回答都是讲平均产量即单产量②两道题中的问题都是求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出都是求总产量教师归纳、例2的两道题中的“每棵树收苹果的重量”和“每哇收菠菜的重量”,我们叫它单产量板书:单产量)“有多少棵树或有多少畦”,我们叫它数量板书:数量)“一共收多少苹果或产多少莱的重量”,我们叫它总产量板书:总产量)(5)再问:已知单产量和数量怎样求总产量?指名学生回答后总结出:单产量×数量=总产量(6)小结:我们掌握了“单产量×数量=总产量”这个关系式,平常在解答求总产量的应用题时只要找出单产量和数量,然后用单产量乘以数量就求出总产量了4、巩固练习1)完成教科书第26页“做一做”的题目问:谁能举出已知条件是单产量和数量,求总产量的实际计算问题呢?指名学生口述实例,并解答2)试练解答下列各题后,再分别指出每道题的单产量、数量和总产量各是什么?①每吨甘蔗可以产糖120千克,5吨甘蔗可以产糖多少千克?②菜园每畦马铃薯收140千克,4畦收马铃薯多少千克?③每吨海水可晒盐2千克,1000吨海水可晒盐多少千克?二、课堂综合练习。

请指出下面各题分别属于哪一种数量关系?每道题中的两个已知数分别是什么量?问题是什么量?(学生回答后,再解答出来)1、每双童袜2元,买同样的6双应付多少元?2、每只母鸡平均每月下蛋20个,5只母鸡每月共下蛋多少个?3、蔬菜小组每平方米平均收大白菜25千克,一畦8平方米的菜地能收大白菜多少千克?4、排球每个25元,学校买回4个用了多少钱?三、课堂作业做练习六的第1-4题3)乘法应用题和行程、工作量数量关系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页上的内容,练习六的策5-9题教学目的: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数量关系中,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数量关系教学难点: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关键: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40×805×50300×2070×5015×424×30150×8320÷22、先说出下面各题的数量关系,再解答1)每个熊猫玩具15元钱,幼儿园买回5个要用多少钱?(2)每棵柑树平均收柑75千克,8棵柑树共收柑多少千克?二、新授1、教学例31)出示例3的两道题。

要求全班学生独立解答后,指名学生口述解答方法,然后板书算式汽车每分行750米,4分行:750×4=3000(米)小强每分步行66米,5分步行:66×5=330(米)(2)提问:这两个问题有什么相同点呢?这两题都是知道每分走的米数和走了多少分,求一共走多少米路像这两道题中第一个已知条件那样,都是每小时(或每分每天)行的路程,我们叫它速度板书:速度);像第二个条件那样,都是知道小时数(或分数、天数),我们叫它时间(板书:时间);算出一共行多少路,我们叫它路程(板书:路程)3)再问:速度是什么意思呢?时间是什么意思呢?路程是什么意思呢?(4)再问:根据例3中两道题,看出已知速度、时间怎样求路程呢?引导学生回答之后,根据例3中两道题的实际找出三种量之间的关系,总结出:速度×时间=路程(5)谁能说一说上面每道题里速度是多少?时间是多少?路程是多少?小结:我们掌握了速度×时间=路程这种数量关系,只要知道了速度和时间,就可以用乘法求出“路程了2、巩固练习1)指出下面每题中的速度是多少?时间是多少?路程是多少?①小华每分走60米,6分能走多少米?②轮船每小时行驶35千米,2小时能行驶多少千米?③声音在空间每秒传播400米,7秒能传到多少米远的地方?(2)完成教科书第27页的”做一做“题目。

问:谁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符合例3所说的数量关系的实际计算问题?启发学生可以编出:步行、自行车、汽车、火车、飞机等的速度、时间和所行路程的实际计算问题4)乘法应用题和行程、工作量数量关系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8页上的内容,练习六的策5-9题教学目的: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数量关系中,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数量关系教学难点: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关键: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3、教学例41)出示例4的两道题要求全班学生独立解答学生解答完后指名口述解答方法,然后板书算式一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3米,8小时织:3×8=24(米)编篮小组每天编竹篮16个,5天编:16×5=80(个)(2)教师讲述上面的两道题中,每一小时、每一天完成的产品的多少,我们叫它工效[工效的意思是工作效率,简写为工效,是在一个单位时间里(如一分、或一小时、或一天、或一星期、或一个月)做的工作量一个单位时间里做的工作量多,就是工效高](板书:工效);所用的小时数、天数,我们叫它时间(板书:时间);一共完成的产品数量,我们叫它工作总量。

板书:工作总量)(3)提问:上面的每道题中什么是工效?什么是时间?什么是工作量?知道了工效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总量呢?引导学生回答后,根据例4的两道题的实际找出三种量之间的关系,总结出工效×时间=工作总量(4)小结:我们掌握了速度×时间=工作总量这种数量关系后,只要知道了工效和时间,就可以用乘法求出工作总量了4、巩固练习1)说出下面每题中什么是工效?什么是时间?什么是工作总量?①一台碾米机每小时碾米500千克,3小时碾米多少千克?②一架磨粉机每分磨粉15千克,5分磨粉多少千克?③李师傅每天生产熊猫玩具7个,8天生产多少个?(2)完成教科书第28页的”做一做“题目问:谁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符合例4所说数量关系的实际计算问题启发学生说出已知工效和时间,求工作总量的题目三、作业做练习六的第5-9题2021秋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4。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